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海法師講授:《中庸》之道(二)
所以科學界所講的就是質能互換。質能不滅。但要知道,能量就是屬於未顯象的部分。那以前科學界所理解的像那個「太陽能」啦。我們可以套用,可以看得到的這個能量。科學界才認為說這是有能量的存在。但現在才更進一步去了解,人類所能夠了解的這個能量,還是很小的一部分。人類所能夠套用的這個能量,還是很小的一部分。宇宙更大更大的那個黑暗的世界,黑色的暗能量,看不到的那些能量,觀測不到的那些能量,才是真正巨大的能量的來源。所以現在科學界才慢慢去體會到,哇!以前認為「無」,「空無」的世界是什麼都沒有。但是中國的儒家,跟老子的道裡面,把這個「無」的世界都已經早就講出,這個「無」的世界,就是一切萬物的源頭呀。所以儒家講「無極」。不是光「太極」而已呀。「太極」是已經顯象了。你要深入到「太極」的源頭,是來自「無極」。道,一樣有分顯象跟未顯象,「有」跟「無」。所以《道德經》的第一章,一樣啊,提到無為萬物的源頭啊。「有」這是萬物之母啊。那個講的就是顯象跟未顯象。好,那我們要知道,如果「道」的本體就是屬於未顯象的這一部分,未顯象的道體。不要以為說他空無啊。這就是我們的「性」所在,我們的本心所在。這是「道」的本體。那這個「空無」的這個「道」的本體呢,他是貫穿所有一切。並不是在遙遠的他方啊。不是在遙遠的他方。這是我們生命的總源頭。所謂的「道」,你把他稱為禮儀啦,氣啦講的都是,這個「無」,這個未顯象的這個能源、能量。但是不是光會灼熱會燙人這樣的熱能,不是光熱能而已啊。他是可以顯現顯象,化育成萬物。而且當下也不離我們的身心。完全跟我們在一體也在一起。所以大家有個正確了解之後,後面就好辦。因為,「中庸」……你把這個核心掌握住,後面就好辦。所以我們要知道,道未顯象的那一部分,就是所謂的儒家把它稱為天啊,或是「性」啊,或是「無極」呀,講的都是這一方面。那這一方面呢,你摸不到你看也看不到,但是它卻是真實的存在。它可以化育萬物一切,也支撐著萬物一切的存在。當它顯象出來之後,就成為日月星辰、山河大地。那要知道喔,所有的日月星辰、山河大地,就是一樣,你從「道」而來,那也浸泡在「道」之中。這個很深。因為你要了解「道」是什麼,你就不會錯誤地去修「道」。你了解「道」是什麼,了解宇宙的運轉法則,特徵特性,你就能夠真的見賢思齊。而且呢,最快的方式就是把我們的本來的本心本性流露出來。如果你有那些我慢啦、貪心啦、嗔心啦,或是勾心鬥角這些心,這個不是我們的本來面目。要知道這裡所講的「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講的都是回歸我們的本來清淨的本心本性。用我們清淨的本心本性來運作。那真正的得道之人,他也一定是回歸到用清淨的本心本性來運作。如果你有那些貪心啦、嗔心啦、勾心鬥角啦,還會有傲慢之心,這個都不是我們的本來的清淨的本心。所以《中庸》大學裡面所講的,為什麼大學會強調你要「格物致知」你就會「誠心」,「正心」「誠意」。為什麼你了解「格物致知」就是了解真理實相,了解生命實相。如果你真的了解生命實相之後,很自然的你就會回復我們的清淨本心。所以很自然的就會「正其心,誠其意」。這就是我們解決事情的方法。我們可以從支流末節開始做做做起,開始修修起。當然這個你可以,你會耗費好幾十年,甚至好幾百年。而我們的修行方法,如果我們的淨化,我們身心的方法,能夠扣住這個核心的話,你可以士別三日就刮目相看。真的,如果我們能夠掌握這個核心的話,那我們「道」不遠人啊!而且「道」就在我們心中啊!只要回來開發我們的潛能,回來把我們本來就具有的這個清淨的本心,我們的本性把它呈現出來,流露出來,這樣就OK。所以如果我們的觀念知見錯誤的話,那你要來到安心自在與道合一,你要修個幾十年那算是很短,很短啊!你要修個好幾世,甚至好幾十萬年。我講是好幾十萬年,你都不一定修得到。如果你觀念知見正確了,你可能兩三年內你就可以很明顯的成長。而且整個生命他會蛻變,脫胎換骨。為什麼孔子,孔子十五歲的時候,才開始認真讀書啊,他以前他也是種田啊,以前也是一樣過著一般農人的生活啊,並不是說孔子一出生就天資很優異,然後從小課業功課就高人一等。不是啊。孔子他真正認真讀書是從十五歲開始。所以真正他求學的階段是比一般人還慢一些。那為什麼孔子後來會開啟高等的智慧?主要就是不斷地虛心學習,見賢思齊。虛心學習,然後悟性又高,又能夠去體會到,哇!這個大自然在告訴我們什麼?大自然在教化我們是什麼?大自然的特徵特性是什麼?結果你看喔,我們剛才講到的三十章,孔子他觀察天地萬物,呈現出來的就是「萬物並育而不相害」呀,「道並行而不相悖」,孔子這是一種開悟。他體會到整個大自然呈現出來的是萬物並行並育而不相害。道是這麼樣的偉大,在孕育萬事萬物。你看喔,我們一般父母是養育,你是用愛心養育子女是不錯。但通常都是我生的我養的,我特別愛護他。那不是我生不是我養的,我們往往就怎麼樣?那是別人的小孩嘛,我自己的小孩我好好栽培就好,我好好愛護我自己的小孩就好。那其他的小孩那跟我無關啊。甚至,有時候如果我們的小孩跟別人的小孩打架的時候、吵架的時候,往往認為別人沒有教養,別人不對別人不應該,我的小孩是很有教養的,我的小孩是沒有錯的。我們往往都會比較私心的來袒護我們自己,跟我自己的小孩。然後對別人的小孩呢,往往都是比較冷漠、漠視。甚至有的心靈污染更嚴重的話,還會去傷害誘拐欺騙別人的小孩。這個都是離「道」越遠。也就是離開我們的清淨本心越遠。大家這樣的理解,所謂的離「道」越遠,就是離開我們原來的本心本性越遠。孟子跟荀子在那裡爭辯人性本善還是本惡?本來人性就是淨,清清淨淨的。他就是這樣慈悲、大愛的。人性就是光明無所不包無所不愛,這是我們的本心本性。因為,我們是來自宇宙天地父母的化育。所以,我們同樣擁有宇宙天地父母的德行,德性。這樣大家可以了解嗎?這個很重要。我們來自宇宙天地父母的化育。所以我們同樣擁有宇宙天地父母的,本來的特徵特性。就是第一段所講的「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所以我們……如果所作所為能夠跟宇宙的德行、特徵一樣的話,這就是所謂的悟道,得道之人。他展現出來品行品性德行都會跟天地一樣無我無私、無限的包容、無限的大愛。孔子就是體會到哇,天地竟然展現出來的是這麼樣的寬大的胸襟。以前我們還不了解的時候,我們沒有體會到這些真理實相的時候,我們心裏面常常容納不下別人,容納不了別人的不同的看法、意見。但是當孔子去體會到大自然的浩瀚、偉大、無所不包、無所不容、無所不化育。所以孔子後來體會出高等的心靈。所以孔子的教學一個很重要的理念,什麼理念?孔子的教學,他對待眾生的方式……,對,「有教無類」!不容易啊,「有教無類」!這個就是破除那些界線,破除那些狹窄的框框。不是說你王公貴族我才……,你的子女送來我才教你,那些貧民的小孩我就不教,沒有這回事。因為孔子看到太陽平等的對待王公貴族,也平等對待庶民百姓。大地同樣平等的愛護那些達官貴人,也平等的愛護那些平民百姓。孔子他就是體會到大自然呈現出來的是這樣的博愛,這樣的默默在化育萬物,默默地在養育、包容一切眾生,成就一切眾生。但是,眾生不了解他,甚至傷害他。大自然也不會生氣。大自然也一樣,天地父母還是一樣,默默地在化育、在呵護著眾生。所以孔子又悟出來「人不知而……」怎麼樣?「人不知而不慍」啊!我們默默地在奉獻,默默地在服務,或是我有……擁有很多的才華。但是,別人不了解我,別人不知道我,一樣啊,不會在那裡哀嘆哀怨,不會抱怨別人。他體會到的……,因為大自然展現出這麼崇高的德行。但是眾生不了解他,太陽還是一樣每天給我們的能量,大地還是一樣每天都在支撐我們的生命。所以孔子從大自然裡面去悟出很多的大道理。所以整個《中庸》講的就是,你體會大自然的大道理之後,然後你呈現出來的與天地相同的特徵特性。所以你看喔處處都是……裡面全部都是扣住這個核心。如果一個人你了解大自然的真理實相,特徵特性,你也展現出這樣的特徵特性之後,你自然的,因為你的德行跟天地日月同比、同等。所以這就會來到所謂的「德佩天地貫日月」。而你的生命呢會與天地同輝,與天地永恆共存!所以孔子為什麼會開啟這麼高等的智慧,就是看到整個大自然,整個天地父母呈現出來的特徵特性。然後見賢思齊效法學習,然後做出來。那孔子,你看喔他以前是這樣在做,展現出來的特徵特性跟一般人就不樣。那一般人因為沒有去了解這個生命實相,沒有去看到這個大自然在給我們啟示什麼。還有沒有把我們的本來的潛能、智慧、本心把它開發出來。差別就在這裡。我們說聖人與凡人差別就在這裡。你有沒有開發出我們的本來的清淨的本心潛能。有,你就會開啟大智慧,把生命意義發揮出來,利益一切眾生。會成聖成賢。如果沒有,那你就會覺得我常常會自卑啊,或是覺得我這裡也不足啊,我那裡也沒有啊,我離道還很遠那,我很可憐哪。所以你就會覺得事事不如人。或是要設法,我要爭強鬥勝我要贏過別人,我要把別人比下去。然後用著我慢一直在沖沖沖,結果沖向苦海。好,我們來看。這裡有一段第七章。請大家看第七節,第七章,《中庸》裡面的這一段。「人皆曰予知」,就是每個人哪,一般人哪,常常都會說啦,我是很有智慧的人呀,我是很聰明的人啊。一般人都常常說「予知」。這個「知」,這是要念「智」,很有智慧的意思。認為自己很聰明。但是呢怎麼樣呢,「驅而納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你看這就是一般人,認為自己很聰明。但是都是活在這個自我、小我的世界裡面。用自以為是的認為自己很行、很能,自己很聰明。然後認為自己學問高、官位高,自己很有錢、自己很有權勢。但到後來呢,往往是沖沖沖,沖向苦海。所以你看喔,《中庸》這裡面就講的「人皆曰予知,驅而納諸罟」,也就是說,他的生命呢,因為他沒有了解生命實相,沒有了解,沒有開發出我們的清淨本心。也就是說做什麼事情,都是用錯誤的觀念在運作。用那個自私自利的那個小我自我在運作。導致他這樣不斷地沖沖沖,然後「驅而納諸罟」。結果沖向了這個「罟」是,就是一個……,「罟」是什麼知道嗎?啊?對,「罟」就是捕獸的那個網啊。也就是說沖沖沖,結果沖入了很多的……,有的人沖入牢獄裡面,監獄裡面。有的人沖沖,沖向了很多的痛苦,很多的挫折。被各種逆境把他捆綁住、捆鎖住。就像一些動物喔,因為貪愛貪吃,結果被獵人的網把它網住了。「擭」就是那個「捕」,捕獸的那個工具一樣。這個網……,罟啦或陷阱,這些都是獵人要捕抓動物的,所設的那些工具跟陷阱。罟或陷阱,這都是要捕獲那些動物用的。那你看一般人常常是這樣,用著自以為是的觀念,用著我是、我能、我慢在沖沖沖,認為自己很行,到最後他卻沖向了很多的苦海,很多的痛苦。那很多人就覺得,我這一生我這麼認真努力打拚,我這麼愛護我的家庭,我這麼愛護我的事業,我這麼愛護我的親戚子女,那為什麼到後來這麼多的痛苦?我這麼愛護我的子女,為什麼子女會叛逆。我這麼孝順我的父母親,為什麼父母親會早死?我這麼愛護我的親人,為什麼會妻離子散、家破人亡?我這麼愛護我的事業,為什麼我這麼努力的打拚,我的事業為什麼事業會失敗?為什麼別人要來騙我?很多人都不了解。因為你前面……我們就是處在錯誤的論斷,錯誤的認知。然後用錯誤的觀念知見一直地沖沖沖。就是這裡所講的沖向了那個苦海,沖向了監獄。所以孔子就勉勵我們。我們要靜下來,好好地去認清你要「格物知致」,這是《大學》裡面的交待。然後《中庸》這邊一樣跟我們講。我們要了解宇宙的真理實相、了解天地的特徵特性。要了解……。正確地認清我們的本來的本心本性是什麼。因為孔子會成聖人不是孔子特殊,不是說老天爺給他特別的秘密武器,不是這樣。每個人我們的本心、本性,我們的本來特徵、特性跟孔子都完全一樣都平等。孔子有的,老天爺有給孔子的,也全部都有給我們。老天爺並沒有說特別偏私偏愛,讓孔子多得一些什麼。沒有這樣,都平等。老天爺同樣都平等。就像孔子在……他在山東出生之後,太陽一樣平等地照射孔子,也平等地照射我們的祖先。太陽並沒有偏私,大地流水、大自然沒有偏私,同樣都給予,同樣平等。差別就在於,孔子他懂得虛心去學習、懂得見賢思齊。那最重要就是他有把他的,老天賦予給我們的本心本性呢,把他發揚出來。所以從此孔子出來遊學教化,就是憑著他的良心本性,在為百姓服務、為眾生服務。協助人類開啟智慧,協助人類恢復我們……,把我們迷失喪失了的、忘掉的這個清淨本心呢,把它開發出來。說找回來還不對。因為找回來還以為說那是在外面,我們又把它找回來。應該是說把它開發出來。因為我們本來有的這些特徵特質呢,我們把它忘掉了,或是我們把它埋沒掉了,掩蓋掉了。我們……,你如果要真的成聖成賢,或是真的要來到開啟高等智慧,把生命意發揮出來,或是避免那些蠱惑陷阱。也就是希望自己不要在苦海浮沉的話,那最好的方法就是好好地了解真理實相,好好地了解我們的清淨本心。然後把我們的清淨本心呢,把它流露開發出來。這就這樣。所以整箇中庸講的都是扣住這個核心。從最前面到最後面,講的就是扣住這個核心。孔子也坦白講啊,真正要行「中庸之道」,「中庸之道」,那是宇宙運轉的很重要的特徵。無我無私,不偏不倚。那是宇宙的運轉的法則。真正能夠來到契入,而且實現出來「中庸之道」。孔子在《中庸》裡面常常提到,包括說第三章,「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還有很多章節孔子都坦白地講了,「中庸之道」真的不容易做到,不容易做到。因為這是宇宙的運轉的精神特徵特性。你能夠來到不偏不倚。而且沒有自私之心。這個「中」就是我們做什麼事情,不要兩極化,不偏不倚。還有你要很中立。不要把自己局限在某個角色裡面。一般眾生,一般人是活在二元對立的世界裡面。一般人是活在二元對立的世界裡面。兩端二元對立。我講的這個是很深,大家要好好去體會。一般人是活在二元對立的世界裡面。那只要你二元對立,就會有衝突、痛苦。只要你有二元對立,你的世界就不會真正的圓滿。那你看這個「中」,「中」就是我不落入二元對立,我不落入兩邊,我是在「中」。那這個「中」呢,他又不是說我只有在「中」,然後把你們兩端的排斥掉。如果你的「中」是,我是很「正中」的人,我是很正義感的人,你們這些跟我理念不一樣的人都是壞人。我走在中道,你們沒有你們是壞人。如果是這樣的話,你的「中」也是一種極端的偏頗。那不是真正的「中」。真正的「中」,他一定是包容兩端然後不偏不倚。《易經》,《易經》的太極,就是兩端包容成一個圓。不偏不倚。那你看《易經》他是一個圓,然後中間一條曲線。好,你把這一條曲線,再把他向上延伸,這就是「中」,「中」。好,如果你把這《易經》,一個圓,然後這一條曲線,然後有了……,還會把這個《易經》,黑中有白,白中有黑。等於說這個圓裡面還有兩點。那這個。這一中間這一條曲線再向上延伸的話,這個字就是母親的母。要知道「易」他描述了,這個《易經》告訴我們的就是宇宙從未顯象到顯象。然後化育萬物。這些都是很深。所以我們今天所跟大家講的,這些都是很高等的智慧,聖人之學。成聖成賢之學。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小看。你們能夠聽到然後能夠聽懂。然後回來真正從現在開始,我們做什麼事情就是恢復到我們的清淨的本心,回復到我們的良心,用我們的良心來待人處事、接物。你如果能夠真正從良心出發的話,你所作所為一定會來到真誠真心。真誠真心對待每個人。「中庸」勉勵我們的就是,你要超越二元對立,無限的包容。然後超越所有二元對立。那又從我們的清淨的本心流露出來,真誠真心善待每一個人。所以「中庸」到後面講的就是……,都是談到「誠」,「誠心」。好,我們現在我們把摘錄下來的這些重點,先來簡單的來看下來。第四章,第四章,「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就是一般人都是在兩端跑來跑去,不容易掌握到這箇中庸之道。也不容易真正的包容兩端。一般人不容易。「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這句話,來,我們來探討一下。因為這一句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提醒。你看喔,孔子就說人莫不飲食也」。但是「鮮」。「鮮」就是……,你要讀「鮮」或是「賢」都可以啦。就是很少、很少有人能夠知道飯中的真味、菜中的真味。為什麼呢,孔子他自己他就很感慨呀。因為包括他以前處在還沒有開悟的情況,他也是過來人啊。孔子也知道啊。那看一般的親戚朋友,你沒有開啟智慧的話就是這樣啊。所以孔子就可以了解,啊,一般人就是這樣。每天常常在吃飯吃東西,可是我們卻很少去真正知道箇中滋味。因為一般人做事情就是沖沖沖。尤其是現在工商業時代。那認為說喔時間就是金錢,我要趕快,趕時間趕時間,要抓緊。我越趕時間越抓緊時間,我就能夠沖贏別人,我就可以賺更多錢。但是你不知道你的生命品質,可能就越來越低落。你會逐漸,漸漸地成為物質名利的奴隸而不知道。然後你逐漸地喪失了清淨的良心本心,都不容易覺察。所以一般人就是這樣一直地沖沖沖。所以做什麼事情沒有真正停下來好好去觀察,好好去覺察。那為什麼孔子他能夠看懂這個無字天書,他能夠看到大自然的啟示。那為什麼一般人看不到?就是因為一般人就認為這個沒什麼,我還有另外更奧妙的,我要衝沖,沖向我那個所要的那個世界。大自然這個沒什麼,沒什麼,這個太自然了。什麼值得珍惜,沒有什麼值得珍惜啊,沒什麼值得感恩啊,沒有什麼值得奧妙、研習……值得我們去研習啊。一般人就是這樣很膚淺的認知,沒有正確理解。所以錯失掉了很多可以開悟的機會。所以這一句話就在提醒我們,你每天在吃飯可是一樣,我們常常是囫圇吞棗。有的人,很多人吃飯就是很快很快。家人用一兩個小時在準備午餐。有的用一個小時到兩個小時在準備午餐。然後午餐做好你一吃飯,五分鐘、十分鐘就解決。吃飯也一樣在趕趕趕。所以你看,箇中的滋味你沒有好好去品嘗,箇中的奧妙你沒有好好去體會,這些飯菜它也一樣,在告訴你真理實相。而且也在告訴你「道」在哪裡。可是一般人體會不到、看不到。因為習以為常的忽略,習以為常的忽略。所以你如果這些你看不到,因為連這些飯菜都是道的示現啊!連這些飯菜都是天地父母大愛的示現啊!你這些看不到,那你怎麼去……,你怎麼有辦法了解真正天地父母的本心本性特徵特性呢。你看不到。所以孔子就這樣很感慨。所以這是提醒我們「道」就在眼前。就在你生活歷緣對境的每個當下,每個現在。重點是我們要靜下來,我們要真的用心靈去看、去體會。這一部無字天書他需要用我們,我們的心靈去看、去體會。而且要心寧靜下來,靜下來、慢下來去體會。所以《大學》裡面就有提到你要「定」而後能「靜」。「定、靜、安、慮」然後「得」。你真的——這個「得」包括開啟智慧,這個「得」包括「得道」,這個「得」包括你能夠成就真正的偉大的事業。你心如果沒有「定,靜」下來,盲目地沖沖沖,你是看不到的。「道」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我們卻一直向心外去求道。我們的清淨本心,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我們卻一直地認為自己沒有,然後一直地在尋找,向外尋覓。這些都是錯誤的觀念知見。所以把我們的觀念知見弄清楚,正確的來認清這是非常重要的關鍵。那所有這些古聖先賢他們的教育,真正的教育就是在這裡。幫助我們大家靜下來停下來,慢下來。然後不帶成見的去認清生命的實相。去認清整個大自然,天地父母的實相跟特徵特性。讓我們能夠見賢思齊。最初的時候是要見賢思齊。就好像這是啟發式教育啊。所謂的啟發式教育,這是真正幫助我們成長,開啟智慧的教育。那什麼叫啟發式的教育。填鴨式的教育是一直的灌輸給你裝填很多東西。但填鴨式的教育,你不會真正開啟智慧。你只是會像電腦,吸收很多的資訊,裝填很多的資料。啟發式的教育,他就是透過一些比喻或是透過外界的一些現象。然後啟發出我們本來就有的潛能,我們本來有的智慧。或是我們本來比較少的這一種潛能,然後透過啟發之後,我們好好把它開發出來。啟發式的教育,他能夠幫助我們開啟智慧。大自然、天地父母隨時都在啟發我們。只要我們用心靈去看,你就可以看得懂。而且你就可以做到所謂的「中庸之道」。那如果我們能夠力行「中庸之道」,也就是把我們的清淨本心開發出來。我們的所作所為合乎道。而且又是不偏不倚,沒有那些兩端。而且又展現出來天地父母的特徵特性。那很自然的你的生命,就會徹底地發揮出來。而且與天地同輝同在。好。前面第一階段,跟大家先分享到這裡。我們中間休息幾分鐘。再來要配合幻燈片來跟大家分享。好,謝謝!——本章節由王思然聽打——本章節由一葉知秋一校藍蓮花二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