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佛教故事

清代啟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魏源端坐自在往生


時間:2018/3/14 作者:淨土解行

道光二十九年(1849)六七月間,魏源被任命為揚州府興化縣知縣,該縣容易發生洪水。在魏源以前的地方官,因為堤防不堅實,害怕朝廷治罪,所以一遇到漲水就開閘放水,即使壩內稻穀成熟待收,也置之不顧。魏源到任後,為了保住當地農民辛勤耕作的果實,堅決反對草率啟壩,「冒風雨伏堤上哀號,願以身貸民命……」這年稻穀獲得大豐收,當地百姓感激地將所收穫的稻穀稱為「魏公稻」。

晚年的魏源求法於北京紅螺山的瑞安法師,這是一位專修淨土的高僧,是清代淨土宗的代表人物之一。後來魏源在高郵作知州時,特邀請法師到高郵弘揚淨土,受到信眾廣泛歡迎,當地念佛人短時間內驟增劇長。

鹹豐四年(1854)六十歲的魏源正式皈依佛門,決志專修淨土,成為了一個純然的念佛行者。

魏源不僅自己信佛念佛,還老婆心切地勸人信佛念佛。魏源在給周詒朴的信中寫道:

「老年兄弟,值此難時,一切有為皆不足恃,惟此橫出三界之法乃我佛願力所成,但辦一心,終登九品。」他叮囑友人對念佛法門力行毋怠:「此念佛法門,普被三根,無分男女,皆可修持。」

古今世間風雲人物生前往往能叱吒百端,騰挪萬千,但仔細推尋,似乎能得五福中之善終者並不十全。人在平生尚能作偽虛假,唯獨臨終,無論如何也欺騙不得人。

魏源的臨終行狀,據其子魏耆記述:鹹豐七年(1857)二月,(其父)「偶感微疾,謂從子彥曰:『昨有所征,吾殆不久。至時,毋號哭相擾,惟靜俟氣盡,乃含殮耳。』旬日疾止,神志如常。至晦日,索湯洗濯,易襦袴。明日三月朔,金廉訪安清過候,劇談逾晷。徐謂曰:『君且休,吾將逝矣。幸致何子敬,勉進德,不及決矣!』入室凝坐,至酉刻,嗒然而逝,時年六十有四。」

「昨有所征,吾殆不久」,此處可知魏源應是對自己的往生預知時至,且有所靈應。當然,何種徵兆,無從知道。

「至晦日,索湯洗濯,易襦袴」,二月的最後一天,他知道翌日便要往生了,故自行沐浴,以恭候佛菩薩來迎。

「明日三月朔」,往生那天是三月初一,客人金安清來訪,魏源與之相談,很有精神。談後精力稍衰,對金說:「君且休,吾將逝矣。」——「金兄少坐片刻,我將往生西方了!」說完進入佛堂,凝坐念佛,不多久就安然往生了!

其所囑家人者唯「至時毋號哭相擾」一語,所囑友人者唯「勉進德」三字。

面對死亡的來臨,如此地不憂不懼,不戀不悲,這是何等的灑脫自在!佛力的不可思議極顯於魏源這末後一著。這自是其平日篤實真切的念佛所感,也不得不說與他敦樸謹嚴的為人有關。

綜觀魏源的一生,從性理到行履,從文字到事功,不但有出格手段,而且也顯示出其超世之才學。其晚歲歸心佛教,融通諸宗,專志淨土,「求出世之要」,編訂淨土四經,臨終自在往生等等,在中國佛教近代淨宗發展史上應占有一席之地;而對後世一切世間英才俊傑一個都不可免之此生結束心屬何方、魂歸何處的問題,相信他也給出了最明晰、最確切、最精彩的回答!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