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大安法師:《淨土宗教程》淨宗理論研討軌跡(17)


時間:2015/10/28 作者:淨山

淨土信仰的踐履是與淨宗經典的迻譯與淨宗理論的研究並行而進。淨土念佛法門作為外來的異質文化,在中國傳布的過程中,必然與本土的儒、道文化摩擦、衝撞,直至融合。念佛往生淨土作為一種極具超越性的宗教文化,正與注重實踐理性精神的儒家文化形成互補平衡的格局。淨宗信仰在中國的弘傳過程,自始至終都伴隨著理性研討的軌跡。茲依年代將淨宗理論建樹的幾個高峰點略作討論。

縱觀中國淨宗教理史,可以見到以祖師思想為標誌的不同的發展階段,諸如東晉慧遠大師(功高易進,念佛為先),唐善導大師(他力本願),宋永明大師(萬善同歸極樂),明蓮池大師(融合宗教,指歸淨土),近代印光大師(敦倫盡分,顓蒙念佛)等。在此淨土思想發展過程中,亦間入諸多祖師大德的著述疏文,形成淨宗理論研究各擅其美之格局。

北魏曇鸞大師作《往生論注》、《贊阿彌陀佛偈》、《略論安樂淨土義》,依據《無量壽經》意旨與龍樹菩薩的判教,倡導他力本願說,為淨宗理論建構提供堅實的基石。

隋朝淨影慧遠法師首次作《無量壽經義疏》,精詳透闢,將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之義要類分三種,一攝法身願,二攝淨土願,三攝眾生願,並概標願目。其釋文為當時學者所見重,亦對後代學人啟迪良深。其《大乘義章》中,設淨土義一章,精細論述淨土之種類,對彌陀淨土的相狀性質,多有注釋,有較大的理論價值。

天台祖師智者大師,世稱釋迦後身,聖智深廣。其學識以《法華經》為參照系,立五時八教之教相,判十界凡聖之四土。又深信阿彌陀佛淨土,常行般舟三昧,臨終念佛往生。撰《淨土十疑論》,總攝淨宗主要疑問,開顯念佛宗綱心要,斷疑生信,厥功最巨。此論被蕅益大師列入《淨土十要》。智者大師還有《觀無量壽佛經疏》、《阿彌陀經義疏》等淨土著作流通於世。

吉藏大師為三論宗祖師,對淨土法門亦有甚深的關注。撰《無量壽經》及《觀經》義疏,殷勤勸示往生,頻舉十念往生之要,闡釋淨土類別與性質。在念佛信仰與修持上,造二十五尊像,朝夕竭誠禮懺,臨命終時,令侍者燒香稱佛號。可見吉藏大師對真空(三論宗)妙有(淨土)作一體觀,為念佛踐行提供了深刻的理論背景。

唐代念佛法門普遍隆盛,其經典教義亦盛為學人所鑽研。道綽、善導、慧日、承遠、法照、懷感、迦才、窺基諸師次第宣法。諸家亦競作著述,闡明淨土教旨。淨宗研究在唐代蔚成一大高峰。茲引道綽、慧日與窺基之說,以窺一斑。

道綽大師的《安樂集》,承繼曇鸞大師的教旨,強調依阿彌陀佛本願力,可得往生淨土。立聖道門與淨土門的教判,力倡在末法時代,眾生出離生死的要路,非依淨土一門而莫屬。《安樂集》意趣有三:第一為摧破異見邪執,第二為破諸師的謬解,第三是為開示末世眾生的要路。本書義理引證繁富,是淨宗的一部重要論著。

唐代慧日法師效法義淨三藏游竺乾之風範,泛舟渡海,到達天竺,禮謁聖跡,尋求梵本,凡歷十三年,因觀音菩薩現前加持,獲信念佛往生法門,篤志不移,專弘淨土法門,撰《往生淨土集》三卷。初卷破斥異見;第二卷廣引聖教,成立淨土念佛正宗;第三卷會釋諸教古今疑滯,校量諸行出離遲疾(本書僅存上卷殘簡,余佚)。慈愍三藏廣引經論,視淨土法門為出離生死苦海之捷徑,斥責禪家空腹高心,求升反墮。其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各宗各派,主張教禪一致、禪淨合行、戒淨雙修。這一攝各宗以融合淨土的主張,是慈愍三藏的獨創,對中國淨宗思想的發展影響甚巨,並波及到日本與朝鮮。其後法照大師(禪淨合行)、永明大師(萬善同歸淨土)、元照律師(戒淨雙修)、蓮池大師(禪淨同歸)、蕅益大師(禪教律一源,指歸淨土)等的思想與踐履,均與慈愍三藏開其先聲有內在關聯。

法相宗弘傳瑜伽唯識之學,期望往生彌勒兜率淨土,同時亦翊贊阿彌陀信仰。玄奘大師譯出《稱讚淨土佛攝受經》,其傳承弟子窺基大師撰《阿彌陀經通贊疏》。窺基大師由玄奘大師剃度出家,學貫大小乘經典,造疏計可百卷。釋解佛經,曾有筆鋒得舍利二七之瑞相。其詮示釋尊宣說念佛法門之原由有三:一為破無常輪,有情無情皆是無常,令眾生覺悟無常故。二為破不淨輪,有情無情皆是不淨,令眾生皈淨土,舍胎胞血肉之身,破有情眾生的不淨;所居淨土,無諸穢惡,破器世間的不淨。三為破苦輪,諸眾生為苦逼迫,故令歸淨土,永受諸樂。為破上述三種輪故,釋尊乃說《阿彌陀經》,接引懈怠散亂眾生,圓成佛道。窺基大師作為法相宗祖師,如此勸贊淨土法門,耐人尋味。

宋代三百餘年間,在淨土信仰深深紮根於民眾的同時,淨宗理論研究亦保持著相當的力度。永明延壽大師以禪淨二宗祖師之身份,撰《萬善同歸集》、《神棲安養賦》、《宗鏡錄》,會宗各家,推崇淨土。其《禪淨四料簡》「乃大藏之綱宗,修持之龜鑑」(印光大師語),其影響滲透力至今不替。

慈雲遵式法師專立往生正信,以禮懺念佛為事。撰《往生淨土懺願儀》為淨業行人不可或缺的功課,復為在家人述《往生淨土決疑行願二門》,內涵包括:一、決疑門,不要疑師、疑法、疑自。二、行願門,開示日常實踐芳規,包括禮懺、晨朝十念法、系緣憶念佛號、備修三福等(此文被蕅益大師收入《淨土十要》)。幽溪大師暮年,奉《普賢行願品》為日課,臨終趺坐,以手指於空中,書「妙法蓮華經」五字而往生。念佛法門之神妙,於斯可驗。

天台四明尊者(法智大師)以天台祖師身份篤修淨土,建念佛施戒會,結萬人以為一社,心心繫念,日日要期,每歲仲春,同集一處,同修供養,同聽法音,會彼萬心,以為一念,俾成淨業,誓取往生。撰《觀經妙宗鈔》,倡導約心觀佛之新說,托彼依正,顯我自心;由觀西方依正莊嚴而現其境,亦即是我心性被西方景觀熏發,而顯現其所具之本佛本土。該著以天台教觀注釋觀佛三昧,義理精深,乃淨宗一部重要著述。

元照律師是南山律宗第十六祖,早年深探律海,發大誓願:常生娑婆五濁惡世,通達佛理,作大導師,提誘群生,令入佛道。於淨土門中,略無歸向,甚或輕謗。後遭重病,神識迷惘,莫知趣向。無奈之餘,依五停心觀之多障眾生念佛觀的訓示,持念彌陀名號,得愈疾病。由此病緣,頓覺前非,自是以謙恭心,專尋淨土教門,一心專持四字名號。幾生逃逝,今始知歸,仍以所修,輾轉化導。二十餘年,研詳理教,撰述《阿彌陀經疏》、《觀無量壽佛經義疏》等,闡揚念佛義理,深得念佛堂奧。元照律師在為高麗王子義天僧統開講要義時云:「末世眾生,惑業深重,自疑自障,不生深信。或以理難事,或將凡擬聖,遲疑不決,聞說而不信。蓋不知此門全假他力,彌陀世尊本誓願力,積劫熏修功德之力,威神光明攝受之力。故經中造惡眾生,火輪相現,遇善知識教稱十念,尚得往生,何況畢世修行淨業,復何疑乎?」持名念佛乃多善根,而其餘之行業為少善根,所以稱名得滅罪往生。元照律師深契念佛往生全假他力,可謂正信正見,難能可貴。

宋代居士佛教盛行禪淨雙修之風。楊傑居士參禪得悟後,宣揚彌陀教觀,倡導專念之要,晚年畫丈六彌陀像隨帶身邊。王古居士撰《新編古今淨土寶珠集》、《直指淨土決疑》等,述禪淨一致之旨。蘇東坡居士命匠人畫阿彌陀佛像追薦亡母,自作其偈,謫惠州,攜一軸阿彌陀佛像,答人曰:「此軾之往生西方公據。」

王日休居士博通群書,舍儒修淨,閒居日課千拜,夜分乃寢,臨終站立往生。為弘揚淨土法門,曾撰《龍舒淨土文》,記述淨土要法,並古今往生人行跡,感化勸信後人影響甚大(印光大師早年讀此書殘本而起信)。

明代三百餘年,淨土信仰勃興的同時,淨宗研究又形成中興高峰格局。明初禪宗大老梵琦禪師(又名楚石),退居築室,號西齋,專修念佛法門。定中見大蓮華充滿世界,阿彌陀佛在蓮華中,聖眾圍繞,作《懷淨土詩》二千餘首,其中一部分選為《西齋淨土詩》。蕅益大師贊曰:「稽首楚石大導師,即是阿彌陀正覺。以茲微妙勝伽陀,令我讀誦當參學。一讀二讀塵念消,三讀四讀染情薄。讀至十百千萬遍,此身已向蓮華托。亦願後來讀誦者,同予畢竟生極樂。還攝無邊念佛人,永破事理分張惡。同居淨故四俱淨,圓融直捷超方略。」於此,蕅益大師指梵琦禪師為阿彌陀佛的示現,讀其詩具消塵念、生極樂之功效,吾輩淨業學人當常誦之。天台大佑法師撰《阿彌陀經略解》、《淨土指歸集》,推崇淨土念佛法門。妙葉禪師著《寶王三昧念佛直指》,明唯心淨土、自性彌陀之教旨,亦極力指斥禪者謬見。袁宏道以參禪開悟之資質,導歸淨土,撰述《西方合論》十卷,蕅祖讚譽為:「字字從真實悟門流出,故絕無一字蹈襲,又無一字杜撰。」吾人當深研之。

蓮池大師撰述《阿彌陀經疏鈔》,廣大精微,事理雙備。採用《華嚴》總啟十門的釋經框架,結構宏闊,汪洋恣肆,如走盤珠,妙義無窮,誠可謂淨宗之百科全書。融匯大乘八宗理論,詮釋念佛法門。《疏鈔》推崇持名念佛一法,至簡至易最約要。念佛法門是本於如來大悲之特殊恩錫而說,是末法眾生解脫生死的捷徑。並將《阿彌陀經》與《華嚴經》會通,確證極樂世界與華藏世界無二無別。注釋《阿彌陀經》之一心不亂,分事一心與理一心。以理一心即是達摩直指之禪,即是一心三觀,即是轉識成智。主倡禪教同歸淨土,圓融無礙。蓮祖的這部力作,淨業行人宜恆常披尋研探,於吾人信願持名之修持,力用甚巨。

幽溪大師中興天台教觀,撰《彌陀圓中鈔》,以台宗三諦三觀圓融不二之旨,注釋大佑法師《彌陀略解》,意以極樂世界依正為妙有,一心持名為真空。唯真空而莫能證於極樂之妙有;唯妙有而莫能顯於此心之真空。合二而行之,則圓中圓滿。幽溪大師亦有《淨土生無生論》,闡釋淨宗義理精微,乃淨宗研究之力作。據載:幽溪大師初始開講《淨土生無生論》時,每一登座,天樂盈空,大眾同聞,事非虛誑。誠可謂五濁惡世之大津梁,徑登安養九蓮之勝方便。

蕅益大師著述宏富,其淨宗理論力作是《阿彌陀經要解》,推尊執持名號為至簡易至奇特之法,乃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司南,《華嚴》奧藏,《法華》秘髓,皆不出於《阿彌陀經》之外。苦口婆心勸人信願持名,求生淨土。《要解》文約義豐,闡前人之未發,印光大師讚譽為「自佛說此經以來第一註解」。

清代祖師中,經門人輯錄有截流大師《淨土警語》、省庵大師《省庵法師遺書》。其中省庵大師的《勸發菩提心文》感人肺腑。《徹悟大師語錄》,悟解超拔,理事圓融,開示淨宗理念與修持,懇切而詳明,誠為後世淨業行人之軌範。

清代居士撰書弘通念佛法門者甚眾。彭紹升居士撰《無量壽經起信論》、《觀無量壽佛經約論》、《阿彌陀經約論》、《華嚴念佛三昧論》、《居士傳》、《善女人傳》、重訂《西方公據》,著述宏富,影響甚大。周夢顏居士撰《安士全書》,印祖贊為:「言言皆佛祖之心法,聖賢之道脈,淑世牖民之要道,光前裕後之秘方。」魏承貫居士以一代大文學家之才具,會集《無量壽經》五譯。楊仁山居士作《闡教篇》,對日本淨土真宗予以辨析,有正本清源之效用。

民國印光大師有《印光法師文鈔》廣行於世,文字三昧,真修實幹,勸化感召力巨大,允為現代淨業學人之大導師。圓瑛法師《阿彌陀經要解講義》,疏釋古德義理,周詳完備。現代海內外亦有諸多法師、居士弘揚淨土法門,藉助現代傳媒,影響甚大,亦深受廣大淨業行人歡迎。從上述粗陳淨宗研究線脈,證知儒道文化傳統為淨宗超越文化的興盛昌達提供了沃土。

綜上所述,始源於佛陀時代,昌達於龍樹時期的念佛往生法門,自東漢末年移植到中國之後,日見昌榮。經晉隋至唐代,一時蔚成大觀;清末漸衰,復經印祖倡導,其生命力與影響力又趨興盛,可以預見淨土法門將於未來的時代更為輝煌。於茲深感佛智淵深,佛恩浩大;淨土法門的隆替乃佛法興衰之晴雨表。允為末法最為契理契機之圓超法門,普門廣度一切眾生,其巍巍功德贊莫能窮。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