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淨土聖賢錄三編新白話版4


時間:2018/10/17 作者:常念彌陀

清靜海

靜海,字越岸,是浙江太平縣人,姓朱。少年成了孤兒,伯父沒有兒子,想要他作為後嗣,讓他管理家業。靜海住在集市店鋪里,鬱鬱不樂,讀三國演義,忽然有大感悟。以為人才如諸葛亮和關羽張飛,可算是第一流人物了,但都是功業沒有成而身先死了。我們仰望古人,不如他們千萬分之一,而要在世間立功名,不也太難了嗎?一念間,悟到出世的因緣。十八歲時,就禮拜天台濟舟大師披剃出家。過了三年,受戒在國清寺,於是住禪堂。三十三歲時,聽靈鷲寺講經,行腳到蘇州,然後在木瀆某山閉關三年。後來因為蘇州的寶蓮寺,能詮師往生西方了,來信催促,寺院的前輩,又強求他起行,於是主持寶蓮寺的方丈席。先是,寺院遭到戰火的焚燒,僅存遺址了,能詮師興建了地藏觀音二座殿。靜海繼承後,勤修佛事,內在明了理觀,苦行過人,至誠感應佛力加被,信眾歸依敬仰,於是將佛殿寮舍,依次建成。從此修行更精誠,每天念誦《法華經》,全部回向淨土,三十年沒有一點懈怠。光緒壬寅年六月十五日圓寂。數月前,夢見一世界,清淨如琉璃,身在其中,光明無量,自知不久人世了,曾經告訴過弟子。臨終的時候,盤坐在禪床上,會集四眾,說《涅槃經》。又與眾人訣別說:「一超直入,決定往生。勉勵同學,努力精進。」說完,念佛往生了。世壽六十三歲,僧臘四十五年。(《近代往生傳》)

清上仁

上仁,字真源,晚年號稱默庵,是湖南衡州周氏的後人。父親學儒,早去世。上仁幼年就聰穎敏捷,讀書一眼數行。十五歲時,因為文章出眾,老師期望很高。過了二年,在雁峰寺肄業,曾經鈔寫《金剛經》,寫到「過去現在未來三心不可得」,就突然有出世的想法。鹹豐七年,母親要為他成家,上仁偷偷跑到南峰寺,跟從普照禪師剃度出家,取名上仁。第二年,在福嚴寺翠庭上人座下受戒。聽說祝聖寺的量禪師法席很興盛,前往受心印。又過一年,拜見法雲禪師,深入教義,儒書也因此貫通,好學的人,多喜歡與他交往。上仁勇於向上,隱居到南嶽的己恭岩,與澹雲師互相鼓勵。同治皇帝改年號,上仁南北參訪,後來返回福嚴寺,精研三藏。光緒二年秋天,修理南嶽祝聖寺的精舍,苦切密修。天長日久,對於內外典籍,全都融會貫通。地方的名士,多有與他交往。南嶽大善寺,是一古剎啊,早就賣了,上仁贖回來住,仿照徹悟禪師的遺規,十方來人,多到不能容下。上仁戒律精嚴,性相一貫清淨,把天台教觀,作為學者的前導,把彌陀淨土,作為究竟的指歸。最初每天念佛六萬,久後不念自念,幾乎沒有間斷。壬寅年春天,把寺院事務交給上首,並且說:「我要回歸西方了。」當年冬天,舉行佛七,到了第四天,定中見到七寶池,八功德水。不久,示現微病,不用醫藥,一心念佛,要徒眾輪流念佛助他,臘月初一絕食,然後絕飲。雖然常常吉祥而臥,每天必定再起來念佛。有一天目睹阿彌陀佛,白毫炯炯,於是向西方端坐,吩咐脫去棉衣。有人勸他會受寒,上仁說:「我要放棄這衣換珍寶衣罷了。」慢慢問什麼是解脫,左右的人都不明白,上仁笑道:「不如學齋公齋婆,老實念佛去。」當時助念的木魚聲急切,就吩咐停止,只一起念南無阿彌陀佛,到了一百五六十聲,就合掌往生了。當時是光緒二十八年十二月十三日。幾個時辰後,頭頂還是熱的,身體柔軟。享年六十四歲,僧臘四十五年。(《近代往生傳》)

清香燈僧

香燈僧,不清楚他的出身,也忘了他的名字。光緒年間,在普陀佛頂山大悲樓掌管香燈。無論忙閒,念佛不斷。得到的布施,都供養眾人結緣。一向與同寺的一行堂僧友善,有一天忽然對行堂僧說:「明天早晨早殿完了,我就回歸西方,有勞師兄幫助一下,我臨走時,請撞擊大鐘三聲。」行堂僧答應,到時卻忘記了,到了飯後才想起趕緊去,香燈僧說:「我等候師兄很久了,為什麼現在才來,你見到這裡的諸多佛菩薩了嗎?」於是端坐念佛往生了。(這事在佛頂時,親耳聽到文質和尚說的,可惜沒有問他的名字。瞭然敘述)

清慧達(王普願)

慧達,是蘇州人,姓沈。因為大病,病好以後,夫妻各自感到幻身危險脆弱,相繼出家。妻子成為比丘尼,公婆自己建家庵,撥出田產供養。慧達受具足戒後,在天台山,精修數年。返回蘇州後,住在關帝廟,專門把淨土作為自行化他的要門。王普願太史,皈依慧達,臨終時,請慧達開示,慧達鼓勵他一心念佛,果然神志清朗,說是見到佛菩薩幢幡來迎,異香滿室,歡喜告別往生了。慧達晚年,專修淨土,念佛沒有間斷。光緒末年,預示往生西方淨土的時日。到期,弟子會集數十人,悲傷請求慧達留住世間,教化一切眾生。慧達說:「皮囊不堅固,念佛才穩固。」說完念佛安然往生了。(《近代往生傳》)

清良修

良修,是浙江鎮海人,少年時供職在鎮江信局。素來與金陵寶華山,九蓮峰茅篷,從乾和尚友好。有一天厭倦世間無常,因此帶上行李,登山求從師剃度。受具足戒後,一心念佛,決志往生淨土。後來從師主持慈谿金仙寺,良修也跟隨到了甬,有葉鳴年居士,喜歡他的道行,另建小庵五間讓他住,凡是有需要,都是葉供給。在庵里住了多年,室中沒有多餘的東西,只有草灰一堆,不知為什麼。有人來,少談話,只有一身邊的老傭供使喚。到了宣統初年,有一天奔到葉家請假,說:「我要走了,感謝照顧,須要往生西方淨土後再回報。」葉留他吃午飯後,告別回庵。第二天早飯後,對侍奉的人說:「午飯你自己吃,我不用了。」侍人以為他有公事外出,到了中午,照常做飯。飯熟後,請他吃午飯,接連呼喚不回應,只見室門半開。推門進去,見他右手執念珠在胸前,左手垂袖向下,呼叫不答應,推不動。侍人急忙奔去報告葉,說良師走了。葉聽說後,就叫數人相隨到庵里,見良修站立在室中,巍然不動,真是很少見聞的希有事。揭開他的左袖,見手中有東西,拿出來看,是銀幣三十圓。又見手指有灰,才知道那灰堆,就是一生藏蓄財產的廚櫃。儲蓄在這裡,以免身後連累人,用意很深了。如此一生的信願,綿密修持,預知時至,屹然站立往生,那品位必定高了。(《皇懺隨聞錄》)

清普真

普真,是浙江瑞安人。自幼喜歡念佛,有出離塵世的志向。十九歲時,在青田縣金田寺剃髮出家。受具足戒後,聽說玉峰大師弘揚淨土,就去親近。從此持名念佛迫切,多次廢寢忘食,經歷五十年如一日。後來住在溫州頭陀寺,一心一意向著西方淨土。宣統元年秋天,偶感風寒,到了十月初二病情加重。有一僧人,請佛像讓他看,普真瞻仰,歡欣願樂倍增,念佛的聲音更猛厲。申時往生西方,氣絕後,尚且還能手轉念珠不停息,直到一炷香那麼久。大眾見了,有很多感動發願。(《俞慧郁鈔集》)

清靜禪

靜禪,是湖南寶慶人。性情孤獨,很少言笑,也不與人爭執。常常喜歡坐禪,對於心地法門,很有悟入。光緒三十四年返回湖南,在南嶽祝聖寺司打掃,除了正常事務外,常常宴坐。宣統三年秋天,忽然生病,有人勸他就醫,他只是笑而不答。直到病越來越重,才沐浴更衣,到知客面前說:「我要走了,請準備佛龕。」知客為他準備好。不到半月,又告訴他的同參說:「我今天要走,為什麼不念佛助我往生?」同參說:「你平日修習禪法,怎麼死時反要念佛?」靜禪說:「念佛有什麼過錯,哪裡障礙禪定?」他的同參就邀請十多人助念。靜禪就端坐佛龕中,唱香贊後,頭微微低下去。同參呵斥道:「生平用工得不得力,全在這時候,頭為什麼低下去?」靜禪說:「好。」頭就端正了。念《彌陀經》,念到「無量諸天大眾俱」時,他的眼睛漸漸閉合。人們以為靜師走了,忽然睜開眼說:「還沒有。」念到「阿彌陀佛成佛已來於今十劫」時,眼睛忽然一啟,現出微笑相,就溘然長逝。停留佛龕三天,面貌如生,頭不歪斜,也不低垂,圍觀的人會集,都讚美他的道行。即使是最破壞佛法的耶教徒,也認為這個和尚,到也奇怪。過了七天焚化,檢看他的寮房,僅有破衲一領而已。(《近代往生傳》)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