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時間:2020/8/13

8、成就正覺的時間問題 在佛法上對於成就正覺的時間問題,根據自始至終有系統的說法,須經三阿僧祇劫,這譬如讀書由國小、中學而大學,必經一定的時間和程式,不能越級超登。經歷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位次,為第一阿僧祇劫;從初地至七地為第二阿僧祇劫;從八地以後為第三阿僧祇劫(依別教位次)。 所謂阿僧祇,意譯為無央數,正是說時劫的久遠,我們就自性上煩惱垢污所積的深厚來說,當然必須有相當修治的時間,原是可以理解的。但這不過是就一般教義普遍性的說法,實際上,佛法並沒有一定的時間相,要看各人執著深淺、學法因緣和主觀努力的不同,來決定其成就的遲速;而且學佛一事,原不能只就今生一個時期來論斷,所以不要作一般情見上的呆板執定。象密宗對這三劫,就不取其時間的意義,而是配合於粗、細、微細的三種妄執。根據密宗教義,那些夙植深厚、上根利智的人,由於用自宗不共的異勝方便,得三密他力的加持,現行又能苦到精純,這樣,在一生中修完一切學程,頓斷三種妄執,即身開、示、悟、入佛知佛見,並非完全不可能,正象有些學校讀完一定的學分,即得結業,而不限定其時間。(應當指出,既說「夙植深厚」,可見過去也曾修學,仍有積漸成頓的意義。)此外,密宗有三種即身成佛的說法:一、理具的即身成佛,就是說明我們的身心,本是大日、金剛兩部的本體,換句話說,除我們現前肉身之外,更沒有本覺的體性,這正相當於台宗「六即」中的理即佛;二、加持的即身成佛,就是我們本具的自性功能,與覺者三密的加持力相應,互相融會貫通,便能即身表現覺者超然的動作,顯示本尊所具的德相,這大略相當於六即中的相似即佛;三、顯得的即身成佛,就是由於自身成就三密妙行,而能顯發本具的萬德,圓成自性的實相,這便相當於「六即」中的分證和究竟即佛,所以密宗「即身成佛」的意義,正與台宗「即佛」的圓義,有其共通的地方。 此外,禪宗又有「見性成佛」的說法,由於宗下是圓頓教,直截根源,先破無明,而粗垢也隨之脫落,所謂一斷一切斷,本來沒有位次,也不取時間相;且見性之後,一切便易於為力,所以見性時,就是成佛時。《華嚴經》說:「初發心時,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正是圓頓的教相。不過就事修上來說,同一明心見性,而有透破初關、重關、末關的不同,這三關正是除粗惑、細惑、微細惑的各階段。 至於淨土法門,以生佛感應,如磁石吸鐵的力量,使即生往生為目的。一得往生,由於境緣殊勝,就可由一位不退而圓證三不退,由一同居土而橫超上三土,一生便得成就,中途並無留礙,這正是淨土法門的殊勝和圓滿! 總結以上論述,禪密諸宗所說,是不取時間相,先後不二,有力承當,視為當然,正是「六而常即」;而一般教義,則是示修證的宏軌,又是「即而常六」,理事不二,本來圓通。我們正不必偏執一面,懷疑莫決,但事耕耘,不問收穫,虛空有盡,我願無窮,百福莊嚴,自致成佛,實是我們實踐佛法的正確方向! (選自《學佛是怎麼一回事》)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