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懷瑾:《如何修證佛法》第06講-3


時間:2018/4/3 作者:藎木

這時進入了第十二品,「提婆達多品」,多寶如來分半座給釋迦牟尼佛後,熱鬧了,各方的菩薩都來了。東方國土的佛也來了,這國土的首座弟子叫智積菩薩,意思是智慧的累積。釋迦牟尼佛的首座弟子,是文殊師利菩薩,智慧第一。智積菩薩一到這娑婆世界,看到這裡慘兮兮的,正是未開化地區,非常落後,就告訴他的佛:我們回去吧!東方的佛說:慢點!你還沒有看到清淨面,沒有看到他們的淨土。

這時,文殊師利菩薩從龍宮出來,兩邊菩薩一看,果然相貌不凡。智積菩薩便問:頗有眾生,勤加精進,修行此經速得佛否?他說:你們這個娑婆世界多苦惱啊,這裡的眾生好度嗎?言下之意,這裡的眾生一定是很難度的。

文殊師利代表發言:我剛從龍宮回來,龍王有個公主,年始八歲,智慧利根。注意這句!善知眾生諸根行業。她知道眾生起心動念,每個眾生的生生世世行為,她也能知道。已得陀羅尼,已得總持的法門,就是抓住大要點了。

「諸佛所說甚深秘藏,悉能受持。」這是指智慧方面的成就。至於功夫方面:「深入禪定,了達諸法,於剎那頃發菩提心,得不退轉。」她當時就頓悟了,到達第八地不退轉地菩薩。「辯才無礙,慈念眾生猶如赤子。這是菩薩境界的慈悲。功德具足,心念口演,微妙廣大,慈悲仁讓,志意和雅,能至菩提。」

為什麼我把這段摘錄下來?為了讓你們多一個學佛的榜樣,因為每一句話,都包含了見地、修證、行願在內。

結果智積菩薩不相信,因為根據佛法,沒有女性成佛的。女人五漏之身,猶有五障:「一者不得作梵天王、二者帝釋、三者魔王、四者轉輪聖王、五者佛身。」於是文殊菩薩叫那個徒弟龍女:孩子,乖乖,你過來。龍女見過多寶如來、釋迦牟尼佛後,獻出了她最寶貴的一顆寶珠。中國文化中有句「驪龍之珠」的說法,據說龍的頸有顆寶珠,那是她的命根,是她的生命,修煉的精華,她將這無價之寶舍掉了,供養這兩位佛。釋迦牟尼佛趕快就收下了,別人的供養他還會考慮要不要呢!龍女對智積菩薩說:「深達罪福相,遍照於十方。」意思說,一切人的罪相、福相、善相、惡相,各種心性狀況,都看得清清楚楚。智力慧見遍照於十方。

「微妙淨法身,具相三十二。」每個人的本性都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每個人都是佛,本來就是佛,你卻沒有找出這個關鍵來,這裡還會有男女相的差別嗎?

「以八十種好,用莊嚴法身。」在《法華經》中,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法身的相,不是報身。換句話說,龍女批駁智積菩薩著了相。

「天人所戴仰,龍神鹹恭敬,一切眾生類,無不宗奉者。又聞成菩提,唯佛當證知。」就是說,成不成菩提你怎麼懂?只有成了菩提,悟道的人彼此才會懂。

「我闡大乘教,度脫眾苦生。」她說:我有這個功德,我就是佛。於是佛就為她授記,等她講完,珠寶一放,她馬上到南方無垢世界,現身成佛。為何不在東方、西方或北方?為何一定要在南方?因為南方是光明清淨的世界。佛法的方位數字,與易經的方位數字,都是很奇妙的,大通智勝佛有十六個王子,不是十五個,也不是十四個,龍女呢?八歲在佛,二八——十六,功德才圓滿。

龍女獻寶珠又是一個大話頭,這一段完了,《法華經》的重點也結束了。我們現在只是先講資料,以後再慢慢討論。最重要的重點,是地上湧出多寶如來的寶塔,無始無終,永恆存在。再來就是文殊師利引出來的龍女獻珠,立地成佛的頓悟法門,沒有說女性不能成佛。真正的一乘佛法,並沒有男女老幼的分別。龍女八歲成佛的典故,就是出在這裡,華嚴經也提到過。

接著是《持經品第十三》、《安樂行品第十四》。在《安樂行品》中,文殊菩薩為請法之主。《從地湧出品第十五品》,是釋迦牟尼佛為消除他方菩薩的誤解,以為娑婆世界無淨土,而指示大菩薩們裂地湧出,遍滿虛空,把他方菩薩看呆了。原來釋迦牟尼佛已在娑婆世界,教化出那麼多的菩薩來,但不是這個土地喔!是心地,個個都是佛。

兩方的菩薩見面,佛與佛見面,都有兩句問訊話:「世尊少病少惱,安樂行否?」你說佛沒有煩惱!其實,教化教得他煩死了,這不是我講的,佛經上都有記載,釋迦牟尼佛煩得都想逃。有一次,釋迦牟尼佛溜到山裡頭,結果碰到一頭大象王,後面帶了五百隻大象,象集在一起,專愛打架,吵得不得了,象王也煩死了,也溜走了,兩個碰了頭,釋迦牟尼佛摸摸象王的頭說:此時我同你的心情是一樣的,煩死了,後面跟著一堆。

所以,不要以為成了佛就沒有煩惱。報身在這裡,還是受這世界許多牽累。

「安樂行否」,是說幸福吧?平安吧?

「所應度者,受教易否?」你所教化的,聽不聽話呢?

「不令世尊,生疲倦耶?」你不至於因為教化,而厭倦了吧?這都是經驗之談。孔子能誨人不倦,確實稱得上是位聖人。教化人常教得煩死了,連自己都不想活了,就如辛稼軒的詩:「此身遺世真容易,欲世相忘卻大難。」這也是人生的一種魔境。

下面跟著《如來壽量品》,乃至觀世音菩薩的《普門品》,都是《法華經》的附屬文章,大家自己研究,我們討論《法華經》就到此為止。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