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黃柏霖:四不食戒的含義


時間:2018/2/14 作者:心愿

再來『四不食戒』,「四不食戒」是在《了凡四訓·積善之方》裡面,這原文是說,「何謂愛惜物命?凡人之所以為人者,惟此惻隱之心而已。求仁者求此,積德者積此。《周禮》『孟春之月,犧牲毋用牝』」,「牝」就是什麼?「牝」就是鳥獸裡面雌性,就是母的,在孟春之月是不能夠殺害那些懷孕的這些動物的。所以求仁者求這個惻隱之心,積德者也是這個惻隱之心。「孟子謂,『君子遠庖廚』,所以全吾惻隱之心也。」就保全我們自己的惻隱之心,君子都會離開廚房的。那就是什麼?保護我們自己的惻隱之心。

「故前輩有四不食之戒,謂聞殺不食,見殺不食,自養者不食,專為我殺者不食。」跟這裡有一點點不太一樣。這裡講『見殺不食』、『聞殺不食』、『為我殺不食』,一樣,但第四個,『我無事殺不食』。那麼《了凡四訓》裡面講,就是「自養者不食」,自己養的不能吃。「學者未能斷肉,且當從此戒之。漸漸增進」,你從這個地方開始斷肉,那麼「慈心愈長」。「不特殺生當戒」,不僅要斷這個殺戒,不僅要斷這個殺生,而且「蠢動含靈,皆為物命,求絲煑繭,鋤地殺蟲」,包括你要求春蠶吐絲,或者你要耕地的時候,都還會去傷害到那個蟲。「衣食之由來,皆殺彼以自活。」都是以殺牠們這些動物,來養活我們自己。

「故暴殄之孽,當與殺生等。」所以你浪費這些食物,這些罪業跟殺生是一樣的。「至於手所誤傷、足所誤踐者,不知其幾。」我們平常手不小心去碰到傷害的,乃至於腳不小心去踩到的,那又不知道多少。「皆當委曲防之」,《了凡四訓》裡面跟你講,你都要努力的、很小心的去避免。「古詩云:『為鼠常留飯,憐蛾點燈。』何其仁也!」古代的人怎麼去行慈悲呢?「為鼠常留飯」,知道老鼠在出沒,留一口飯在那個地方。「憐蛾不點燈」,怕蛾去撞燈,失去生命,所以不點燈。「憐蛾」,可憐蛾不點燈。

另外「三種淨肉」,三淨肉是,「我眼不見其殺者」、「不聞為我殺者」、「無為我而殺之疑者」,「此謂之三淨肉」。「小乘戒中不禁比丘之食」,小乘裡面它是沒有這樣禁止的。「十誦律三十七」裡面講,「我聽噉三種淨肉。何等三?不見不聞不疑。」「不見」就是,「不自眼見為我故殺是畜生」。「不見」就是說不親眼看到,他為我的緣故而殺害這個眾生。「不聞者」什麼意思?「不從可信人聞為汝故殺是畜生。」你聽到動物的叫聲,你只要聽得到的,都可以聽得到的,就不能吃。「不疑者」是什麼?「此中有屠兒,此人慈心不能奪畜生命。」就是你要懷疑說,這動物裡面,有沒有牠的小生命在呢?

《三藏法數》裡面說,「謂知此處有屠家,有自死者,亦知此人不為我故殺。」《三藏法數》裡面講說,知道這個地方有屠夫住的地方,「有自死者」就是,那些動物自己自然死亡的,也知道說這個不是為我來故意殺害這個眾生的。《楞伽》跟《楞嚴》跟《梵網》、《涅槃》,這四部經,這大乘經裡面都禁止食肉。「《涅槃經四》曰:『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云何如來不聽食肉?善男子!夫食肉者,斷大悲種。迦葉又言:如來何故先聽比丘食三種淨肉?迦葉!是三種淨肉隨事漸制。』」所以佛陀就說,這三淨肉是方便說的。所以《楞嚴經》裡面講得很清楚,《楞嚴經》、《楞伽經》、《梵網經》、《涅槃經》都講得很清楚。你吃肉,「夫食肉者,斷大悲種」,更何況說你要成佛呢?不可能嘛。

摘自《太上感應篇彙編》(第一九九集)黃柏霖警官主講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