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時間:2020/4/18

1289經:本經敘述佛陀遭受「金槍刺足」,卻能做到正念正智,堪忍自安。

佛陀住世一生,可以說遭遇了無數的劫難。本經中有這樣一段經文「爾時,世尊金槍刺足,未經幾時,起身苦痛」。這裡的「金槍刺足」,據說乃是佛陀成就佛道後的所受到的三個前世果報(分別為金槍刺足、三月馬麥、頭痛三日)。何謂「金槍」?有的說是金屬物,有的說是木製或石制長矛(江春江的《阿含辭典》中說,「《別譯雜阿含經》作『佉陀羅刺』,『佉陀羅』為一種樹名,而相當的南傳經文作『碎石片』」)。總而言之,這是一種堅硬且鋒利的工具,刺傷了佛足,使佛陀感到十分疼痛。

關於「金槍刺足」的由來,《佛說興起行經·卷上》記載:「佛在羅閱祇城乞食。有破剛木者,有木片長尺二迸在一邊,當佛而立,佛躍虛空,木槍逐之,隨佛上下,地水火風不能阻礙。佛旋返入僧房,展足受刺,木槍足趺上下入徹。過入地時,地六反震動。佛說因緣:昔為船主,因海水至,另一船主與之爭船。佛船主以矛刺傷其足。命終,佛船主以殺人故,備受三途苦報。至成佛時。猶受余報木槍之害。」

或許我們心中會產生一些疑問:世尊既已成就了無上佛陀,具備了難思難議的神通境界。當「金槍刺足」時,佛陀難道也會產生疼痛嗎?據我個人的理解,佛陀應世於人間,其八相成道,無一不是在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生老病死人生的客觀規律,是任何力量都左右不了的。既有生死,就必須伴隨著痛苦與災難。同時,佛陀雖然已經成佛,但是過去世的業力所感,今世乃至後世,當因緣種子具足時,仍舊要感受到相應的果報。這便是因果業報法則,任何人都不可能例外。

既然大家都要遵循著因緣生滅法則,都會感受到痛苦與快樂,那麼聖人與凡夫的差別又體現在哪裡呢?其差別主要在對待問題的態度方面。佛陀遭受了「金槍刺足」,一開始可能是傷得很重引起痳木,故而不怎麼感覺到疼痛;可不久後當血液暢通時,「未經幾時」,便「起身苦痛」,開始有了巨大的痛感。在苦痛面前,佛陀的心態是「能得舍心,正智正念,堪忍自安,無退減想」。而我們凡夫呢?在困難和病痛面前,怨天尤人、哭天喊地、四處傾訴、痛不欲生……世間眾生相百態,而佛陀只有一種狀態,那就是能夠始終保持「正念正智」。正如一位天子所讚嘆的那樣:「觀彼三昧定,善住於正受,解脫離諸塵,不踴亦不沒;其心安隱住,而得心解脫。」正念正智,既可以理解為面對人生的態度,也可理解為三昧禪定。「金槍刺足」所引起之痛可想而知,極易導引我們六神無主,心意散亂。此時就必須用正智正念的三昧加以對治,方能做到「無退減想」。倘若「其心不解脫,不離於塵垢」,且「其心常放逸」,縱使其身「獨一居山林」,還是屬於「卑下類」,最終亦「不度於彼岸」。故本經重點還是落在一個「心」字,「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如何守住這顆「心」而不放逸?我的藥方是:老實誦經,老實念佛,不折騰。(4.5.)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