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時間:2021/2/18

新譯散體二十頌

韓廷傑

1.因為外境是虛幻不實的,這就是唯識。就象是患目瞖者看到的頭髮、月亮等一樣。

2.如果是識而無外境,處時決定,相續不決定,作用不應成。

3.成就處等決定如夢,相續不決定又如餓鬼,當眾生都見膿河等的時候。

4.如夢損有用。而且,一切如地獄,當見到獄卒等的時候,他們能做逼害事。

5.如生於天上的傍生,地獄中並非如此。所以,傍生鬼並不經受人們所知的那種痛苦。

6.假如是由於業力,使異大種生於這裡,有這樣的轉變。既然是這件事被允許,為什麼不允許是識的轉變呢?

7.余處的習氣,執余處有果。由於什麼原因,不允許有習氣的處所有果呢?

8.依彼所化生,從密意力所說色等處的存在性,如化生有情。

9.出於自己種子的識,有某種東西之影像在轉。因為有兩種處性,所以牟尼說過,屬於這種影像的東西是兩種。

10.因為這樣,即入數取趣無我。因所執有我,要入法無我,還需其他教誨。

11.外境不是一個極微,也不是多個極微,也不是和合。所以,極微不能成立。

12.假如極微與六合結合在一起,一應成六分,假如與六在同一處性,聚應如極微一樣大小。

13.既然極微沒有合,當其相聚的時候,是誰的合呢?或其相合不能成立,這不是由於沒有方分性。

14.極微有方分,就不應當結合為一性。如果沒有方分,怎能有影障呢?假若是聚,就是不異無二。

15.在一體性之中,就沒有漸次之行。如果是同時,就沒有至與不至。也沒有很多間事,就不應當有看不見的細物。

16.現覺就像處於夢境等的情況之中,當有現覺的時候,這種外境是看不見的,怎能認可有境的現量性呢?

17.如說似境之識,從此即有憶念。夢中所見境界是沒有的,不醒不知。

18.由於展轉增上性,相互之識成決定。心由睡眠壞,在夢中與覺時,其果不同。

19.由於出自他識的殊勝之轉變,才有死亡產生。就象是由於鬼等的意力,令人失念等。

20.彈咤迦森林的空性,怎能是由於仙人發怒呢?意罰為大罪,云何由此成?

21.他心智云何?知境不如實,就如自心智,由於不知,就如佛境一樣。

22.我隨自己之能,成立唯識性。要全面成立起唯識性,就是佛境,是不可思議的。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