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幾天就是臘八節了,臘八節與佛教有很深的淵緣,下面略為講一下:
佛祖釋迦牟尼,本名喬達摩·悉達多,他出生於古印度,出生的年代正值我國春秋時期,約與中國的孔子同一個時代,是一個國家的王太子。太子認為,國王做得再好,只能救他一國,不能救天下,不能救一切眾生,所以他國王不做,出家去修行,去當覺悟眾生的老師。釋迦太子出家後曾在雪山修習六年苦行,每天只吃一痲一麥,餓得不成人形,最終認為這種苦行並不是究竟解脫的辦法,於是接受了一個牧羊女用雜米和著羊奶熬成的奶粥,恢復了體力,他在菩提樹下入定,由此成就了佛道,這就是我們後世臘八粥的由來。
雖說臘八節是從古印度傳入中國的,但在中國最早提倡吃臘八粥的人據載可能是朱元璋。朱元璋小時曾做過和尚,並且在他沒出家前給地主放牛時,因為肚子餓,挖過鼠洞裡的雜糧煮粥充飢,所以他當上皇帝后,每逢臘八節,他都會用雜糧煮臘八粥,一方面是為了敬佛,一方面表示不忘昔日的貧窮而有所奮發,也可能也喻意苦盡甘來,修行成佛。
不過到了清朝,滿族皇帝過臘八節完全只是為了喜悅祥和了,所以每年到了臘月初八雍和宮內都會十分熱鬧,寺中的喇嘛要從臘月初一這一天就開始張羅搭棚壘灶,要事先在後面的萬福樓前及其他地點支好六口大鍋,等到臘月初七黎明時,就要往大鍋里放好各色作料,兌上泉水,一直熬,並且在熬粥時,寺中喇嘛還要同時念經祈福,據說這個臘八粥要一直熬24個小時,直到臘月初八拂曉時分方可以出鍋。
臘八粥分為六鍋,第一鍋最為精良,裡面有各色上等雜糧、各種乾果、果脯、砂糖等,但熬好後誰也不能吃,用來供佛。第二鍋程色稍遜,但也很不錯,獻給皇帝,第三鍋給王公大臣、大喇嘛,第四鍋文武百官用,第五鍋給寺內小喇嘛,第六鍋施捨附近老百姓。所以據載,每到十二月初八這一天,方圓十里之外的人都可以聞到雍和宮的臘八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