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時間:2020/6/13

一切都是緣 緣就是一切

淨慧老和尚

有關老祖寺的情況,這兩年慢慢引起一些人的關注。各位想知道老祖寺的因緣,建議看一看《何處青山不道場》這本書,其中有一篇文章就是講老祖寺的。這兩年四祖寺組織的大型活動,有三次朝拜老祖寺,每一次都是在新建的齋堂用齋。前兩次都是臨時釘的木板台子和凳子,有的人還不敢坐,搖搖晃晃的。這一次的條件有所改善,吃飯的桌子做起來了,每個人還有個一次性的碗。這說明條件在不斷地改善。我想,如果今年十月份再來的話,條件會更好一點。我們非常感恩護法居士對老祖寺的支持,對三寶的供養,使這裡的建設不聲不響地在進行。一切法都是因緣所生,老祖寺的建設就是一個非常突出的例子。按照我原來的想法,我是連四祖寺都不想來。本老說了三年,要我來幫他管理四祖寺,我三年都沒表態。只是到了2003年,老和尚看就了日子接就了客,這才沒辦法來到了四祖寺。來了以後,我也是希望很快就把四祖寺的位置交出去,根本沒有想要在湖北再修一個寺院。一切都是緣,一切都是隨順因緣。在我七十多年的生活中,從自己開始做事情算起,起碼也有五十年的時間。我做每一件事都是被動的,從來沒有主動過,都是被逼得沒有辦法,才勉強承擔起來。其中唯一一件主動的事情,就是要考中國佛學院。那是主動的,不是被動的。除此以外,一切事情都是被動的。我自己經常在想:被動是什麼意思?我自己找到了一個注釋,被動大概就是隨緣吧。佛教講一切隨緣。沒有緣,想主動去做一件什麼事,往往事倍功半,不能順理成章。所謂被動一點,那就是等待因緣條件更加成熟一點。在因緣條件成熟的前提下,再來做某一件事情,可能會順利許多。開始做事的時候被動一點,當你真正接受了這個任務以後,你就要變被動為主動。這是一個很辯證的道理。如果我們主動要做某一件事,接納你這個主意的人,接納你這個事情的人,一定會向你提很多的條件,主動就變成了被動;我現在是被動地做某一件事,當你接受了這個任務以後,相對而言,你也可以對要你做這件事情的有關方面,適當地提出一點要求,往往這就比較順利。一件事的因緣條件成熟了,有關方面提供必要的條件也就比較容易。我想這是佛法隨緣而行的一種精神,也是一種工作方法,也是我們待人處世的一種方法。一切都是緣,緣成熟了就去做,緣不成熟千萬不要勉強。勉強做起來,出很大的力也做不成一件事。學習佛法,隨順因緣,重視因緣,這是佛法的一個根本道理,也是生活禪的一個根本道理。我們實踐生活禪,提出生活禪的理念,也是順應這個時代的因緣。順應這個時代的因緣提出生活禪的理念,這個時代就有可能逐步地認同它、接受它。如果說早三十年就提出生活禪這個理念,可能會受到批判。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人間佛教的思想,從提出來到現在也有七八十年的歷史了。在「文革」以前,人間佛教的思想大家不是不知道,但它是被批判的對象。為什麼要批判呢?因為那個時候說宗教已經是要衰亡的東西,你又改頭換面提倡人間佛教,你是想作垂死的掙扎。當時的邏輯就是這樣解釋的。今天的解釋不同,今天是說「人間佛教思想可以適應今天的社會」,過去是說「改頭換面,作垂死掙扎」。這就是因緣,這個因緣不可思議。今天在座的雖然大部分是年輕人,但也有年老的人。年老的人可能對我這些話有些體會,年輕的人可能不是很理解。生活禪只能在九十年代以後提,生活禪的理念只有在人間佛教思想取得了社會的基本認同以後才可以提。把人間佛教的思想重新提出來的是趙朴老。趙朴老在他的《佛教常識答問》這本書的最後一章,重新提出了人間佛教的理念,提出要「發揚人間佛教的優越性」。當時我做《法音》的主編,我看了那篇文章以後,心裡有兩種感覺。一種感覺就是說,如果這篇文章在《法音》上登出來,有關方面都能認同,那就是佛教的春天真正來了;如果這篇文章受到有關方面的質疑,那就是說在今天的情況下還是要保守原來的一些觀念,還是要在佛教和廣大人民民眾之間挖一道溝,或者做一堵牆。人間佛教的思想是要填平這條溝,拆掉這堵牆。重提人間佛教的思想,一方面是時節因緣了,我覺得更主要的方面是趙朴老他老人家的威德影響。假使換一個人提,可能就沒有那麼順利。從趙朴老把人間佛教思想在他的書裡面正式地肯定以後,慢慢地,人間佛教思想也寫進了中國佛教協會章程,這是一個很大很大的轉變。我們學習佛法的人,要了解當代佛教的一些重要動態,要掌握當代佛教是怎麼樣從「文革」以後那樣一個百孔千瘡的狀況走到今天。這個脈絡要知道。否則,我們就不知道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大好形勢,就不知道要怎樣感恩現在的黨中央,感恩現在的政府,感恩我們這個時代。學習佛法最值得重視的是時節因緣。時節因緣成熟了,有佛出世;時節因緣成熟了,佛陀教化的任務圓滿了,佛陀也就隱沒了,僅僅留下教法。教法又分為正法、像法、末法。佛教到今天兩千五百多年,正法一千年過去了,像法一千年也過去了,現在正是所謂的末法時期。所謂末法者,有人這樣解釋:「不是法末,而是人末。」佛法從正法到現在,他原本的道理都是一味的,都是平等的。所謂的人末,是說理解佛法、修行佛法的人,與佛陀時代的人有很大的區別,與正法、像法時期的學法者和修行者也有很大的區別。「人末」最突出的表現是什麼呢?是信仰不具足,道心不堅固,求證的心不切。主要表現在這三方面。而這三方面,從信開始一直到證悟,都是相連貫的。信仰淡化了,自然修道的心也淡化了,求證的心更是不具足了。所以今天的佛教,當務之急就是要強調信仰建設和道風建設。信仰建設和道風建設,在當今的佛教界是一種普遍的要求。包括出家二眾和在家二眾,都有一個加強信仰建設和道風建設的任務。從這一點,我們再說到修復老祖寺的一些初衷。黃梅縣委、縣政府希望把這座千年古剎恢復起來,從政府的角度來考慮,修復這座古剎對黃梅的旅遊經濟發展,會有所帶動。作為政府從這個角度來考慮是完全合理的。那麼從我本人的考慮,我也很認同政府的這種初衷。如果不認同,我們愛國的思想無法體現,我們也要密切配合政府的有關規劃和想法,這是出於愛國的一方面。如果從愛教的方面來考慮,修復老祖寺是我們佛弟子的本份。我們佛弟子既要愛國,也要愛教。愛教從根本上來講,就是要高度重視佛教界的信仰建設和道風建設,這是愛教的具體體現。如果不重視信仰建設和道風建設,愛教就成了一句沒有任何實際內容的口號。老祖寺可以說是一片人間淨土,是一片未被開發、未被污染的土地,它和外界可以保持相對的封閉。這個寺院真正把它建設好、管理好,有利於寺院的信仰建設和道風建設,有利於在此用功辦道,弘揚佛法,引導共修。所以從我的思想深處來講,我非常重視老祖寺的建設,希望把它修成一座弘揚生活禪的根本道場,修成一座佛教從傳統走向現代的道場。既要原原本本地繼承傳統,又要千方百計地適應當代的思想潮流。佛教弘揚的根本原則是契理、契機。所謂契理,就是要繼承佛陀的衣缽,發揚佛教的優良傳統;所謂契機,就是要真正認識當今社會對佛法有什麼樣的需求,我們又要以什麼方式滿足這種需求。人間佛教生活禪,是佛教發展到今天,解決今天人類精神空虛和精神疾病的一個新的佛法理念。老祖寺在今後以禪修為主,有一個較大的禪堂。禪堂有兩層樓,樓下是一個大禪堂,樓上還有三個小禪堂。人多,我們就利用大禪堂;人少,就利用小禪堂;人再多,大小禪堂同時利用。希望把老祖寺辦成一座修行的道場、禪修的道場、四眾共修的道場。講到四眾共修,我們還有一座比丘尼的道場——蘆花庵,就在四祖寺附近。蘆花庵將來就是比丘尼的禪修中心,重點是接引女眾共修。蘆花庵今後的任務和目標,與老祖寺基本上是一致的。因為我們是山林寺院,好不容易有這一片清淨的土地,就要為鬧市中忙碌的人提供一片安寧的精神家園,提供一片清涼自在的菩提林。所以老祖寺和蘆花庵建成之後,都是以禪定共修為主要目標。蘆花庵的建設進度可能比老祖寺快一點,在今年冬天蘆花庵的一切設施基本可以啟用,老祖寺今年冬天還不能全面利用。原來我們的打算,兩座寺院的建設是同時奠基,同是起步,將來也想在同一天開光,開光的日期就跟奠基的日期保持一致。兩座寺院都是2005年10月5日奠基的,兩座寺院也儘量爭取在這一天同時舉行開光活動。這兩個地方的開光,我們也不大操大辦。知道的居士想來就來,不知道的也不請。不請諸山,也不請長老,一切由本寺的人操持就可以。因為山裡的寺院一切都不方便,一切順其自然,但要莊嚴隆重。所謂莊嚴隆重,是用修行的方式來表達。比如為了感恩護法大德,兩寺都同時提前半個月或者二十天拜一部《萬佛懺》,拜完《萬佛懺》以後就開光。都由自己的人做,知道訊息的就來隨喜,不知道訊息的事後也可以來隨喜。我想,佛門開光、升座耗費很大。「管笛笙蕭陣陣揚。威風八面擬侯王。佛門一日開光費,何只平民百日糧。」好像我寫了這麼一首詩,是不是這麼寫的我記不清楚了,有感而發。開光升座那很威風啊!管笛笙蕭,吹吹打打,威風八面,像過去的侯王一樣走出來,好像和佛門的淡泊生活有很大的距離。佛門還是要淡泊些為好。我們的社會雖然說很富裕,現在中國的外匯儲備量,占全世界第一位。但是要知道,中國是十三億人口的國家,那點外幣拿出來要分給每個人還是沒多少。占第二位的、第三位的,可能他們的人口只有一兩億,中國和他們沒法比。在中國,城市的人相對來講要富裕一點,上班族、公務員相對來講要富裕一點,廣大的農民生活還是很艱苦的。農村人均收入比較好的省份,一個人一年也就是五千元左右,這就很高了。但是和城裡的人比,和富裕一點的人比,那還是有很大的差距。何況人均收入一兩千元省份也還有。我們在座的都是花錢的人,都是用錢的人,假使一個人一年的收入只有兩千塊,大家都會說這個日子怎麼過啊?所以我是非常希望,我們佛門寺院,一定要過一種清貧的生活,平民化的生活。不要過分浪費施主的錢財,一切要精打細算。包括一些法會活動、開光活動,儘量地節省,少花錢,多辦事。開光要和修行結合起來,不要和鋪張浪費結合起來。開光不與修行結合起來,開光就不靈;只有和修行結合起來,開光法會才真正有功德,真正能夠回報施主、回報大眾、回報國家、回報社會。我今天有言在先,將來老祖寺和蘆花庵佛像開光很淡泊,沒有任何紀念品。大家來了不要埋怨,說這裡開光怎麼搞的?紀念品都不發一個!我記得海航公司的老總陳峰說,他是山西人,山西人是很摳門的,用錢不會大手大腳。我雖然不是山西人,但我是從窮到討飯的這樣一個家庭走出來的。在小孩子的時候,生活很艱苦。「文革」的時候,又在農村待了十五年,都是過的極為艱苦的生活。可以說家無鼠耗之糧。我非常懂得一粥一飯、粒米寸薪來之不易的道理,所以我做事很摳門。因為我是為大眾節約每一分錢,為常住節約每一分錢,精打細算,決不亂花一分錢。只有用在三寶上,比如說莊嚴佛像,修好佛殿,把僧人共修的地方弄得比較清淨一點、乾淨一點,這個是應該的。但生活要清貧。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有句名言:「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奢侈會失敗,驕傲會失敗。所謂驕兵必敗,哀兵必勝。我們放謙卑一點,放柔軟一點,把自己看低一點,認為自己總在下邊,總在最底下,那就會心態平和。動不動覺得我是什麼、我是什麼,有一點不如法就覺得面子上過不去,那個不好。總要把自己看得低低的,看得小小的,看自己草民一個,閒雲野鶴,來去自由。一切時一切處保持低調,就能真正為佛門、為四眾弟子,做一點實實在在的事情。所以老祖寺的開光、蘆花庵的開光會很低調,但是要把修行這件事情做好,不要光湊熱鬧。光湊熱鬧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在我的理想中,如果老祖寺在今後,能長期住上30至50名出家眾,就能夠把這個地方帶動起來,修行和學習就能夠如法進行,經常能夠有百名左右的居士在這裡共修就可以。也不能太多了,人太多了會擁擠。如果有很多人要求來怎麼辦?採取分期分批的辦法。這一個月可以接納多少人,下一個月可以接納多少人,採取一種輪流的辦法,輪流到這裡來修行,輪流這裡來呼吸「五星級」的空氣,過「一星級」或者不到「一星級」的生活。空氣很好,生活條件可能會很差,大家不要嫌棄。將來蘆花庵那邊大體上也是這樣。老祖寺夏天很好過,冬天很不好過。這裡冷得不得了,冬天的溫度同河北幾乎一個樣,到零下七八度,而且沒有取暖設備,相當地冷。我想,以後房子修多了,房子乾透了,住人多一點了,可能就會暖和一些。這也是一種鍛練。如果說條件搞得太好太安逸,不一定是好事。我去年冬天在四祖寺住了幾天,就把耳朵凍了。耳朵凍了也沒關係,對聽覺不會有影響。有的人手凍了,凍得跟大包子一樣,不過還能拿東西,沒有破皮爛肉,這也沒關係。一個人還是要多在苦中鍛練。這裡的老百姓也是一樣的,老百姓家裡也沒有取暖設備,也冷。時間久了以後,也就習慣了。大概最難熬的時間不到一個月,把這一個月熬過去就好了。今天大家到這裡來,許多人是第一次。來了以後希望大家能夠喜歡這個地方,然後回去也做好計畫——我每一年都要到老祖寺去住幾天,或者一個月,或者半月,或者一年來幾次。來的次數多呢,每次就住十天八天;來得次數少,就住上一個月。因為到這裡來一次也不容易,路遠山遙。如果大家喜歡這裡,就多到這裡來。也可以向你的同參道友透露這個訊息:你要修行可以到老祖寺,那是長壽的寺院,那是清涼的寺院,那是清貧的寺院,希望大家都到那裡去,體驗體檢山林寺院的生活。大家一個人就是一座廣播電台,希望你們多向身邊的親朋好友廣播廣播。廣播就是宣傳。不過,我沒有說化緣的話,也請大家不要提化緣的事。咱們在此清修,有鹽同鹹,無鹽同淡,一切隨緣,一切結緣。結人緣,結善緣,結法緣,結佛緣。結緣就是緣,有緣就有一切。一切都是緣,緣就是一切。阿彌陀佛!謝謝。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