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印光大師:不思議境界,但當仰信佛言,勿妄測度


時間:2017/11/2 作者:至誠感通

昨接汝書,不勝慨嘆。汝學佛者,何得以自己知見,測佛境界,測之不得,遂生疑惑乎。

夫證真如者,則三際【1】坐斷【2】,十界【3】平沉【4】,有因緣故,亦可於一念現無量劫,於無量劫作一念,念劫圓融,兩不混濫。汝謂六十小劫,猶如食頃【5】,五十小劫,只如半日【6】,無此事理。然則經中所有大小互入【7】,念劫互現之說,皆為妄語乎。

如來初成正覺,現圓滿報身相,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說華嚴經,二乘在座,不見不聞。所見之佛,乃老比丘相,所聞之法,乃生滅四諦【8】。故維摩經雲,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汝將謂無此事理乎。

須知時無定法,隨人所見不同,佛菩薩境界且置,姑以凡小之境明之。

周靈王子子晉,學仙,過七日,於緱山【9】出現,已到晉朝。故有詩曰,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幾千年。(幾,讀平聲,近也。從周靈王至晉彼出時,將及一千年耳。)

又呂純陽遇鍾離權於邯鄲逆旅【10】中,鍾勸其學仙,呂意欲得富貴後方學,鍾與一枕令睡,則夢見由小至大,以至宰相,五十年富貴榮華,世所罕有,子孫滿堂,其樂無央,後以一事與上意【11】不合,遂自引退,乃醒。睡時逆旅主人煮黃粱米粥,夢中出入將相【12】,做許多大事,經五十年之久,及醒,黃粱粥尚未煮熟,此不過仙人所現,尚能於一念中作五十年境界事業。

況佛為天中天【13】,聖中聖,諸大菩薩已證法身之境界乎。故善財入彌勒樓閣,入普賢毛孔,皆於十方世界,行六度萬行,經佛剎微塵數劫,汝看此文,又將何以測度乎。

須知三際無實體,而在凡夫分中,只見凡夫所應見之境,不得以凡夫所見之境,謂佛菩薩亦復如是,了無有異也。

今為喻明,如鏡照數十重山水樓閣,實無遠近,而復遠近歷然。世間色法,尚能如是,況已證唯心自性之心法者乎。

故曰,於一毫端,現寶王剎,坐微塵里,轉大法輪【14】。十世古今,始終不離於當念,無邊剎土,自他不隔於毫端【15】也。

汝既發心閉關,當懇切至誠禮拜持誦,以求三寶加被,令其業消智朗,障盡福崇。

凡屬不思議境界,但當仰信佛言,勿妄測度。果能懇切至極,自可悉皆明了,亦不須問人也。

若不在懇切至誠禮拜持誦上致力,終日取非凡夫所能測之境界而妄測之,則與幻人法師【16】同一覆轍【17】,欲不受謗佛謗法謗僧之罪報,何可得乎。祈慧察是幸。

•摘自《印光法師文鈔》

•增廣卷一

•復盛機師書

【注】(如誠法師)

1【三際】即三世。(一)前際,指過去。(二)後際,指未來。(三)中際,指現在。

2【坐斷】禪林用語。坐,平坐之意。坐斷,原意謂「徹底的坐」,引申為拚命做之意。又作坐破。即由坐禪之力以斷迷,用以形容坐破差別相,徹底達於平等一如之境地。

3【十界】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佛。前六是六凡,後四是四聖。

4【平沉】沉沒;隱沒。

5【食頃】(雜語)一食之頃,謂暫時也。法華經序品曰:『時會聽者,亦坐一處。六十小劫,身心不動。聽佛所說,謂如食頃。』

6見《妙法蓮華經卷》第五 安樂行品第十四:「是時釋迦牟尼佛默然而坐,及諸四眾亦皆默然五十小劫;佛神力故,令諸大眾謂如半日。」

7【大小互入】謂一可攝多,多亦含一,大可入小,小可容大。

8【生滅四諦】台宗所立四種四諦之一。此系三藏教之說,主張因緣生滅實有;認為苦、集、道三諦依因緣實有而生滅,滅諦亦可視為實有滅法。亦即指立於實生實滅上四諦。即1.苦諦:苦,逼迫義;有三苦、八苦等。即觀色、心等諸法無常逼迫而知生死實苦。2.集諦:即觀煩惱惑業,實能招集生死之苦。3.滅諦:即觀涅盤理,而將生死諸苦歸於寂滅。4.道諦:即觀戒、定、慧之道,而斷盡惑業,生起正智以證入涅盤為旨趣。

9【緱(ɡōu)氏山】山名。在 河南省 偃師縣 。 漢 劉向 《列仙傳·王子喬》:「 王子喬者, 周靈王太子晉也。好吹笙,作鳳凰鳴。游伊洛之間,道士浮丘公接以上 嵩高山 。三十餘年後,求之于山上,見桓良 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緱氏山巔。』至時,果乘白鶴駐山頭,望之不得到,舉手謝時人,數日而去。」

10【逆旅】客舍;旅館。

11【上意】君上的心意、意旨。

12【出入】謂朝廷內外。指出將入相。【出將入相】謂文武雙全,出戰領兵為將,入閣理事為相。亦泛指官居高位。

13【天中天】謂諸天中之最勝者。又作天人中尊、天中王。為佛尊號之一。以釋尊誕生之後,曾受諸天禮拜,故而有此尊號。

14《楞嚴經》卷四:「於一毛端,現寶王剎。坐微塵里,轉大法輪。」

15《新華嚴經論》卷第一 長者李通玄撰 「無邊剎境。自他不隔於毫端。十世古今。始終不移於當念。」

16【幻人法師】與印祖同時代的法師,不信淨土,曾譏笑淨土法門。太虛大師《太虛大師全書》佛法總學第四章 禪台賢流歸淨土行談奪禪超教律之淨時說:「至此期,乘禪之衰,轉由淨土宗承襲其超教律且倚透禪之勢而奪禪,而成為僅存孤零的念彌陀名號之勢。幻人(印光大師曾與爭辯)法師以'昔玄奘攜所取經,過河落水,曬河岸石上,被一龜食盡,今只存阿彌陀佛四字'譏之。」

17【覆轍】翻過車的道路,比喻曾經錯誤的做法。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