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時間:2022/10/10

覺·教導的智慧鄭石岩

序言

這本書是我近幾年來,結合禪學的智慧和心理學的知識,對教育所作系列探討的整理。主要的內容是從變遷的社會著眼,討論教育的新希望和教導的本質與技巧。我深信文明越進步,教導越需講究技巧;社會變遷越快,越需要人文智慧的陶冶。

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個人的自我醒覺,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具備適應環境能力的人。然而社會變遷迅速,干擾學生心智成長的因素殊多。教師或父母如果想用一己之見,要把孩子教好是有困難的。特別是台灣地區,政治民主化,經濟自由化,整個社會步入一個開放的情況,如果教導上缺乏正確的理念和有效的方法,教育是不容易成功的。

許多人都在責備教育的失敗,特別是在道德教育、民主素養和人生教育方面,受到詬病尤多。近年來,社會呈現許多失調現象,比如說心理壓力沉重的人口增長,不快樂、不幸福的人也極普遍,精神疾病和自殺人口也隨之增加。至於色情泛濫,貪婪奢靡以及暴力犯罪,亦足引為憂。我們在生活教育及精神陶冶上,似乎真的出了問題。

我認為台灣的教育,一向都針對著經濟發展而設計的。多年來我們一直想擺脫貧窮,所以拚命的強調人力和經濟效益。結果財富和企業的理念,漸漸與人生的價值混淆起來。最後,我們失去傳統中優遊自在的情趣,失去那分怡然自得的生活智慧。我們的教育就開發中國家的經濟成長而言是卓有成績的,對於邁向已開發國家而言,有待努力之處猶多。因為我們忽略了人的素質;既缺乏人文的智慧,又缺乏民主的素養。最嚴重的是,我們的教育不是在培養一個獨立思考、頭腦清醒、具有人情味的現代人。

因此,當財富增加,社會變得更自由更開放時,我們發生了嚴重的不良適應。我們的新一代享受了好的物質生活,但是負責踏實的歷練不夠,所以眼高手低,整個社會流於浮誇不實;科技與工業的提升,乃至生活品質的提高,都成了問題。我們的教育不重視自我實現,缺乏引導孩子實現自己的潛能去過成功的人生,倒是把他們統統送往考試的煉爐上:弄得學業成績差的孩子由失敗而反叛或退縮,成績優秀的孩子思想體驗狹隘,除了知性的學識外,性感的陶冶和心靈的啟發都付闕如。

本書在於揭示一個新的理念:要幫助孩子走出自己的路。要透過現代社會的本質,加強人文智慧的陶冶,在教導上特別重視教導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空間,用以取代過去刻板的教導方式。同時對於生活教育的體驗例舉解說。

民主自由的社會,價值觀念是紛歧的,教導子女的觀念差異亦大:教師除了要教導學生,還要協調溝通父母的意見,因此教師的負擔是覺重的,本書也特別就悅樂的教師加以闡述,希望能對辛勤教學的老師有所助益。

在理念上,這本書受到禪學的啟發甚多。我把禪學的精神融入教育之中,並用心理學加以闡釋,它既是有禪味的,又是現代化的。如果把這樣的教導觀念稱為禪式教學,又何嘗不可。

這幾年來我在幾十所學校對教師或家長演講「禪學與教育」,從大專到國民國小,講述內容受到許多聽眾的歡迎,特別是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邀我對各期學員,系列講述「禪學與教育」,所引發的滿堂禪喜,更今我確信教育界很樂意接受禪的教學智慧。此外,埔里玉佛寺,每年都辦理教師佛學夏今營和冬令營,多年來一直邀我講述佛學與教育的專題。教師們深深被禪法所感動,自行錄音流傳,而且再三詢問何時能整理出事。

現在我已將歷次演講的內容和最近在佛光山《普門》雜誌發表「禪學與教育」專欄的文章,一併系統整理成書。書中〈師生互動的空間〉一章,是本年初在國立教育資料館演講的講稿,並予納入,以增完整。這本書一方面可以供教師們教學時參考,一方面可以給父母作為教育子女的指南。至於想藉本書來自勵和自我成長的讀者,也頗具實用性。

現在我把書名訂為《覺·教導的智慧》,因為這本書特別重視「覺性」的啟發。教師和父母必須自覺,才有智慧對孩子作最好的教導和回應,另一方面,教導的目的,就是要引導孩子自我醒覺,因為這是走向自我實現之路。

最後,我要感謝許多教師和家長的鼓勵並催我僅早成書。現在我辦到了,這是很喜悅的事。在此,我還要特別感謝內子高秀真女士,在百忙中為我校閱。我的每一本書都經過他的校正,給我指導殊多,在此一併致謝。

鄭石岩八十年十月於台北木柵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