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用心踐行菩薩道


時間:2018/6/18 作者:靜者

題記:菩薩道,梵語bodhisattva-carya^。菩薩之修行。即修六度萬行,圓滿自利利他,成就佛果之道。故菩薩道乃成佛之正因,成佛乃菩薩道之結果;欲成佛,必先行菩薩道。[法華經卷一]

提要:

破迷顯智,正信佛教。

善用其心,上求佛道。

發菩提心,下化眾生。

破迷顯智,正信佛教

阿彌陀佛,很高興大家能夠在一起相互學習,你看咱們法會,能夠看到各地的居士,北至內蒙,南至廣州,能夠聽到不同的方言,雖然來自全國各地,方言、生活習慣都不一樣,但是大家修學正法的心是一樣的,這都是往生往世我們有種下這樣的善因,機緣成熟大家能夠齊聚觀音寺這個大家庭,共同修學。觀音寺這幾年發展的很快,恆傳也感恩大家對觀音寺的支持,共同發心,一起建設我們自己的大家庭。所以說,你們能夠來到寺院師父真的是很高興,同時更是希望大家在寺院裡,在這短短的七天裡能夠學到更多有益的東西,精進修學,法會結束回到家裡能夠把在寺院裡所學的套用在自己生活、學習、工作當中去,讓自己的生活、修學也都能更進一步,給自己身邊的人帶來更多的幸福和快樂。師父總覺得時間不夠,真的很想把自己的所學毫無保留的分享給大家,讓大家得到更多的受益,祈願大家都能身體健康,心裡也能夠更加平和,擁有一顆柔軟的心。師父也經常說:在你們到觀音寺時見到師父那一刻,師父都在默默地祝福著你們,也在不間斷祈請十方諸佛加被著你們,祈願著你們能在法會期間受益,日後精進修學,早證菩提,利益有情!這是真心切願,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利用這個法會,除了認真參加法會,憑佛加持來消業障,蠲除身心違緣,師父也儘量給大家傳授更多的法,讓大家都能夠增長智慧,用自己的智慧和慈悲來影響身邊的人,把自己的快樂和幸福傳遞給更多的人。

師父這幾年全國各地的行走,弘法度人,看到了很多可喜的現象,現在弘法的道場增多了,弘法的法師也很多,也有很多在家居士修學很多,也在建立道場弘法,還有網路的便利讓大家能夠更便利的接觸到佛法。比起古大德求法我們真的是很幸運,他們那時候為求佛法,翻山越嶺,甚至幾經生死。我們真的是很幸運。可是,我也看到了一些不好的現象,一些讓人心痛的現象,有時師父在想:佛陀的教法怎麼現在被傳成這樣子了。師父真的很想讓所有的眾生都能夠聽聞到正法,修學到正法,不要執,不要迷。「執」是執著的「執」,「迷」是迷惑的「迷」。希望大家都能夠走在正法的道路上。

我們自稱佛弟子,首先我們需要弄明白「佛」是什麼?佛是佛陀的簡稱,譯為覺者,也就是正覺和遍知的大覺大悟者。遍知是說對於宇宙事理無所不知覺,正覺是說所知正確真實而無外道那樣邪見妄執的錯誤。所以覺而不迷為佛,佛陀為我們開示了種種宇宙人生真相,我們能夠對宇宙人生的種種不顛倒迷惑,看清空、苦、無常的人生本質,不執著為信佛。我說我們在修學佛法,可佛法又是什麼?廣義來講,緣起道理、法界真理、佛所知之法、佛所具足的種種功德(十八不共法)及所有所說的諸法本性、一切世間的微妙善語,乃至於其他真實與正確的事理等,皆屬佛法,但狹義而言佛法即佛陀所說之法,八萬四千法藏。佛陀為我們揭示了一條解脫的道路,我們沿著佛說的就沒有錯,因為這是佛陀親證親得的,我們跟著佛陀的說法來走,也一定能解脫。但是現在很多人把佛的說法弄偏執了,不僅自己修得一身煩惱,而且還給身邊人造成了不好的影響,讓大家認為這偏執的修法就是佛法,對佛教界也紛紛側目。

我們有一個大前提就是我們信的是「佛」,不是其他。這大家看到了沒有,來寺院裡還有拿蔥、香菜來供佛的,這就是對佛法不懂,他信的不是佛,他信的什麼?信的是當地的鬼神!這不僅是對佛法不明白,還是對戒律的不清楚。《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八》載:蒜、蔥、興渠、韭、薤,此五種之辛,熟食者發淫,生啖者增恚,十方天仙嫌其臭穢,鹹皆遠離,然諸餓鬼等則舐其唇吻,常與鬼住而福德日銷;大力魔王現作佛身為其說法,毀犯禁戒,贊淫怒痴,令人命終為魔眷屬,永墮無間地獄,故求菩提者當斷世間之五種辛菜。《為菩薩戒義疏卷下》、《智周之梵網經菩薩戒本疏·卷四》、《法藏之梵網經菩薩戒本疏·卷四》等註疏里也都有講到。所以說蔥在戒律里是犯戒,修行人想修三昧,首先就應該斷除五辛。但香菜在戒律里沒有,可是在《中華大藏經》第十九冊:《大方廣菩薩藏經<文殊師利根本一字陀羅尼經>》曰:不得近諸女人,及吃一切五辛酒肉,蕓薹(指油菜)、胡荽(指香菜),在《敦煌石室寫經題與敦煌雜錄》也有講到:「謹檢大小乘經,食胡荽菜得惡報趣。食此菜者,令人散亂,失於正定,鬼神得便多非命,死墮無間獄。尊者婆頭齋識其弟子,婆眉多言,汝宜護述此法也。引群生便佛種不斷,乃真出家。汝當勤精進,將來無食胡荽五辛酒肉,則十重戒,自然清淨,現在證果。若人食胡荽菜者,縱齋戒具足,死墮守廁中神中,切令斷之。勸僧以俗守嚴壇,莫吃胡荽觸佛顏,薩垛投岸日辨菜,中間擇有佛難。」這是他對這一塊不通,對戒律不懂,對佛法不通,盲目的去做事,看你做的是善事。其實你做的是惡事,這就是俗話說的好心辦壞事。很多人都在說我求佛為什麼什麼都還沒有求到就出問題了?我記得二月十九有一個居士,在上供的時候竟然在佛菩薩面前供了一塊肉,我一看我把它收起來了,在佛菩薩面前不需要供肉!諸如此類的情況就是衝撞壇場!法會之時諸佛菩薩臨壇場,各大護法全部到場,因為你的無知拿一些戒律所禁止的東西來到大殿供佛,你的恭敬心在哪裡?你的恭敬心就是戒律不能供的東西你供上去嗎?那你不是在拿佛菩薩開玩笑嗎?你就是自己在給自己找問題。舉個例子:你因為不懂法律去殺人了,你說法律會因為你的無知不懲罰你嗎?所以說在寺院如果有不懂的一定要問,趕快請教法師們:我能不能這麼做?這麼做會不會消業?不然的情況下好事做成了壞事,法會結束背著因果回家了。不但什麼都沒有求到,災難還來了為什麼?連對自己的信仰都還不明白。所以不要在寺院求受三皈五戒之後再跟著邪魔外道跑了。三皈五戒里講的很清楚,「皈依佛竟,寧捨身命,終不皈依自在天魔等」,因此,我們學佛先要明白「佛」是什麼?我們要學的是什麼?千萬不能迷。

弄明白我們信的是「佛」之後還要明白,我們應該用一顆什麼樣的心態去學。我經常說:學佛不是為了讓你得到什麼,而是為了讓你放下什麼。現在很多人學佛是「求佛」,我求升官,求發財,求家庭和諧,求兒女能考上名牌大學,求兒女工作順利、婚姻幸福……無盡的祈求,無盡的貪心,我在全國各地行走,看到各個地方都出現這種問題,對大乘佛法不明白貪心太重,貪名貪利!來到寺院裡,我捐個佛像你得給我刻一個碑,我捐兩千塊錢你得給我刻一個碑……讓後人都知道你做了什麼?做了福報?還有在大殿上個香投個功德錢,拿著兩塊錢在佛菩薩面前繞繞,讓每位佛菩薩都看一眼:我投功德了,我做供養了。凡夫就是凡夫,凡夫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把諸佛菩薩看成凡夫,用凡夫的思維來思考佛菩薩。你要知道你的起心動念佛菩薩都知道,何必再去展覽呢?所以,末法時期的眾生要錢不要命,做善事求回報,沒有回報就不願意做。但是你一講回報的情況下你就沒有福報可講,做功德一定要默默無聞。你看有的人修個橋在橋頭上刻上名字,最後出問題了,為什麼?你也沒有那麼大的功德福報刻一個石碑往那裡一擋,萬箭穿心!對不對?你看師父到現在一個碑都沒有刻,刻碑幹什麼?碑在需要的情況下再刻。你想想這道理可笑不可笑,捐了一千塊錢,掏幾百塊錢去買個碑,你做什麼功德呢?刻石碑只是對凡夫中的凡夫來說,你要讓他看看他的名字在上邊,滿足他的虛榮心。這個問題不是單方面的原因,有很多寺院為了讓人拿點錢去支持寺院,也去刻個碑滿足善眾的虛榮。這種情況經卷戒律里沒有講,不能說它如法不如法,但是按正規來講,那麼多供養釋迦牟尼佛的眾生,,如果每個眾生都刻個石碑,那釋迦牟尼佛要刻多少呢?大須彌小須彌的石頭不得刻完嘛。所以說有時候我們乘佛教說要善巧方便,但善巧方便也要有個度。你的善巧方便是為了讓眾生破迷開悟,放下貪、嗔、痴,而不是善巧方便地迎合善眾的習氣毛病,加重他們的貪、嗔、痴。作為法師,作為寺院是要把正法傳播給大眾,因為眾生久始劫以來的習氣毛病及世俗的名聞利養長期薰染,當正法之流傳入心識之時也確實會讓大眾產生一些不好的反彈,因為與他們長期的所追求的不一樣啊,甚至是相反,但是我們還是需要傳播正法法音,久而久之大家經過正法熏修會破迷顯智更受益。跳出你的習氣毛病,才會為你跳出六道輪迴儲備下根基。而作為在家居士,一樣要明白自己學佛是用一顆怎樣的心來學,還是用一顆名聞利養的心來學,還是用一顆清淨無染的心來學?

善用其心,上求佛道

學佛如行船,當我們明白我們信的是「佛」,學的是「佛法」之後,如行船有了正確的方向和目標,而當我們用一顆不執不迷清淨無染的心來修學時,如行船有了利漿,乘風破浪,為到達彼岸準備好了前提條件。

當我們有了方向,有了工具,如果想到到達彼岸,長途漫漫,也必須要準備資糧。也就是我們必須要努力精進修學,增長福慧。有了智慧,能夠看清楚人生本質,不執著,不迷惑。

佛陀也告知了我們要修得智慧的方法和次第,那就是戒、定、慧三無漏學。咱們觀音寺每次法會都會給大家傳授三皈五戒,我也一直在給大家強調三皈五戒的重要性。修學佛法如同建樓廈,如果想要樓廈安全穩固根基就必須紮實,而三皈五戒就是我們的根基,根基就沒有打你說直接建樓能建起來嗎?所以三皈是比較重要。沒有把三皈五戒弄清楚弄明白且做好,你說這一世我要修成佛道、證果位,這需要打個大問號!為什麼這樣講?因為如果你戒的基礎不牢,想要成就佛果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你宿世根器慧根相當利,悟性極高,一讀這部經就知道經的大意,並且在別人問到佛法知識,你這一瞬間出來的就是正法。好的,如果是這樣,你不用暫時去把五戒弄明白,可以沒問題。可是如果你沒有這個悟性,你的三皈五戒也沒有弄明白,那你始終都在這個圈圈裡面轉。還有的眾生,明白了三皈五戒的重要性,明白了精進修學的重要性,問題又出來了,「師父,我五戒還沒有持好,但是我想受菩薩戒可以嗎?」首先我給你們講過三皈五戒,三皈也是整個發願,像四宏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既然有願必行,有戒必守,你五戒都沒有持好。你受菩薩戒幹什麼?你想幹什麼?你受戒的目的是什麼?你想過受戒的目的嗎?盲目的追求想成佛嗎?什麼是菩薩戒?發大心修大乘法的行者所受持的戒律。依梵網經菩薩心地品,其戒相為十重戒,四十八輕戒,這是出家菩薩戒;若依優婆塞戒經受戒品,則列六重戒,二十八輕戒,這是在家菩薩戒。所以你要明白受戒、持戒是明白戒律義。不是為了受戒而受戒,以榮耀而受戒。如果你不持戒你破戒的情況下,那就肯定會為了你的榮耀而吃苦頭。就想根基不穩,樓廈能起來嗎?記住:我們修學佛法,是修這顆心。修學佛法不是說我修成佛而是要依佛所說的去做、去行!佛是我的榜樣,佛怎麼做我怎麼做。所以你的五戒也沒有持好的情況下儘量不要去受菩薩戒。你五戒都破了,你怎麼去守菩薩戒?五戒破戒是不能增戒的。我給你們講三皈五戒的時候講過不管是菩薩戒還是比丘戒有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從五戒中細劃分出來的。五戒是根本戒所以我們修學佛法首先要把三皈五戒弄明白。有堅實的基礎。

定是定心一處,持戒清淨心則安定,如海中行船,我們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心不散亂,自然不會被外界的種種干擾所誘惑,偏離方向。

現在很多居士,開始的時候修的很好,也很精進,可是,修著修著就偏了,心一直被外界牽引著,隔三差五的找幾個人去拜這個活佛,那個大師……滿世界的跑,家也不顧了,工作也不要了,回來了給這個炫耀我見到某某法師了,我見到某某活佛了,某某給我灌頂了,某某給了我一串加持過的念珠,看看我又幾十個皈依證……這本性就迷了,沒有智慧,盲俢瞎練!是外道!

所以說我們在戒行清淨的基礎上定心一處,由定生慧,一定要有智慧。要用心去學。學佛的什麼我已經告訴你們了,學佛的大慈大悲、寬容包容,並不是說念一句「阿彌陀佛」就是學佛了,誦幾部經念幾聲佛號就成佛了?那叫對佛法不通,義不明了。佛怎麼做我們就按佛怎麼走的路子去走,不要執著。重要的是修正一顆心。一切唯心造。把這顆心修成了你就沒有那麼多煩惱。你說我是佛子,這才是名副其實的佛子。不能偏離佛陀所講的。

我一直在講,佛法是向內求,不是向外求。例如到寺院參加法會,現在很多寺院都在舉行拜懺,梁皇懺,藥師懺,地藏懺……拜懺是幹什麼,問很多居士他都是在迷糊,也不是說只有居士迷糊,就連法師們也迷糊,因為他沒有把這個意思弄明白,一說拜懺,就領著大家開始拜、磕,問他感覺如何?喔,很累!他根本就不知道拜懺的含義。懺到哪裡了不知道?不知道在唱一聲觀音菩薩、地藏王菩薩的情況下,心是不是真懺了?是不是真磕了頭?為什麼我老是在講在我們懺悔這一瞬間,就能滅罪,重要的是懺悔這一個環節,與自己培福報做功德分不開。你心不懺悔的情況下,你說我的罪想滅,冤親債主能不能放過你?這不是師父說了算,這是你說了算。師父就是用再大的力量,都不如你那一瞬間,真心懺悔,真心發出願力作出功德。師父是借佛菩薩的力助緣力。不管我們修學佛法也好,誦經也好,要深入,不能以外表這個像去定論,這樣就容易出問題。以一顆清淨心去念,真心去懺悔,你才能受益。念佛是不是在心已經清靜的情況下,一天念幾萬聲,嗓子也念啞了也沒有用。參加法會應該以怎樣做能受益為中心點。不能一天到晚寺院沒少跑,病也沒少生。災也沒少遇。業力也沒減。這樣就出問題了。有人經常問,師父是不是我參加法會就能滅罪,就能消業?我說有時候跟你本人心態關係比較大,師父的加持力加上你心發懺悔,業力不想往下消減那是不行的。關鍵看你是不是把佛法含義弄明白了,是不是用一顆清淨心來懺悔了,來念佛了。海上行船,沒有智慧,一個障礙來了你就分不清方向,這是不行的。一定要有智慧,不能忘記本心。

依戒、定、慧三無漏學修學次第,不忘本心定能求得無上智慧。

發菩提心,下化眾生

佛是覺悟者,自覺覺他,我們海上行船,方向正確,工具便利,而又有儲備足夠的資糧,看到溺水之人也需要伸出援助之手。這就是所說的發菩提心。

菩提心全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即求無上菩提之心。菩提心是一切諸佛的種子,淨法長養的良田,若發起菩提心勤行精進,當得速成無上菩提。所以說菩提心是一切正願的開始、菩提的根本、大悲及菩薩學所依,大乘菩薩最初必須發起大心,也就是所說的發菩提心。《無量壽經·卷下》謂:三輩往生之人皆應發無上菩提心。所以說想求往生淨土者,也必須發菩提心。《大日經卷一住心品》謂,如實知自心,即為菩提。即以本有之自性清淨心為菩提心。

發菩提心的人,需要發恆常久遠之心,視人溺如己溺,鼓舞內在的動力能源;以不忍聖教衰的護法精神及不忍眾生苦的菩薩心腸,而發上弘下化的大願,一方面勇猛地修習對治煩惱生死的法門,一方面無畏地深入五濁惡世,隨處拔眾生之苦,與眾生之樂,示教利喜。如《現觀莊嚴論》說,菩薩以『智不入諸有,悲不住涅槃』的悲智雙運精神,同處眾生的生死煩惱海中,發起大悲哀愍一切眾生的利濟之心,勇猛精勤地開展菩薩的世界。所以師父一直以來對自己的要求是:吃十方飯做十方事受十方苦消十方業,行十方路渡十方眾贊十方佛悟十方諦。這兩年觀音寺舉行大大小小的法會也就幾十場了,師父最大的欣慰能仗十方諸佛神威力及把自己所學綜合運用為大家消災祈福,能夠看到你們高高興興的來,高高興興的走,你們一直都在幸福快樂地修習著佛法,用自己的言傳身教傳遞著佛法。那樣師父再累也值得。可是因為每個人修學背景及修學程度不一,所以說有的法師對我說:不好好修行天天做佛事,業力非讓你背完了。其實這個法師說的是有問題,是對佛法不懂,攻擊三寶。你看好幾部經上都講到:廣作佛事,廣,廣大的廣,廣作佛事的意思是法師行菩薩道救度眾生,以佛法的威懾力解決眾生的問題。他說什麼呢?你做佛事背業障,問他做佛事為什麼會背業障?你問他根本就給你解釋不了。其實我今天告訴大家真正背業力的原因是佛事沒做好。比如超度,沒有把冤親債主超度走,這樣的情況下,你沒有盡力去做而產生的問題,會背業力;並不是說做了這個佛事我就背業障了,不是這個概念。所以說不管在家還是出家都一樣,我們做什麼事情都要用心。如果你要懺悔你必須用心懺,做事你必須用心做,誦經也好,持咒也好統統全部得用心。如果按這樣的發心來走的話,你就不會走偏,佛菩薩也在時刻的加持著你。你就像我在做理療的時候,同樣都是用手上去了,那他為什麼會變化,別人的手上去就沒有變化?我說:做這個事情需要用心去做。什麼心?念念不忘眾生的心!

不管是在家居士還是出家眾,都必須要有這樣的心。

對在家居士我常講的一句話是:學佛是一件幸福快樂的事情,如果你學佛學的不開心,學的身邊的人反感,學的家庭烏煙瘴氣,天怒人怨的,那就說明,你走錯路了,自己的智慧沒有儲備好,沒有能力救度別人還對別人產生了不好的影響。學偏了!能夠把你所學的套用在生活當中去,在工作當中你是一位好職員,在生活當中你能做好為人妻(夫)、為人母(父)、為人子的責任,把幸福和快樂帶給身邊的人,這才是最重要的。這也是在家居士的菩提之道。

作為出家中更是如此。很多人對我說:師父,我要發心出家。我笑笑,不說話。其實你讓他真心出家的時候,開始的時候還能抱著我要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宏偉志願,可是,久而久之,發心就退了,看到別人穿的衣服很漂亮,我怎麼就只能穿這種黃色的衣服?看到別人買個化妝品打扮的那麼漂亮,就問自己為什麼我不能化?這就是思想出問題了。所以說修學需要恆心,你沒有恆心走不下去,為什麼有時候這樣說:出家容易修行難。修行的時候會有種種障礙和逆境,必須要求強大的菩提心。例如:有時候要別人給你障礙,你轉不過來就煩惱開始了,然後別人說一句不讚嘆的話就把自己氣得像什麼一樣。記住別人給你的障礙和逆境你要感恩他,因為他成就了你,擴大了你的心量。我們一定要用心去對待逆境,不管是在哪出家都不能因為別人給你的逆境而菩提心倒退。如果是那樣,那不叫真修啊!你看誰誰誰我不出家了,我要還俗了,那是你給自己找的藉口,你自己想還俗。又比如我在寺院看不慣哪個僧人了,我跑了。記住,那是你的問題不是別人的問題。人家不好,人家怎麼不跑呢?你為什麼跑呀?是你心態的問題,和別人沒有關係。

修學不能執不能迷。一旦執和迷就進入了外道。在我執我見當中為了誦經去誦經,為了打坐去打坐,為了成佛去成佛,那樣就成就不了。要沒有條件的去幹什麼事情。無我,才能成佛。你天天執著於誦經,執著於念佛,你是有所求。這顆心還是有問題。沒有放下這個「我」,你怎麼能成佛。釋迦牟尼佛成佛,他怎麼成的佛?無我,為一切眾生!從來不會考慮到自己。把肉割掉給你都行,只要你高興。以這樣沒有任何私利和目的性去做,這樣的心才成佛。很多人都在說我拜佛是在拜什麼呀?我的心就是佛。你的心真的是佛嗎?你達到佛的境界了嗎?菩提心是不是真的發出來了?是不是真的能恆久不變?

《智度論》云:『譬如二人各有親眷,為水所溺,一人情急,直入水救,為無方便力故,彼此俱沒;一人有方便,往取船筏,乘之救接,悉皆得脫水溺之難。』新發意菩薩,亦復如是。如是,未得忍力,不能救眾生。為此常須近佛,得無生忍已,方能救眾生,如得船者。所以我們一定要精進修學,上求佛道,廣度眾生。持菩提心,行菩薩道,為一切善,離一切相。這也是師父對大家的期許。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