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時間:2020/4/2

真正的「厭離心」!

第295期明覺 文:法忍法師

現代的佛弟子在學佛不久之後,都紛紛發起「厭離心」;大家常常說希望可以超脫輪迴,因此厭離娑婆。然而,我們的厭離心是真的厭離娑婆的一切「有為法」[1],還是只是厭離在娑婆里不如意的東西?如果是後者的話,我們只是厭離自己不喜歡的、不想要的人、事、物;而對喜歡的,依然堅執不捨。如意的,我們會歡喜,對於不如意的,我們便對如意的狀態更戀戀不捨──這種心態絕對不是「厭離心」,反而是由「我愛」而生起堅執不捨的心,即是「我執心」。

由我執心主導的修行,在很多時候,只是徒具學佛、修行的外觀而其實繼續與我執相應,並一直不停地起煩惱、造業和受輪迴之苦。因此,本文將會探討,什麼才是「真正的厭離心」?怎樣才可以循這發心而得到解脫?

學佛的初心

常常遇到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的人才會生厭離心,所以很多人信佛是先從一個苦字開始;可是苦過了以後就會忘記,忘記了以後便把學佛當成一門興趣、嗜好、甚至消遣娛樂。

我曾經與講堂的策劃組討論過佛學班可不可以歇一下,可是我們發覺佛學班不可以停,因爲不少人在學佛、入門的時候,他們的因緣都是與一個「苦」字有關。一旦苦退減後,眾生不再因爲苦而覺得迷惘時,他們便不必儘管抱著佛菩薩的腳過難關,亦開始想認識多一點佛法,而佛學班是一個很好的途徑。這當然是一個很好現象。可是如果眾生不斷參加佛學班只是出於對上學的興趣,或者視為社交活動,甚至就當看一場電影的話,那就出問題了;又或者眾生因為沒有別的事好乾,或覺得苦悶而參加法會,那同樣是有問題了。

因此,我們要常常反思,我們學佛的心有多強,我們要出輪迴的心到底有多堅決,我們的出離心只是厭離在娑婆世界裡不如意的事情,還是厭棄因爲緣生而短暫的一切法?如果是後者的話,那就恭喜你了,你的厭離心是正確的。

1. 只能生人、天的心

如果有人的發心錯誤,只有一顆純粹與我執相應的心,一味只厭離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喜歡的卻想要多一點,這不是真正的厭離心。但他也做很多善事、培養善因緣,累積善法資糧。因爲他不是真正的厭離,他還想留在這娑婆里,所以結果他未來生可能是生天界或人趣享福報。

2. 聲聞、緣覺心

假如我們說厭離一切緣起緣滅、無常、苦、空、無我的東西,明白緣起而生的一切法是不自在、不圓滿的,因而厭離世間一切並積善法資糧,這種還是小乘心,純粹是為自己求解脫,而累積善法資糧只是爲了求解脫而買保險。

但這種厭離心有時候會後勁不繼,如果只是因爲無常而厭離娑婆的話,這種發心是純粹的聲聞、緣覺心,還是不可以得生極樂。如果你單單因爲厭離娑婆的無常、苦、空,這種出離心就是聲聞、緣覺心。我看到你們在思考了,你發覺又不完全是這樣,這樣的心有可能是菩提心。我曾經提過,菩提心跟厭離世間的心可以沒有衝突的,你發菩提心,願成佛度眾生,第一步是厭離娑婆,這樣沒問題,但只有厭離心的話,那就只是聲聞緣覺的解脫心。

3. 粗淺的菩提心

我們得聞佛法之後,也生起「願成佛、度眾生」的願心。但是,這樣的菩提心還是很粗淺,還未到願意舍頭目髓腦、家宅財寶來救眾生的程度。那只是我們在安穩中還帶那麽一點點苦的時候才會生起的菩提心。當你境遇很好的時候,還會堅定地維持這種心愿嗎?當你很富貴,你願不願意捨棄家宅財寳,而以大家皆共成佛道作爲你唯一的希望?

因此,佛陀在《妙法蓮華經》中說了一個「衣珠喻」:一個人喝醉了,在朋友家睡,朋友趕著出門,於是把寳珠放在他的衣服里,他卻不知道。佛陀說大家的菩提心就好像在酒醉之下,迷糊之中所發的。在這一期生命中你能接觸佛法,那還好。你確實是發了菩提心,遠在大通智勝佛時已經發了,那是多久以前的事?「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種,假使有人,磨以為墨,過於東方千國土,乃下一點,大如微塵;又過千國土,復下一點,如是展轉盡地種墨。」原來我們在久遠得不能計算以前已經發了菩提心。但我們的菩提心很粗淺,只是隨便說希望與一切眾生皆共成佛道,我們希望成佛道以後能度化十方一切有情,我們當時有這個願。佛陀說我們的菩提心是喝醉後而發的,但酒醉三分醒,而且喝醉的時候你總是覺得自己很懇切,酒醒了以後你又忘得一乾二淨,於是累世以來,我們斷斷續續的發菩提心。跟十六王子聽法的,很多已經成了大阿羅漢,譬如富樓那、三迦葉、迦留陀夷也被授記了,那麼,我們呢?

真正的菩提心

第一種生人、天的心,我們不要。第二種,聲聞緣覺的小乘心,這是你的選擇,這裡沒有價值判斷,不是說這種心有問題,出離輪迴之後你仍然可以回小向大,佛陀在他方國土回來再遇到你,仍然會令你發菩提心。如果你是純粹求解脫,這種心沒有問題,這還是可取的,至少比我們好。我們像是僞君子,在大眾面前說發菩提心,但這種心是不懇切的,故我將這樣的心定義為「粗淺的菩提心」。至於「真正的菩提心」是我們願意懇切地追求佛果,也盼望有那種智慧、慈悲和自由去度眾生,這才是真正的菩提心。

糖衣毒藥――假的「厭離心」

現在很多人說求生淨土,爲什麽說的人那麽多,做的人也那麽多,可以得生淨土的人卻那麽少?因爲你的心出了問題。我們在佛教界幾十年,看到不少,大家沒留意自己的發心,修淨土,結果卻去不了淨土。就以極樂淨土作爲例子,得生極樂淨土最基本的要求是什麽?信、願、行。「信」,是信阿彌陀佛,信極樂淨土,信極樂國土從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而來。那我們有沒有「願」?你自以爲有而已,你有「出離心」,但你的「出離心」只是厭離你不喜歡的東西,而對於喜歡的東西你卻沒有厭離,那個不是厭離心,那個是我執心,那是包著糖衣的毒藥,吃了你也不發現,中毒了你才發現有問題;你以爲自己發了厭離心,而實在是用糖衣包裝了你的我執心,還要不斷的強化,這個才是問題。

現在我們出了問題也不知道,就是因爲我們沒留意。很多老人家念佛念了一輩子,做很多善事,說願生極樂,但因爲他的厭離心不清晰,沒老師告訴他,大家以爲應該都知道娑婆不好,不用多講了,以爲大家都不會執取娑婆,結果原來他並沒有真正生起厭離心,儘管花了幾十年時間念佛,實在就是用幾十年時間來強化了我執心,雖然善業、善因緣做了很多,但因爲那個不是真正的厭離心,沒有與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願願相應,結果那些善法資糧只可以讓他生天,能生天也很不錯了,別忘記幾十年來他不斷在強化他的我執心。

真正的「厭離心」才與彌陀大願相應

我們的願心應該是因菩提心而闡發的出離心,這才會與阿彌陀佛所發的四十八願相應。因為阿彌陀佛建設極樂淨土,是爲了讓五濁惡世的衆生有一個踏腳石,先出輪迴,再慢慢修成菩提,這種很想一切衆生脫苦海,成就菩提的心,就是菩提心。所以厭離心不該只厭離娑婆里不好的東西,而是應該厭離娑婆的一切,但仍對衆生有一種大悲心。

《法華經》說「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諸法空為座」,第一你有沒有大慈悲心?大慈悲心就是成佛的正因,智慧的根本,假如你沒有這種慈悲,你生的厭離心就會變成我執心;與你親近的,你喜歡的,你便疼愛他,常常看著他,因爲你沒有大悲心,那就是純粹我執心;平等的慈悲心才是大悲心,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愛衆生有如一子之地,你愛衆生就好像愛自己一樣,那才是大悲心,你有了這種悲心,厭離娑婆所有緣起緣滅的一切法,然後再去積善法資糧,那叫「行」。

如果我們願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就應反觀自己的願心是否願生極樂的心,是否跟阿彌陀佛念念相應的菩提心,我們學習他發菩提心,發大悲心,然後積累善法資糧,這些才可以回向你得生淨土,甚至回向衆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完)

[1] 凡由因、緣和合而生的一切人、事、物,皆為「有為法」。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