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佛教故事

印祖故事:悉心校訂善導疏,淨宗寶典放光明


時間:2017/12/16 作者:淨山

中國佛教歷史上經過「三武」滅法之難,經書法寶散佚很多。而東瀛日本則保存了很多中國散逸的法寶。楊仁山居士通過日本友人請回大量久佚的經書法寶,這其中包括淨土宗二祖善導大師的五部九卷著作,《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又名《觀經四帖疏》,《觀經善導疏》)、《法事贊》、《觀念法門》、《往生禮讚》、《般舟贊》。1894年,金陵刻經處刻印了《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

印光大師對《觀經善導疏》十分重視,在書信中多次向弟子推薦。如在與徐福賢女士書中說:「無量壽佛經有善導和尚四帖疏,唯欲普利三根,故多約事相發揮。至於上品上生章後,發揮專雜二修優劣,及令生堅固真信,雖釋迦諸佛現身,令其捨此淨土,修余法門,亦不稍移其志。可謂淨業行者之指南針也。若夫台宗觀經疏妙宗鈔,諦理極圓融,中下根人,莫能得益。故不若四帖疏之三根普被,利鈍均益也。」

由於流傳久遠,該書有不少錯訛,因此,印光大師對該疏進行了詳細校訂。

大約在1908年的時候,大師在給康澤法師書信中談到自己詳校四帖疏的情況:「觀經疏,閱三遍。善導和尚專以平實事相法門,接引末世凡夫。不用觀心約教等玄妙法門,其慈悲可謂至極無加矣。良以業識未消,三昧未成,縱談理性,終成畫餅。又以古人聞理性當體便是,則進行彌速。今人聞此等語言,則廢弛道業,但欲任己業識茫茫之天真耳。其書經中外抄錄,錯訛不勝其多。仁山楊子,凡點句讀處皆恰當。至於校訛,亦只照樣校對,並未釐正錯訛,如所刻彌陀疏鈔等。光不惜獲罪,略為正訂。覺善導婆心,更加親切。然不敢與楊子及今之當道弘法者觀。彼若見之,將又如通公之罵聰明人耳。」

1918年,大師在復永嘉某居士(周孟由居士)的信中再次談到校訂觀經四帖疏的情況:「集諸經禮懺悔文,西方禮讚等,若偈若文,多是善導觀經四帖疏中之文。若將四帖疏上品往生章注詳看,方知所言觀經,只舉觀經一句,下即詳釋,非全體盡屬經文。善導觀經四帖疏,中國多年失傳,近方由東瀛請來。金陵刻板。而流傳既久,錯訛甚多。即諸經禮懺悔文,亦屬訛謬不少。四帖疏懺悔文互觀,亦可正其少分。余者亦有依義可正之處。光十年前,曾一再閱而標之。雖未敢必其復彼初出之原。然亦正正者多,而正訛者少,為自信得及耳。」

民國十二年,大師在復崇明黃玉如書信中說:「四帖疏錯訛甚多。光二十年前,先曾約校。去年南京羊皮巷觀音庵妙蓮和尚要其本去另刻,明年當可出書,祈為請閱。」

民國十三年元旦,大師為南京佛經流通處的《觀無量壽佛經善導疏》刻本撰寫了序言。大師在序中闡述了觀經之宗要:「觀無量壽佛經者,普令一切若凡若聖,同於現生,往生極樂,或頓或漸,證無生忍,以至圓成佛道之大法也。以聖則自力具足,兼仗佛力,故所證入,最為直捷,以故華藏海眾,同願往生也。凡則仗佛慈力,帶業往生,即已超凡入聖,證不退位。從茲漸修,必至圓滿菩提而後已。此經中品戒善世福,下品作眾惡業,及五逆十惡,將墮地獄,由稱佛名,遂得往生也。如是力用,最為洪深。蓋由阿闍世王,乘大願輪,示為惡逆,囚父禁母,而為發起。其母厭離娑婆,願生極樂。並為未來眾生,求往生法。世尊乃為說此觀想西方依報國土,種種莊嚴。正報佛及觀音勢至,相好威德。以及九品往生,若因若果之十六觀。於第八像觀之首,發明宗要雲,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是故應當一心繫念,諦觀彼佛。須知法身入想,理實甚深。心作心是,事本平常,平常非常,甚深非深。能圓悟者,方名達人。於第十三觀,特為劣機眾生,開方便門,令觀丈六八尺之相。第十六觀,又令惡業重者,直稱名號。由稱名故,即得往生。是知相有大小,佛本是一。觀不能作,稱即獲益。於此諦思,知持名一法,最為第一。末世行人,欲得現生決定往生者,可弗寶此持名一行哉。」也回顧了《觀經善導疏》流通情況和自己進行校訂的情況:「溯自經傳此方,智者,善導,清涼,靈芝,各為著疏,後唯智者一疏獨傳,餘三皆佚。清光緒間,楊仁山居士,由東瀛請來此經善導疏,無量壽經慧遠疏,往生論曇鸞注。皆久佚之法寶,俱為刻行。善導疏不用諦觀等深意,但直釋經文,俾中下根人,易於趣入,及其趣入,不言諦觀,而諦觀自然了了矣。可謂契理契機,善說法要。彌陀化身,殆非虛傳。蓮宗二祖,萬代景仰。奈傳之久遠,錯訛甚多,因息心詳校而重刻焉。」

甲子(民國十三年)二月,大師校訂的《觀無量壽佛經善導疏》由位於南京羊皮巷觀音庵的南京佛經流通處刻成流通。善導大師的觀經疏終得善本,重放光明

摘自:《印光法師的故事》作者:余池明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