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五淺釋(1)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五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來雖說第二義門。今觀世間解結之人。若不知其所結之元。我信是人終不能解。

阿難對佛說:世尊!雖已說明二種決定要義,教我們要從六根解結,及用不生不滅心來修道。我看世間解結的人,如果他不知道所結的根元,我相信這個人雖然想要解結,但終不能解開的。

世尊。我及會中有學聲聞。亦復如是。從無始際與諸無明。俱滅俱生。雖得如是多聞善根。名為出家。猶隔日瘧。

阿難說:世尊,我和大會中所有的初學聲聞,亦是這樣,不知道六根之中,什麼是結,和怎樣去解?所以從無始到現在,和無明結合在一起,俱生俱滅。(世上沒有比無明更親近,如影隨形,一刻不離你的身邊,所以要趕快明白,不要再為無明所轉。)我現在雖然已是出家身份,亦得到多聞的善根,但還是一天明白,一天不明白,好像隔日的瘧疾一樣,今天好,明天又發。

這就比如無明,今天頭腦清淨,明白無明又生起。相信你們亦一樣,今天發心參禪修道,明天又放不下,舍不掉,認為身材多好,相貌多美。但怎樣美貌,到死時依然是臭屍,有何可戀?所以要看破,不要像隔日瘧一樣。

惟願大慈。哀愍淪溺。今日身心。云何是結。從何名解。亦令未來苦難眾生。得免輪迴。不落三有。

唯願世尊發大慈悲心,哀憫我等淪溺於生死苦海中,指示我們今日的身心究竟結在哪裡?怎樣去解?亦使未來的苦難眾生,知道解結的方法,才不會落到三界裡,再受六道輪迴的苦報。

三有即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

作是語已。普及大眾五體投地。雨淚翹誠。佇佛如來無上開示。

阿難說是語後,就和在會大眾,五體投地,悲切落淚,有如雨下。這是他第六次落淚。大家很誠心地來等待佛無上的開示。

阿難為何要哭?因他覺得已證初果,但還不明白佛法,慚愧交加,故要痛哭。你們為何不哭?就因不把佛法放在心上,如果把佛法放在心上,求法心切,亦會痛哭流涕的。

爾時世尊憐愍阿難。及諸會中諸有學者。亦為未來一切眾生。為出世因作將來眼。

這時世尊,憐憫阿難及會中的初學聲聞,亦為未來一切眾生,指出一條修證脫離凡世的因地心,來作將來修行大乘之眼目。這個眼是見道之眼,即入華屋之眼,不致錯入歧路。

以閻浮檀紫金光手。摩阿難頂。即時十方普佛世界。六種震動。

佛就把他的好像閻浮檀色的紫金光手,摩阿難的頭頂,即時感動到十方所有的佛世界,都發生六種震動。

在佛教里,摩頂是表示慈悲愛護之意,六種震動:即動、涌、起、震、吼、擊。動即來回搖動。涌是往上升起,好像海浪沖涌一樣。起是慢慢升上。這三種屬形,可以看見。震是地震,吼是吼叫,擊是地裂,互相衝擊。這三種屬聲,可以聽見。為何佛摩阿難頂而有六種震動?因佛要說重要法,亦是表示六根要解開。

微塵如來住世界者。各有寶光從其頂出。

無量無數的如來,住在他們每個佛國里,每個佛都從他們的頭頂上,放出百千種顏色的寶光。為何諸佛都放光,這亦表示佛要說的法,是最高無上的微妙法。

其光同時於彼世界。來只陀林。灌如來頂。是諸大眾。得未曾有。

所有寶光,都從諸佛的世界,同時照射到只陀林,來灌釋迦佛的頂上。這表示佛佛道同,光光相照。你說這個法,我亦說這個法。法法相通,心心相應。這種不可思議的境界,使得會中的民眾,個個都歡喜雀躍,嘆未曾有。

我們人亦會心心相通,好像你對一個人不好,對方亦會感覺到的。人和人的心都有一種電波,得到天眼通的人,就會看到,普通肉眼是看不見的。得慧眼的人,對方心裡一動,他便會知道。對人有好感,對方亦能感覺。所以要教化人,一定要大公無私,循循善誘,人家才易接受。

於是阿難及諸大眾。俱聞十方微塵如來。異口同音。告阿難言。善哉阿難。汝欲識知俱生無明。使汝輪轉生死結根。唯汝六根。更無他物。

這時阿難以及大眾,莫不聽到無量無數的如來,異口同聲地對阿難說:「善哉阿難,你想要知道俱生無明即生相無明。這無明使你流轉輪迴,頭出頭沒。因無明而起惑造業,生死的根源就不能得解脫,這都是你的六根,並沒有其他的東西。」

眼見色就被色轉,耳聞聲就跟聲塵跑,天天跟六根六塵跑,怎能了生死?得解脫呢!如不隨生滅心跑,不隨分別識心跑,那就是苦海無邊,回頭是岸!要不然,不回頭,那就越跑越遠,越迷越深了。我們現在已明白,就不應該再認賊作子,不要再在六根門頭,轉來轉去了。

汝復欲知無上菩提。令汝速證安樂解脫寂靜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你還要知道,幫助你登無上覺位,使你速證常樂我淨,無餘涅槃果位,亦是你之六根,並沒有其他的東西啊!

阿難雖聞如是法音。心猶未明。稽首白佛。云何令我生死輪迴。安樂妙常。同是六根。更非他物。

阿難雖聞十方微塵數諸佛,異口同音告訴他,「令你流轉生死,是你六根。令你速證菩提,亦是你六根。」聽後還不明白,所以就稽首向佛說:「為什麼使我生死輪迴,以及得到常樂我淨,都是由於六根。除此之外,並沒有其他的東西?」

這就好像你今天身上有錢,遇見貧苦的人,覺得可憐,就把錢布施給他。等到身上沒有分文,又想拿槍去劫人家的錢。這就是做好人是你,做壞人亦是你。所以我常說:「做佛是這個,做鬼亦是這個。」你們美國人不信有鬼,尤其是日本寺宇,更不提鬼字,不敢說鬼字。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怕鬼,可是我則專門講鬼,因我不怕鬼。其實你們信佛就不應該不信有鬼,因為鬼亦可成佛。如果沒有鬼,就沒有人,也就沒有佛了。所以說單信有佛不信有鬼,這真是愚蠢!

佛告阿難。根塵同源。縛脫無二。識性虛妄。猶如空華。

佛告阿難,六根和六塵是同出於一源。在外表上看來,似乎有內外之分。根是內之根身,屬有情。塵是外之塵境,屬無情。但在明理上來說,則只是見相之別而已。因根是八識之見分,屬心法。塵是八識之相分,屬色法。見相二分,猶如蝸牛頭上的兩支角,伸出來就是根和塵;縮回去,不過是一個第八識。既然是同源,那麼向外跑便是根塵,向內伏便是解脫,所以結縛和解脫亦是無二的。至於能分別之識性,只是前塵虛妄相上所起之妄想,全無實體,沒有形相,就好像病眼看見空華一樣,全是虛幻的。

阿難。由塵發知。因根有相。相見無性。同於交蘆。

阿難,因為有六塵,就引發六根之知見,根是根賴塵才生。因為有六根,就顯出六塵之相分,塵是要托根才有。見分和相分,都沒有它們獨立的自性,就好像兩根蘆荻一樣,要交並而生,一根倒了,其他一根同時也就倒下的。

是故汝今。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無漏真淨。云何是中更容他物。

所以你現在是在知見上再立一個知見,本來知見已是錯了,現在再立一個知見,豈不是錯上加錯,妄上加妄?這就是無明的根本。如果你能修到,知而無知,見而無見,這個無知之知,無見之見,一念不生,不塵不染,才是不生不滅,究竟涅槃,無漏無妄之真淨境界。怎可以在其中,猜說還有別的東西呢?這是證明十方諸佛,異口同聲宣說縛結和解結,都是由你的六根,更無他物之意。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當時,釋迦牟尼佛恐怕阿難仍不太明白,故再用偈語來重複解釋這個義理。

真性有為空。緣生故如幻。無為無起滅。不實如空華。

真性就是沒有一切虛妄,叫作真性。虛妄的有為法是依真空而生,所以有為法也是空的。為什麼呢?因為它是依因緣而生,還從緣滅,當體即空,故也是幻化不實在。有為法是空,那麼無為法呢?是不是也屬空呢?無為法也是同樣不實在的。因為是無起無滅的緣故,猶如空中華一樣,無起無滅不實豐的。

永嘉大師證道歌說:「真不立,妄本空,有無俱遣不空空。」真既不成立,這是離言說相。妄本來是空的,這是離心緣相。有和無兩法都遣除,那麼不空之念,也都空了。就是說這個道理。

佛要破阿難識心,這裡的有為無為是指意識,因識性是虛妄,猶如空華一樣。

言妄顯諸真。妄真同二妄。猶非真非真。云何見所見。

【言妄顯諸真,妄真同二妄】:為什麼要說妄呢?因為無妄不能顯真,故此要把妄說出來烘托起真。但有真,哪裡還有妄呢?一真法界,一法不立,是什麼都沒有的。況且真和妄是對待法,不是究竟法。而佛法是沒有對待的,所以一說出妄來,真也變成妄了。一有言說都非實義,即落第二義諦。

【猶非真非真,云何見所見】:既然真和不真,究竟都是不對的。那麼能見之六根見分,和所見之六根相分還算作什麼呢?

中間無實性。是故若交蘆。

見分之六根和相分之六塵,中間都沒有實性,只不過是狼狽相依而已。就像二根交蘆一樣,互相依賴,不能獨立,如果一根倒了,其他的一根也同樣倒下來。

結解同所因。聖凡無二路。

既然結縛和解結都因於六根,六根結縛,便是凡夫,六根解脫便是聖人,所以聖人和凡夫,並不是兩條不同的路。只是聖人有大智慧,明白天地間萬事萬物,故能背塵合覺而得解脫。凡夫不明白背覺合塵,故有結縛不得解脫。一旦覺悟得解脫,亦是聖人。

汝觀交中性。空有二俱非。

你詳細觀察交蘆中的性,是有呢?還是空呢?說它空,但確實有交蘆,說它有,但交蘆中間實在沒有實體,所以說空和有,二者都是不對的。就和有為法無為法一樣,都是不實在;亦如見分和相分一樣,都無自性,都是虛妄。

迷晦即無明。發明便解脫。

迷時便依真空生出晦暗,有晦暗就生出無明。這就是知見立知,是無明本,就有結縛,就是凡夫。如果能發揮本有覺性,明白非有非空,即知見無見,便是聖人,便能解脫。

在這裡我想起一個公案。從前有一老修行,已經修了數十年功夫,仍未開悟。有一天他聽說某山上,有一位開悟的老和尚,他便很專誠地前往參拜,又很慎重其事地穿袍搭衣,長跪合掌,退求老和尚開示,怎樣才能得「解脫」?老和尚只簡單地說:「誰縛著你?」老修行言下便得開悟。是否一句話就可以令他開悟呢?這要看因緣。可能老和尚知道老修行因緣已成熟,便點醒他。亦可能老修行平時也很用功修行,雖然未明白,但遇老和尚一指點,便頓然貫通。所以中國古語說:「悶坐十年山,不如明師一指點。」自己妄修瞎煉,總不如明師指點,才易明白,明師即明眼善知識。什麼是明眼?即開佛眼,怎樣才能開佛眼?是要痛下功夫,專誠地修大悲法四十二手眼,一定會開佛眼。好像現在我有一位弟子,他已生生世世修了四十二手眼,所以現在能開佛眼。你們想開佛眼,那要特別專心致意地修四十二手眼,一天都不能間斷,終會開智慧眼的。

解結因次第。六解一亦亡。根選擇圓通。入流成正覺。

解結要由次第來解開。但最初怎會結縛在一起呢?是因依真起妄。妄有六結,六結即五陰,由不生不滅之如來藏,因一念無明,晦昧為空,便和有生滅之妄相互相結合,而成阿賴耶識,即第八識。第八識本來叫含藏識,即如來藏,因受無明薰染,變成阿賴耶識。故由識陰先起而有行陰,即第七識,末那識又叫傳達識,專傳達六識之意思到八識處。然後有想陰,即第六識,再有受陰,即前五識;再有色陰,即內之根身,外之世界。前四陰比較微細,每陰有一結,色陰比較粗,故有二結。解結要從內向外,亦即從粗至細,次第解開;六結解盡,五陰消滅,五濁亦就澄清。因推究根本,是由六根和五陰混合在一起而生出五濁,便有種種煩惱障礙。現在要解結,便不要向外馳求,跟著識陰到處亂跑。因我人最初受生是由識陰。由識陰和五陰結成生死縛,便不得解脫。現在先由識陰解除,一根解脫,其他五根也就清除。

修道入手法門,也要從六根門頭來修;眼不隨色轉,耳不隨聲轉,鼻不隨香轉,舌不隨味轉,身不隨觸轉,意不隨法轉,把六根門頭境界,旋轉過來,收拾身心,反求諸己。再選擇最圓滿之根來修。眼根、鼻根和身根不圓滿,耳根、舌根和意根最圓滿。佛暗示耳根最圓滿,但沒有言明,要阿自己選擇,若證得一根圓通,餘五根之結亦解,便能入聖人之法性流,逆凡夫之生死流,就能成正等正覺。

陀那微細識。習氣成瀑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開演。

阿賴耶識即阿陀那識,譯作「執持」,能執持一切染淨種子,和根身器界,令不散失。所以此識亦即如來藏,因受無明薰染,就成為藏識。這阿陀那識是最微細難知,因受無明薰染,無明即習氣,是故妄上加妄,引生諸趣,成為生死暴流,什麼都擋不住。

【真非真恐迷,我常不開演】:這阿陀那識是真妄和合在一起。其體本來是全真,因參雜無明習氣,故變成有妄。如果我說是真,恐怕人就迷妄為真,變成迷中更迷。如果說是妄,又恐怕人迷真為妄,反致向外馳求。所以對於小乘權教,我都不敢輕易開演這種真正大乘法。

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不取無非幻。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

【自心取自心】:一切眾生,不明白見分和相分,都是唯心所現,故執著在見相二分上,以能見之見分,來妄取所見之相分,取字即執著,結縛之意。

【非幻成幻法】:不能迴光返照,只知向外馳求,遂將本來不是幻法的,都妄成虛幻法了。

【不取無非幻】:如果明白見相二分,皆是虛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就不會去取著。那就非特沒有虛幻法,就連非幻的真法也沒有了。

【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非幻之真法尚且不生,那麼妄之幻法更沒有立足之餘地了。

是名妙蓮華。金剛王寶覺。

如能不取見相二分,而能返本還原,轉識成智,那就是妙蓮花。蓮花是出於污泥而不染,又是花果同時,金剛表示我們之真正智慧堅固,有如金剛劍能破一切無明習氣,表示自在;寶覺,表示我們的真心。

如幻三摩提。彈指超無學。

三摩提,即等持之意,平等受持慧力定力。有慧力便能解結,有定力便不會結縛。有了定慧便能滅盡諸幻法,返本還源,證入圓通,得住首楞嚴三昧大定,那就在一彈指的時間便能超過無學,證四果阿羅漢。

此阿毗達磨。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門。

阿毗達磨,譯作無比法。是一種從根解結,最高沒可能比得上的法門,是十方薄伽梵,十方三世諸佛,一同依照這條妙修行路,而得到證入無餘大涅槃。

薄伽梵是佛別稱,多用於咒語上,具有六義:(一)自在,喻佛性是自在;(二)熾盛——佛光是周遍熾盛;(三)端嚴——時常端正莊嚴;(四)吉祥——吉利慈祥;(五)名稱——人人恭敬稱讚;(六)尊貴——位尊而高貴。因具六義,故多含不翻。

你們聽經,第一要具深信心,第二要有端嚴崇敬心,必須端正而坐,畢恭畢敬,就像對佛一樣,像佛來親口對你們說法。信佛就應該敬佛敬法。看經讀經時,絕不可躺著的姿勢來看,這含有輕慢懈怠之意,不但不開智慧,來生還要墮落為蛇身。看經讀經都會開智慧,但必須十分恭敬,才能感應道交,才能開智慧。就好像我那個小徒弟,他從來沒有見過我,但天天都對著那本有照片的書,念南無度輪法師。終於七十七天後,書本上居然走出一個人,來替他摩頂,從此他的病就好了。然後他才來皈依我。這就是真誠恭敬心,才能感應道交。

於是阿難及諸大眾。聞佛如來無上慈誨。祇夜伽陀。雜糅精瑩。妙理清澈。心目開明。嘆未曾有。

這時,阿難和大會諸民眾,聽見佛說這無上的慈悲教誨(「祇夜」譯作重頌,「伽陀」譯作孤起頌又作讚頌)和這首重頌與讚頌參合而成的偈語,都認為文句精彩而瑩明,義理清楚而透徹。故大家都能得到心眼洞開,比以前更明白如來藏修證之法門。大家都感嘆得聞此未曾有之法音。

阿難合掌頂禮白佛。我今聞佛無遮大悲。性淨妙常真實法句。

阿難合掌向佛頂禮說:我現在聽見佛所說這種沒有一點遮蓋,沒有保留的法,和盤托出,從大悲心所發之根性清淨而微妙真常的理論,句句是真語實語。

心猶未達六解一亡。舒結倫次。惟垂大慈。再愍斯會及與將來。施以法音。洗滌沈垢。

可是我心裡還未十分明白:六結若得解脫,一亡之明亦不存在,和解結的次第,還望世尊,垂下大慈大悲的心,再憐憫會中大眾,及後世的眾生,布施甘露的法音,來洗滌我們多劫以來在根中所積之深沉細垢。

即時如來於師子座。整涅槃僧。斂僧伽梨。攬七寶幾。引手於幾。取劫波羅天所奉華巾。

即時如來在法座上,整理涅槃僧(即內衣),斂收僧伽黎(即大衣),憑著七寶幾(幾是用金、銀、琉璃、玻璃、赤珠、硨磲和瑪瑙七寶所嵌成),伸手到几上拈起劫波羅天(即夜摩天)所奉獻的華巾,是寶疊華所織成的名貴絲巾。

於大眾前綰成一結。示阿難言。此名何等。阿難大眾俱白佛言。此名為結。於是如來綰疊華巾。又成一結。重問阿難。此名何等。阿難大眾。又白佛言。此亦名結。如是倫次綰疊華巾。總成六結。一一結成。皆取手中所成之結。持問阿難。此名何等。阿難大眾。亦復如是次第詶佛。此名為結。

佛在大眾前,用華巾打成一個結,問阿難說:「這叫什麼?」阿難和大眾,異口同聲說「這個叫結」。佛又再打一結問阿難:「這個又叫什麼?」阿難及大眾答「這亦是結」。如是一樣輪下去,共打成六個結。每打一結,就問阿難「這是什麼?」阿難和大眾,都次第答覆佛所問:「都叫做結。」

這裡佛以華巾表示如來藏性。打成六結,表示六根。

佛告阿難。我初綰巾。汝名為結。此疊華巾。先實一條。第二第三。云何汝曹復名為結。阿難白佛言。世尊。此寶疊華緝績成巾。雖本一體。如我思惟。如來一綰。得一結名。若百綰成。終名百結。何況此巾祗有六結。終不至七。亦不停五。云何如來祗許初時。第二第三不名為結。

佛對阿難說:「我打第一個結時,你說是結,但這華巾只是一條。當打第二和第三結時,為何你們又說是結?」阿難說:「世尊,這條華巾,當編織成巾的時候,雖然本是一體,但如來打一結,就有一結之名,若是批一百個結,就叫做百結。何況這條巾,現在只有六結,不是七結,亦不停在五結,為何如來只許可第一個是結,而不許可第二和第三,也叫做結呢?」

佛告阿難。此寶華巾。汝知此巾元止一條。我六綰時。名有六結。汝審觀察。巾體是同。因結有異。

佛對阿難說:「這寶華巾,你已知道原本只是一條。我打六個結時,就有六結之名。你再詳細觀察,巾體是同相,打了六結,就變成異相了。」

這裡喻如來藏性,本來是清淨湛明,有了六根便成六結。如果將六結都解了,就連一結也沒有。

於意云何。初綰結成。名為第一。如是乃至第六結生。吾今欲將第六結名成第一不。

你的意思怎麼樣呢?我初打頭一個結時,就叫做第一結。像這樣打至第六結時,就叫第六結。但我現在想首尾相換,把第六個結,淨它叫做第一個結,可以嗎?

不也。世尊。六結若存。斯第六名。終非第一。縱我歷生盡其明辯。如何令是六結亂名。

不可以的,世尊!因為第六結打成,就叫做第六結,怎可以叫做第一呢?縱使我經歷生生世世,盡我的聰明辯才,也不能把六結的名次,顛倒改換。

佛言。如是。六結不同。循顧本因。一巾所造。令其雜亂。終不得成。

佛說:對的。六個結確實不同,但是你要回想,六結的本因,都是由一條巾所造成的。若把它的名目雜亂倒置,當然是不可以的。

則汝六根。亦復如是。畢竟同中。生畢竟異。

那麼你的六根根性,也是一樣的道理,本來是相同的,可以互用,但因有了六結,變成六用,不能互用而成異用了。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