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大願法師:禪悟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時間:2014/7/30 作者:信願居士

編者按:以前常常聽到儒商這個說法,最近這些年則又有佛商之說。那麼,佛法或者佛教文化對商業運作、企業管理究竟有哪些積極貢獻?可以發揮出怎樣的功能?

大願法師:禪悟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著名佛教學者吳言生教授講禪與管理(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管理的目標:回報員工、回報國家、回報社會。

管理分三種境界、五個層次。

初級境界:物的管理

第一層次:感性的管理——「自習課」

摸著石頭過河,憑感覺和判斷力來管理企業,一般初創的企業常常處於此層面上。

第二層次:理性的管理——「複習課」

一定的實踐經驗積累之後,可以上升為理論層次,總結並最佳化,進而更好地指導企業的發展。

第三層次:量化管理——「數學課」

以數學模型、模式來考核成本、建立行銷網路以及其他的管理活動,力求精確化、量化。

以上三種管理層次都屬於器世間物的管理,不論它多麼高深,都屬於管理過程中最基礎的東西。

中級境界:人的管理

第四層次:人性管理——「心理學課」

這是超越了物質層面的管理,注重對員工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把員工視為資源之一。有了以人為本的共同合作,成就事業,員工對企業形成了凝聚力、向心力。

高級境界:自性的管理

第五層次:禪悟的管理——「禪修課」

這種管理境界,實際上已不需要管理了,因為已經極大地調動了每一個人的主觀能動性。禪悟管理需要企業家自身達到了比較高的境界,他自己已經開啟了運用禪的智慧、佛法的智慧的能力,所以他可以透過現象看到本質,能夠讓自己並幫助員工開啟內在的慈悲與智慧。這樣既是工作,又是修行。這時企業的一切動力都是從自心流出的,員工自動自發地努力去做事,這時候不需要管理,但是卻達到了管理的最好境界。達到這個層次,企業肯定是立於不敗之地的。

物的管理時,把員工看成是「物」,是賺錢的工具,那麼他們只能發揮物的作用,員工也將以物質刺激為工作的動力。

人的管理時,把員工看成是「平等的人」,這時他們可以發揮人的積極性,這時以人情為動力。

禪悟管理時,把員工看成是「菩薩」,他就可以在你的企業里發揮菩薩的能量了,覺悟解脫成為動力。

所以,看待的角度不同,你得到的力量也不同。

三種境界,用另一種相似境界的說法來描述——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只見財產和物,有我執。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不執著於具體的物相,但還執著於「管理」,還有法執。

「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萬事萬物讓它以本來面目發揮妙用,歡喜自在,有智慧有慈悲,前面的兩種我法二執都不見了。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