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濟群法師:皈依是通往佛國的護照


時間:2015/10/8 作者:如是

想成為真正的佛弟子,是必須皈依的。正如入學需要註冊,結婚需要登記那樣,由此才能獲得合法身份。皈依還有特定儀式,須在三寶前莊嚴宣誓,經由三寶證明方可。信佛而未皈依,即使內心對佛法理念相當認同,也奉行十善業道等,卻不能算做正式的佛弟子。

皈依,也是區別佛教徒和非佛教徒的基本標準。我們學佛,是為了尋找人生的究竟歸宿,是從以自我為中心的人生,轉向以三寶為中心的人生。每個生命的內在,本具備三寶的一切品質。換言之,在心靈的某個層面,我們與十方諸佛無二無別。皈依的根本目的,正是在於開啟這一寶藏。若不皈依,在某種意義上,也表明我們對學佛缺乏基本誠意。如果這樣的話,我們連開啟寶庫的鑰匙都無法得到,怎能進一步契入其中,獲得法益呢?

有些人覺得,既然佛法是心法,外在儀式根本可有可無。問題是,對於我們這些整日妄想紛飛的凡夫來說,若無相應儀式將某一心行確定下來並不斷鞏固的話,往往是沒有力量的。通過如法、莊嚴的皈依儀式,在佛、法、僧三寶前至誠宣誓,一方面是表達自己將三寶作為人生唯一依賴的願望,同時也能因此獲得三寶加持,獲得諸佛菩薩和歷代大德一脈相承的皈依體。

如果只是自己隨便想一想:“喔,我皈依過了!”不僅無法獲得皈依體,也很難對身心產生多少作用。我們心中時時都有各種念頭來去,僅靠這微不足道的一念,又如何抵擋此起彼伏的妄想?所以,皈依儀式決不是表面文章,而是我們向成佛之路邁出的堅定一步。

如法的皈依,包括懺悔、發願、正授皈依、回向等幾部分。在皈依過程中,要聽清和尚講話。尤其是和尚宣布三皈內容時,更要聽得了了分明,並以至誠懇切之心在三寶前莊嚴宣誓:“我今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完整內容是:“盡形壽皈依佛,如來至尊等正覺為我所尊,終不皈依邪魔外道。盡形壽皈依法,三藏十二部典籍為我所尊,終不皈依外道典籍。盡形壽皈依僧,清淨僧團為我所尊,終不皈依外道邪眾。”皈依體就是在此刻得到的。這是修學佛法的根本傳承,意味著我們已經取得修學一切佛法的資格,同時也是成就解脫、成就無上菩提的基礎。

以什麼心態領受皈依也是關鍵。以自利利他的菩提心皈依,將得到上等的皈依體;以解脫生死的出離心皈依,將得到中等的皈依體;以但求平安的世俗心皈依,只能得到下等的皈依體。

三寶,為佛寶、法寶、僧寶。其中,佛為聖者,法為聖典,而僧卻有賢聖僧和凡夫僧之分,我們又該如何看待呢?從究竟意義上說,皈依僧寶,是皈依賢聖僧的品質。但住持和弘揚佛法,卻離不開眼前的凡夫僧。所以,全體受過比丘戒的僧眾,都屬於僧寶範疇,是佛弟子皈依的對象。特別要注意的是,皈依僧寶不是皈依某個出家師父,更非不加抉擇地對其惟命是從。

當然,佛陀也再三強調親近善知識的重要。雖然皈依僧不是皈依某個師父,但在修學佛法的過程中,必須親近一位具格善知識。佛法甚深,依我們現有的認識,很難透徹其中全部深意。如果盲修瞎練,極易誤入歧途,這就有賴於善知識的指導。

從依止角度來說,並非所有出家人都適合親近。現實中的僧團,難免存在各種問題,所以我們在依止前必須謹慎選擇。一旦擇師之後,應對師父生起恭敬尊重之心,時常憶念師父的功德、智慧及恩情,如視師如佛、觀德莫觀失等,以此堅定信心。若帶著凡夫習氣,將拜師視為拜乾爹、乾媽,不是發心隨師修行,而是拉關係乃至說是非,對修學是有害無益的。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