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時間:2021/2/6

無畏布施:「人間佛教」的虛雲模式

陳堅

提要:所謂「人間佛教」是指為求得人間和諧而實行人間布施的佛教。中國佛教一直以來所踐行的「人間佛教」乃是太虛模式的「人間佛教」,其內容主要是面向人間的「法布施」和「財布施」,至於面向人間的「無畏布施」則始終沒有被列入「人間佛教」的範疇。實際上,完整的「人間佛教」應該包括「法布施」、「財布施」和「無畏布施」三種布施。虛雲和尚一生不計其數的「無畏布施」為「人間佛教」的「無畏布施」作了很好的註解,正因如此,所以我們把虛雲和尚的「無畏布施」稱為「人間佛教」的虛雲模式。虛雲模式的「人間佛教」和太虛模式的「人間佛教」合起來才是「人間佛教」的全部。

關鍵字:虛雲和尚、人間佛教、無畏布施、財布施、法布施

作者簡介:陳堅,哲學博士,山東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教授,宗教學教研室主任,山東大學佛教研究所所長,山東湛山佛學院兼職教授。

在當代「人間佛教」的語境和輿論中,虛雲和尚似乎被徹底地遺忘和邊緣化了,即我們在談論「人間佛教」時不會提及虛雲和尚,而在提及虛雲和尚時亦不會想到「人間佛教」,這種將虛雲和尚與「人間佛教」隔絕甚至對立起來的做法既是對「人間佛教」的誤解,也是對虛雲和尚的不公。竊以為,我們現在所說的「人間佛教」實際上只是太虛模式的「人間佛教」而非「人間佛教」的全部,若要周延地談論「人間佛教」,那麼「人間佛教」除了太虛模式還應該有可以作為其補充的虛雲模式(切莫將之理解為是虛雲和尚是太虛大師的補充),那麼究竟什麼是「人間佛教」的虛雲模式呢?還是讓我們從「人間佛教」本身說起。

一、「人間佛教」與三種布施

雖然「人間佛教」的發展已有近百年的歷史了,雖然「人間佛教」是當代中國佛教的主流和時尚,但對於什麼是「人間佛教」,至今還不曾有一個嚴格的富於涵蓋力的學術定義,已有的只是從不同的角度對「人間佛教」所作的解釋性說明,有鑒於此,我在這裡不揣冒昧,斗膽提出「人間佛教」的一個定義以求教於方家,這個定義乃是:

人間佛教是指為求得人間和諧而實行人間布施的佛教

定義中的「人間和諧」是「人間佛教」所要追求的目標,它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即人內心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以及人與其生活於其中的自然環境之間的和諧,關於這個「人間和諧」,近年來佛教界配合著政府之提倡建設「和諧社會」而多所闡發,並常見之於佛教的報章雜誌,大家應該比較熟悉,我在這裡就不細說了。我們要稍加解釋的是定義中的「人間布施」這個概念。

「人間布施」是「人間佛教」的行動,是實現「人間和諧」的手段。我們都知道,「布施」乃是大乘佛教「六度」之一,「包括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三種,這既指給予他人以物質上的幫助,還指給予他人以精神上的安慰和心靈上的滿足,使他人擺脫匱乏、痛苦,消除困惑、煩惱,遠離一切怖畏、恐懼。布施既可施給人,也可施給人以外的其它有情眾生,如買物放生救濟動物之命、施食於鳥獸等。」①我們把其中「施給人」的「布施」稱為「人間布施」。我們通常所說的「布施」,若不作特殊說明,一般就是指「人間布施」。在「人間布施」的三種方式中,「財布施」是指用錢財濟貧救困,相當於我們今天所說的「慈善」事業,這個好理解。「法布施」是指以佛法來救度眾生,《大智度論》卷三十三解釋「法布施」曰:「法施者,如佛以大慈故,初轉*輪,無量眾生得道,後舍利弗逐佛轉*輪,余諸聖人,雖非轉*輪,亦為眾生說法得道,亦名法施;復有遍吉菩薩、觀世音、得大勢、文殊師利、彌勒薩等,以二種神通力果報神通、修得神通,住是中,以福德方便力、光明、神足等種種因緣開度眾生,亦名法施;諸辟支佛,飛騰虛空而說一偈,引導眾生,令植善根,亦名法施;又佛弟子未得聖道者,坐禪、誦經,不壞諸法相,教化弟子,皆名法施,如是等種種,名為法施相。」可見,從諸佛菩薩到「佛弟子未得聖道者」,他們度化眾生的一切言行和顯相皆是「法布施」。最後,「無畏布施」是指「以無畏施於人,謂救人之厄難也」②,其「所表現出的是一種奉獻精神,是捨己為人、助人為樂的精神,是扶危濟困、急人所難的精神,是社會和諧穩定所需要的一種精神」②,淨土法門法師在解釋「無畏布施」時說:「在眾生身心不安、恐懼、害怕的時候,能夠幫助他,消除他的恐懼,這一類的布施叫作無畏布施,其範圍也是非常的廣泛,譬如國家受到外國的侵略、戰爭,在這人心慌亂的時候,從軍到前方去抵抗敵人,保護後方,使後方人民能夠安居樂業,這是無畏布施,又如:有人晚上走路會害怕,有的怕鬼,有的怕強盜,而路又很長,我能送他回去,陪他一程,他不害怕了,心安了,這也叫無畏布施。其他的例子就不必多舉。由此可知,只要叫眾生身心安穩離開一切恐懼,統統叫無畏布施。」①總之,小至陪人走夜路,大至從軍上前線保家衛國,舉凡一切以自己的人身行為來幫助他人擺脫某種困難的非職業活動皆是「無畏布施」。②相對於「財布施」所布施的是錢財和「法布施」所布施的是佛法,「無畏布施」所布施的乃是人身行為(當然是善的人身行為),正因如此,所以「無畏布施」亦常被稱為「身布施」。同時,因為「無畏」包含有勇敢的意思,所以「無畏布施」有時亦稱為「勇布施」。

從理論上講,「人間佛教」實踐應該包括「財布施」、「法布施」和「無畏布施」三個方面,但導源於太虛大師並延續至今的現實的「人間佛教」實踐卻只有「財布施」和「法布施」兩個方面或主要是這兩個方面——這就是「人間佛教」的太虛模式。在「人間佛教」的太虛模式中,「人間佛教」的「財布施」是指佛教界為世俗社會所做的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慈善事業,象救貧扶弱、修橋鋪路、設立獎學金乃至辦教育辦醫院等等皆是,最近,上海王佛寺鑒於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大學生就業困難,特設立「覺群大學生創業基金」,「該項基金首期1000萬元將專門用於幫助大學生乃至社會青年自主創業、再就業」③,這顯然是一項與時俱進的「人間佛教」「財布施」。再者,「人間佛教」的「法布施」是指以佛法來指導人類眾生現實的生活和工作,讓他們能以出世的心態來乾入世的事業,象淨慧法師所倡導的「生活禪」就是這樣一種頗為成功的「法布施」。在當今的「人間佛教」實踐中,「財布施」和「法布施」司空見慣,有目共睹,但「無畏布施」卻付之缺如,這是「人間佛教」在其以往的發展過程中一直被忽略的結構性問題。包括太虛大師在內的所有「人間佛教」思想家都沒有注意到「人間佛教」的這一結構性問題,我今天將它提出來,希望能引起佛教界的重視,因為「人間佛教」日後若想有一個更上一層樓的發展,那麼在繼續實施「財布施」和「法布施」的同時,開展「無畏布施」便是在所難免,否則「人間佛教」的發展就只會有日復一日量的增加而無質的提升,那麼「人間佛教」究竟該如何開展在現行的太虛模式中所不曾涉及的「無畏布施」呢?我們可以從虛雲和尚一生的佛教實踐中找到答案。

二、虛雲和尚的「無畏布施」

雖然「無畏布施」一直沒有象「財布施」和「法布施」那樣被列為「人間佛教」的必修課,甚至連選修課也不是,但作為佛教的一種修為和境界,「無畏布施」還是被許多佛教徒個人所廣泛踐行,且看白隱禪師的一個「無畏布施」故事:

在白隱禪師的寺院附近住著一戶人家,這戶人家有一個未婚女孩。有一天,女孩的父母發現女兒懷孕了,於是大發雷霆,追問孩子的爸爸是誰。女孩迫於壓力,就說了白隱的名字。女孩的父母聽後,拉著女兒就去找白隱禪師興師問罪。白隱得知來意,只是輕聲說了一句:「是這樣嗎?」

孩子生出來以後,他們怕丟人,就抱到了寺里。白隱接過孩子,仍只輕聲說了一句:「是這樣嗎?」

從此,白隱名譽掃地,臭名遠揚。他為了撫養孩子,挨家挨戶乞討奶水,遭受了數不清地譏笑辱罵。孩子在白隱的精心照料下,一天天健康地長大。

這一切,都被孩子的母親——那個年輕女孩看在眼裡。母愛在她心裡復甦,終於良心發現,向父母稟告:孩子的父親不是白隱禪師,而是一位在漁市上工作的青年。

女孩與父母再一次來到寺院,向白隱禪師道歉、懺悔,並要領回孩子。白隱禪師細心地把孩子包好,送到他們手中,然後,仍然是輕輕的一句:「是這樣嗎?」①

女孩未婚而孕,父母大發雷霆,追問緣由。迫於壓力,女孩謊稱孩子的父親是白隱禪師,結果父母「拉著女兒就去找白隱禪師興師問罪」。面對這個是男人都會勃然大怒拍案相向的「莫須有」罪名,白隱禪師「為了保護誣賴自己的女孩,寧肯犧牲自己的聲譽,默然承受一切難忍的困辱」,僅「以一句既非肯定又非否定的『是這樣嗎』,善巧、勇敢而慈憫地回應,輕輕地平息了一場本來會成為軒然大波的事件」②,保護了一個眼看就要被父母逐出家門的女孩,這全靠了白隱禪師的「無畏布施」。

筆者在這裡無意於深入地探討白隱禪師的「無畏布施」,只是想以此起個興,讓大家對「無畏布施」有個感性的認識並從而引出虛雲和尚的「無畏布施」。虛雲和尚堪稱「人間佛教」「無畏布施」的典範,縱觀他漫長的一生(1840一1959),大大小小的「無畏布施」不計其數,如岑學呂主編的《雲門山志》就記載著許多有關「虛雲老和尚在當地民眾遭受災禍之時挺身而出為人民民眾消災化難的大無畏願行」③。下面是有關虛雲和尚「無畏布施」的三個案例,限於篇幅,恕不多舉,期能以斑窺豹。

(一)「無畏布施」救少女

剛才說到白隱禪師「無畏布施」救少女,無獨有偶,本文的主人公虛雲和尚也有一個「無畏布施」救少女的故事,事情的經過大概是這樣的:抗戰期間,大學生陸秀瓊在某諜報隊服役,該諜報隊隊長貪其姿色,曾三番五次向她求婚,在均遭拒絕後便「因愛不成而成仇」,懷恨在心,伺機報復陷害。有一次。陸秀瓊請假回韶關老家探親,不料第二天便遇日寇攻陷韶關,幸虧她機警,逃脫了日寇的追捕。鑒於戰亂交通受阻一時回不了諜報隊,陸秀瓊就向總部報告,決定先北上乳源縣找其未婚夫,等交通恢復後再回諜報隊。諜報隊隊長知悉陸秀瓊去了乳源縣,便密謀授意該縣抗敵總指揮薛漢光將陸秀瓊逮捕關押,然後按通敵罪論處,公報私仇,以泄私憤。事有湊巧,那個看管陸秀瓊的獄卒正好是陸秀瓊未婚夫的好友,於是在該獄卒的幫助和指點下,陸秀瓊的未婚夫帶著陸秀瓊在獄中寫的原委信去求見當時駐錫雲門寺(位於乳源縣境內)的虛雲和尚,希望後者能出面翰旋,釋放無辜的陸秀瓊,因為獄卒告訴他逮捕和關押陸秀瓊的薛漢光乃是虛雲和尚的皈依弟子,而弟子總會是聽師傅的話的。虛雲和尚「見信,盡知陸女之詳情,系被人裁贓陷害,遂於翌日晨粥後,和書記二人同往。當時知客、當家都勸老人不要去,因為此乃國家法律所禁,誰人亦不敢出面去保釋通敵寇之漢奸。然而老人慈悲心切,菩薩精神,見死不救實在於心不安,是以毅然決然,不避嫌疑,在冰天雪地中,親至乳源縣,去見薛漢光,要求釋放。薛漢光既是老人皈依弟子,自然是不會過逆師意的,但只是保證決不槍決,待部下調查實情,再作處理。後經老人再三要求,謂她身患重病,急待調養 ,請他無論如何都要準許釋放,帶回雲門治療,日後有甚要事,可派人來寺把她帶走。總之,日後有何後果,老人一口承當,負起全部責任。在此情形之下,薛某隻好把陸女交給老人帶回雲門,但是申明:一旦案情屬實,以法辦理,希勿再加阻止。老人亦一口答允。」後來,「諜報部隊長再三催促,要求薛某無論如何,都得把陸女槍決。薛礙於友情,真是難做左右祖,結果還是派出一隊游擊隊前去雲門,向老人說:『總部要審陸女,審完之後,把她送回。』其實,此乃騙老人之假話,實際上是將陸帶回總部,便要執行槍決。豈料陸女命不該死,當薛派來之游擊隊將抵寺右邊約里許一山坡時,恰巧與日寇軍隊遭遇。當時以薛某派來的人太少,乃不顧提解陸女,逕飛奔回城,去報告敵情。這樣一來,陸女又從死亡線上再一脫險,得保生命。不然,此次做枉死城的冤鬼了。」①雖然陸秀瓊最後得以保全性命頗具陰差陽錯之戲劇性,與虛雲和尚沒有什麼直接關係,但要是此前沒有虛雲和尚不避風險將其保釋出獄帶回雲門寺,陸秀瓊恐怕早已被當做通敵漢奸執行槍決了。

(二)「無畏布施」化干戈

虛雲和尚駐錫雲南賓川縣雞足山期間,正值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的風潮席捲各地,其時:

賓川盜匪趁機借名回響,招集民眾圍攻縣衙,呼喊著要活捉張某(時任賓川縣知縣),五馬分屍。張某則帶兵堅守縣衙,抵擋盜匪的進攻,幾天過去仍無救兵,彈盡糧絕,而前來參加圍攻的人越來越多,情況萬分危急!

虛雲和尚聽到訊息後即刻一路小跑從雞足山趕到賓川縣城。圍攻的人見虛雲老和尚,就說:「這個張某太可惡了,師父你把他引誘出來,讓我們把他殺了以平民憤!」虛雲老和尚點點頭說:「讓我先面見你們的首領吧。」見匪首後,虛雲老和尚說:「殺張某並不難,但我們這兒是邊遠偏僻地區,訊息傳得慢,謠傳不知道可不可信,現在國家大局未定,你們就圍攻縣衙殺皇帝任命的官員,要是有一支官兵來救援的話,你們怎麼辦?你們都得死!你們全家都跟著你們遭殃!」聽虛雲老和尚這麼講,很多人覺得有道理,都怕了起來了,不敢再攻打。匪首問:「那現在怎麼辦?」虛雲老和尚說:「這兒到大理也只有一兩天路程,前段時間四川布政使王公奉命到那兒,你們要是認為張某有罪,可到那兒告他,將他治於死罪,而你們都無罪。」匪首聽言,屯兵縣衙外。

虛雲老和尚又走進縣衙,見知縣張某拿槍親自領兵迎戰,見到虛雲老和尚,他握著老和尚的手沉重的說:「看情勢我將要赴義,勞累師父給我埋葬屍體,我在九泉之下心也就滿足了。」虛雲老和尚說:「不必這樣!這裡的士紳以張靜軒威望高,把他請來!」張靜軒來到,幾個人商議,虛雲老和尚從各個角度分析利弊要害給他們聽,張靜軒深感虛雲老和尚所說極為有理,答應按虛雲老和尚吩咐的去辦。張靜軒回去,果然民眾全退走,只剩盜匪繼續圍攻。張靜軒連夜趕到大理會晤王公通報情況,王公即刻派兵前來支援,盜匪見勢不對便各自逃命,賓川戰火得以平息。……事後,張某寫信感謝虛雲老和尚,信中發自肺腑的對虛雲老和尚在他危難時不顧個人安危,智勇雙全挺身而出,平息了一場互相殘殺的救命深恩表示真誠地感激,信中說:「……師父非獨救吾生,且造福賓川;不然,殺父之仇,吾子豈能不報哉?」①

(三)「無畏布施」鎮日寇

1945年2月,行將就木的日寇侵入乳源縣:

所到之處,抓勞役、掠糧食、搶牲畜,稍有姿色的中青年婦女如躲得不快,就遭受蹂躪。當時雲門禪寺住有僧尼、難民工匠近千眾,加上鄉民擁護,聲勢浩大,故日寇不敢侵襲。一天,一日寇軍官假拜佛之名,帶著數十衛兵來到寺里探聽虛實。日寇軍官心裡懷的鬼胎,虛雲老和尚在禪定中早已預測得一清二楚,便一人在天王殿等著。一個道德品質高尚的人,對大眾的攝受力量是無比的,哪怕他往那兒一站,一言不發,也可令十惡不赦之徒心生懺悔。日寇軍官下馬耀武揚威地走進天王殿,見坐在彌勒菩薩前禪定的虛雲老和尚如如不動,具足威儀,正義凜然不可侵犯地法相,一下子他的腳癱軟了,跪下便叩頭。隨行的鬼子不知何因,「嘰嘰咋咋」耳咐了一番,也都跪下叩頭。此時,虛雲老和尚慢慢的睜開眼睛,認真打量著面前這幫雙手沾滿了中國人民鮮血,無惡不作的日本鬼子不說一句話。想到他們對中華民族同胞的種種非人暴行,他真想站起來給他們幾個耳光。但他心裡也知道,這些鬼子是日本軍國主義思想的毒害使他們喪失了人性,他們既是害人者又是被害者,當政者發動侵略戰爭使他們離別妻兒老小,背井離鄉,步入了罪惡的槍林彈雨,造下了無邊的罪孽。虛雲老和尚咬牙切齒地痛恨他們,而又深深地悲憫他們。有的鬼子偷偷地抬頭看了他一眼,但他們的眼光與虛雲老和尚的眼光一碰撞,就馬上被虛雲老和尚眼中射出的儼然不可侵犯的正義眼光射回去,抬不起頭來,更不敢起來。這樣,過了一分鐘、二分鐘……虛雲老和尚用低沉而又足以震撼人心的聲音問道:「你們來做什麼?」

日寇軍官小聲回答說:「拜佛。」

「拜佛?」虛雲老和尚提高了聲調歷聲問道,不容質疑的聲調直刺日寇軍官心底。

「是——是來拜佛。」詭計被老和尚看穿,日寇軍官嚇得語無倫次。

「你們是應好好的拜佛懺悔了……」虛雲老和尚語重心長的開導他們,並告訴日寇軍官,要嚴管下屬,勿擾人民。日寇軍官被說得面紅耳赤,深生慚愧,說戰與和,他無能為力;臨走,他寫給虛雲老和尚幾張布告,分貼寺周各村。從此,日寇不再侵擾雲門一帶。

雲門四周鄉民常沐虛雲老和尚的恩光,鄉民們都將他視為觀世音菩薩,非常尊敬和愛戴他。②

三、「無畏布施」與「人間佛教」

有關虛雲和尚「無畏布施」的事跡舉不勝舉,這些「無畏布施」不消說都是屬於「人間佛教」的,因為它們都是在幫助人間眾生解困救急。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近現代乃至當代中國「人間佛教」史上,致力於「財布施」和「法布施」並取得巨大成就者大有人在,但是,能夠一直堅持不懈地從事「無畏布施」即平時總是想世間人之所想,急世間人之所急,樂於並盡力幫助世間人解決其所面臨的種種急難,這樣的僧人,還是當推虛雲和尚為第一人,至今無人出其右者——虛雲和尚不愧是「無畏布施」的傑出榜樣,「無畏布施」乃是虛雲和尚作為一代高僧的標誌性僧格之一。雖然虛雲和尚不是通常意義上的「人間佛教」思想家和活動家,但他那彪炳人生的「無畏布施」實在是「人間佛教」的一種重要模式,只是這種模式一直不被「人間佛教」的輿論所關注,一直沒有成為「人間佛教」實踐的自覺行動,總而言之是一直沒有入「人間佛教」之「法眼」,這究竟是為什麼呢?為什麼「無畏布施」沒有象「財布施」和「法布施」那樣一開始就成為「人間佛教」的選項呢?為什麼「無畏布施」在開始落選後就再也沒有機會在中途搭上「人間佛教」的班車呢?要知道在原本的佛教中,「財布施」、「法布施」和「無畏布施」可是「三口一家」不分離的呀!怎麼到了「人間佛教」那裡就只剩下「財布施」和「法布施」而缺了「無畏布施」呢?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下面兩個原因是我們不得不考慮的:

(一)從發生學上看,「人間佛教」乃導源於太虛大師的佛教改革運動①,太虛大師因應當時「廟產興學」的風潮而主張「教產革命」,認為佛教與其坐待外人來侵占寺廟的財產以興辦學校等世俗事業,還不如主動拿出錢財來興辦或資助世俗事業,這就是「人間佛教」慈善事業即「財布施」的肇始②;另外,太虛大師又鑒於清末「經懺佛教」和「鬼神佛教」盛行而主張「教理革命」,實行「人生佛教」,認為佛教就其本意而言應該是為著使活人能更幸福地生活於世上,而不是念經拜懺為死人做超度,這就是「人間佛教」「法布施」的嚆矢。太虛大師的「教產革命」、「教理革命」以及為保證這兩者能得以有效地落實的「教製革命」構成了太虛大師佛教改革運動的所謂「三大革命」,經由這「三大革命」而形成的以「財布施」和「法布施」為內容的「人間佛教」模式由於太虛大師在近現代中國佛教史上無人能匹的影響力而從一開始就主導了中國「人間佛教」的發展和走向,從而造成了「無畏布施」在「人間佛教」中的先天缺失。

(二)從社會學上看,一般的社會大眾甚至佛教徒本身對於「人間佛教」意義上的「無畏布施」還是心存偏見的,在他們看來,「法布施」任何時候都是佛教的主業和正業,「財布施」因為是樂善好施當然也無可厚非,而「無畏布施」則往往會遭到他們的譏嫌,如前文提到的白隱禪師就因為「無畏布施」救女孩而「遭受了數不清的譏笑辱罵」;又,在一個頗為流行的禪宗故事中,一個老和尚因為「無畏布施」背姑娘過河而被小和尚嘀咕③;作為我所耳聞目睹的一個真實事例,某寺廟的一個老和尚「無畏布施」領養了一個十來歲的孤兒,供他上學,結果附近的村民非要說他是老和尚的私生子不可,並將之當作茶餘飯後的談資,有時甚至還當面開老和尚的玩笑;再比如我們現在常聽人說某某僧人是「政治和尚」,這「政治和尚」在佛教中不是個什麼好辭,它是個貶稱,那麼,什麼是「政治和尚」呢?所謂「政治和尚」無非是指這個僧人(也許他是一位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經常參與屬於「無畏布施」的政治活動和一些相關的社會活動。總之,我們的主流社情民意對「人間佛教」的「無畏布施」還是不太認同還是存在著相當的偏見,正因為有這樣的偏見,所以,為避世人譏嫌,大多數和尚也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太熱衷於甚至還有意規避「人間佛教」的「無畏布施」,久而久之,「無畏布施」也就淡出了「人間佛教」的視域。

儘管由於種種原因「無畏布施」被擋在了「人間佛教」的大門之外,但是,自古以來,中國佛教史上就不乏雖無「人間佛教」之名卻有「人間佛教」之實的「無畏布施」及其不怕譏嫌的大膽施為者,比如,宋代的濟公和尚急公好義、樂於助人,堪稱中國古代佛教史上「無畏布施」第一人,而這一點上,虛雲和尚實乃濟公和尚再世,一輩子「無畏布施」無量無邊,所不同的只是濟公和尚以裝瘋賣傻的方式來行「無畏布施」,而虛雲和尚則以社會活動家的方式來行「無畏布施」,但不管是濟公和尚還是虛雲和尚,他們在人間大行「無畏布施」實是以破掉「譏嫌戒」為前提的,「譏嫌戒」不破,「無畏布施」難行,為什麼這麼說呢?且先看什麼叫「譏嫌戒」。「譏嫌戒」是佛教戒律之一,它是相對於「性重戒」而言的。「譏嫌戒」也叫「息事譏嫌戒,謂止世人忌嫌之戒律。其事性質上為惡,謂之性重戒;其事之性質,雖不敢為惡,而世人之見,以為忌嫌之事,謂之譏嫌戒」①,其意思是說,那些「性質為惡」的事情,如殺人放火、偷盜搶劫等,和尚是不能做的(當然是不能的,不但和尚不能做,世人也不能做),這叫「性重戒」;另外,有些事情雖不是什麼惡事,世人也都在做,但和尚卻不能做,他做了便會遭人飢嫌(或忌嫌),這就叫「譏嫌戒」或「息世譏嫌戒」。《大般涅槃經》卷十一例解「世息譏嫌戒」曰:「息世譏嫌戒者,不能販賣等。」販賣等事,世人但做無妨,但和尚卻應戒之,否則就會遭人譏嫌,比如網上戲稱少林寺方丈釋永信是佛教CEO,這就是對其從事少林拳商業化推廣的一種譏嫌。站在傳統佛教的立場上看,和尚應該呆在廟裡古佛青燈,念佛坐禪,練拳也只是為了強身健體,怎可將其商業化?但是站在「人間佛教」的立場上看,對少林拳進行商業化推廣實乃「人間佛教」的「無畏布施」,不但無何不可,反而還應該積極提倡,因為,從近幾年來的實踐來看,永信方丈「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破掉「譏嫌戒」,「無畏布施」,在世界各地推廣少林拳法,既傳播了佛教,又宣揚了中國文化,可喜可賀,功不可沒。①實際上,不但永信方丈,而且一切和尚,如果不首先破掉「譏嫌戒」,老怕別人在背後甚至當面說你不象和尚,那是實行不了「人間佛教」之「無畏布施」的,因為你著了世人譏嫌之相,被譏嫌裹住了手腳。既然被譏嫌裹住了手腳,那還怎麼「無畏布施」?總之,破「譏嫌戒」是「人間佛教」的「無畏布施」能夠得以實行的主觀條件之一。這裡不妨再舉一個虛雲和尚破「譏嫌戒」行「無畏布施」以解決家庭糾紛的故事。

話說昆明城裡有一位信佛的師長,家裡的大老婆和小老婆不和(當時還是一夫多妻制),經常吵架,搞得雞犬不寧,小老婆還曾因此出走家門,弄得那個懼內的軍人也束手無策,其時正值虛雲和尚主持昆明郊外雲棲寺,師長遂邀請虛雲和尚來家裡調解,結果就有人在背後風言風語、添油加醋地譏嫌虛雲和尚:「雲棲寺主持,虛雲這東西,是個老淫蟲!表面裝模作樣,很像是位有德高僧。實際上,他每次進城來,都偷偷摸摸地去到××街××家,和一位四十多歲的××寡婦私通作樂!現今已把人家寡婦的肚皮弄大了。」結果,「這種謠言,一傳十人,十傳百人,不到三天,弄到全城的人婦孺皆知」。①不過,人正不怕影子歪,虛雲和尚不為所動,還是認真地一而再再而三地到師長家做調解工作,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他的撮合勸說下,「大婦對少女一改以往的作風,親密同住,家庭融洽,不久丈夫由師長升為軍長,住在如同春風似的家庭,自然過著快樂的日子。」②試想,如果當初虛雲和尚懼於譏嫌謠言,不入城入家去做調解工作或中途停止調解以免惹一身「羊騷臭」而影響自己的名聲,如果當初虛雲和尚不破掉相應的「譏嫌戒」而「無畏布施」作調解員,那麼怎麼會有後來師長一家的和睦融洽呢?從虛雲和尚的這件事中我們不難看出,破「譏嫌戒」對於實行「人間佛教」的「無畏布施」是多麼地重要啊!甚至於破「譏嫌戒」對於「人間佛教」整個事業的發展也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們都知道,佛教從印度傳到中國,中國佛教並沒有全盤照搬印度佛教的戒律,而是在破掉印度佛教中某些不符合中國實際的戒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同樣地,「人間佛教」若想在當代中國獲得發展,也要以破掉傳統佛教中有礙於「人間佛教」實踐的戒律為前提,不破不立,只有破才能立。當然,「人間佛教」中的破戒要適度,要遵循一定的原則,不能無何所地亂破,毫無節制地濫破,否則「人間佛教」就只有「人間」而沒有「佛教」了。就「人間佛教」的「無畏布施」而言,破「譏嫌戒」應遵循以下原則,即只有在不破「譏嫌戒」就不能實行「無畏布施」的條件下才能去破,不能使破「譏嫌戒」成為僧人生活的常態或者說無緣無姑地就去破。總之,破譏嫌戒只是實行「無畏布施」的方便,其本身是不能成為目的的。

四、結 語

雖然「無畏布施」在名義上是佛教的三種布施之一,佛教界並不陌生;雖然我在上面已為「無畏布施」作了很多辯護併力圖將「無畏布施」納入現行的「人間佛教」體系以使後者能更加完善,並且我還煞費苦心地請出大名鼎鼎的虛雲和尚來為我的觀點作加持,但是,我估計有的人可能還會認為僧人涉足人間行「無畏布施」乃是不務正業,乃是干涉了不該干涉的世間事務。為了有效地消除這些人的顧慮,我想再請觀世音菩薩來給「人間佛教」的「無畏布施」作加持,因為在我們中國佛教的信仰體系中,觀世音菩薩是知名度最高、影響力最大從而受供奉也是最廣的,這一點恐怕連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都望塵莫及。「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她的佛教職責就是向人間行「無畏布施」,救人間的「苦」救人間的「難」①,「觀音菩薩是尋聲救苦,哪裡有深陷苦厄眾生的呼救,哪裡就有觀音菩薩慈悲救護的眼手」③,「千手千眼」救「千苦千難」,正因如此,所以觀世音菩薩遂得了個「施無畏者」的稱號。《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說:「是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於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號之為施無畏者。」所謂「娑婆世界」,就是指我們人間。我們人間皆稱觀世音菩薩為「施無畏者」,「觀音有施無畏者之別號,故略雲觀音無畏」③,這個「觀音無畏」有「十四種無畏力」以救人間的苦難從而也就相應地有「十四種無畏功德」④,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觀音無畏」即觀世音菩薩就是「人間佛教」「無畏布施」的化身。實際上,我們看一些佛教造像,佛常常向人展示「施無畏印」④,這表明佛也在作「無畏布施」。既然佛菩薩都在作「無畏布施」,既然觀世音菩薩「施無畏」為人間作「無畏布施」有十四種功德,那麼,我們每一個僧人也都應該為人間作「無畏布施」,並且這些「無畏布施」毫無疑問同樣也是會有功德的。另外,若再用我們世俗的眼光來看,那麼僧人對人間的「無畏布施」實質上就是「他人有困難,我就去幫忙」的「雷鋒精神」。學雷鋒又有什麼不可以呢?應該熱烈歡迎才對呀!可以說,虛雲和尚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佛門雷鋒」,他憑自己的社會聲望並用佛教特有的方式幫助世人解決各種各樣的困難,小至個人大至國家,有求必應,不計個人得失。我們的「人間佛教」如果在已有「法布施」和「財布施」的基礎上再能推動僧人象虛雲和尚那樣積極從事「無畏布施」,那麼就功德圓滿了。大家切莫以為僧人作「無畏布施」是「狗逮耗子多管閒事」,實際上僧人解決世間事務有時比世人自己都更加有效,而且這樣做還可以改善僧人在世人眼中的形象。

最後,我想說,如果我們不是把「無畏布施」的外延看得太狹窄,那麼象僧人參與環境能保護以及為國家、為人民舉辦各種各樣的祈福法會也應該算是「人間佛教」的「無畏布施」,比如,抗戰期間的「民國三十一年冬,政府主席暨各長官,發起啟建護國息災大悲法會於重慶,特派代表屈映光、張子廉來粵邀請(虛)雲公赴渝,主持法會。十一月六日,由奧啟程,經湘桂黔,以達重慶,於茲雲寺及華岩寺,分建法會四十九天,至三十二年一月二十六日圓滿,返粵。」②當然,在很多情況下,僧人參與環境保護是 「無畏布施」和「財布施」的結合,而僧人為國家、為人民舉辦各種各樣的祈福法會則是「無畏布施」和「法布施」的結合。

①牛延鋒《淨土宗與社會的和諧》,載《杭州佛教》2008年第4期,第43頁。

②丁福保《佛學大辭典》,上海書店出版社1995年12版,上冊,第860頁中。

②牛延鋒《淨土宗與社會的和諧》,載《杭州佛教》2008年第4期,第43頁。

①http://www.dizang.org/fjtj/rsfj/p17.htm

②一切「無畏布施」都應該是非職業的活動,比如自願上前線殺敵,屬於「無畏布施」,而職業軍人上前線就不應該是「無畏布施」;志願者照顧病人屬於「無畏布施」,而護士照顧病人就不應該是「無畏布施」。

③《玉佛寺將設千萬大學生創業基金》,2009年1月24日,http://fo.ifeng.com/fjcishan/200901/0124_50_52975.shtml。

①石志菊《難忍能忍的白隱禪師》,載《正覺》2008年第6期,第62—63頁。

②同上,第63頁。

③參見惟升《虛雲老和尚的足跡》,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12月版,第253頁。

①參見淨慧主編《虛雲和尚全集》,第十一冊《追思錄》下,河北禪學研究所2008年10月版,弟343—45頁。

①參見惟升《虛雲老和尚的足跡》,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12月版,第135—36頁。

②同上,第235—236頁。

①關於「人間佛教」的起源,學界有不同的看法(參見李明友《太虛及其有間佛教》,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版,第45-46頁),但直到今天為止的現實的「人間佛教」事實上一直都是按著太虛大師所設計的框架來發展的,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才說「人間佛教」乃導源於太虛大師。

② 中國近代由太虛大師倡導的佛教慈善事業,除了與「廟產興學」風潮的刺激有關外,還與當時在中國活動的基督教的影響有關,因為基督教是非常熱衷於做慈善事業並以此作為其傳教手段的。參見陳堅《從榜樣到邊緣——「佛教範式」在中國宗教中的地位變遷》,載《世界宗教研究》2005年第1期,第23頁。

③ 這個故事是這樣的:「一個小和尚一個老和尚,兩個人出去下山化緣。走著走著到了河邊,這個小和尚因為剛入道,什麼事情都必恭必敬看著他師父,一看那有個姑娘要過河,他師父就過去問她,說姑娘你想過河呀,那你過來我把你背過去吧,就背過去了。小和尚就瞠目結舌看著,然後背過去就放下了,姑娘謝謝老和尚,他師父領著他接著走。這個小和尚也不敢問,說我師父怎麼這樣呢,走啊走啊走了20里地,覺得太憋得慌了,終於就問了,說師父啊我們是出家人,你怎麼能背著那個姑娘過河呢。他師父就淡淡地告訴他:你看我把她背過河就把她放下了,你背了她20里地還沒放下」參見《老和尚背姑娘過河》,2007年8月10日,http://blog.macd.cn/95406/viewspace-12928

①丁福保《佛學大辭典》,上海書店出版社,1995年12月版,下冊,第2862頁中。

①《解讀一代大師的生平事跡:少林CEO釋永信》,參見http://vip.book.sina.com.cn/book/index_83569.html

①參見淨慧主編《虛雲和尚全集》,第十一冊《追思錄》下,河北禪學研究所2008年10月版,第379頁。

②同上,第376頁。

① 觀世音菩薩究竟能救什麼樣的人間苦難呢?《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舉例說:「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由是菩薩威神力故。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若有百千萬億眾生,為求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寶,入於大海,假使黑風吹其船舫、飄墮羅剎鬼國,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以是因緣,名觀世音。若復有人、臨當被害,稱觀世音菩薩名者,彼所執刀杖、尋段段壞,而得解脫。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夜叉、羅剎,欲來惱人,聞其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惡鬼、尚不能以惡眼視之,況復加害。設復有人,若有罪、若無罪,杻械、枷鎖、檢系其身,稱觀世音菩薩名者,皆悉斷壞,即得解脫。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怨賊,有一商主,將諸商人,齎持重寶、經過險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應當一心稱觀世音菩薩名號,是菩薩能以無畏施於眾生,汝等若稱名者,於此怨賊、當得解脫,眾商人聞,俱發聲言、南無觀世音菩薩。稱其名故,即得解脫。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摩訶薩威神之力、巍巍如是。若有眾生、多於淫慾,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瞋。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痴。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饒益,是故眾生、常應心念。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眾人愛敬。」另外,《楞嚴經·觀世音菩薩圓通章》分十四個方面來列舉觀世音菩薩所能救的人間苦難,曰:「一者,由我不自觀音以觀觀者。令彼十方苦惱眾生,觀其音聲,即得解脫。二者,知見旋復。令諸眾生,設入大火,火不能燒。三者,觀聽旋復。令諸眾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四者,斷滅妄想。心無殺害。令諸眾生,入諸鬼國,鬼不能害。五者,熏聞成聞,六根銷復,同於聲聽。能令眾生,臨當被害,刀段段壞。使其兵戈,猶如割水,亦如吹光,性無搖動。六者,聞熏精明,明遍法界,則諸幽暗性不能全。能令眾生,藥叉、羅剎、鳩盤茶鬼、及毗舍遮、富單那等。雖近其傍。目不能視。七者,音性圓銷,觀聽返入,離諸塵妄,能令眾生,禁系枷鎖,所不能著。八者,滅音圓聞,遍生慈力。能令眾生,經過險路,賊不能劫。九者,熏聞離塵,色所不劫,能令一切多淫眾生,遠離貪慾。十者,純音無塵,根境圓融,無對所對。能令一切忿恨眾生,離諸嗔恚。十一者,銷塵旋明,法界身心,猶如琉璃,朗徹無礙。能令一切昏鈍性障諸阿顛迦,永離痴暗。十二者,融形復聞,不動道場,涉入世間。不壞世界,能遍十方。供養微塵諸佛如來。各各佛邊為法王子。能令法界無子眾生,欲求男者,誕生福德智慧之男。十三者,六根圓通,明照無二,含十方界。立大圓鏡空如來藏。承順十方微塵如來。秘密法門,受領無失。能令法界無子眾生,欲求女者,誕生端正福德柔順,眾人愛敬有相之女。十四者,此三千大千世界,百億日月,現住世間諸法王子,有六十二恆河沙數,修法垂範,教化眾生,隨順眾生,方便智慧,各各不同。」

③ 淨因《宗教與藝術漫談》,載吳為山、傳義主編《中國佛教藝術》(第2輯),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9月版,第4頁。

③丁福保《佛學大辭典》,上海書店出版社,1995年12月版,下冊,第2985頁中。

④《楞嚴經·觀世音菩薩圓通章》。

④ 此印的姿勢是這樣的:右手前臂彎曲,略成直角,手旋向外,開掌,手指向上伸直。1986年,四川樂山西湖塘出土的「施無畏陶俑」告訴我們,在漢代的時候,我國的佛教造像中就有作「施無畏印」的陶俑佛像了(參見吳焯《四川早期佛教遺物及其年代與傳播途徑的考察》,載《文物》1992年第11期),這表明,在佛教初傳中國的漢代,民眾就認為佛菩薩又能夠作「無畏布施」,因而也就對佛教有「施無畏」的要求了。

② 《參見淨慧主編《虛雲和尚全集》,第二冊《開示》,河北禪學研究所2008年10月版,第8頁。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