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行孝:讀《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  


得海水一滴,可知大海之內涵。《佛說父母恩重難經》就是這樣的一滴海水。學佛久者,欲究竟報父母恩者,應於生日讀誦《地藏菩薩本願經》。回向天下父母。夫「孝」之產生,是由『知恩』『感恩』『報恩』而來。古今具說父母恩德倡導孝義之文章者不勝枚舉。就經典方面,儒家早有《孝經》流傳於世;而佛教眾經之中,專論孝道者有:(一)《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二)《盂蘭盆經》。(三)《大方便報恩經》。(四)《父母恩難報經》。(五)《孝子經》。(六)《地藏菩薩本願經》等。本文就《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略發感概,以為拋磚引玉之舉,祈十方有識不吝指教。若得法契,共推廣之,豈不快哉!

仁者若細心品讀這部《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便可意會此經冠以孝經之名的緣由。該經文辭簡煉,然佛陀卻於內鉅細靡遺地概述了母親從懷胎至生養兒女的十種莫大恩德,字字如理如炬,句句見血見淚,讓人頓悟父母恩德的確重如山嶽深似大海而自然萌發行孝之心。知恩之始,莫過此經也!故我深信,若有緣接受這部《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者,蒙其教誨,在了解了父母對於我們的愛心與無私的犧牲和奉獻之後,一定會感其恩德而行孝道。人之孝心,正如法之正軌。孝道一行,家道全也。一個懂得孝順父母的人,必定惠及自身、周遭、乃至天下。可嘆的是:縱觀當今人文觀念及社會現象,孝之深遠意義已日趨模糊,如對個人家庭社會,孝所發揮的良性循環作用及對人格薰陶的重要性已不再被強調。在這個個人主義盛行與功利現實的時代,與人講孝道,仿佛就是落伍與迂腐的代名詞。有關孝的教育與宣傳更是難逢見聞。在這樣的意識狀態下,社會出現了相應的現象……一些人只曉得細心照顧自已的孩子,卻少有人會以同樣的心情來回饋父母。子女稍微發燒,就寸步不離守護床前,不厭疲倦,如果是自已的父母親病了卻不甚關心,甚至兄弟姐妹眾多者,還會互相推委,連父母親的住院費,還都彼此斤斤計較多少錢,或是藉以太忙,無法留在醫院照顧。諸君是否留意到,當你打開報紙,常見這樣的新聞,子女不養年老父母,最終要法院來解決,不禁要問,人的良知何在?還有青年人向父母要錢花,沒有給他,就把老人毒打一頓。這類報導己是常見不鮮。我們不可否認,這些現象有逐年增多的趨勢,故有人感慨:現代人已逐漸淡忘了父母恩情,報恩的思想如江河日下,倫理觀念愈來愈薄,懂得報父母恩的人太少了!

諺語有云「養兒方知父母恩」。我們一般凡人,常因缺乏洞察事物的智慧。身受父母恩,認為理所當然,而不知圖報。等到身為人父母,含辛茹苦,心力交瘁,乃知父母之難為難當,才有方知父母恩德浩瀚之感嘆。即使有此感嘆,而又如何教育下一代了?我們且看古代先賢們的高瞻遠矚,不約而同地都非常注重孝的教育。在《孝經》裡開宗明義的講道:「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譯成白話是講:孝順,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一切的教化,都是從這裡產生出來的。《孝經》古代春秋戰國時儒家的倫理學著作,在唐代就被尊為經書,奉為聖人之教。南宋以後被列為《十三經》之一。該書以孝為中心。比較集中地闡發了倫理思想。書中指出,孝是諸德之本,說「人之行,莫大於孝,」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名為八德。八德以孝德為綱領。能行孝德,則其餘諸德自然能實行。宋朝名儒歐陽修所撰《五代史馮道傳》一書有講:「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禮義治人之大法,廉恥立人之大節,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當然古時的孝與禮義之內容,與現在我們理解的孝和禮義有所差別。然而社會不可無禮義廉恥之風,家不可少孝悌忠信之德。「孝」,古聖先賢非常重視,如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孟子等人,沒有一個不教導人要孝敬父母,沒有一個不是自己努力去實踐孝道。故有識之士說:中國五千餘年來,歷久彌新之文化,可以說,就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古之有識之士嘗言:「教育者,國之先務也,民風者,天下之大事也。」世人皆知,兒童是未來的主人翁。而當今社會上,人盡皆知,現在的小孩是家中的「小祖宗」,父母一味的溺愛,這種現象我想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人們常說居安思危,防患於未然。古人所言不可不知:「若知安而不知危,能逸不能勞,此其患不見於今日,而將見於他日。今不為之計,其後將有所不可救者。」一個人立身之善惡,全在於幼小時品格培養的好壞。大家莫不深切同感「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之古訓。我們可以肯定的,人生最難化者唯習性。

良好的習性一旦養成,則終身受益不盡,反之將受害無窮。欲挽回世道人心,當從根本上解決,則用力少而得效巨。醫家治病,有標有本,視其緩急,而為療治。今世道人心之病是缺少孝行,若只逐事而勸諭之,雖亦可以收移風易俗之效,固不如從根本上致力為得。所言從根本上致力,即提倡親職教育。因此淨化社會當務之急,是要把青少年的心理教育好,這是所有為人父母的責任。父母是子女的第一老師,不只給於身命,更應給於智慧之命,將來才能立足於社會。眾所周知,一歲至十幾歲是人生中可塑性最高,施教最容易的階段,正是教育的黃金時期,很可惜一般父母多輕易錯過。如何在這張純淨的白紙上,繪出最優美的底案,建其一生端正屹立的磐基,實是天下父母們應該共同關心的重要課題。在此不禁要問,為人父母應給子女一些什麼教育?該傳留一些什麼給他?財產?話說子女不如父母,留錢有什麼用?子女勝過父母,留錢有什麼用?這句話告訴我們,留錢一類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能力,為人處事的智慧。這兩者為有從教育著手才能留傳給他們。教育之中以智慧為重,若不從為人處事、智慧這方面下重手,一味想到留錢財,現在累了自已又疏遠了家人,他日如何面對疏乎智慧教育的結果?孝是一切德行的根,也是為人處事的智慧。怎樣才能傳給下一代?這是大家皆關心的問題,現今的生活節奏讓人喘不過氣來,而未來的主人翁學習也繁重。是否有一種方式?一種教材?即不會增加父母的負擔,也不讓小孩更辛苦,在一種輕鬆喜悅的氣氛下,把這「一切德行的根,為人處事的智慧。」學習與傳授下去。

我第一次誦完這部經時,內心震撼不已,佛將父母之恩德講得太詳細太感人了!聯想到現今普遍的社會現象,若能及時推廣這部契合時代弊病的經典,一定會起到對症下藥,事半功倍的效果。末後,我又思考,是否能找到一種讓人人都可以自然接近這部經典的方式和便於大家共同學習的方法?終於有一天如願以償。以下就將以這部<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為教材,提出我寓教於身的方式方法,供各界人士參考。期能籍此話題加以引伸闡發,廣泛深入地探討,與天下父母家長們共勉並付之實踐。首先須說明為何選這部經典為教材呢?其因有三:一、該經源自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金口所說。佛乃大覺尊者,又以人子之身應化於世度脫眾生,故能以人子之仁體會並遍述父母之重大深恩。真經不晦,此經已住世幾千年廣為人知。二、該經文字煉達流暢,語句盡賦美感。讀時全無凝滯,反如讀一篇引人入勝感人肺腑之敘文。經文不長,初讀時需二十分鐘,熟悉後僅十分鐘即可。三、自古至今述頌父母恩德者,以此經為最詳盡。內涵無限的智慧與慈悲,恩孝雙融,理事一體,足可引人至情至性,感化天下子女於當下也。以下介紹學習與傳授的方式方法:逢家中有人過生日,家中其他成員,陪同他一起讀誦一遍或三遍《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時間在清晨或者晚上,這樣不影響大人的工作和小孩的上學,家人又能相聚慶祝。人小時特別愛吃,這是因為他們正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小孩過生日時多準備點好吃的給他們,而父母又與他們一同慶祝和誦經。這樣等他們長大了,在印象中,這將是一個與眾不同的生日慶祝。家人歡聚一堂給他慶祝生日,又有好吃的,多麼美好的童年回憶。

身為父母者自已過生日時,帶著小孩子一起慶祝和誦經。這樣又能報思自己父母之恩更可影響下一代,起到了言行一至,這就是身教與言教的結合。在父親節、母親節,一家人又可誦一遍。這樣一年下來,家中每個人都讀了好幾遍。這項樹人工程若從小做起,到孩子大了,對此經可說讀了不下百遍。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何況又是在生日那天讀誦了,這樣大家對書中的內容記憶會更加深刻。每逢生日讀一遍,在這毫無壓力的情況下,隨著歲月的推移,相信每個人對此書必將漸漸熟悉而生親切之感。話說家規門風:這種生日誦經思恩的行為,若能常期堅持,這就是家規丶就是門風的培養。他日你不用對子女說:『你們要孝順父母,』當你第一次親自帶領子女誦經時,孝敬父母、友愛和諧的種子已經發芽了。子女們隨著歲月的推移孝思之心也在增長,所謂水到渠成,長大自然孝敬之心表以行,還用我們說「你要孝敬父母」嗎?當他們長大成人,見多識廣,又有了自已的孩子時,就更會領悟到這種生日誦經的好處,自然就會將這一好的家規門風延續下去…讀誦此經的利益遠遠不只如此,若子女逆者轉孝,孝順者轉賢,子孫賢善,丕振家聲,有益社會。起到家庭和諧興旺發達的關鏈作用。近看人人種下菩提種子,遠望個個皆證無上佛果。所謂百善孝為先,一切善事中無過讓我們去孝順父母。人都是由近推遠的,一定是先親其親,愛其親,然後才能推至其他人,而親其親丶愛其親,就是對在世界上給我們最大恩惠的父母的(感恩)與(報恩)的實踐,而感恩報恩這項行為特質,就是負責任,有原則,有愛心,懂得尊重別人之道與誠信的人格特徵。相反,連家都不愛他會有愛同胞及愛國家的精神和原則嗎?因為他是一個沒有責任感和原則的人!如果有人,不愛自已的父母,而去愛別人,不尊敬父母,而去尊敬別人,這種人,你敢相信他的人格嗎?孝是做人的根本,如果對父母都不能孝順和忍耐,如此對於朋友及其他不認識的人。

又如何去忍耐,謙讓?故有人說世間一切惡是源自不孝,《論語》一書中(有子)說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也」。《三字經》上有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這告訴我們,應該常期教導孩子對是與非丶善與惡正確認識的重要性。令彼知為人之道,居心動念。言談舉止,待人接物,俾各淳善。至其長而入學讀書,方有受益之基。大時便知好歹,不被惡黨邪說所惑,而為賢人善士。若小時任性嬌慣。大則無主宰,便隨邪說而靡,欲其反正,百難得一。人一出世,天生本性都是很純真善良的。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加上所處的環境不同,眼耳見聞不一,所學習到的事物也就差別萬千。因此,原本相近的本性,因為學習好榜樣,就會愈來愈好,若是養成壞習慣,就會愈來愈差了。嬰兒、童年、少年,是父母親細心、耐心,全方位的付出與照顧,我們才能一路順利成長。請問:我們是應盡心敬養老人?還是置之不理?我們赤裸來到這世界時,以至使母親九死一生……我們是否應感恩行孝?飲水思源是為人處事的根本。即使已經成佛的釋迦牟尼聖尊,亦曾上達忉利天為母說法,並為亡父親自扶柩。以顯示孝道的重要性。我們因為接受父母養育、師長教導、兄弟姊妹照顧、社會人群相互扶持,以及天地萬物的滋養,才能生存在世間,若不懂得知恩報恩,豈非枉此人生?!我們只能通過對真理的學習與把握,才能曉經明義,快樂而自覺地履踐孝道,同時以孝道為基礎,建立相應的正確人生觀,擁有健康的愛情、友情、事業,不亦悅乎?!所以,讓我們一起來誦念並推廣《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這部因緣殊勝之寶典吧!得海水一滴,可知大海之內涵。《佛說父母恩重難經》就是這樣的一滴海水。願過去現在未來之天下為父為母者皆受此益。

學佛久者,欲究竟報父母恩者,應於生日讀誦《地藏菩薩本願經》。回向天下父母。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