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中的大菩薩,他擁有最富麗堂皇的陳設,美輪美奐的住宅,以及種種精美的資生之具。如是眾多高貴的物資,倘若有人向他乞求,菩薩毫不猶豫的立刻贈送他。菩薩修布施法門,對於家庭的一切他都沒有執著心。他的心目中,早已遠離了家族觀念。他明白家本來就是空的,因緣和合而組成的,緣盡就各自分散了,有什麼值得執著呢?他根本就厭惡家中所有的動產和不動產,以及那些資生的工具物資。在日常生活中,不貪取華服美食五欲的享受,所以他的心不會被那些物資所系縛。知道這個家終會離散,不會永遠存在,所以他的心對家庭觀念很淡薄,常常都想捨棄這個世俗的家,出家修道,更求出離三界的家。至於家庭的一份子如妻子,等於是個脖鎖,把人的頸子扣得牢牢的。兒子就是腳鐐,拖得動不了腳步。女兒就如手銬,手都不能動一下。一個人像這樣周身都被捆綁著,連呼吸都沒有自由,還談得到自在嗎?又有什麼可以愛著的呢?菩薩看破這些,放下一切,為了免受家的逼迫,所以他只求出這世俗家,去修學菩薩行。用修習諸佛所說的八萬四千法門,而證得菩提道果,來莊嚴自身。把身外的資財完全舍掉,不生悔心。菩薩這種作風,常常受到十方諸佛的稱揚讚嘆:善哉,善哉,善男子!你真精進,發如是大菩提心,做人所不能做的事,舍人所不能舍的家財舍宅,一切所有,都能惠施與人,而不悔、不留戀、不執著,真正難能可貴。菩薩見有來乞求的人,心中無限歡喜,無盡的慶幸自己有行大布施的機會。出家是件不容易的事,並不是說剃除了鬚髮,穿上袍,搭件袈裟,說幾句機鋒話,滿口佛呀、法呀的,說大篇好聽的道理,坐在那兒閉眼參禪。這只可算為穿佛的衣,吃佛的飯,表演一個出家人的樣子。如果能言行一致,苦口婆心,慈悲平等待人接物,人前人後不違正道,這才能說是位本份的出家人。
出家人有三種:
一、身出家,心不出家。
二、心出家,身未出家。
三、身心都已出家。
出家有三個程度不同的家,就看各人的修持工夫而定。
一、出世俗的家:這就是一般的出家弟子──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
二、出煩惱無明的家:出家後各人修持的進境,只有自己知道,不過在個人的語默動靜中,旁人也可以看得出來。一個出家人的習氣毛病,一天天減少,貪瞠痴的表現,日日在消滅,那就是古德說的:「無明分分破,法身分分證」的現象。這位出家人,他正努力衝出煩惱無明的家,向菩提大道上走。
三、出三界的家:這就是出家人的第一個目標,也是一切修學佛道的七眾弟子的第一個目標。這時就永斷生死,以後隨自己的願力,自由來去九法界中度化眾生,成就了出家的第一快樂。菩薩又願一切眾生,能夠解脫家庭的束縛,入到諸佛的家族,修學諸佛所說的法門,勤修清淨梵行。又願一切眾生,把慳貪的污垢心丟掉,轉變成歡喜布施的喜舍心,樂於施捨所有的資財,永遠不生退轉心。又願一切眾生,永遠離開世俗的家庭觀念,什麼升官發財、揚名顯親、傳宗接代等世法。更不要貪圖不義之財,聚斂囤積、收藏珍寶,這種事都是造業惹禍的根苗。古人說:「多藏必後亡」,藏得多,丟得慘。又說:「身邊無愛物,自無煩惱生」。古人說得一點不錯,身邊愛戀的東西多了,煩惱不停的纏繞著,這也愛那也捨不得,死都不閉眼,最後還是兩手空空而去。菩薩教化眾生,要懂得少有欲望,滿足現實,自然樂在其中。又願一切眾生,趕快出離世俗之家的煩惱束縛,學佛法學修清淨行,將來住到佛的家裡,與佛同住。又願一切眾生,得著圓融無礙的究竟法,把一切障礙人的染污法都滅除掉,清淨自在。又願一切眾生,離開家屬的私情溺愛,雖然現的是在家身份,但是心中並不執著在家屬愛中。又願一切眾生,善於勸化誘導那些沉溺在家法中的人,開示家屬的組合,都是因緣所成,不要太執著。他引用大智大慧佛所說的人生道理,指導那些迷誤者,就是無法離開世俗的家法,也要信仰佛法,修學佛法,明白佛法,不受家法的束縛。又願一切眾生,雖然現身在世俗的家族中,心卻是常隨順著諸佛的智慧,修行辦道安住不動。又願一切眾生,現在雖然沒有出家,還是個在家的居士,但他們的心愿卻已住在佛的地位,能夠普遍令無量無邊的眾生,發起歡喜心,發大菩提心。這就是菩薩中的大菩薩,布施捨宅時,對眾生所作的善根回向。為的是使眾生能夠成就猶如菩薩的種種大願,以及神通智慧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