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時間:2021/12/2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第七講

8月2日上午 9:00,釋親佛法師在榕樺寺念佛堂向四方信眾講授《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今天是第七講。

釋親佛法師首先對「榕樺寺首屆傳統教育學習班」進行了總結,肯定了學習班的辦學效果。之後開始講授本經正文。

親佛法師講道:上節課我們講述了「初業菩薩應該觀察利養之過失」。人有八萬四千種煩惱,集中起來只有三種,即貪、嗔、痴。這三種煩惱集中起來只有一種,就是「貪」。貪體現在什麼地方呢?體現在名聞利養。佛在三千年前教導我們末法時期修行人,如不拒絕利養,修行絕對無法成就,而且必定墮落下三途。所以我們修行人要少欲知足。比如對出家人來說,衣能溫暖食能裹腹即可,主要把精力用來修行辦道、弘法利生。

今天的課程先講授了關於憒鬧的二十種過失。

爾時。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云何名為憒鬧中過。若觀察時。菩薩獨處閒靜不生熱惱。

憒,糊塗之意。過,過失之意。在講這段文字時,釋親佛法師舉了個例子:前段時間有一個三十多歲的比丘,在邯鄲想找一個不接觸人的地方修行。他在我們寺院裡除了吃飯過堂,剩下的時間都是在屋內打坐修行。後來,我介紹他去了永年的西部山區,他在那裡自己買糧食做吃,其它的時間就是專一辦道。

世俗中講:「打鐵必須本身硬。」只有當你修行有所成就,才能入世渡人。例如當看到溺水者時,若本身不會游泳,如何去救助別人呢?這個比丘發心很好,不到憒鬧之處,專心在寂靜處修行。

當我們在憒鬧之處時,心中全是五欲六塵,財色名食睡,色聲香味觸法,永遠無法清靜。為什麼呢?第一我們持戒不嚴,定力不足,只能被環境所污染和動搖。佛講,心能轉物即通如來。可是我們眾生卻無法做到。當環境中出現誘惑時,很多人會動心的。

佛經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佛陀與弟子阿難外出乞食,看到路邊有一塊黃金,便對阿難說:毒蛇,阿難亦應聲說:毒蛇。正在附近做農活的父子倆聞言前來觀看,當他們發現佛陀和阿難所說的毒蛇竟然是黃金時,立刻欣喜若狂地將其占為己有,可結果如何呢?黃金非但沒能改善他們的生活,反而使他們陷入國庫被盜的案件之中。刑場上,父子倆追悔莫及,至此,他們才明白佛陀所說的毒蛇的含義。

我們學佛人一定要明白,你前世修了多大的福報今生就會享受同樣多的福報。假若不屬於你的,你獲取了,最終也會得而復失。我們要記住「捨得,捨得」。佛教講,只問耕耘不問收穫,這是因果律,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就像修淨土法門,志誠念佛決定成佛。

。。。。。。

一者。不護身業。二者。不護語業。三者。不護意業。四者。多饒貪慾。五者。增長愚痴。六者。耽著世話。七者。離出世語。八者。於非法中。尊重修習。九者。舍離正法。十者。天魔波旬。而得其便。十一者。於不放逸。未曾修習。十二者。於放逸行。常懷染著。十三者。多諸覺觀。十四者。損減多聞。十五者。不得禪定。十六者。無有智慧。十七者。速疾而得。非諸梵行。十八者。不愛於佛。十九者。不愛於法。二十者。不愛於僧。

親佛法師向大家詳細解了憒鬧的二十種過失。(此略)

他講道:既然憒鬧有這麼多的過失,我們一定要遠離。學佛的人在一起時應多多探討一些佛理教義,保持一顆清靜心。而不學佛的人聚一起常會說長道短談論事非。所以我們要遠離那些是非人我,避免污染,當然具體去做時還要有善巧的方法。

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舍離諸貪嗔。不住於憒鬧。若有專住彼。是過不應作。憍慢及覺觀。壞行無戒人。稱嘆於憒鬧。愚人樂世論。退失第一義。放逸多覺觀。是過不應作。比丘舍多聞。言論不如理。損減諸禪定。常思惟世間。。。。。。

佛在說過憒鬧二十種過失之後,又通過偈頌讓我們加深記憶,牢記住憒鬧的過失,如法修持。

親佛法師講道:「我們修行人不怕破戒,就怕破見。若知見不正確,是無法接受佛理教導的。我們都知道應誠心恭敬佛法僧三寶,但是有的人不承認三寶,甚至誹謗抵毀三寶,這就是破見,即知見不正確。佛教中有三十七道品,其中八正道中最根本一道就是正見,即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在講授中他又提到了六祖大師的故事:當年五祖命徒眾做偈來決定將衣缽與法傳給何人。神秀法師在走廊牆壁上做偈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六祖在廊下看到後也欲做偈,請旁邊一張姓居士代他執筆。那人一臉輕視說,你一個字也不認識,怎麼會做偈,這事太稀有了。當時六祖大師回答,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張居士一聽知六祖不是常人,替他執筆,六祖偈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神秀的偈子是針對於漸悟的修行人,而六祖的偈子是對於頓悟的修行人。這首偈頌就是佛所說的意思:『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教人要沒有執著。 就像有的人對佛教不理解,說佛理中一會講有一會又講無,真是矛盾。我就對他們說:對於執著「有」的人諸如凡夫,佛要告訴他們「無」。從人的肉體到各種外在事物,都不是永恆不變的。而對於像阿羅漢這樣執著「無」的人,佛會告訴他「有」,告訴他們世間還有苦厄,要讓他們入世渡人。正如《心經》中講「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所以佛法是去掉兩邊的,不住有也不住無。

。。。。。。

爾時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云何名為世話中過。若觀察時。菩薩應住決定之義。由觀是義不生熱惱。

決定之義」就是真實的事理,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

接下來是講世話的過失和離世話的功德利益。

彌勒。云何名為樂於世話二十種過。一者心生憍恣不敬多聞。二者於諸諍論多起執著。三者失於正念如理作意。四者為所不應身多躁動。五者速疾高下坏於法忍。六者心常剛強禪定智慧曾不薰修。七者非時而語言論所纏。八者不能堅固證於聖智。九者不為天龍之所恭敬。十者為辯才者常懷輕賤。十一者為身證者之所呵責。十二者不住正信常懷悔恨。十三者心多疑惑搖動不安。十四者猶如倡妓隨逐音聲。十五者染著諸欲隨境流轉。十六者不觀真實誹謗正法。十七者有所希求常不稱遂。十八者其心不調為人棄捨。十九者不知法界隨順惡友。二十者不了諸根系屬煩惱。彌勒。是為菩薩樂於世話二十種過。

親佛法師依次解釋了樂於世話的種種過失。(此略)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