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脾氣上來了,忍著不發,憋著難受,怎麼辦?


時間:2017/2/28 作者:佛珍

咱們先說這個脾氣是從哪裡來的?一般說脾氣,可能我們會忽略了這個問題的根,脾氣不是從脾生出的,所以不應該冤枉一個任勞任怨的器官。脾氣表面上看是身體釋放的一種負面能量;再深一點就是這個識心層面上的執著;再深一點就是宿世的行為養成的習氣使然;再深一點就到無明了。

一,無明這個就不深說了,菩薩還有無明呢,何況凡夫。我們學佛說要破無明,那得到圓教的初住菩薩位才可以談「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所以這個無明的部分,對當下輪迴的眾生有點太高,就不饒舌了。

二,脾氣是從宿世習氣中來。往往我們對宿世的理解可能是線性的,某一個因果來說,一定是線性的,直來直往有頭有尾。但是線性的觀察,並不利於理解全貌,就像觀察因果,我們也是從某一個關心的地方下手,就算能觀察一對因果,可對因果的全貌有可能失察。這一生的行為習慣,可能在這一生是很正常的,很容易理解的,乃至沒有什麼不合適的,因為這一生的福報業力等等可以支持這種行為習慣。可是如果脫離了這個環境,來到了下一世,所攜帶的福報和業力等等都有了變化,還想繼續上一生的行為習慣就不行了。

比如滿清的八旗子弟,其中民國後很多根本不適應,還保持提籠架鳥聲色犬馬的生活。他這個習慣就得隨環境的變化而改了,可是習慣養成容易改很難,環境不支持他遊手好閒了,他就過的很鬱悶,於是開始咒罵,乃至無上懷念皇帝在的時候。如果把聲色犬馬那一段當成一世,把民國後廢除王室當成另一世,這些皇親國戚們就經歷了冰火兩重天;然後有的就開始變賣家財和一些物件,來支持他的生活。皇帝在的時候他們家大業大,可是皇帝沒了就要變賣財產了,但是財產變賣淨了怎麼弄?還想提籠架鳥,一天茶水喝著酒樓溜著,風月場所沾著,他的福報已經不支撐了。到這個徹底不支撐的時候,這些人就經歷了三世的變化了,從福報大,養成習慣;到還有福報,勉強可以維持習慣;到福報見底,這個習慣成為累贅。就算生活難繼了,還想吃香喝辣的,那個嘴還是非常刁鑽,喜歡吃好的,差一點都難以下咽,這個好吃、樂吃、會吃、敢吃的習慣,就被福報限制了自由,於是在識心的層面,就不開心了。

三,習氣和現況產生了衝突,這個識心會因為執著,想拉回到聲色犬馬的那個狀態,這裡是有貪心在,也有愚痴在了,而沒達到那個狀態就不開心,這就有了嗔恚在,三毒俱全了。所以我們可以簡單來說:你為什麼發脾氣?因為現狀和你的理想狀態產生衝突,而你的理想狀態是隨宿世養成的習氣而影響,並非是處於理智,也並非是完全基於現狀而做的設定。所以粗暴的說「發脾氣的點,就是有我們執著的地方在!」你和孩子發脾氣,孩子不好好學習,那麼你的內心執著「孩子就要好好學習」,這個執著如果你肯放下,孩子不學,你會敦促,會勸,但是也不會去發脾氣。隔壁家的孩子也不學習,你會去操心嗎?為什麼你不操心那個孩子不學習?因為太遠了,不在你的管轄範圍。所以有的人管轄範圍挺大,七大姑、八大姨、三叔、六舅他都能管。

每個人有每個人自己的路程啊,每個人要有的覺悟是不一樣的,就像那天有同修和我電話說到:自己孩子人生的第一課,就是出生了,父母離異了,這第一課的題目就是,「人世間誰都靠不住的,你只有靠自己,靠永遠不變的佛菩薩,餘下你什麼都靠不得!」這個題目當然是大人總結的,和孩子是否這樣想暫時無關的,只是說每個人、每個眾生、每個有情生命在經歷紛繁複雜的事物,都有其必然性和唯一性。於是虛雲長老在高旻寺摔了茶杯開悟,快60的人了才開悟,還得摔個茶杯?咱們不學他,去景德鎮或者去泉州摔茶杯去,能開悟嗎?

就算摔了一個瓷都的茶杯保證能開悟嗎?所以這個茶杯有對虛雲來說是有唯一性的,也有他和禪合子的因緣關係在其中成為必然性,所以他的經歷,我們可以看,但是卻無法模仿。就像有的人總看比爾蓋茨、李嘉誠、馬雲等等大鱷的書,希望能學到什麼,李嘉誠去賣大玻璃、賣馬口鐵的水桶?時過境遷了,不是英雄創造了時代,而是時代育成了英雄。

所以這個人生經歷,真的是每個人有自己特有的部分,必須自己領略、學習、感受、體會了才行。你千辛萬苦不讓他經歷,也是不合適的。就像我不希望大家跳坑裡,不希望大家走彎路,可是如果你自己不走走彎路、不撞牆,怎麼才能知道,原來我告訴你的是什麼呢?就像小孩一樣,你不用告訴他:這個髒,那個粑粑,這個不能吃!他自己試了,他以後就不會去碰了,而你越是反對,反而激發了他的鬥志和好奇心,結果事與願違了。說這些的目的是什麼?就是想和大家交流一下,我的意思僅是我的,我不能強加給你們,如果我強加給你們,我很煩惱,你也會很痛苦。這就如發脾氣一樣,你的意思僅是你的,但是如果釋放到外在的任何一個人、任何一個眾生身上,都會帶去很難預測的不良結果,所以過去我說「擔心是一種詛咒」。

這個心態如果把握好,發脾氣的點就會少很多,因為看不順才發脾氣,因為看到的和自己的預期理想有衝突了,要維護自己的預期理想,所以發脾氣。於是有的人常常發脾氣,要檢查一下三觀是否正確?如果一個人三觀不正確,他肯定會鬱悶壞了的。我們在哪個點發脾氣了,就是我們還在這個點上有自己強烈的執著。比如說今天和一同修電話,他說了自己朋友被附體的事情,和自己墮胎嬰靈的部分,這些問題可能在系統裡很輕鬆搞定,可是他卻來問我,不用說,他肯定沒跟系統走,不然這類問題都可以輕鬆解決的。然後他說自己在跟群里的課,可是後來聊聊才知道,僅是初一、十五在跟隨超度。那麼我能說什麼,我要不要發發脾氣?你這個愚痴的人啊,遇到這樣難得的系統,你都不能跟隨,你看看你多愚痴,你的善根多差勁啊?如果我這樣說,或者我這樣想,是不是因為我很執著這個系統,覺得它很高大上?可是跟不跟的隨他啊,我才不管呢。你想多承受就多經歷,你不想多受苦就多努力,這有什麼奇怪的,又有什麼可值得發脾氣的?

所以這個內心的執著,往往我們在平時是很難觀察到的,只有事情來了才會發現內心涌動出來這樣的一個想法。就像一片大海看上去很美,可是海浪一涌,把一些碎碎的海草海帶都帶上來了,就不美了,沒有海浪就美嗎?是我們執著所謂美一定是要這樣的,而脫離了事物本身的規律;於是看到了海浪帶上來細碎的海草,就覺得不美了、覺得很掃興,這就是我們的一個執著被暴出來了。類似的事情幾乎都是這樣,你但凡對某個事情看不過去、或者氣不順了,肯定是你對這個事情有某些執著,然後才發脾氣,要表達自己的想法。可是你的想法真的很重要嗎?這個世界上,誰關心你的想法如何?電視劇里才會按主角、配角去設定劇情,在生活里你把誰當配角,你又肯當誰的配角?你是你的主角,他是他的主角!

我常常說「你的爪子伸得太遠了」,就是把那些不在你影響範圍內的事情,納入你的計畫里,這本身就是一種愚痴啊。所以發脾氣是嗔恚沒錯了,可是背後的愚痴和貪,也應該看得到。

再來說如何面對?如果能把上面說的內容理解好、貫徹好,自然不會那麼容易發脾氣,而且會很容易反省自己。脾氣上來了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不足和缺點,這才算是學佛的正路,就算沒第一時間反省,能在第二、第三念反省也是好的,總比死都不肯反省要強,人只要活著就有機會反省,這是生命寶貴的地方。反省就是回頭,就是回頭去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找不足。再回頭大一點就跑到佛教里的「回頭是岸」了。

有了困頓,不能一味的責怪外在的部分,而自己內在毫無毛病,你那麼完美,怎麼跑到娑婆惡世來了?來了就是有不完美在,就是有和大家一樣的共業在,想推脫都沒用。這一回頭發現自己不足了,這當然是好事,可是很多時候我們不會回頭到這個深度,這180度大回頭做不到,5度、10度的小回頭也要有啊。

佛教說因果,說因緣際會,一個事情發生有主線的因果,也有外在的緣分的促成。當脾氣上來了,忍啊,忍啊,忍不住,那麼為什麼要忍?因為你過去就這樣乾的,可能你過去比現在還氣人、還討人嫌、還讓人膈應,沒這因,怎麼來的這果呢?往往很多人說信佛說信因果,如果好好利用因果觀,什麼事情看不穿?你看不順,那就是因為自己不圓滿、是自己不完美、是自己有錯在前、是自己有錯在當下,這因果小小一推,你忍不了的是他,是這個事情;可是本質里,卻忍受不了你內心的那個執著和不圓滿,是你自己不圓滿,卻責怪外在的不圓滿,這就是顛倒啊!用因果觀很容易把力忍變成反忍,就是從努力忍著使勁憋著,反過來看這個事情,原來是我有錯在前,對這個事情的態度,會馬上直轉急下。他來傷害我了、煩惱我了,我真的應該懺悔自己,肯定是我煩惱他、傷害他在前。那麼你砸了鄰居玻璃,鄰居堵了你的鎖眼,你憑什麼責怪鄰居不地道?

因果觀一上,馬上心平氣和,哪有那麼多脾氣?有的時候發一發,那是需要發表一下自己的態度,可是自己別當真,你當真了就錯了,你演演戲,讓對方理解你的意圖就夠了。因為我有錯在前,人家返過來找到我,這事有什麼不能忍?再說事情來了,我們藉助這個機會,發現了自己的不足、提醒了自己的缺點和毛病、觀察到自己的執著和貪念、還有其中滾動的愚痴,這是好事,應該感謝人家才對!沒花錢請來了這樣地道的一個老師,而且那麼準確的點出了自己的毛病和不足,不感謝人家、不感恩這份恩德,反而發脾氣,這是沒想開啊!

在這個小小的事情里,會用了天下太平;不會用那就世界大戰了。感恩完畢,還要很開心,終於又消了一份業力。我們對無形眾生的業力消的如何,可能我們看不到,最多就是信了這個系統,知道肯定消的了、減的了;但是活人間的業力,沒有事情爆發,怎麼消減?能在一個小事裡如此思維,佛法的力量強大啊,佛菩薩常在周圍啊,乃至身邊任何事物就是佛菩薩的慈悲提點,這是很愉快的事情。只是在事發當時,能不能及時提醒自己用因果觀,這是需要練習才能保持敏感度的。

四,另外身體確實不是一個盛放惡毒氣息的工具,有了惡毒的念頭不化解,存在身體裡肯定會有病的。憋著是下下策;釋放也不是上策;只有真實的從內心裡化解,才是上上策。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