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益西彭措堪布:布施度須具備「一切不慳」和「一切施他」兩種德相


時間:2015/11/25 作者:戒嗔

益西彭措堪布:布施度須具備「一切不慳」和「一切施他」兩種德相

僅僅破除了對身體和財物的慳吝,還不是布施度,因為:慳吝屬於貪,而阿羅漢不但貪慾的現行就連貪慾的種子都無餘斷盡了,如此應成阿羅漢也圓滿了布施度。所以,成就布施波羅蜜多,不只是遣除了布施障礙的慳執,還必須從內心深處發心把自己的一切都惠施有情。《大智度論》中有這樣一段問答:

有人問:阿羅漢、辟支佛也能到彼岸,為何不叫波羅蜜?

答:阿羅漢、辟支佛的度彼岸和佛的度彼岸,名同實異。他們以生死為此岸,以涅槃為彼岸,但不能度布施的彼岸,因其不能以一切物、一切時、一切種而布施,縱能布施也無大心,或以無記心,或以有漏善心,或以無漏心布施,並無大悲心,不能為了一切眾生而布施。

此中說到:若無大悲心,不能為一切眾生而布施一切,則不名布施波羅蜜多。

因此,布施度必須具備「一切不慳」和「一切施他」兩種德相。

而要趣入「一切不慳、一切施他」的布施度,就必須數數思惟攝持的過患和惠施的勝利。

因為:一方面,修習攝持的過患,能引生對攝持的厭離,厭離一旦增強,自然就能放下對身體和受用的慳執,從而遣除布施的障礙;另一方面,修習惠施的勝利,能引起對布施的歡喜,歡喜心增強了,自然會將身、財、善根施捨有情。因此,趣入布施的方便,即是數數思惟攝持的過患和惠施的勝利。

摘自《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第六冊)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