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時間:2020/6/6

《遺書與晉王》導讀

天台山國清寺 月悟

天台宗實創人、四祖智者大師(538—597),圓寂前三天,親筆寫下《遺書與晉王》(以下略稱《遺書》),近二千言,作為對其菩薩戒弟子——晉王楊廣的最後囑託,亦對自己一生弘法的心路歷程作了總結,不乏「春秋筆法」,故初機讀者不易讀懂。《遺書》收錄於《國清百錄》卷三第六十五。《國清百錄》四卷(《大正藏》卷四十六第793頁),系由五祖章安大師(561-632)據智寂禪師(生卒不詳)未成底稿蒐集整理而成,即從智者大師入天台山(575)至隋大業元年(605)的史料,總計一百零五錄,為後人提供了中國佛教第一個大乘宗派——天台宗成立的最原始(第一手)文獻史料。《遺書》開頭「貧道(大師自稱)初遇勝緣,發心之始,上期五生法忍(圓教初住),下求六根清淨(圓教相似位),三業殷勤,一生望獲」,不料「應得不得」,引為「一恨」。大師臨終自述證得「五品弟子位」(圓教觀行位);圓教位次皆不思議境界,故稱「六即佛」(理即、名字、觀行、相似、分證[初住以上],究竟),觀行位與相似位皆稱「余佛」,見佛性,古來大徹大悟者不出此位。其實,智者大師與其師慧思大師曾在靈山會上同聽《法華》,乃是古佛再來,大權示現(圓教余佛)。最後,大師示生淨土(參看《天台智者大師別傳》)。大師示位示生,令教觀不深者示生淨十,可保一生了辦無失,開創了「教演天台,行歸淨土」之先河。故印光大師贊曰:「智祖示生示位之大恩大德,雖粉身碎骨,也難報萬分之—也。」《遺書》中間一段文字,談到晉王楊廣懇請大師撰著《維摩經疏》(又稱《淨名疏》),大師為撰著《維摩經疏》而數次易稿(據慧岳長老考證「先後易稿十二次」),以致「將身不慎,遂動熱渴」。關於《維摩經疏》總計三十四卷現存本,台灣慧岳長老認為「智者大師發揮了大乘菩薩救世的精神」,「亦暗示(晉王)欲揚名帝王和權威必須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一心」,從而令其完美的統一,顯示出智者大師的良苦用心,不愧為「東土小釋迦」。在大師龐大的著述中,其親筆撰著,用力最勤,且具價值的當推《維摩經疏》。之後,《遺書》寫道:「山下一處非常之好,又更仰為立一伽藍。始翦木為基,命弟子營立,不見寺成,瞑目為恨。……乞廢寺田為天台基業。寺圖並石像、發願疏,悉留仰簡。」可知,智者大師是天台山國清寺的奠基人,乃是不爭之事實。《遺書》由章安大師奉至晉王,晉王即於翌年(598)遣司馬王弘創建伽藍,一遵指劃。初名「天台寺」,大業元年(605)敕名「國清寺」,從此天台山國清寺便成為天台宗的根本道場。《遺書》最後寫道:「未逢機會,奄成遺囑,亦是為佛法,為國土,為眾生。」智者大師作為陳、隋之際佛教界之一代領袖,一方面深感「如來滅後,法仗國王」,故藉助王權鞏固佛教;另一方面,又不失其崇高的人格魅力,多次不應帝王慰留,棲隱山林,表現出一代高僧的高風亮節,成為釋子完善僧格「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無上法寶。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