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傳喜法師:不離不棄


時間:2015/10/22 作者:妙音居士

每天都籠罩在諸佛菩薩的懷抱、龍天善神的喜悅之中,每個人的心就像朵朵蓮花開放在天地間,這樣子的一番祥瑞景象,似乎又重見了經典當中的場景,佛法在造福人間。

佛法是心靈的感受與覺悟,如果感受得到,可以不假言語,縱使我很會說,像語言藝術家、文學家,大概也說不到佛法的半個字。所以,佛陀在經典里說,不要說我講了一輩子佛法,不要說八萬四千佛法是我講的。禪宗里就有這個公案,如果八萬四千佛法不是佛說的,你不是謗佛謗法嗎?

你說「法不是佛說的,你誹謗法」,你說「法是佛說的也是誹謗佛」,這兩個罪過都很重喔!這是什麼意思?這是佛對法無以復加的讚嘆!

佛法是盡虛空遍法界的,八萬四千法能概括嗎?你能執著這八萬四千法中的任何一法嗎?你執著任何一法,都看不到真實的佛法,因為佛法是說之不盡的。任何一法,如果障目的話,你都看不到廬山真面目,這恰是佛的慈悲,要讓我們見到真實的佛法。

請問真實的佛法在哪裡?在你那裡還是在我這裡?欸,在你那裡、你的「心」。既然佛法在我這裡,我又何必現在佛光曬著,坐在這邊聽你說呢?為什麼佛法在你那裡還要聽我說呢?這又是一個問題。我們這樣講好像有點腦筋急轉彎,但「曲則全」,轉來轉去我們就開智慧了,把以前不明白的事情給整明白了。

石頭希遷禪師小時候曾親近過六祖慧能大師,一天他問:「師父啊,我現在還小,我不懂佛法真諦,如果哪天您圓寂了我還沒開悟,我應該找誰去呢?我依止誰呢?」六祖大師說:「尋思去。」

石頭希遷禪師以為是叫他自己去思考,師父果然不久就圓寂了,但他想了三年也不明白「尋思去」。後來他忽然一下知道了:噢!師父是讓我找江西青原山的青原行思大師啊!

他趕快從廣東趕到江西去拜見大師。

青原行思大師見了這個少年,就問他:「你從哪裡來。」

他答:「我從曹溪來。」

「你那個東西有沒帶來啊?」

他答:「我那個東西帶來了」。

「你是到曹溪之前就有呢,還是到曹溪之後才得到的呢?」

他答:「我到曹溪之前就有。」

又問:「你既然到曹溪之前就有,為什麼還要到曹溪去呢?」就是拜六祖大師啊!

少年石頭希遷禪師就回答:「雖然我去曹溪之前就有,但不去曹溪,我不知道我有。」

請問今天你們「那個」有沒帶來,「那個」叫什麼?佛性。還可以叫什麼?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大勢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真如、法界、般若、空性……,那有沒丟過?

如果別人跟你說:哎喲,你撿了一個佛性。你有沒撿到佛性?為什麼沒有撿到?因為你從來就沒有丟過。我們為什麼會輪迴?因為我們迷失,沒有覺悟。佛與眾生間是什麼關係?眾生是迷的佛,佛是覺的眾生啊!

佛是不是神?佛是不是我們杜撰的?佛是不是我們形容的?

依人格化的佛來說,釋迦牟尼佛是迦毗羅衛國的太子,叫悉達多,姓喬達摩,祂是真實的歷史存在,祂為我們一切眾生找到了最偉大的佛性!

請問我們平時是依著佛性過日子、依著覺悟過日子,還是依著迷惑過日子?我們眾生依著迷,就把佛性的「妙體」遮止了,變成了「貪瞋痴」黑暗的心靈狀態,就發「身口意」造作了種種有漏的生死惡業。

但你現在修行也要靠它,所以我師父就引用古德的話說,這個「心」啊,「三點如星相,斜勾似月斜,披毛從此得,作佛也由它」。

糊塗了、不覺悟、愚痴,就做凡夫;如果學佛,覺悟了自己的佛性,你還會不會造惡?你造惡害得到別人嗎?是自己搬石頭砸自己的腳。所以,起壞心害別人的人,首先是害了自己的佛性。害了佛性能解脫嗎?你的生命層次就很低級,就落在了生死波濤里。是誰害了我們嗎?沒有人害我們,是自作自受!是自己害自己處在生命的「迷惑」、「有漏」業的狀態,所以呈現了「生死煩惱」。

你如果依佛性的狀態造諸善業,就是光明的生命,你就處在不生不滅的狀態,所以就了脫生死,安住在涅槃快樂的世界。什麼叫涅槃?痛苦息滅了叫涅槃,不但痛苦息滅了而且其樂無窮。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人生覺悟的第一步尤其重要。開啟人生覺悟的道路要仰仗誰?要仰仗生命中的貴人,指引你正確道路的人,所以石頭希遷禪師說:雖然沒到曹溪我也有,但我沒去曹溪,我不知道我原來就有。

既然石頭希遷已知道:他沒到曹溪就有,他去了曹溪,他已覺悟自己本身那個就是「無智亦無得」的,為什麼他還要到江西青原行思禪師面前再拜他的師兄為師呢?

大家知道,修行人應該親近善知識,良師益友不可少,講俗一點就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去親近自己的師兄,在修行道上不能缺少這些助道的因緣。雖然自己的佛性不曾丟失,但我們的生命、我們的惡業是有輕重的。修行已穩操勝券的人,惡業越來越乾淨了,功德善業越來越增長;一個後進者,一個剛剛修行的人,是要仰仗這樣的善知識的提攜和策勵的,需要這樣善知識的薰染和教誨。

《金剛經》裡說: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無為法」有形象嗎?蘇東坡說「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是看得見摸得到的,這首詩傳唱千古,就包含了這層含義。我們平時忽略這個問題,我們學佛要追求真實義。總的目標是了生脫死,但在趨向解脫的這條道上,需要堅定的信念和堅韌的毅力,甚至在修行路上更需要謙虛、要忍辱,一種向上的持之以恆的毅力!

阿彌陀佛成佛多長時間了?阿彌陀佛為什麼要站著?為接引我們,「站」在那裡「等」了我們十劫了!可我們還在輪迴里!

反過來說,這世間如果還有一個沒有覺悟,還在自己業力的陰影里遭受著生死波濤的顛簸,觀音菩薩會不會流淚啊?

為了我們的解脫,期待我們離苦得樂,觀音菩薩流了多少淚啊!

經典里說,菩薩為了眾生所流的淚比大海的水還要多,「難怪海水都是鹹的呢!」

原來都是菩薩的淚啊……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