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時間:2020/8/14

十四、序文選

1、《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座》序

佛法流傳世間二千五百多年,或漸或頓,或顯或密,以無量法門引導眾生,就路還家,同證菩提;其中淨土念佛法門,更是下手簡易契理契機的殊勝法門,所以歷來高僧、大德無不極力讚嘆,苦心弘揚,以期一切眾生背塵合覺,離苦得樂,化除煩惱,了脫生死,解決生命史上這一重大問題。黃念祖老居士正是這樣一位大德。老居士法號龍尊,亦名心示,生於一九一三年三月,幼年早孤,母梅太夫人篤信佛教,禮敬三寶,居士常隨侍左右,聽經聞法,並得淨宗大德梅光羲老居士開示薰陶,盡力栽培。二十歲時,在北京工學院學習時,見到了《金剛經》,對「無住生心」妙旨深有體會,當時自覺如醍醐灌頂。從此進一步深信佛教。抗戰期間,曾皈依當代禪宗大德虛雲老法師;皈依密宗紅教大德諾那上師嫡傳弟子蓮華正覺王上師及白教大德貢噶上師。抗戰勝利後,經梅老居士引薦,參謁淨宗大德夏蓮居大師,深蒙獎掖,成為入室弟子。夏蓮老出入儒佛,顯密融通,尤其對淨土能深入參研。曾居樓三年,稿經十易,集成《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1959年黃老居士承蓮華精舍金剛阿闍梨位。黃老居士雖深入禪密,融會貫通,但悲心懇切,常以淨土法門示導行人,認為此法善巧方便,一句彌陀能攝佛功德成自功德,若能從事持達理持,便可轉凡心成佛心,遠離眾苦速登蓮邦。1979年發心註解《大經》(即《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歷時六載,稿經三易,以有病之身,奮力完成。我忝為校閱,覺此解引經據典,博大精深,從此常通魚雁獲益良多。1987年《大經解》印成,流通海內外,使法界有情,普沾法益。嗣後,又以通俗筆調撰述《大經白話解》,由於勞頓過度,僅述一半,老居士竟於1992年3月27日凌晨示疾往生。眾生失導,同深悲仰!老人在臨終時洒然一笑,了無掛礙;荼毗後獲堅固子百餘粒,大士現瑞,永為道種。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黃老居士曾應邀在北京講授《大經》,聽講者約二百人左右。所講有事有理,契理契機,深入淺出,法喻交顯,使人聞後憬然念生死苦,發菩提心。果晨居士等幾位同修,集中力量,將70盒磁帶邊聽邊寫,記錄成文,前後歷時二年,其間斟酌推敲,煞費苦心,在三寶加持下終於完成菩提心愿,深為贊仰!為此略敘緣起,普願法界有情,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蓮開九品,果證無生,不負黃念祖老居士弘法利生,導歸極樂的無盡悲願!

徐恆志

2001年10月

(原載於《書簡吟草》)

2、《觀經白話譯義》序

釋迦如來說了無量法門,以適應不同根性,其中念佛求生極樂淨土,是一種特別法門。念佛法門又可分為實相念佛、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持名念佛。《觀無量壽佛經》是佛過去在中印度摩竭陀國王舍城的王宮內,應國王夫人韋提希的要求所說。當時太子阿闍世把父親頻婆娑羅王囚禁在牢房內,並把母后韋提希也在深宮裡禁閉起來,使不能接濟王的飲食。韋提希憂愁萬分,無可奈何,便遙禮佛陀,哀求指示清靜生處,不願再住此五濁惡世。佛便以威神力詳細開示了十六種觀法,以便韋提希及後世的一切凡夫,修此淨業,往生樂土。經中所說雖以觀想為主,但也包含了其他三種法門:前十二觀是觀想念佛,第十三觀是觀像念佛,後三觀是持名念佛;如果了知能觀所觀都不離自性,都不可思議,便是實相念佛了。所以此經可以說是念佛法門的綜合性經典。

十六種妙觀包括觀佛、菩薩的身相和極樂世界的種種莊嚴,學人通過觀想,一心清淨,諸佛法身,便入眾生心想中,含融互通,「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生佛不二的性體,便可徹證。但觀境深細,凡夫障重,可能心力不及,佛又慈悲開示三根普被的持名念佛法門,這是轉凡成聖的洪爐,暢佛本懷的大法,使下根人可以可以帶業往生,中根人可以斷見思惑往生,上根人可以破無明往生。如果沒有持名念佛的善行方便,一切苦惱眾生,怎能出火海而登彼岸!?目前,有些學人認為經中並未提及「帶業往生」,因此覺得非消盡惑業,不能往生,這是執著文字,未查經義,把橫超妙法,視同豎出行門,不知他力法門的殊勝,不免辜負佛慈了。至於如何行持觀想,有一定的層次和方法,最好要在善知識的指導下進行,以免出現偏差。

佛經文字很深,義理深奧、微妙,不易被人們所理解,故「佛經白話化」已成為越來越多學人的需要,也是時代文化所提出的要求。但佛經譯白,要做到在義理上不增減,不失真;在文字修養和表達能力上,也能達到高水平,這是有一定難度的。林凡音居士有鑒於此,在編寫《佛陀的遺教》以後,又以語體編譯了此經,使之通俗易懂。為了理順前後文句,根據經義採取了「譯義」的方法——適當地作了一些演繹和補充,這是一種介乎「白化佛經」和「白化解釋」二者之間的另一種類型,也是一種合乎當前需要的嘗試,希望大家閱讀後不吝指教。因此,略序緣起,普願讀到此書的善信,同修淨業,共出苦海。同時,也希望把通俗化的弘法工作,不斷地推向前進,為完成續佛慧命的歷史使命而努力!

徐恆志

1987年4月

(原載於《書簡吟草》)

3、《明理念佛論》序

佛法汪洋浩瀚,博大精深,世出世間大無不包,細無不舉;在修行法門上,也是禪、淨、律、密教,各宗具備;尤以淨土持名法門,被普遍受持,使業海眾生,得以出水火而登衽席,功德巍巍。所以釋迦如來無問自說,十方諸佛同聲讚嘆,真是不可思議的大事因緣!

佛法以般若為先導,以般若為佛母,若不以般若觀照,明悟理體,難免著相粘境,心外取法,這樣捨本逐末,豈不成為外道?淨土法門是特別法門,教內別傳,下手易而成功高,三根普被:上根人破無明,見法性,無念而念,念而無念,心佛不二,能所雙忘,理上念到一心不亂的,生實報莊嚴土;中根人斷見思惑,出三界獄,念到事一心不亂的,生方便有餘土。下根人雖惑業未斷,但至誠懇切,十念一念,即生成就,也可帶業往生,生凡聖同居土。若無淨土法門,廣大罪苦眾生實無從出離生死大海,登菩提彼岸。雖然如此,但從佛法的根本上說,明理體,悟實相,實為修證的要領,成道的關鍵,淨土法門並不例外,念佛而明理,明理而念佛,成就自不一樣。

滿樹聲居士,攻《易經》、習科學、學中醫、修密法,融會貫通,終於領悟「明理念佛」的重要性,常憫知識分子中,「以有思維心測度如來圓覺境界如取螢火,燒須彌山,終不能著」(《圓覺經》)。甚為可惜!於是廣引博征,採擷古今大德著述,附以己意,編寫成文,不僅冥符佛旨,且以善巧方便,應機施教,功德不可思議!

此書的出版,實有助於加強淨業修持,提高修持層次;有助於知識分子破除我見法執,涵泳真理,慶快平生!因此,略序緣起,深願見者聞者,同發菩提心,共成無上道,庶不辜負滿居士的一番苦心。

徐恆志

2000年12月

(原載於《書簡吟草》)

4、《淨宗心要》序

釋迦世尊成道以後,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餘會,以無量法門,對治眾生種種煩惱,善巧方便地引導眾生息妄顯真,背塵合覺,開示悟入佛知佛見;淨土念佛法門更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易學易修的殊勝法門;同時也是超情離見,不可思議難信之法。一句彌陀以果地覺,為因地心,能使因心,頓同果覺,只要驀直念去,便可由生滅入於不生滅,暗合道妙,巧入無生。所以佛曾指出:「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惟依念佛,得度生死。」進一步說,一句彌陀正是自心實相,正是法界全體,「一聲彌陀一聲心」,所以古德偈云:「法界圓融體,作我一念心,我今念佛心,全體是法界。」 近世修淨土法門的人,非常普遍,但大都着眼於下品帶業往生,對念佛明心這一要領,很少注意。實際上,一切佛法都要求息妄顯真,明悟自心,淨土念佛雖是特別法門,也並不例外,離開心地法門,往往著相粘境,心外取法,難免成為外道。總之,若能「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逐步能所雙忘,根塵脫落,自能證入念佛三昩,而滿九品往生的本願。 元音老人,根據切身體會,曾對淨宗有關義理,進行闡釋,道前人所未道,釋前人所未釋,可謂慧眼獨具,妙契心宗,有助於淨業學人的加深理解,各如法修持。老人於2000年2月5日圓寂後,由其門人金慨夫居士發心根據遺著,加以編集,方便學人,並志紀念,功德不可思議!其中除《談談往生西方的關鍵問題》曾刋載於1993年《法音》月刋、《消業往生與帶業往生》曾刋於《廣化文選》、《淨土宗之證成》曾刋載於1991年《禪》刋外,《淨宗修證語錄》則摘自老人所著的《心經抉隱》、《中有成就秘籍》、《恆河大手印.安心法要》、《佛法修證心要》等,《淨土修證要義》也為老人悲願之體現。敬祈淨業同修,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蓮開九品,果證無生,願與天下道侶共勉之。

徐恆志 2000年8月25日

(原載於《書簡吟草》)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