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光法師:兼談般舟三昧行法與準提法門之關係  


一、前言

準提咒是當初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觀察未來眾生的因緣,進入準提三摩地懸記(即預言。特指佛預言未來之事。又作讖記、未來記),預見的末法眾生的根機而宣說的一個殊勝應機的總持法門。而準提法門若存在也表示著正法不滅,其中的原因本文將作逐一探討。

二、準提法與般舟三昧的關係

(一)何謂般舟三昧

《佛說十二游經》中提到:『七年拘耶尼國為婆陀和菩薩等八人。說般舟經』所以般舟經大約是於佛成道後第七年所說的。

般舟三昧(梵pratyutpanna-samadhi)修行法之一。指經過七日乃至九十日間的依法精進修行,終得佛現前的三昧,即所謂「見佛定」。語出《般舟三昧經》。「般舟」一詞,智顗《摩訶止觀》卷二之一譯為常行或佛立;善導《般若贊》譯為常行道,又名立定見諸佛;元曉《般舟經略記》譯為定意。

譯為「常行」及「常行道」,乃根據《般舟三昧經》卷上〈四事品〉所說︰「不得臥出三月,如指相彈頃;經行不得休息,不得坐三月,除其飯食左右。」取其行相不得住、坐、臥。即行道無間斷之意。

《般舟贊》更依此說其行相︰「或七日、九十日,身行無間,總名三業無間。」蓋此行相雖屬身業,但因口稱佛名,意觀佛體,三業相應,故名三業無間。

又譯為「佛立」,也是根據《般舟三昧經》卷上〈問事品〉所說「十方諸佛悉立在前」及〈行品〉所說「持是行法便得三昧,現在諸佛悉立在前」之意而得名的。善導對此加以解釋,說「由前三業無間,心至所感,即佛境現前。」

所謂「定意」,是稱其心專注於一佛;又,「立定見諸佛」的「立定」是指能修之人,「見諸佛」是指所見之境。《般舟三昧經》卷上〈行品〉雲︰「持佛威神力於三昧中立,在所欲見何方佛,欲見即見,何以故?(中略)持佛威神力,持佛三昧力,持本功德力,用是三事故得見佛。」

關於此一法門的修習方法,《般舟三昧經》〈四事品〉所載,當在三個月中,除飯食及大小便之外,不坐、不臥、經行而不休息。

東晉·慧遠首先於廬山結白蓮社,曾聚眾修習此法。爾後善導、慧日、承遠、法照等人又相繼著書、設道場加以弘揚,天台宗智顗更將之列為四種三昧之一,稱之為常行三昧。

(二)般舟與準提法的關聯

(1)般舟與般若

般舟與般若法門也有相當的關係:

《坐禪三昧經》云:『得菩薩真行果是名菩薩道果。是時得般舟三昧。於眾生中得大悲。入般若波羅蜜門。爾時諸佛便受其號。』

在《大智度論》卷35中說道:

『般若波羅蜜是諸佛母,父母之中母功最重。是故佛以般若為母,般舟三昧為父。三昧唯能攝持亂心令智慧得成,而不能觀諸法實相。般若波羅蜜能遍觀諸法,分別實相。無事不達,無事不成。功德大故,名之為母。』

《大智度論》卷29說:

『從三昧起,作是念言:佛從何所來?我身亦不去。即時便知諸佛無所從來,我亦無所去。復作是念:三界所有,皆心所作。何以故?隨心所念,悉皆得見。以心見佛,以心作佛,心即我身。心不自知,亦不自見。若心取相,悉皆無智;心亦虛誑,皆從無明出。因是心相,即入諸法實相,所謂常空。』

這是說般舟是三昧禪觀行法,由三昧之力而得定,屬於定學,可令妄想心攝持不亂,作為得到智慧的基礎。雖有調伏煩惱的效用,藉由心力的增強也有助於分別抉擇力之觀照,但這種智慧是共世間的,應依此三昧力,進而觀諸法實相方得解脫。

由此三昧基礎而引導入於實相觀。以上所說的就是般舟三昧見佛後,應該再將此相導入空觀,類似於修本尊法時,觀想本尊身後再觀空,去除對相的執著。

印順法師在《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第十一章第三節云:『「般舟三昧」,是念佛見佛的三昧,從十方現在佛的信仰中流傳起來。在集成的《般舟三昧經》中,有值得重視的──唯心說與念佛三昧︰修「般舟三昧」的,一心專念,成就時佛立在前。見到了佛,就進一步的作唯心觀,如《般舟三昧經》說︰

「作是念︰佛從何所來?我為到何所?自念︰佛無所從來,我亦無所至。自念︰欲處、色處、無色處,是三處(三界)意所作耳。(隨)我所念即見,心作佛,心自見(心),心是佛,心(是如來)佛,心是我身。(我)心見佛,心不自知心,心不自見心。心有想為痴,心無想是涅槃。是法無可樂者,(皆念所為);設使念,為空耳,無所有也。(中略)偈言︰心者不自知,有心不見心;心起想則痴,無心是涅槃。是法無堅固,常立在於念,以解見空者,一切無想願。」

這段經文,試參照三卷本,略為解說。在見佛以後,應這樣的念(觀)︰佛從那裡來,自己又到了那裡?知道佛沒有從他方淨土來,自己也沒有到淨土去,只是從定心中見佛。因此,就理解到三界都是心所造作的,或者說是心所現的。隨自己所念的,那一方那一佛,就在定心中見到了,所以只是以心見心,並沒有見到心外的佛。』

(2)準提三昧的內涵為般若

在《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的第四篇「慶遇述懷」文中有提到:『密部中雖五部有異,而準提一咒最靈最勝,是諸佛之母、菩薩之命,具包三密,總攝五部。』在此本段要依此兩句為架構解析準提咒為何足以堪稱「諸佛之母、菩薩之命」的原因:

1、般若是諸佛之母

準提咒的奧義即是「實相」,「準提」是「般若」出生諸佛之義可見『不空譯本:七俱胝準提陀羅尼念誦儀軌』中的『思惟字母種子義』

『唵◇字者是三身義亦是一切法本不生義

者字者一切法不生不滅義

禮字者一切法相無所得義

主字者一切法無生滅義

禮字者一切法無垢義

準字者一切法無等覺義

泥字者一切法無取捨義

娑[口*縛](二合)字者一切法平等無言說義

賀字者一切法無因義

由一切法本不生故即得不生不滅

由不生不滅故即得相無所得

由相無所得故即得無生滅

由無生滅故即得無垢

由無垢故即得無等覺

由無等覺故即得無取捨

由無取捨故即得平等無言說

由平等無言說故,即得無因、無果、般若相應、無所得以為方便,入勝義、實則,證法界真如,以此為三摩地念誦』

這一段明確說到:『即得無因無果、般若相應、無所得以為方便、勝義、實則、證法界真如』,所以可知準提咒乃成就「般若」之「總持義」。可知般若對準提法門之重要。

觀修準提咒字而證入「真如法界」,諸經論中說及真如之異名甚多,《大般若經》卷三六0列出十二種名稱,即真如、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二立真如、空性、無相、實際、勝義、法界等六名。

又以下論點也可做為佐證:

按照東密的整理,準提佛母位於胎藏界曼荼羅第2佛母院《遍知院》七尊中之一,負責賦於蓮華部諸尊功德之德,故名佛母。

遍知院:又稱佛母院,表諸佛遍知之德和諸佛能生之德,表示般若一切智的遍知院,有佛眼佛母、大勇猛菩薩、準提觀音佛母等聖尊7位,位於遍知院的準提佛母有「般若一切智」的意涵。

又常見的四臂、十八臂、二十六臂準提佛母,法器不盡相同,但都一定手持般若經,可見準提咒最重要的是般若之義。

2、般若是菩薩之命

般若就是菩薩的生命,菩薩以六度做為自度度人的舟航。所謂「五度如盲,般若為眼」,若無般若智慧,即令做種種行持,仍是有為的福報,不免五衰相現,非真正涅槃解脫之道。

般若波羅蜜乃六波羅蜜之根本,一切善法之淵源,又稱諸佛之母。如《大品般若經》卷十四〈佛母品〉雲︰「是深般若波羅蜜能生諸佛,能與諸佛一切智,能示世間相,以是故諸佛常以佛眼視是深般若波羅蜜。又以般若波羅蜜能生禪那波羅蜜乃至檀那波羅蜜,能生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能生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能生佛十力乃至一切種智。如是般若波羅蜜能生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諸佛。須菩提!所有諸佛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今得、當得,皆因深般若波羅蜜因緣故得。」

佛說般若二十二年,佛說法一共四十九年,幾乎用了一半的時間,足見般若的重要。菩薩之所以能長遠劫於生死中行廣大行,而不畏怯疲厭,所依的即是般若空慧。

《大智度論》卷52言:『一切所有善法、助道法、若聲聞法、若辟支佛法、若菩薩法、若佛法,是一切法皆攝入般若波羅蜜中。』故言持準提咒同持一切咒,也是依般若功德所說。

(3)般舟與準提

《大智度論》卷7云:『念佛三昧名十方三世諸佛,常以心眼見如現在前。問曰:云何為念佛三昧。答曰:念佛三昧有二種,一者聲聞法中,於一佛身心眼見滿十方。二者菩薩道於無量佛土中,念三世十方諸佛,以是故言:念無量佛土諸佛三昧常現在前。』

《大智度論》卷27云:「得是般舟三昧,悉見現在十方諸佛,從諸佛聞法斷諸疑網」。

《佛說七俱胝佛母準提陀羅尼經》(金剛智·譯)云:『右繞菩提樹像。行道念誦滿一百萬遍。即見佛菩薩羅漢為其說法。意欲隨菩薩即得隨從。所求如願。乃至現身成大咒仙。即得往詣十方淨土。歷事諸佛得聞妙法。』

《七俱胝佛母所說準提陀羅尼經》(不空譯)云:『於三道寶階從天下處寶塔。行者乞食旋繞誦俱胝遍。即見無能勝菩薩。與願為說妙法。示無上菩提道。或見訶利底母將此人。入自宮中與長年藥。還童年少端正可喜。獲得伏藏大人許可。應廣利益三寶。得一切菩薩安慰示其正道。乃至菩提道場』

「右繞」、「旋繞」從淺顯的解釋而言就是「常行」的狀態,即符合「般舟三昧(常行三昧)」的意義,

印順法師云:『成就「般舟三昧」的,能見阿彌陀佛。不只是見到了,而且還能與佛問答,聽佛說法。這是修習三昧成就,出現於佛弟子心中的事實。這一類修驗的事實,在佛教中是很普遍的。西元三至五世紀間,從北印度傳來,佛弟子有什麼疑問,就入定,上升兜率天去問彌勒。西元四世紀,「無著菩薩夜升天宮,於慈氏菩薩所,受瑜伽師地論」,也就是這一類事實。在「秘密大乘」中,修法成就了,本尊(多數是現夜叉相的金剛)現前;有什麼疑問,可以請求開示,也是普遍存在的宗教事實。』

而般舟三昧以念阿彌陀佛為主而得見無量佛,因阿彌陀(梵語amita,意譯無量)即是無量之意。故念阿彌陀佛,即是念無量佛。

而持準提咒亦說是廣義的念佛,因為按照經文所說,持準提咒可以因此得見佛菩薩,如同《念佛圓通章》說:『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有果必有因,見佛的因就是念佛。

「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即是準提經說的:『即見佛、菩薩、羅漢為其說法。』

準提經也說:『所在生處皆得值遇諸佛菩薩』,此即是《念佛圓通章》說的:『去佛不遠』

咒中有稱念七俱胝佛,而七俱胝非定數,實是無量之意。也是遍虛空十方一切佛的意思,藏傳三面二十六臂準提長咒之祈請部分(samantabuddhanam遍一切處、佛陀)不限於「七」這個數字,而是遍法界一切佛。

而密宗里也說「阿彌陀佛」即是「大日如來」,真言宗興教大師《阿彌陀秘釋》雲︰「一者、無量壽:法身如來居法界宮,不生不滅。是故大日如來或名無量壽佛。二者、無量光:法身如來妙觀察智光,遍照無量眾生、無量世界,常恆施利益。故大日如來或名無量光佛…等等」

「毗盧遮那」亦名「遍一切處」,與藏傳3面26臂準提長咒之祈請部分:「遍一切億萬諸佛」豈有相異?

《佛說瑜伽大教王經》提到3面26臂準提之身形也說:『坐蓮花座遍身光明,著阿蹉哥衣偏袒掛絡腋,及種種衣服裝嚴,變化諸佛遍滿虛空。』

而準提之頂嚴亦有大日如來、阿彌陀佛者,故有大日如來化身之說。準提也是觀音所化身,密教也說觀音是阿彌陀佛的化身。那麼從究竟來說念準提與念阿彌陀佛(無量佛)又有何不同?

所謂的「七俱胝」並非真的只有「七俱胝」之數。其實是「無量數」諸佛之意,但經文多以「七」代表「極致」之意。所以念準提咒也能見十方佛,如經中言:見佛菩薩羅漢為其說法、即得往詣十方淨土…等。此言能往生十方淨土,應可以說是因為得見十方佛之故。

準提經言:『佛說此大準提陀羅尼法時,無量眾生遠塵離垢,得大準提陀羅尼大明咒功德,得見十方諸佛菩薩。』這與般舟三昧所講都是十方佛的概念,應該是屬於同性質的法。般舟三昧也是見佛而請佛說法解惑,故準提經此處所言即是一樣的行法。由此可知,這樣的法門應該是準提咒與般舟法門流行之時,兩者有相同而融會的地方。

(三)修持般舟法門的要點

根據經文中提到,修持此三昧的規定或要點如下:

『佛告跋陀和菩薩。若有菩薩。欲學是三昧疾得是。當先斷色思想。當棄自貢高。已斷思想。已不自貢高。已卻當學是三昧。不當諍。何等為諍。誹謗於空是故不當共諍。不當誹謗空。卻誦是三昧。

佛告跋陀和。若有菩薩學誦是三昧者。有十事於其中立。何等為十。

一者、其有他人。若饋遺缽震越衣服者不嫉妒。

二者、悉當愛敬人孝順於長老。

三者、當有反覆念報恩。

四者、不妄語遠離非法。

五者、常行乞食不受請。

六者、當精進經行。

七者、晝夜不得臥出。

八者、常欲布施天上天下。無所惜終不悔。

九者、深入慧中無所著。

十者、先當敬事善師視如佛。乃當卻誦是三昧。

是為十事。當如法。

作是行者便得八事。何等為八事。

一者、於戒清淨至究竟。

二者、不與余道從事。出入智慧中。

三者、於智慧中清淨。無所復貪生。

四者、眼清淨。不復欲生死。

五者、高明無所著。

六者、清淨於精進自致得佛。

七者、若有人供養者不用故喜。

八者、正在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復動。

是為八事。』

有關修持此法的詳細內容請自行參閱原經典。

三、準提是正法的代表

向來提倡楞嚴經是佛教正法代表的論據,是根據《佛說法滅盡經》中一段提到:『首楞嚴經、般舟三昧先化滅去,十二部經尋後復滅,盡不復現、不見文字,沙門袈裟自然變白』

這一段經文講:「首楞嚴經」、「般舟三昧」是末法時期,最先消失的經典,這兩種經消滅後,其他經典也會慢慢無人修持而沒落,最後消失的經典是「無量壽經」,這部經典在法滅後還能住世百年,最後連「無量壽經」也消失無人堪能受持,只剩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度化滅法後的眾生,更久之後眾生根器更為陋劣,只剩「阿彌陀佛」四字普渡眾生。換句話說「首楞嚴經」、「般舟三昧」的消失沒落可說是佛法消滅的先兆。

所以一些佛門大德便有提倡保存、修持、流通楞嚴經,以此作為正法住世的指標。

而準提法門中也有般舟三昧的行法,所以也可說提倡準提法也是在延續正法住世。其理由如下所述:

(1)準提法中般舟三昧的保存

《佛說法滅盡經》認為「首楞嚴經」、「般舟三昧」消失是佛法消滅的徵兆,所以後世提倡楞嚴者,以此為根據說明,讓楞嚴經流通、行持就是讓正法住世。同樣也可以說,讓準提法門住世也能使正法不滅,因為準提法門中也有「般舟三昧」的行法。

(2)佛陀的懸記

佛說此咒是為了末法眾生而說,所以提倡此咒也是暢佛之懷。淨土宗說: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亦是指此法,憶佛即是觀想準提本尊,念佛即是持準提咒(咒中有七俱胝佛、準提佛母之聖號),而經中也說:『愍念未來薄福惡業眾生』故可知末法亦可依準提咒得度生死。

(3)準提佛母護持佛法

在真言宗的教義里認為,準提佛母也可說是「金剛護菩薩」的同體異名,此說出自《秘鈔問答--準胝》(日本賴瑜撰):『御口云:「印金界三摩耶會護菩薩印也,彼菩薩與準胝同體故用彼歟。』。準提佛母三昧耶形另一種說法是「甲冑」,代表著準提佛母為金剛護菩薩所變,為守護佛法而來。

(4)般若是正法

前文已說過準提咒及準提佛母為般若之義,而般若即是佛陀的正法。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四十六》云:『諸佛所得法毗奈耶無上正法,即是般若波羅蜜多相應經典。』

《佛說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為欲趣求大菩提故。於此般若波羅蜜多發信解心。自當受持讀誦記念。復為他人廣說流布。普令眾生得大善利。使其正法久住世間。以是因緣佛眼不斷正法不滅。而諸菩薩摩訶薩眾。各各受持宣布演說。即得法眼不壞不滅。』

《佛說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第二十二》云:『般若波羅蜜多。即是過去未來現在佛母。出生諸佛及一切智。是故阿難。我今以是般若波羅蜜多正法囑累於汝。若此正法欲斷滅時。汝當受持宣通流布使不斷滅。』故知般若存在實可謂佛教之正法住世。而準提咒的字義最終也是要證得般若實相,故可知準提咒住世也等於正法住世。

(5)實例的驗證

一個理論經過事實的證明,才能確認理論是否成立。而準提咒代表正法,也可以從古代的事跡中觀察。在《西方確指》一文中,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親自說準提咒是甚深之法,若準提咒不是正法極樂世界的菩薩也不會如是說。這篇《西方確指》文章,是經過印光大師,也就是大勢至菩薩的化身認可,所以真實性很高。

另外,在《憨山夢遊集.明史.姚宗典準提庵碑.廣仁品》中宋朝偏將軍曹翰因濫殺無辜屠城,因而轉世為畜生,它來請求劉玉受以後若遇到有人殺生時,持誦佛號或準提咒給畜生,畜生道的眾生就能「暫忍其苦」,甚至因為咒力或佛力能超脫往生善道。

從這兩個例子得知準提咒是正法,否則極樂世界的菩薩不會推崇、他道眾生不會想仰仗咒力解脫。

四、結語

在《法滅盡經》上說:「末法時代,《般舟三昧》先滅。其餘經典,逐漸而滅。」般舟行法,曠劫難聞,《佛說般舟三昧經》云:「是三昧經者,是佛所囑,佛所稱舉,聞是深三昧不書學誦守持如法者。是為愚痴。」

如果般舟三昧不滅,正法時代就現前。因此,我們佛教徒,必須以性命來護持《般舟三昧,以血汗來護持《般舟三昧》,以志願來護持《般舟三昧》。令《般舟三昧》永住於世,發揚光大,流通到每粒微塵中,到全世界每個角落去,流通到盡虛空遍法界中。如果能這樣,正法就能大放光明。

由於準提法門中含攝了般舟三昧的行法,及般若的特德。所以準提咒亦可以視為正法之象徵,若準提法門能常住於世,也等於正法常住。

準提法在今時已經漸漸復興,但尚未到達鼎盛的高峰,在漸露曙光之際,更需有心人的護持,願諸有緣人一起為準提法的中興、為正法的住世而努力奮鬥,定將在準提法的流傳史上留下不滅的光輝。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