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時間:2020/9/17

《四法寶鬘》導讀 第一篇導讀 十二、結語

西藏密宗四大派,寧瑪派以「見地」為特長。此蓋由於九乘次第的建立傳統。

九乘次第不以中觀應成派的學說為止境,進一步依止《楞伽》、《勝鬘》、《寶性論》等,發揮如來藏思想,以眾生皆有佛性,是故皆能成佛道,如是建立大圓滿教授。

然而卻須注意,寧瑪派依然強調如來藏的空性,並不如一般所說,當阿賴耶識的污染心被清淨以後,如來藏即有實性。說如來藏空,便與中觀應成派的觀點一致。

心部與界部不被視為大圓滿的究竟,即由於前者的自然智不空,後者的法界境不空,故未若口訣部之能視如來藏為空,由是自然智與法界境,於勝義諦中皆非真實。

然則,為甚麼又要建立如來藏,何不索性以中觀應成派的說法為究竟呢?

主要原因在於修習。一定要有一個「俱生智見」,然後才可以修心部與界部。一定要有一個以如來藏為基礎的「大圓滿見」,才可以修口訣部的教授。同時,若持應成派的見地,雖無礙於修習,但卻始終非究竟見。

故讀者須知,理論並不是憑空建立的,一切理論實基於實際修持的證驗。本論對四宗、五見、九乘次第的判別,其所據即為實修的證驗,而不是只據經論的文義。

他的判別可分為二—--

㈠以應成派觀點判別余宗。

㈡以如來藏的大圓滿見判別應成派。

這是因為,當修生起次第及圓滿次第時,其所證驗絕不能停留於「實事」,一停留,悲智菩提心即不能雙運,以至修持亦不能止觀雙運。

但當修大圓滿時,便當體會萬法於虛空中生起,於是即以如來藏為此虛空,然後即知一心能容萬法,而心法皆空的境界。

所以在實修中,如來藏亦無非是名言施設,但若無此施設,便無修持的根據。

必須能如此了解,才能明白寧瑪派祖師的用意。若以為他們只據經論建立理論,那麼,便可能指責他們於應成派之上,來一個「大中觀」、「如來藏」,乃屬頭上安頭,是由空中轉出個不空、違反中觀思想。

要了解西藏密宗,特別是要了解寧瑪派,必須知「九乘次第」是實修次第。這一點,對了解本論甚為重要。

願讀者能因本論,次第入大圓滿,即身成辦佛果;願寧瑪派正法廣弘世間,不為邪法所闇:願世間有習密乘意樂者,均能得正見。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