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宗性法師:觀受是苦,遠離悲觀和失望


時間:2014/12/22 作者:恆覺

宗性法師

有的人說我一輩子感到很快樂,我沒感到痛苦,其實,人的痛苦是太多太多,因為我們有身、有心,就必然有感受。佛法告訴我們觀受是苦,苦包括苦苦、壞苦、行苦;生老病死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怨憎會苦;五蘊熾盛苦等。

我們生下來就是苦,我們都不記得生下來的那個樣子,回去問問媽媽就知道了,小孩生下來都會哭的,你要不哭你是聖人,聽說聖人生下來是不哭的,凡夫生下來都要哭,為什麼?因為在母胎之內體溫是恆溫的,那個溫度比空調可能還要舒服,從母胎內出來以後,外界溫度跟在體內的溫度形成反差,冷風颳著小孩很嫩的肌肉是特別疼的,小孩生下來第一個反應就是「苦啊,苦啊,」這就是在喊苦。人老了更是痛苦,人都要老的,老了很痛苦,頭髮白了;臉上有皺紋;牙齒掉了,好吃的只能一旁看著掉口水自己吃不了;耳朵聾了,聽不清聲音;鼻子老掉鼻水;腿子邁不動;眼睛花了看不見東西等等,還要受有些年輕人的指責「這個老不死的!」這都是很痛苦的。病苦,誰都會生病,吃藥打針就不必說,哪兒不行了還要給割一刀,人一旦生病的時候,身心都非常地痛苦,小病有小病的痛苦,大病有大病的痛苦,現在癌症等疑難病還特別多,自己都覺得沒希望。死苦,一般人體會不到,這個苦最難講,人在彌留之際的時候,面臨著四大分離、瓦解,那個痛苦是非常劇烈的,雖然我們都沒有死的經驗,但我們如果經常到病房裡看那些人怎麼死,你回來就能夠精進修行,就能夠珍惜人生了。過去中國的傳統是人死了以後把他弄到山裡去一埋,那還沒什麼,現在人死了以後則馬上把他弄到冰櫃裡去凍起來,那不是八寒地獄是什麼?把他放到爐子裡去燒,那不是八熱地獄是什麼?所以,生老病死非常痛苦。

愛別離苦;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望眼欲穿,望穿秋水,當你最想見的人見不到的時候,你就會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躺也不是,天天對著天上數星星數月亮,是非常惆悵痛苦的。求不得苦;你想得到的東西得不到,也很痛苦,想升官升不上,一輩子當職員你覺得苦得不行,想得到很多的錢財、東西得不到,想得到滿意的人得不到,你都會感到痛苦。怨憎會苦;彼此之間互相抱怨,你怨天尤人,怨人家,氣得咬牙切齒,痛苦得很;仇人相見格外眼紅,咬咬牙、握著拳頭跺跺腳,看我怎麼收拾你,這個態度使身心都受到摧殘。還有五蘊熾盛苦,五蘊是我們這個身體的代名詞,這個身體是產生一切痛苦的根源,這也是苦。

這麼多苦充滿了五蘊世間,伴隨著我們整個人生的歷程。人的生命就像一輛列車,從起點開出去以後,在這個路上,有時候會有好的風光,有時候會有很多感慨,有時候會經歷很多痛苦,但是這一列車開向終點去的時候,當你的生命要結束的時候,當你要下車的時候,你是微笑揮揮手下車呢,還是一下車之後就迷失了方向?所以我們要深思、要考慮。相對苦來說,應有快樂,但佛教認為這快樂也不是真正的快樂,這個快樂是短暫的,是叫「壞苦」,俗話說「樂極生悲」,這個快樂結束了,隨之而來的又會是痛苦。我們可以去體會一下,當你經常沉浸和面臨著一種高興的狀態的時候,自己的心態會感覺特別好,當心態低落以後,就會用原來的高興心態做為標準,馬上就覺得非常之痛苦。所以有些明星,他聽慣了掌聲,接受鮮花習慣了,一旦讓他沒有掌聲、沒有鮮花,讓他做平民百姓過普通人的生活,他會過不習慣了,會非常痛苦。有些老頭在位時,大筆一揮很有權力,大家都找他,退休以後回到家便感到非常失落,一聽到有個電話他就馬上拿起來接,說不是找他的,放下電話他就痛苦,他會想自己有權的時候都找他,現在都不找他,自己這老頭沒用了。所以佛法里講快樂也是痛苦,有人說快樂就是快樂,快樂怎麼是痛苦,因為快樂是痛苦的根源,快樂是痛苦的一個參照物,有了快樂的心態,一旦失去而沒有的時候,內心的痛苦就隨之產生了。行苦就是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變化的,對這樣的、那樣的東西,你都會產生痛苦,比如說這個杯子,你以前看到它是新的,就很高興,用著用著它變舊了,就會不高興。

佛法告訴我們人生是苦,也有相對的樂,但是那個樂都是短暫的,樂結束以後,隨之而來的又是痛苦,所以佛法告訴我們要觀受是苦,我們要覺察到生活里的很多感受,都是不真實的,都是虛妄的,都會給我們身心帶來損傷,都會給我們身心帶來障礙。我們不要跟著感覺走,有時候的感覺是非常危險的,感受常常是靠不住的、是虛幻的,否則,我們會走近懸崖、走進深淵的。既然一切是苦,我們就要放棄縱慾主義,但有人說人間很快樂,五欲之樂非常好,於是為縱慾主義找了許多藉口,放縱自己。我們有些佛教徒,學了一點佛法以後,就把佛法當做擋箭牌,說好好修行就要一切隨緣,其實隨緣要有一個前提是不變,你內心裏面沒有達到不變,那隨緣就是放縱。觀受是苦就是要讓我們放棄縱慾主義,讓我們不要去放縱那個感受,不要放縱那個貪慾、快樂,它會給痛苦製造機會,快樂之後會非常之痛苦的。另外一方面也不要悲觀,以為人間都是苦的,就沒有希望,於是你就非常悲觀、消極、被動的去應付生活,這樣也是不行的。放棄了這種縱慾主義,走出了悲觀主義的籠牢,而讓我們能夠保持一個鎮定從容的生活態度,保持一顆平常心,用一顆平常心去感受生活及周圍的事物,不要分別,遠離虛妄,遠離內心的縱慾和貪戀,遠離悲觀和失望,這就是觀受是苦的積極意義。《岳陽樓記》裡也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們不要因為外面有什麼東西有利於自己,就高興得不得了;也不要因為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就非常地悲觀。我們千萬不要跟著感覺走,不要在乎人家說你什麼,不要在乎人家怎麼看你,也不要讓你自我膨脹,放眼天下沒有一個人自己看得起,而是要保持一顆平常的心,保持鎮定從容的心,遇事以不慌為有智慧。所以佛法跟我們講觀受是苦的目的,是要讓我們擺脫這種縱慾主義的干擾,同時走出這種自我悲觀主義的困境,養成一個鎮定從容的心態,也就是我們經常講的保持一顆平常心,不受外面環境的干擾,用佛法來把握自己的內心,讓我們去更加積極地去面對生活。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