摘自淨土法門法師《2014淨土大經科注》第181集 2015年2月21日 講於 香港
無論在家、出家,依照佛陀的教學一帆風順,所以財富、功名、富貴要用正當方法去求,那你愈來愈興旺;不能用負面的、不是正當方法得來的,眼前受用,你心不安,將來死了以後三途去了,那個就真可憐了,真可怕!
所以中國中國傳統文化,都不外乎「儒、釋、道」三家,它有意思的,它能互補。你看儒講「倫理」,倫理教育;佛講「道德」教育;道講因果教育。它互補,一而三,三而一,所以這個教育是非常圓滿,三家不能缺少,在中國古代,一直到現在。現在看不到了,這也是方老師很痛心的一樁事情。
儒家,代表儒家的祠堂,祠堂代表孝道,「慎重最遠,民德歸厚」;佛法,寺院庵堂,道德教育;道教的這些宮、觀,這都是道教的這些道場,他們重神仙,講因果報應。
我們今天紮根的教育,用道教的《太上感應篇》,用佛教的《十善業道經》,用儒家的《弟子規》。這個事情現在已經展開了,很多人都在認真學習,好事情。根要扎得穩,要扎三個根,一個不夠,鼎立三足,穩當。如果要出家真正學佛,在佛教弘法利生還要多扎一個根,《沙彌律儀》,四平八穩,這根扎得穩,才真正起作用。
要用老的教學理念,還是要用老的方法這比什麼都重要,新的東西對大眾弘法起一般作用,自己提升自己的境界,科學方法一點用都沒有。所以讓我想到,老師告訴我,六十七年之前,學校里先生不像先生,學生不像學生,我聽到很難過,為什麼?不是老師不教,學生不肯學。學生可以學了,沒有恭敬心,在家不孝父母,在學校不尊重師長,對人沒有禮貌,沒有真誠心,怎麼教?老師教,他吸收不進去,他聽不懂,難在這裡。
你看真正好的老師,確實遇到一個人他都捨不得放棄,為什麼?他一生能傳一個,他就傳下去了,真的是「佛氏門中,不捨一人」。
「儒」跟「道」也如此,真正看到你是個可造之才,他不會把你放棄。我跟方老師那個時候,對他一分錢供養都沒有,補習還要交學費,我沒交過學費,所以對老師非常感恩。他真教我,所以我也真報他恩。老師走的時候我在香港講經,我參加他的告別式,聽到秦孝儀的報告,才知道老師一生大概的情形,老師自己沒跟我講過。師母晚年的時候,我的環境比較好了,對她照顧比較多。老師的兒女,跟自己的親兄弟一樣,要永遠照顧。非常可惜就是三個小孩,都是很小就到美國去了,在美國住超過六十多年,回來不習慣了。天華來看我,我都希望他能夠回到老家去住,我可以幫助他;或者到香港來,跟我住在一起,都非常好。他不習慣了,朋友都是在外國,回到這邊來,人地生疏;而且怕年老的體力衰了,這個醫療在美國有保險的,回到這邊來一切都感到困難。我是非常喜歡他跟我一起住,很可惜,你看去年走的,大概半年前就過世,我聽到很難過。
所以學佛要細心去觀摩釋迦牟尼佛的一舉一動,他的那些作為,含的很深的教育意義。為什麼要去托缽、苦行?把世間的一切煩惱習氣放下了,他能做得到。真正開悟之後就開始講經,為什麼?沒有一樣不知道。
經裡面大多數都是學生提出的問題,佛陀給他解答以後寫成文字,集結成為經典。要知道,古時候交通非常不方便,佛經使用畢鳳梨樹葉,很重,那個樹葉我們看見過,故宮博物院有,一部經要多大的分量,你說傳到中國來談何容易!這麼遠的距離,能夠使用的就是騾馬,用馬來背,而那線一斷的時候葉子就散掉了,所以非常艱難到中國。
到中國時通過翻譯,在漢朝那個時候紙還沒發明,都是寫在竹簡上、寫在布匹上。那個時候絲綢已經發明了(絲綢黃帝時候發明的),寫在這布上,真不容易,哪有現在這麼方便!
我學佛那個時候,台灣佛書很少,書店買不到。全台灣只有兩個書店,台北市一個,朱鏡宙老居士辦的台灣刻經處,量很少,不多;台中有個瑞成書局;台南還有一個慶芳書局。印佛書的就這三家,數量少,種類少。多半都是應付一般經懺佛事的。真正提供研究的這些典籍幾乎一部都沒有,怎麼辦?要到寺廟裡去抄。寺廟有《大藏經》,《大藏經》借不出來,要在寺廟裡面抄經。我們最初還抄過十幾部,所以學的很辛苦,但是很有受用,學得法喜充滿。
所以阿彌陀佛的名號,與一般名號不一樣,它是自性的名號。換句話說,是我們自己本性的名號。念這個名號,也把我們自己喚醒。它有這個功德在,所以它不是好名,他立這個願是正確的。他幫助一切眾生、成就一切眾生也靠這句名號。管用嗎?管用。
現前的海賢老和尚,他就是一句名號,這個老法師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家庭生活非常清苦。
……
古人這「一門深入,長時熏修」,「一門」為什麼?容易得定。學太多了不容易得定,要一門。得定之後、開悟之後,這一門通,一切門全通,所以他能講經。什麼經都能講;他能註疏。給書作註疏傳給後世,都能做得到。沒開悟不行。
那我們沒開悟,李老師鼓勵我們學生出來講經,說沒開悟怎麼講法?講錯了誰負責任?老師教給我們,沒開悟講註解,講錯了註解的人負責,我們不負責,他負責。像我們現在講的,是黃念祖的註解,他負責任。我們只要不要把他的註解講錯就行了。如果要不講,老師說以後沒人講了,佛法就斷了。這是真的,我們是在老師這個教誨之下才接受了,出來講經。
講經的基本條件還是德行,基本的基本還是兩個字,一個是「孝」,一個是「敬」。對父母要孝,對老師要敬,然後把這個孝敬轉變成對一切眾生,對於這個世間任何一個人,我們都是用孝敬的心來對待,這叫行菩薩道。像海賢老和尚做的淋漓盡致,真了不起,他做了九十二年。一百一十二歲往生,真不得了,點點滴滴他完全做到了,所以他這本書,如果你一天念三遍,一年一千遍,這一千遍就是講,中國古人說的,「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你就有悟處,大悟沒有,小悟肯定有,說不定遍遍都有悟處,小悟。積小悟就成大悟,積大悟就成徹悟,只要一門,不能換題目。徹悟之後,回過頭來再去學別的經教,行了。
所以「四弘誓願」裡頭有「法門無量誓願學」,那為什麼要一門深入?一門深入是開悟,悟後你再去看一切法門,你看得懂,你馬上就明白了。像龍樹菩薩開悟之後,把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用三個月的時間全通了,這正確的。
所以佛家指導原則我們要記住,就是「四弘誓願」。第一,「眾生無邊誓願度」,這個是願,一定要發大心。我為什麼學、為什麼修、為什麼講經、為什麼教學?就是為了幫助眾生,叫度眾生,不是為自己。我們做出犧牲貢獻,幫助一切眾生,讓一切眾生認識佛法、學習佛法、弘揚佛法、傳承佛法,這就對了。這麼好的東西,一代一代要傳下去,不能把它到我們手上滅掉,否則那罪過就無量了。決定不為自己,自己這樣做法,會歡喜得不得了。
你看海賢老和尚這個人,一百多歲,無論什麼人在什麼地方看他,都是滿面春風,歡歡喜喜,從來沒有看過他發過愁,從來沒有看過他批評過人,從來沒有看過他騙過哪一個,沒有,你都找不到,都是那麼樣真誠、那麼樣的慈悲、那麼樣的愛護,他都有禮物送給人,他的禮物是他的農作物。他種田收成的那些糧食、蔬菜、水果,他都用這些東西供養大家,去看他的,他會給你準備帶回家去,都是老和尚自己親自栽種的,沒有人跟他見面不生歡喜心,都受他的慈悲感召。他教人東西非常簡單,告訴你天下無難事,他念這一句佛號念到成片、念到事一心、念到理一心,這在別人講,難。事一心等於阿羅漢,那就超越六道了,理一心,法身菩薩,超越十法界了,他真做到了。告訴我們,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真有,憑什麼?他常常去,我們只是聽說,沒見到,他常常見到,什麼時候有機會見到?功夫成片就有資格。那到一心不亂的時候,真是想佛,佛就現前;想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現前。一點不假。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能遇到這樣的人,太幸運了!他為我們表法,他教導我們這個佛號怎麼念、怎樣運用到生活上。生活當中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就一句佛號,見什麼人都是阿彌陀佛,他自己當然是阿彌陀佛。所以阿彌陀佛的名號,是一切眾生共有的,就是真心自性的德號,你只要抓住這個,你就抓到一切,只要你肯放下,你就跟他一樣,三年五載就得功夫成片,換句話說,往生極樂世界你有把握。
一生要記住,決定不能跟人作對。作對什麼?就結冤讎,這是最愚蠢的人。所以要真正能夠學到,對我們有些過不去的不愉快的人與事,都要把它忘得一乾二淨,他跟我結仇,我不跟他結仇;他毀謗我,我不毀謗他,你永遠快樂。「知恩報恩」決定化解冤讎。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