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序(摘錄)
《百業經》是我等大師釋迦牟尼佛宣說因果不虛的一部甚深經典。共有一百多個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仙人、國王、大臣、婆羅門、施主,居民、妓女、獵人等人物,形象地闡明了善惡之因必感善惡之果的真諦。龍猛菩薩在《中觀寶鬘論》中曾有「無見墮惡趣,有見生善道」的教言,即沒有因果正見的人難免墮落惡趣,而有因果正見的人自然能往生善道。大恩上師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也在六千餘名四眾弟子前強調:「凡聽聞、讀誦、受持此《百業經》的人,若能對因果不虛生起堅定的信心,謹慎遵循因果,並且精進修持、懺悔罪障,一定不會墮落。」故弟子們對此經生起了極大信心。.....。
在翻譯《百業經》的過程中有很多人給予了熱情的支持,在此謹表謝忱。以此功德,願我們及一切有情堅信因果,同生極樂! 願增吉祥!
譯 者
一九九九年一月三十日
法王晉美彭措金剛上師傳講
堪布索達吉譯導
極賢——佛臨涅槃 調化證果
佛為兜率天子時,三十三天中有一乾達國,國王名叫極喜,他經常對帝釋天奏樂供養。兜率天子觀察因緣後,降臨人間。帝釋天告訴極喜:「極喜呀,兜率天子已到人間投胎,不久他將會降生,對南贍部洲眾生普降妙法甘露,你也應到人間去投胎,將來也能得到甘露妙法。」極喜國王說:「帝釋天呀,我正忙於音樂,暫時沒有時間,以後有空再說吧。」他沒有去。
此時有外道自然派的行者名極賢,當地的很多人們對他象阿羅漢一樣恭敬供養。在他所住的城邊有一無熱惱的大海池,池中的天龍及眾神也恭敬他,他有時到海邊自由自在地生活,有時到海邊的曇花園裡觀賞。此時,世尊已降生於人間。帝釋天告訴極喜:「極喜呀,現在大菩薩已降生了,我們應該去供養他。」極喜又對帝釋天說:「帝釋天呀,我現在忙於音樂,沒有時間,以後再去吧。」世尊降生後,依世尊的功德,曇花園裡的很多曇花開始發芽生長。當曇花開始發芽時,這個外道想:在我祖先的遺言裡對曇花盛開有兩種說法:一是有轉輪王出世,二是有如來出世。而此時曇花已發芽,馬上會盛開,這是自己的福報所顯現的吧?他心想:我可能是轉輪王或是佛。他暗自得意。
這時世尊看到老病死的痛苦後,就發心到森林裡去修行。帝釋天又告訴極喜:「極喜呀,現在我們的大菩薩觀察老病死的痛苦後,到森林裡去修行了,我們應該去親近他。」極喜又說:「帝釋天呀,現在我忙於音樂,以後有機會再去吧,現在還不能去。」
後來,世尊於菩提樹下證得了無上菩提果位,為很多眾生轉***。帝釋天又告訴極喜:「極喜呀,世尊現已開始為眾生轉***了,我們也應該去聽法吧!」極喜仍舊說:「帝釋天呀,我現在忙於音樂,暫時不能去。」世尊轉***時,曇花園裡曇花已全部盛開,香氣遍滿一由旬左右,這時自然派的外道極賢以為肯定是自己福報所顯現。
後來,世尊到處廣轉***度化眾生,去了很多很多的地方,象鹿野苑、王舍城、舍衛城、嘎雅過日等先後度化了五大比丘,八萬天子,目犍連和舍利子以及他們各自的眷屬二百五十等人。時舍衛城有一沙彌,證得阿羅漢果位,具有種種神變,他依靠神變到各個地方去採花摘果,供養僧眾和自己的堪布。有一次,他到無熱惱海池旁邊去準備找水果,被外道極賢看見了立即呵責:「這是我的地盤,你不能到這個地方。」沙彌說:「這不是你的地方,這是我們公眾享用的地方,你不能擅自獨用。」外道與沙彌都說是自己的,由此而僵持不下,後來外道極賢說:「既然如此我們比賽神變,誰的神變厲害,地盤就算誰的。」結果外道極賢輸了,沙彌便到花園裡去自在地享樂。
此時,世尊的度眾事業將圓滿,準備趨入涅槃,便到了俱舍拉城市,這時佛想:我一生中該調化的眾生基本上已調化了,現在還有最後兩位,一個是三十三天的極喜,一個是曇花園的外道極賢。世尊思維:三十三天的極喜比較傲慢,他肯定不會下來,我乾脆上去度化他。到了三十三天干達國王極喜的宮殿門口,世尊又想:極喜是很傲慢的,如果沒有化現另一身相,直接顯示自己身相的話,他肯定不會恭敬。故世尊幻化成另一乾達國王的身相,手拿綠寶石的千弦琵琶對極喜說:「我們賽琴吧。」極喜聽到後,一看是與他同樣的人,馬上想通過比賽折服他,便喊他進來,二人都拿著一樣的千弦琵琶,開始比賽。比賽中,極喜的琴弦斷了一根,照樣能奏出不變的妙音,佛陀化身的琴弦斷了一根同樣能奏出妙音,直到最後,只剩一根琴弦時,他們都仍能奏出妙音,但沒有琴弦時,佛陀化身依然能奏出不變的妙音。極喜卻不能奏出妙音了,他的傲慢倏然消失了,心想:琴弦一根也沒有了,他竟然仍能彈出妙音,便對佛的化身『極喜』生起了歡喜心。這時,世尊才把自己的身相顯現出來。極喜對世尊生起了很大的敬信心,於佛前恭敬祈求傳法,佛陀也根據他的根基意樂,傳了相應的法,他立即摧毀薩迦耶見,獲得了預流果位。
外道極賢,此時看到曇花已全部枯萎,心裡生起了很大的痛苦,心想:我原來身體很好的時候,曇花全開得很好,我現在已一百二十歲了,而曇花也漸趨枯萎,看來,我肯定會在短時間內去世了。他心裡非常憂愁、痛苦,不禁慟哭起來。這時,有一個對他生歡喜心的天人告訴他:「你不要憂傷,曇花盛開不是因你的福報因緣而來,這裡是金輪王的地方,金輪王或佛陀出世時,曇花發芽;金輪王開始執政或菩薩現證菩提時,曇花完全盛開;金輪王逝世或如來涅槃時,曇花枯萎。曇花的綻開、凋落非依你的福報,而是依釋迦牟尼佛的福報而顯現的。釋迦牟尼佛要在今晚趨入涅槃,故曇花枯萎了,你不要這樣痛苦、憂愁,也不要這樣哭喊。」他聽到後心想:我心裡有許多疑惑,而佛陀今晚欲趨入涅槃,我應馬上去親近、拜見佛陀,佛陀一定能解除我心裡的許多疑惑。便立即前往俱舍拉城。此時,世尊的色身在這裡,阿難尊者在門外守護。外道極賢從很遠的地方看到了阿難尊者,便祈求:「我聽說佛欲入涅槃,而我有很多疑問請教佛陀,我相信佛陀能斷除我的疑惑,如果不是很痲煩的話,祈求尊者一定允許我拜見佛陀。」阿難尊者觀知世尊的化身還沒有回來,所以想盡一切辦法阻止外道極賢進去拜見。極賢再三祈求進去拜見世尊,阿難尊者告訴極賢:「你不要這麼作,佛陀現在身體不是很好,你不要去痲煩佛陀。」極賢又再三祈求:「尊者,你不要這麼說,因佛出世極難得,佛陀馬上要入涅槃,如今若沒有見到世尊的話,很可惜。我心裡有很多疑問,無論如何,如果不是太痲煩的話,請尊者給我一個機會去見佛陀。」阿難尊者再三勸阻,極賢仍再三祈求。此時,世尊已從三十三天返回,佛有天耳,知內外聲音,聽到阿難把極賢擋於門外,佛告阿難:「讓他進來吧,我接見外道是最後一次了,我用『善來比丘』的方便語傳比丘戒也是最後一次了。」阿難應諾,把外道極賢帶了進來。極賢十分高興,於世尊前恭敬頂禮,並請問世尊:「現在外道有六大宗派,各有不同觀點,請世尊開示,他們哪些是對的?」世尊告極賢:「我從二十九歲出家精進修行至今五十多年,已度化了很多眾生,對法和非法能無誤取捨,象我們這樣的法門,外道確實是沒有的。」
世尊對極賢詳細講了八菩提支的很多教言,講完後,外道極賢的一切障礙、疑惑和邪見,已全部斷盡。得到無垢法要,他又在阿難尊者前祈求:「尊者是佛陀最主要的弟子,我願在佛陀教法下出家,請尊者攝受。」阿難尊者便去世尊前祈求:「外道自然派的極賢願在佛陀教法下出家,受持具足戒,請佛陀慈悲攝受他。」如是祈求後,世尊便以『善來比丘』的方便語為極賢傳了比丘戒,又傳了一些教言。剎那間,極賢成為身著法衣,手持缽盂的出家人,精進修持,獲證阿羅漢果位。在他的境界中:黃金與牛糞相等,虛空與手掌無別,諸天齊贊他的功德。這時,他想:佛陀今晚示現涅槃的話,我住世也無意義,不如提前趨入涅槃好一點。我應該對自己的身體作五種加持後趨入涅槃,他發願:我於佛前趨入涅槃後,一、所有外道皆無法接近我的遺體,若外道來時我的遺體周圍有大水圍著,使他們無法靠近;二、若內道道友來則可以接近我的遺體;三、我的遺體內道者能抬動;四、外道抬不動我的遺體;五、火化時,內道派梵淨行者能把我的遺體點燃和熄滅,而外道派無法作到。他作了五種加持後,即趨入了涅槃。
很多人聽說極賢涅槃了,外道派說是他們的尊者,在路邊、街頭、各個地方舉行了隆重的儀式,並準備迎回他的遺體;但佛教內道說是自己的尊者,二派爭執相持。後來佛教內道人說:「如果是你們的尊者,你們親自來把他的遺體抬走吧。」外道過來時,極賢尊者的遺體周圍全是大水,他們無法靠近;佛教內道梵淨行者去時則可以靠近。他們對外道說:「看,不是你們的尊者吧,如果是你們的尊者,你們為什麼進不來?現在依靠我們的加持,你們進來吧。」外道們依靠內道者的加持,得以接近尊者的遺體,進來後,內道者說:「如果是你們的尊者,你們就把尊者的遺體抬走吧。」但外道千百萬人也抬不動,內道者又說:「你看,這不是你們的尊者吧,如是你們的尊者,你們為什麼抬不動?」內道者便輕鬆地抬起了尊者的遺體去火化。到了火化場,內道者又說:「如果是你們的尊者,請你們把尊者的遺體點燃吧。」但外道怎麼也點不燃,內道者又說:「不是你們的尊者,如果是你們的尊者,你們為何點不燃?你們看著我們點燃。」他們邊說邊引起了火,火燃得正旺時,內道者對外道們說:「如果是你們的尊者,你們用牛奶把火熄滅吧。」但外道怎麼也熄不滅。內道者又說:「你們看,不是你們的尊者,是我們的尊者,我們可以用牛奶把火熄滅。」他們邊說邊用牛奶把火熄滅了。「如果是你們的尊者,你們可以把骨灰拿去供養。」但外道怎麼也看不見骨灰。內道者說:「說明不是你們的尊者,是我們的尊者,我們供養。」說畢,內道梵淨行者把尊者的骨灰拿來作了各種各樣的供養。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前後因緣。世尊告諸比丘:「這是他前世的發願力。在賢劫人壽二萬歲時,印度鹿野苑有一位直智國王,他手下的一位大臣生了一個很莊嚴的孩子,具有三十二相,八十隨好⑴,大臣為孩子舉行了隆重的誕生儀式,依其種姓取名迦葉,大臣用牛奶、優酪乳、油餅等精心餵養他。後來相士對迦葉預言:『這孩子如果出家將成為如來正等覺,若在家則是轉輪聖王。』當時,有一個小時候就與迦葉要好的婆羅門孩子無憂,聽到相士的授記後,覺得自己要與他生生世世在一起,便告訴迦葉:『您將來去森林中苦行的話,不要捨棄我,一定要帶我去。』迦葉心裡想:在涅槃時我不能捨棄他,但現在我不能答應他。於是在表面上答應了他。迦葉觀察到人生的老病死之痛苦,便發心到寂靜的森林中去修行。無憂童子知迦葉沒帶自己一起去便很生氣:『迦葉這麼不守信用,本來答應帶我一起去森林中修行,為何現在把我捨棄了?』幾年苦行後,迦葉已證得無上正等正覺,便回到鹿野苑為眾生轉***。直智國王準備了各種甘美的飲食祈請迦葉佛去應供,並在迎接的道路兩旁布置了各種花、香、傘蓋、幡幢等,隆重地將迦葉佛迎請到王宮,敷起高座,請佛入座。
此時,無憂聽說迦葉已證得佛位回到了鹿野苑,並且接受國王恭敬供養。雖然心裡很想親近迦葉佛,但因舊怨未消不願意去迦葉佛面前,只是站在遠遠的地方觀看。迦葉佛知道無憂沒來親近自己,便遙伸右手,如象鼻一般把無憂拿到自己身邊,問:『無憂,你為何不來見我?為何不來親近我?』無憂說:『佛陀,您本來許諾帶我一起去森林,可後來您獨自去了,我心裡對您生氣,所以就不來親近您。』迦葉佛告訴他:『你誤會了,我當初的意思是在涅槃時不捨棄你的。當時,把你帶到森林中苦行有什麼意義?現在我們的緣起成熟了,你自己發信心吧。』無憂此時才解開心結,他對迦葉佛祈求:『佛陀,我願在您教下出家受持比丘戒,祈請開許。』迦葉佛以『善來比丘』的方便言辭為他傳了比丘戒,又傳他一些相應的教言。但無憂非常懈怠,沒有精進修持。迦葉佛對他宣講了寂靜處的功德,讓他去一個寂靜處修持,他遵從佛意住了很久。後來,迦葉佛圓滿了一生的弘法事業,準備示現涅槃。這時,很多天人互相告曰:今晚中夜,如來正等覺迦葉佛要趨入涅槃。也對無憂說了,他聽後非常痛苦,心想:我雖然在佛陀教下出家了,但什麼境界都沒得到,非常慚愧,而今佛陀即將涅槃,不得不離開他,內心的痛苦無法形容。天人對他說:『不要如此痛苦,我帶你去佛陀那裡,對你今生會有很大意義的。』天人便把寂靜處的無憂帶到迦葉佛處,迦葉佛觀察他的根基給他傳了相應的法之後,無憂滅盡了煩惱,獲證了阿羅漢果位。此時,他想:佛陀中夜入涅槃,我還是先趨入涅槃好一些。便先於佛取涅槃了。帶他來的天人想:無憂能趨入涅槃是我帶他來得到加持的緣故,以這個善根願我將來在釋迦佛出世時,令佛歡喜,在佛教法下出家獲證羅漢果位,要先於佛趨涅槃。諸比丘,當時的那位天人就是現在的極賢,他當時是發如是的願,今願力成熟故,在我教法下出家證得阿羅漢果位,先於我而涅槃。」
世尊復告諸比丘:「還有另外的一段因緣。在很早以前,森林中有五百仙人,附近有一位天人,對仙人特別恭敬,盡力地保護他們。當時,如來正等覺、人天導師俱留遜佛出世,主持了一次較大的法會,天人也去參加了法會,他聽到佛陀的聲音後,生起了很大的信心。回來後,對五百仙人宣說了佛陀的種種功德。五百仙人聽說後,對俱留遜佛生起了很大的信心,祈請天人帶他們去拜見佛陀,於是天人就帶他們去了。這五百仙人遙見佛陀三十二相、八十隨好的莊嚴,心裡頓時生起了勝於十二年禪悅的歡喜心,他們親近如來,恭敬頂禮,祈求諦聽佛陀的教法,佛陀觀察他們的根基意樂,為他們傳了相應的法,五百仙人全得到了無來果位。他們又再三祈求俱留遜佛,願出家受具足戒。俱留遜佛以『善來比丘』的方便語給他們傳授了比丘戒,並傳授了教言,五百仙人摧毀了薩迦耶見,滅盡了煩惱,獲證了阿羅漢的果位。在他們的境界中:黃金和牛糞等同,虛空和手掌無別,諸天齊贊他們的功德。俱留遜佛圓滿了一生度化眾生的事業,準備趣入涅槃,五百比丘覺得:於佛後涅槃沒太大的意義。故於佛前先趨入涅槃。此時,天人覺得:此五百仙人能得涅槃全是憑我的引導,我願以此善根在象俱留遜佛一樣的如來前,令佛歡喜,出家獲證阿羅漢果位,先於如來趨入涅槃。諸比丘,你們是怎麼想的?當時的這位天人就是現在的極賢。以其願力成熟故,今生於我教法下,令我歡喜,出家並獲證阿羅漢果位,而且先於我涅槃。」
諸比丘請問世尊:「世尊,以何因緣極賢在臨終前得佛救度,並證得羅漢果位?唯願為說,吾等樂聞。」世尊告諸比丘:「不僅是現在,以前也有同樣的因緣。諸比丘,那是很早以前,印度鹿野苑有位梵施國王,因為他有一匹寶馬,很多國家都對他束手無策。因此,他通過各種手段對一些小國橫徵暴斂。後來,寶馬去世了,訊息傳到黎宏國家,很多人特別高興:以前梵施國王擁有寶馬,我們對他束手無策,現在寶馬已失,便可以伺機報復。梵施國王也知道這些情況,所以,他不敢邁出皇宮半步。後來,國王聽說從北方來的馬販子販來一批馬,便對手下幾個擅察良馬的人說:『各位,聽說現在北方來了一批馬,其中肯定有寶馬,你們去觀察,如果確實有,就把寶馬連同所有的馬匹全部買來。』他們遵命去觀察,確有一匹寶馬。回稟國王后,國王非常高興,賞給馬販子很多銀兩,將全部的馬匹都買下了。國王又得到了寶馬,也不再懼怕他人的報復了。
一次,他乘著新買的寶馬去公園裡遊玩,黎宏國家的人們聽說了很高興,他們也不知道梵施國王又買了新的寶馬,便率領四大軍隊將整個公園包圍得水泄不通。當梵施國王正在公園裡快樂地遊玩時,突然發現被圍,便驚慌失措,捨棄了所有的隨從,隻身匹馬往回逃。而公園的四周,除了一個花池與橫欄以外,全都兵馬密布,梵施國王決定越池而逃,黎宏國的軍隊知道後,馬上萬箭齊發射向花池,箭射中了寶馬,寶馬內臟俱出。國王知道寶馬已身負重傷,心裡非常恐懼,想是難以逃命。寶馬知道國王此時的恐懼心理,就告訴國王:『國王,請您不要害怕,我雖已身負重傷,但沒把您送回皇宮之前我是不會死的。』國王聽後才得以安心。寶馬忍著巨痛,一直堅持把國王送回皇宮才死。諸比丘,你們是怎樣想的?當時的這匹寶馬就是現在行持菩提的我,當時的梵施國王就是現在的極賢。當時我就是在他面臨死亡的怖畏時解救了他,遣除了他的怖畏,今世我也是在示現涅槃前度化了他,解除了他的輪迴之苦,使他得證羅漢果位。
諸比丘,另外,還有一段在我臨死之時度化他的因緣:是在很早以前,掌管那嘎哇札城的耳朵國王,喜好打獵。有一次,耳朵國王率四大軍隊去森林中打獵,他發現了河邊自由自在生活的五百隻野獸,立刻令四大軍隊包圍群獸,準備將他們全部擒殺。群獸知道被困,都很絕望,便四處亂竄,卻找不到任何藏身之處,它們決定越河而逃,但個個身體矮小,都沒有能力越過那條河。只有獸王,體大力強,它心裡想:只顧自己逃命沒有多大意義,不如借我身體來度大家。便對群獸言:『各位,請不要慌亂,現在河這邊沒有軍隊,我臥在河裡你們踩著我的身體跳到對岸,就有逃脫的希望。』說畢便走進河裡,讓群獸踩著它的身體度河,到最後一個野獸時,獸王已奄奄一息。這個野獸很擔心自己不能逃脫,獸王便安慰它:『你不要害怕,待你們全部解脫困境,我才會去的。』最後一隻野獸也安抵彼岸了。諸比丘,當時的獸王就是現證得菩提的我,最後得救的一隻野獸就是現在的極賢,其他的野獸是以前度化的仙人。當時也是我除其怖畏,解救了它們。現在,也是我在臨近涅槃之際度化了極賢,除其生死之畏,令得聖果究竟之樂。」當時,世尊問阿難:「你有沒有看見很稀有的事?」「世尊,阿難看見了。」「阿難你看見了什麼?」「阿難看見了世尊幻化另一身去其它地方度化眾生了。」「阿難,是這樣的。為了度化眾生,我將色身留在俱舍拉城,另一個幻化身去三十三天度化極喜了。在臨涅槃之際,有兩個必度眾生,一是天上的極喜,一是人間的極賢。極賢易化,而極喜傲慢放逸,故我親臨三十三天調化他。」
諸比丘複次請問:「世尊,極喜造了什麼業轉生為三十三天的乾達國王,擅奏樂器?又造了什麼業令世尊歡喜?請為演說,吾等欲聞。」佛告諸比丘曰:「此乃他前世願力之故。早在賢劫人壽二萬歲時,如來正等覺、人天導師、迦葉佛出世。當時,有一位擅於彈奏的琴師從南方來到鹿野苑,鹿野苑的直指國王對他特別器重,象對待大阿羅漢一樣地作了各種供養。因國王對他歡喜的緣故,他在財富等各方面都很圓滿,在鹿野苑常住,並享受著美好的生活。時鹿野苑有一位非常貧窮的居士,他看到這位琴師過著圓滿舒適的生活,也覺得彈琴是一個很好的職業,心裡很羨慕。心想:我將來能象這位琴師一樣該多好!這位居士,他皈依佛門,一生守持淨戒,在臨終時發願:以我皈依持戒的功德,願我生生世世生於富貴之家,成為擅長彈奏的乾達國王。或成為特別擅長音樂的人;他還發願,將來在釋迦世尊應化世間時,令佛歡喜,不作令佛不歡喜的事。諸比丘,你們是怎樣想的?當時的這位貧窮的居士就是現在的乾達國王極喜,以其願力成熟故,他今生有如此之果感,又因我與迦葉佛的功德、事業相同故,今在我前,令我歡喜。」
諸比丘複次請問:「世尊,以何因緣,臨涅槃時顯現感受痛苦?惟願為說。」世尊告曰:「不僅是現在,以前為度化眾生也顯示感受痛苦。在很早以前,吐美佳城有位勝者國王,他的王妃生下了一個很莊嚴的王子,他們為小王子舉行了隆重的誕生儀式,取名為勝利,用牛奶、優酪乳等各種食物餵養著。他很快長大了,學習並精通了五明等一切世間法。後來,勝者國王告訴他說:「你現在應出巡體察民情。」小王子遵命於父王,便率眾眷屬出巡。不久,勝者國王突患重病,多方治療皆不見效,不久就駕崩了。大臣速派人稟其父王駕崩,請王子速回宮中。可王子不願回宮,並告訴大臣說:『如果你們能行持十善,我自會回宮,否則,本人絕不會回宮的。』聞此,諸大臣立即頒布國內行持十善的條令,再請太子回宮,並發誓一定行持十善,太子這才肯回宮,繼王位執國政。這位年青有為、正直慈悲的勝利國王常積資糧,作廣大布施,求衣者施衣,索食者施食,並隨緣布施象馬等各種財富資具,他一直堅持這樣的善舉。奉行十善的人越來越多,行善者老死後即生天上,天人越來越多。帝釋天想:為何天人增多了?人間是有佛陀,還是有金輪王出世?因天人增多只有如來出世與金輪王執政兩個原因。這樣思維之後,他又作了觀察,才知道不是這兩個原因,而是勝利國王實行仁政,令人們奉行善法,故天人增多。頓時覺得勝利國王如此行持無上菩提非常了不起,但他又轉念一想:勝利國王的誓言是否堅定,如果堅定應該供養他,如果不堅定應該鼓勵他。
想畢,帝釋天就變幻出很多乞丐和貧者來到人間乞食,他們祈求大臣:『我們這麼多人無衣無食,國王能否攝受我們?』大臣將此稟告了國王,國王答應滿足他們的衣食,可他們祈求:『我們不需其它的飲食,只需人的鮮血。』國王聽後想:他們一定是非人,而不是真正的人。但為滿足他們而殺害其他的眾生是不應理的,我是行菩提道的人,唯有以自身的血肉來布施他們。國王便問他們:『殺害其他眾生是不可能的,我以自身的血肉來供養你們好不好?』他們聽了很高興,國王便抽出自身的鮮血供給他們,一塊一塊地割自身的肉來供養他們,同時勝利國王發願:以此善根,願世間無明愚痴增上的眾生得到無上正等覺的果位。如此,幻化的乞丐和貧者都得到了滿足。帝釋天很內疚心想:我現在已給菩薩添了很多痲煩,應該加持他身體恢復。本來天人的甘露能加持人的身體馬上恢復,但此時帝釋天已無能為力。為了讓菩薩生起歡喜心,帝釋天便問:『您供給我們血肉會不會不樂意或生後悔?』勝利國王說:『我割自己的肉,抽自己的血沒有一點不樂意和後悔,我一念及地獄、餓鬼、傍生之苦,更加使我生起悲心。』『您這麼說我們不太相信。』『如果你們不信,我可以發誓,以菩薩和三寶的諦實力,若我對布施自身的血肉有一點不悅和後悔,則願我身體不要恢復,若我對此無有絲毫的不悅和後悔,則願我的身體立即恢復如初。』在發願的剎那,勝利國王的身體已恢復如初。帝釋天見此,非常高興,便顯現出自己本來的身相,於國王前頂禮、合掌作如是言:『大菩薩,我給您添了很大的痲煩,請您諒解,我不是真正的乞丐貧民,而是帝釋天。』說畢不見了。諸比丘,當時的勝利國王就是現在行持菩提的我,當時為了度化眾生也是顯現了痛苦,今亦如是。」諸比丘聞已,歡喜信受,作禮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