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一禪床
趙州從諗禪師(778—897)是唐代著名高僧,因晚年長期居住趙州觀音院,所以,當時人們多尊稱他為「趙州禪師」。趙州禪師在住持觀音院期間,曾受到河北燕王、趙王的供養。有一次,趙王去拜訪趙州禪師,他躺在床上,不起身迎接,趙王就親自到他的床前看望他。趙州禪師說:「趙王!我年老力衰,沒有力氣起來迎接你,請原諒!」
趙王非但不介意,反而非常歡喜,和趙州禪師談得很開心。回去後就派遣一位將軍,準備了很多禮品供養趙州禪師。趙州禪師聽說,立刻下床到門外相迎。事後弟子們不解,就問趙州禪師:「前天趙王來時,您不下床;這次趙王的部下來,您為什麼反而下床相迎呢?」
趙州禪師解釋說:「你們有所不知,我接待客人有三等:上等的客人,我睡在床上用本來面目接待他;中等的客人,我到客堂里用禮貌接待他;第三等的客人,我用世俗的應酬到前門迎接他。」
趙州禪師的待客之道,看起來分為三等,實際上,趙州禪師是讓弟子從接待客人的差別中認識到眾生的平等——不因位高權重而恭維,也不因人微言輕而輕慢。
趙州從諗禪師的這段公案,經常被後人拈提。宋朝的蘇東坡與佛印禪師就有關於接待問題的爭論:有一天,蘇東坡要到金山寺去拜訪佛印禪師,蘇東坡便先寫了一封信給他,讓佛印禪師也像趙州禪師對待趙王那樣,不必親自出來迎接自己。蘇東坡自以為了解禪的妙趣,佛印禪師應該以最上乘的禮節來接待他——不接而接。
可是,當蘇東坡到達金山寺的時候,佛印禪師已經站在山門外迎接他了。蘇東坡哈哈一笑,說道:「禪師!你的工夫到底不及趙州禪師,你的境界沒有趙州禪師灑脫,我叫你不要來接我,你卻不免俗套,跑了大老遠的路來迎接。」
佛印禪師隨即以偈語作答:
趙州當日少謙光,不出山門迎趙王。 怎似金山無量相,大千世界一禪床。
佛印禪師在這首偈語中反用趙州禪師的待客方法。他認為趙州禪師當年對待趙王的來拜,不親自到山門外迎接,是趙州禪師對人不夠謙虛。而我佛印與趙州禪師不同,我有多種不同的待客方式。從表面來看,我是到山門外來迎接你了,但實際上,我已經把大千世界作為我的禪床了。所以,佛印禪師認為,到山門外迎接與在禪床上迎接是一樣的。
在佛門中有一副對聯:「世外人法無定法,然後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猶未了,不妨以不了了之。」對聯告訴我們,出家人無論做任何事情,要注重其內涵,而不必過於講究其表現形式。只要能夠完成你預期的目標,不論你採用哪一種方式都是可取的。佛印禪師的話,正是對這副對聯的最好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