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時間:2020/9/18

四重緣起深般若 第二章龍樹四重緣起(4)

4 結論

四重緣起,即是四重觀修。

由四重觀修,現觀一切法如何成立有,此時是落於緣起的層次而成立。由是即依次第成立為「業因有」、「相依有」、「相對有」、「相礙有」。

龍樹觀修此四重緣起有,分別現觀生滅、常斷、一異、來去四對法。

現觀不是決定,決定須由現證。在觀修時要現證空性,實不應落於一重緣起現觀其為無自性空,因為這是不可能的事,空性如何能夠現觀呢?佛說,若空性可見,便於虛空中當亦能見鳥的足印。[注20]

所能現觀的唯是「現空」(依寧瑪派的道名言,名為「空性中自顯現」)。但當於現觀高一層次緣起的有時,其下一層次的有便亦同時被否定。因此,現證所證並不只是空性,而是高次第的緣起有,以及下次第的緣起空。

這便即是——

由觀察業因緣起成立業因有,同時否定凡庸的執相、名、分別以為有。這是資糧道行人的修證。決定為「空性、無相」。

由觀察相依緣起成立相依有,同時否定業因有(執因緣和合而成的有)。這是加行道上暖、頂二位的修證。決定為「無生無滅」。

由觀察相對緣起成立相對有,同時否定相依有(執著不能離異與必須同時而成立的有)。這是加行道上忍、世第一二位的修證。決定為「無垢無離垢」。

由觀察相礙緣起成立相礙有,同時否定相對有(由可離異且不同時的對立而成為有)。這是見道上行人的修證。決定為「無減、無增」。

如何超越相礙有(因應其局限而成為有)而成無礙,是修道上九個地位的修證,至無學道的因位(無間道)而圓成。決定是「無分別」。無分別亦可以說為現證畢竟空,此亦即寧瑪派極無所住的大圓滿見。

上來所說,即是龍樹的教法。所謂「中道」,亦即於現證如何而成為有的同時,即現證可空者如何而成為空,因為這現證是同時,所以才可以說為「中道」。倘如只管現證空性,然後再在空性中「緣生」,這就不能說為「中」,以先已偏於空性故。

然而龍樹的教法,卻只給了我們觀修的次第,以及每次第的現觀與現證,並未成立具體的修證,因此,我們便還須認識由彌勒弘揚的瑜伽行。

注釋

20 此即《海慧問經》所言:

「設若虛空能起染 虛空當見鳥腳印

自性光明圓覺心 恆常不受諸雜染」

上來依藏譯本重翻。惟淨譯《海慧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譯失此義。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