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胡衛紅學佛心得:「歸零」的藝術


時間:2009/3/12 作者:明華居士

那麼,悟透「空」這個概念有什麼用呢?是為了解脫生死,或者說達到「涅槃」境界。南大師說:「生生死死是現象的變化,我們那不生不死的真我,並不在此生死上,你要能找到這真生命,才可以了生死。」 解脫生死又有何用?生存是眾生的最本質需求,其次才是物質需求,其次才是精神享受。很多問題之所以擺不脫、放不下、躲不掉,就是受生死問題的拖累,一旦解脫了生死,就不會「貪生怕死」,就無所畏懼,獲得了大自由——身心的全然自由,於是,也就進入了佛家所謂「極樂世界」。曾國藩老年曾說自己活到了「可生可死的境界」,他這時無疑已解脫了生死。但他到達這種境界的基礎上是在「立德、立功、立名」三方面都做得比較圓滿,無論生死,都可名垂不朽,一生可以無憾。如果他寸功未立、默默無名,他就不見得有這麼灑脫。所以這還不是真正的「涅槃」境界。孔子「七十從心所欲而不逾矩」,這才是「不空而自空,不定而自定」的大自由境界。 我們想達到曾國藩「可生可死」的境界就比較難,要達到孔子「從心所欲」的境界就更難了。退而求其次,也可追求「歸零」的境界。何謂「歸零」?也就是清空過去,從零開始未來。打個比方,用算盤或計算器計數,算完一道題,最好回復到零的狀態,再算第二題。如果在前面的基礎上繼續算,肯定算出一筆糊塗帳。如果這道題的數字很多,算了一部分,也最好歸零,再算另一部分,免得中間一數出錯,前功盡棄。又比如,在紙上寫字,寫滿一頁,自然要翻到第二頁,從「空」處接著寫。如果仍然在本頁寫後面的內容,最後寫到連自己都不認得寫的是什麼。 在工作、生活中,任何事結束,無論成敗,都不妨讓它「歸零」,以全新的姿態開始另一件事。如果一件事延續的時間很長,也可以分階段歸零。 如何「歸零」呢?打個比方,夫妻倆吵了一架,互相說了不少難聽的話。吵完了,妻子氣得哭哭啼啼,跑回了娘家,吵架這件事也宣告結束,前面說過的話都等於零,做丈夫的第二件事是如何讓妻子破涕為笑,把她哄回家,重新做自己的好老婆。如果丈夫一個人躺在床上琢磨妻子剛才說的話,並且越想越生氣,這等於在算過數的算盤上算數,在寫過字的紙上寫字,能算出正確答案嗎?能寫出好文章嗎? 又比如,工作不順利,老闆提拔多人,不曾多看自己一眼。那麼,前面的工作就算結束,以前的表現都等於零,當員工的第二件事是思考哪些行為可能受到老闆欣賞,這些行為跟自己的價值觀是否有衝突。如果沒有衝突,就按老闆欣賞的方式做事;如果有衝突,就得準備另謀高就。 人生原本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上了山肯定要下山,到了甲地肯定要去乙地,做了這件事肯定要做那件事,讓過去的有歸於現在的零,不背任何包袱,輕輕鬆鬆地走向未來,不是很好嗎?那麼,悟透「空」這個概念有什麼用呢?是為了解脫生死,或者說達到「涅槃」境界。南大師說:「生生死死是現象的變化,我們那不生不死的真我,並不在此生死上,你要能找到這真生命,才可以了生死。」 解脫生死又有何用?生存是眾生的最本質需求,其次才是物質需求,其次才是精神享受。很多問題之所以擺不脫、放不下、躲不掉,就是受生死問題的拖累,一旦解脫了生死,就不會「貪生怕死」,就無所畏懼,獲得了大自由——身心的全然自由,於是,也就進入了佛家所謂「極樂世界」。曾國藩老年曾說自己活到了「可生可死的境界」,他這時無疑已解脫了生死。但他到達這種境界的基礎上是在「立德、立功、立名」三方面都做得比較圓滿,無論生死,都可名垂不朽,一生可以無憾。如果他寸功未立、默默無名,他就不見得有這麼灑脫。所以這還不是真正的「涅槃」境界。孔子「七十從心所欲而不逾矩」,這才是「不空而自空,不定而自定」的大自由境界。 我們想達到曾國藩「可生可死」的境界就比較難,要達到孔子「從心所欲」的境界就更難了。退而求其次,也可追求「歸零」的境界。何謂「歸零」?也就是清空過去,從零開始未來。打個比方,用算盤或計算器計數,算完一道題,最好回復到零的狀態,再算第二題。如果在前面的基礎上繼續算,肯定算出一筆糊塗帳。如果這道題的數字很多,算了一部分,也最好歸零,再算另一部分,免得中間一數出錯,前功盡棄。又比如,在紙上寫字,寫滿一頁,自然要翻到第二頁,從「空」處接著寫。如果仍然在本頁寫後面的內容,最後寫到連自己都不認得寫的是什麼。 在工作、生活中,任何事結束,無論成敗,都不妨讓它「歸零」,以全新的姿態開始另一件事。如果一件事延續的時間很長,也可以分階段歸零。 如何「歸零」呢?打個比方,夫妻倆吵了一架,互相說了不少難聽的話。吵完了,妻子氣得哭哭啼啼,跑回了娘家,吵架這件事也宣告結束,前面說過的話都等於零,做丈夫的第二件事是如何讓妻子破涕為笑,把她哄回家,重新做自己的好老婆。如果丈夫一個人躺在床上琢磨妻子剛才說的話,並且越想越生氣,這等於在算過數的算盤上算數,在寫過字的紙上寫字,能算出正確答案嗎?能寫出好文章嗎? 又比如,工作不順利,老闆提拔多人,不曾多看自己一眼。那麼,前面的工作就算結束,以前的表現都等於零,當員工的第二件事是思考哪些行為可能受到老闆欣賞,這些行為跟自己的價值觀是否有衝突。如果沒有衝突,就按老闆欣賞的方式做事;如果有衝突,就得準備另謀高就。 人生原本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上了山肯定要下山,到了甲地肯定要去乙地,做了這件事肯定要做那件事,讓過去的有歸於現在的零,不背任何包袱,輕輕鬆鬆地走向未來,不是很好嗎?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