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佛教寺廟

淨土道場靈岩山寺


時間:2009/4/6 作者:明華居士

一、寺院概況淨土道場靈岩山寺靈岩牌坊淨土道場靈岩山寺 觀音洞外景淨土道場靈岩山寺 大雄殿淨土道場靈岩山寺 放生池淨土道場靈岩山寺 多寶佛塔淨土道場靈岩山寺 齋堂淨土道場靈岩山寺 靈岩鳥瞰靈岩山寺,位於江蘇省吳縣木瀆鎮靈岩山,是江南著名的佛教聖地,同時也是國內外馳名的明勝古蹟和風景遊覽勝地。地處太湖之濱,毗鄰木瀆鎮,距蘇州市西南方十五公里。靈岩山,本是春秋時代吳王夫差館娃宮的舊址,也是越國獻西施的地方。現今尚存吳王遺蹟和古蹟有:吳王井、梳妝檯、玩花池、玩月池、琴台、西施洞、智積井、長壽亭、方亭等。清聖祖康熙和清高宗乾隆二帝南巡時,在山頂築有行宮,清鹹豐十年焚於兵火。山高海拔二百二十公尺。居高臨下,湖光山色,蔚為壯觀。因為以前多其四石,猶如靈芝壯,故山名靈岩;南列峭壁如城,又名石城山;又因山勢右轉似象回顧狀,故又名象山。相傳系東晉末年,司空陸玩捐宅第改建而成。於梁武帝天監年間(502——519),將之擴充為秀峰寺。據傳為大哀經(竺法護譯)中所述之智積菩薩應化之道場。唐玄宗天寶年間(742——755),天台宗中興之祖道遵曾在此地修法華三昧。宋初,一度為律宗寺院,元豐年間(1078——1085)改為禪院。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因賜抗金英雄韓世忠薦先福名,敕改寺名為「顯親崇報禪寺」。明洪武初年,又改名「報國永祚禪寺」。永樂十年(1412)重修,弘治年間毀於火。清順治六年(1649)重修,鹹豐十年(1860),由於太平天國之兵火,寺內建築,除九層塔外,大半焚毀。宣統三年(1911),真達住持本寺,與妙真協力大舉復興堂舍,殿宇漸全,躍為江南名剎。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十月,因中日戰事危急,蓮宗十三祖印光大師移錫並常住本寺,遠近緇素一時蔚集。印光大師將寺院改為十方淨土道場,名崇報寺,後又易名靈岩山寺。 印光大師參照百丈清規以來各類叢林規約,制定靈岩山寺共住規約、念佛堂規約、僧值規約等各項修行念佛之嚴格規定,而使本寺成為我國第一座嚴禁講經、傳戒、傳法、收徒、經懺等事,而專修稱名念佛之淨業叢林。二十九年,印光示寂於此,荼毗後得五色舍利,奉置寺中。 寺廟建築,氣勢雄偉。有宋代多寶佛塔及天王殿、大雄殿、鐘樓、念佛堂、藏經樓、智積殿、鐘樓、香光廳、「印公塔院」、客廳、寮房等。山徑曲折有趣,路經繼廬亭、迎笑亭、落紅亭和石幢;山上有奇石,如靈芝石、醉僧石、石鼓石、饅頭石、袈裟石、鼠兒石、上山馬石、石龜等;山頂有琴台,半山有觀音洞,俗稱西施洞。其中,靈岩寺塔位於大雄寶殿東側,別名多寶佛塔,始建於南朝梁代,五代吳越、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兩次重修。塔九級八面,木構腰檐及塔剎於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被雷火焚毀,僅存磚砌塔身。今佛塔凌空高聳,與三重飛檐之鐘樓相呼應,成為靈岩山之突出標誌。「文革」中,靈岩山寺遭到破壞。從1979年起,陸續得到修復。1980年末創辦了「中國佛學院靈岩山分院」。1983年,該寺被定為漢族地區全國重點寺院。現任住持明學長老。二、中國佛學院靈岩山分院中國佛學院靈岩山分院位於飲譽中外淨土道場蘇州靈岩山寺,是淨宗十三祖印光大師圓寂的地方。妙真和尚創辦靈岩山寺西有研究社,1948年擴充成為靈岩山寺淨宗佛學院,學僧48名,1959年後停辦。1980年開辦中國佛學院靈岩山分院。歷盡寒暑,時至今日已招收十四屆700餘名學生,前十三屆畢業600多名學生,現大多在海內外各處弘法。(一)回顧歷史,興復幾度靈岩山寺,歷史上幾度滄桑,靈岩山經歷了過去的歷史,迎接著新的歲月。在介紹本院教學活動的同時,先讓我們浮光掠影地回顧一下過去歷史的豐富底蘊,才能更好明了今日的現實狀況,總結經驗,繼往開來。靈岩山又稱石城山、石鼓山、硯石山、象山。在春秋時代,曾是吳王夫差的館娃宮,這大概是公元前四百多年前的事情。據史書記載,東晉元帝(326一334在位)的司空陸玩舍宅為寺,梁武帝天監年間(502—519)增拓為秀峰寺,天監十五年(516)智積菩薩應化此山,遂為「智積菩薩顯化道場」。天監二年(503)建成供奉佛舍利的靈岩塔,即今多寶塔。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3),太傅、韓蘄王(韓世忠)於寺薦先福,名顯親崇報寺。明洪武改為十方叢林。明清時二度毀於火,重建規模難復昔日輝煌。清宣統三年(1911),普陀山三聖堂真達上人被請住持本山,開始了興復的工作。民國十五年(1926),開為十方淨土道場。院事由妙真上人實際負責。二十六年(1937)冬,印光大師移錫靈岩。二十九年(1940)終寂於此,奠定了淨土道場的特殊地位。靈岩山寺,1948年在過去西有研究社的基礎上開辦淨宗佛學院,當時擔任教學工作的法師大多畢業於寧波觀宗講寺。如:碧林、蓮因、化東、梵光、種蓮等法師,講授《彌陀要解》、《四教儀集注》等天台、淨土課程。那時的方丈和尚妙真上人也是觀宗寺的學生。因此,靈岩山一直傳持「教遵天台,行歸淨土」的傳統。(二)陶鑄龍象,護持法城1980年,由明學大和尚提請,在趙補老的建議下,經有關主管部門審批 ,於靈岩山創辦中國佛學院靈岩山分院 ,學制兩年。首屆共招收43名新生,於12月10日正式開學。當時的辦學條件和設施十分簡陋 ,學生睡廣單,生活非常艱苦。經過數年的勵精圖治 ,艱難開拓,才擁有了現在的規模。本院院長是中國佛協副會長明煬法師,實際處理日常行政事務的常務副院長為中國佛協諮議委員會副主席 、江蘇省佛協副會長、靈岩山寺方丈明學大和尚。明學大和尚在分院開辦時,即明確提出本院辦學的方針「立足本國 ,面向世界」、「教遵天台,行歸淨土」。「教遵天台,行歸淨土」八字方針是印光大師及前代諸上人共立的規約 ,現在完整地保存於教學體制中。在這個大前提下 ,靈岩山辦學的目標非常明確,設定的課程有天台宗、淨土宗、律宗、佛教史、佛學概論 、梵唄及語文、歷史、時政、書法等,佛學課占70%,文化課占30%。力爭做到三學並重 。五明兼攻的教學格局。任執教工作的數位教師含辛茹苦、誨人不倦地陶鑄這些年青有為的莘莘學子、法門龍象 。他們崇高無私的奉獻品格,受到了大眾的敬仰和尊重 。靈岩山分院的師資,二十多年來相對比較穩定,任課老師皆是本院培養的優秀僧才,修學德行足為大眾楷模。他們的生活待遇與寺內執事一樣,不搞特殊化。每年正月期頭,法師和寺內的執事同時掛牌請職,參予寺內執事會議,執教法師授予主講、助講職稱。學院行政管理由監學、副教務長負責。曾在學院任教的法師,如常德、聖權、常定、宗淨、道元、瑞法、萬空、智藏、通藝、覺華、道泉等法師,現在大多於海內外弘法。如今留院繼續執教的法師有道安、海宴、常悅、興德、華中、梵果諸法師,以嚴謹的修學作風、豐富的學識水平,身體力行,言傳身教,用心地的智慧甘露澆灌著立志向道的釋子,使他們成長為法門棟樑之才。事實證明,從歷屆畢業生中選拔那些學修有專長的僧才作為執教人員,是一條行之有效的辦學思路。靈岩山分院在第三屆時曾試辦專科和本科兩個班 ,從專科應屆畢業生中選取學修成績優異的學生升入本科繼續學業 。本屆本科畢業後,我們感到條件不具備,從實際出發,決定不再辦本科。這樣做也符合1986年夏在北京召開的佛教院校工作座談會的精神。1993年,靈岩山分院根據當時的情況,試辦了一個研究班,1995年正式開辦研究班,學制定為四年。從應屆專科畢業生中擇優錄取有志於修學的學生繼續深造。研究班依照本寺《共住規約》及本院《院規》、《教學大綱》的規定,全面體現,「教遵天台,行歸淨土」的宗旨。學生嚴格遵守清規戒律,從事叢林生活,鼓勵自行禮佛、誦經、念佛等行持,並統一參加每年末的精進佛七。課程設定分淨土、天台兩個宗派,根據學生的興趣與天賦,任選一門作為主修,亦可二宗兼攻。教學以法師主講、提示、輔導形式進行,學生採用聽講、提問、討論、獨自進行專題研究、或自選宗派完成學業等方式參予學習。每月師生舉行教學交流座談會一次。學生依據授課內容復講,每月完成一篇相應的學習總結報告,每學期準備一篇論理精詳,內容完整的論文,學生平時可接受口試、筆試等測驗。本班現有學生十三人。辦好專科,是靈岩山分院主要的辦學方向。二十多年的僧教育,靈岩山分院畢業生除留院任教和擔任本寺執事之外,大都遍布海內外從事弘法護教工作。初步統計,于海外弘法的法師有二十多人。另外有三分之一的畢業生現於各地叢林、學院擔任會長、方丈、監院、教務長、執事等各項重要職務。靈岩山分院僧源主要由各地佛協、寺院推薦、新生自行報名,通過統一考試錄取,不發《招生簡章》。這也是靈岩山分院招生形式的一個獨特之處。(三)繼承傳統,樹立蓮風靈岩山寺辦學的特色是繼承印光大師所定規制,不墮蓮風。每屆新生入學,首先學習《共住規約》,明了印祖護持道場、扶正匡弊的苦心悲願。在靈岩山道場開創之初,大師與真達上人相商後,訂立了五條規約,明確了道場的性質:「一、住持不論台賢濟洞,但以戒行精嚴、深信淨土法門為準。只傳賢,不傳法,以杜法眷私屬之弊。二、住持論次數,不論代數,以免高德居庸德之後之嫌。三、不傳戒,不講經,以免招搖,擾亂正念之嫌,堂中雖日日常講,但不升座,不招外方來聽耳。四、專一念佛,除打佛七外,概不應酬經懺佛事。五、無論任何人,不得在寺內收剃徒弟。以上五條有一違者立即出院」。在這個道場之中,學生從入學開始,即自覺與常住諸師一同維護著淨土叢林的道風。有一些學生畢業後,發心長住念佛堂,日日熏修於印光大師親手訂立的念佛堂日行規則中。堂中的維那、知堂無一不是學院的畢業生。靈岩山常住至今仍保持著不應酬經懺等五條規制,學院學生在此清淨的環境裡磨練,學修氣氛頗濃。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先是進堂念佛數年,才報考佛學院,有著很好的修學基礎。靈岩山樸素的道風吸引著海內外佛教界的重視。日本、美國、新加波、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佛教組織不時派團前來進行佛教文化的交流活動。靈岩山分院也相應派員前往實地考查,或進行相應的交往。縱觀靈岩山分院佛教教育的發展經過,更加鞭策靈岩人努力開拓、不斷進取。戒驕戒躁,求真務實,光大印祖蓮風。再接再勵,保持良好的修學環境,不斷完善自身建設,開創靈岩山分院辦學新局面。三、來訪路線及聯繫方式來訪路線示意圖:淨土道場靈岩山寺聯繫方式:電話:0512-66261310 郵編:215000地址: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木瀆鎮靈岩山來訪路線:從蘇州火車站、汽車北站乘游4線,或乘2路、43路、64路、65路、315路、663路、312路、326路、505路、511路、512路、621路公交均可至靈岩山終點站下車,往南走約500米,右拐沿木結構小屋往前200米即至靈岩山寺山下牌坊。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