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淨土法門: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


時間:2012/4/17 作者:清夢居

淨土法門: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

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

摘自淨土大經解演義-第262集(淨空法師)

世間最偉大的事業,教學!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這是無比殊勝的功德。你自己不開悟,你怎麼能幫助別人開悟?你自己心浮氣躁,你怎麼能幫助別人得三昧?這些是現實的嚴重問題,為什麼不能把這些習氣放下?沒有別的,你的貪瞋痴沒有淡化。經念得再多,講得再多,貪瞋痴不降溫,沒有用處,那是我常講的,你搞的是佛學,你不是學佛。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經上佛常講,「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這個人是真正在學佛,他有受用,他不是搞佛學,他是學佛。學佛就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每天研究經,每天講學、教學,勸別人更重要是勸自己。時間久了,開頭是勸人的這個念頭多,勸自己的少,可是時間長了,不知不覺自己就契入,得真實受用。

不過這個裡頭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我們要學習,那就是世尊教導我們的,「以戒為師」,還有一個,「以苦為師」。持戒還容易,吃苦難!你要是不肯吃苦,你持戒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佛說的以苦為師,這裡頭有大道理。他老人家為我們示現,一生沒有改變,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三衣一缽,走的時候在樹林,不是在房屋裡頭,在野外,這是教什麼?教以苦為師。苦,是我們受苦,在佛陀呢?佛陀其樂無比,你什麼時候看到他有痛苦的相?一切時、一切處,你看到世尊都是滿面笑容,柔和質直。世間聖人孔夫子,你看他的學生對老人家的讚嘆,老人家表現在外面,溫良恭儉讓。學生對老師的看法,老師溫厚、善良、恭謹,對人恭敬,對事謹慎,節儉、謙讓,這個德行多麼值得人讚嘆。裡面節儉,就是以苦為師;謙讓,好事讓別人,真正做到「於人無爭,於世無求」,那個生活是多快樂,那是人生真正最高的享受。

********************************************************************

所以最重要的,幫助眾生破無明。垢是染污,闇是闇鈍,這人沒有智慧,愚痴,這是什麼?都是業障。照破是幫助你消業障,業障消了智慧就長。「故此下重顯智光妙用,而曰消除垢冥等等」。這個底下接著就說,經文上「消除三垢冥,明濟眾厄難」。「三垢」,這下面註解就很清楚,「貪瞋痴三毒之異名」,就是三毒。這個名詞我們要記住,要常常提醒,那個貪的念頭起來了,毒!病毒現前了;遇到一點不如意的事情,瞋恚心起來了,毒又發作了。愚痴是對於事迷惑,不了解事實真相,是非邪正顛倒,這叫迷惑、愚痴。佛用戒定慧來對治,持戒破貪慾,修定破瞋恚,智慧開了,就不愚痴,就離開愚痴,所以戒定慧三學就是對治貪瞋痴三毒的,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用什麼方法來斷貪瞋痴?用戒定慧。菩薩六度裡頭,用布施、持戒對貪的煩惱,用忍辱、禪定對瞋恚,用禪定、般若對愚痴,好方法!你能夠修三學六度,三學是戒定慧,三學六度能幫助你拔除三毒煩惱,這是病毒。這個三毒煩惱拔除了,你身心自在,清涼自在。這些東西,六道眾生人人都有,都是表現在日常生活當中,每一天用它不覺悟,不覺悟就是愚痴。

冥,三垢冥,「冥者,無知也。《俱舍論一》曰:以諸無知,能覆實義,及障真見,故為冥。」實義是什麼?是諸法實相。讓你對一切法的真相無知,你不知道,不知道一切法的真相,你就不會對於一切法的分別執著放下,不肯放下分別執著,你就造業。你在日常生活當中,套用一切法,而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你就是菩薩。那一切法對你障不障礙?不障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障礙從哪裡生的?障礙從分別執著生的,菩薩用它,不分別、不執著,所以不障礙他的清淨平等覺。妄想分別執著,清淨平等覺就沒有了,執著,清淨沒有了;分別,平等沒有了;妄想,覺沒有了。要知道,清淨平等覺是我們的真心,是我們的本性,因為妄想分別執著,這個東西變質了,變成貪瞋痴慢。所以「能覆實義」,覆是蓋覆,諸法實相沒有了,見不到了;「及障真見」,真見是真實的知見,所以用「冥」字來形容它,冥是黑暗。我們在黑暗當中,日月燈都沒有,你什麼都看不見,愚痴就像在黑暗當中一樣。

明,是明濟眾厄難,「明者,顯也,備也,盛也,成也」,它有這四個意思,顯明。「濟者」,有度的意思,有救的意思,救度、救濟。明濟這兩個字,「於《會疏》本作廣濟,故知明濟即廣度之義」,明顯的救濟,廣度眾生。六道眾生真可憐,可憐在貪瞋痴。大富大貴的人,他還有貪瞋痴就是可憐憫者。什麼人是聰明人,什麼人是有智慧的人?學佛的人是聰明人,學佛的人是智慧人。為什麼?佛在經典上教他,「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貪瞋痴真的斷乾淨,六道輪迴就沒有了,超越六道輪迴,這才真正是明濟眾厄難,他超越了。

淨土法門: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

摘自淨土大經解演義-第263集(淨空法師)

確實,我們在現前,每天從電視、網路、媒體所報導的災難信息,頻率不斷在上升,災害也不斷的趨向嚴重。這是什麼原因?經上告訴我們,是眾生貪瞋痴三毒,以及種種不善言行所招感的。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業因果報絲毫不爽,我們不能不明白。災難怎樣才能夠化解?經上也明白告訴我們,「佛之智光,悉能明濟」。六道輪迴的因,經教裡面佛為我們透露得很多,總的來說,是見思煩惱。見思煩惱淺說,就是我們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看錯了、想錯了,於是我們做錯了,做錯了是造業;想錯了、看錯了是意業,講錯了是口業,做錯了是身業,身口意三業造作,就是現在六道流轉生死的果報。在這個地方特別加了這一句,眾厄難,也就是說眾多無數的災難。我們今天讀這一句經文感觸很深,因為它就在我們面前,我們現在正遇到的就是這些。

佛光普照這是救苦救難的真因,所以接著說「佛光普流」,就是普照的意思,「清淨、歡喜、智慧之德」,幫我們消除三障,清淨消除貪慾,歡喜消除瞋恚,智慧消除愚痴,清淨、歡喜、智慧是性德,消除貪瞋痴三障之冥。我們很有幸,在這一生當中得人身、聞佛法,我們有沒有把三障消除?這個三障就是常講的業障,學佛的同學,我相信每個人對於自己的業障想盡方法去消除它。為什麼除不掉?我們遵照經典的教誨,佛菩薩的教化,天天在修持,誦經、念佛、拜懺,做好事,利益社會,利益大眾,好像對於業障沒消除多少,還甚至於可能這業障還在增長。貪瞋痴慢疑真的是在增長,什麼原因?我們所修學的不如法,修學的果德沒有現前。果德是什麼?清淨、歡喜、智慧,實在就是本經經題上所講的清淨平等覺,歡喜是平等,智慧是覺,沒現前;換句話說,我們修行沒有產生預期的效果,於是乎對佛法懷疑愈來愈嚴重。

這是今天社會許許多多學佛同學共同遭遇的問題,我們怎樣解釋、怎麼來應對?不能不知道。修行出了問題,佛的指導是絕對正確的,戒定慧三學,不能躐等。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我們也知道、也會說,可是戒律真的疏忽了,沒有在這裡下功夫。所以在這麼多年當中,我們走過許許多多的地方,見到許多佛門同修,在家疏忽了《十善業道》,沒有真正講究十善業,沒有真正奉行十善業,所以功夫不得力,業障消不掉。出家的同學,《沙彌律儀》疏忽了,那是出家人的根本戒,沙彌律儀沒有做到,不是佛的出家弟子;十善業道沒有做到,不是佛的在家弟子;換句話說,我們今天稱佛門弟子,不是真的,有名無實。

這一門課要怎樣把它補起來,這個重要,要不認真補起來,這一生空過了。從哪裡補起?淨業三福是修淨土最高的指導原則,你不能不遵守,三福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四句十六個字。在中國古代,祖師大德教我們,用中國傳統儒、道紮根,扎戒律的根、行門的根,比學小乘還容易。儒家行門的根就是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就這四科。世尊在小乘經裡面教我們紮根,也是這四個根,小乘經裡面講倫理、道德、因果。我們今天不學小乘,用儒家的《弟子規》,《弟子規》只有一千零八十個字,一句三個字,總共三百六十句。大家細細去觀察,這一千零八十個字是不是講的五常五倫、四維八德?是!那就是戒律的大根大本。中國人從小就學習,家教,父母教你,這個根多厚,所以他入佛就不困難。道家的《太上感應篇》全講的是因果,善有善果,惡有惡報,分量也不多,總共只有講了一百九十五樁例子,它是舉例,一百九十五個例子,都給你說善惡報應。三福裡頭,慈心不殺這是因果。用這兩樣東西來做我們十善業的基礎,那十善業道就四平八穩,堅固有為,我們想想對不對?

今天我們的毛病出在哪裡?沒學《弟子規》,沒有學《感應篇》,所以十善業也就不起作用;如果有《弟子規》、有《感應篇》,十善業就起作用了。不能像阿羅漢那樣的清淨,你比社會一般大眾清淨多了,你得清淨心的受用,清淨心生智慧,少清淨心生小智慧,大清淨心生大智慧。我們問題就在此地。所以學佛從哪裡學起?從嚴持戒律學起,有這個優良的基礎,再學菩薩的六波羅蜜。放下貪慾,那是布施之德;放下惡行,持戒之德;放下瞋恚,忍辱之德;放下懈怠、懶散,精進之德;放下心浮氣躁,禪定之德;放下愚痴,智慧之德。歡喜心現前了,歡喜心是什麼?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身心自在,就是離苦得樂了,災難就能夠化解。這是佛光普照,佛光對我們的加持,真的幫助了我們。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