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淨土法門:普賢行願品講記12


時間:2008/3/6 作者:明華居士

第三是攝客群用供養,諸佛菩薩出現在世間唯一的目的就是要利益一切眾生,攝受一切眾生,正是像法華經上所說的,佛為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那麼換一句話說,佛菩薩不多事,如果這些事情有別人能辦得了,可以辦的,他樂得清閒自在;眾生實實在在辦不了,沒有能力辦,那他就不能不出現在世間。那麼一大事是什麼呢?一就是我們此地所講的一真法界,一真。大事是講生死大事,再沒有比這個事更大了。如果能夠契入一真,這個大事就解決了,不能得到一真,這個大事就沒完沒了,生生世世都不能解決。這個的確是古今中外那些宗教家、哲學家、科學家,都在想解決這個問題而沒有辦法,實實在在是解決不了的,這是佛不得不出現在這個世間。 佛是大慈大悲,問題就是我們眾生肯不肯接受?所以經上又常說佛不度無緣之人,什麼人跟佛有緣呢?肯接受的就有緣,不肯接受的就無緣。那麼肯接受裡面,還分很多等級;全誠肯定地接受,這個在佛法里叫根熟眾生,我們這個根有沒有熟?根熟就是百分之百地接受,那他這一生決定成就,他生在這個世間六道輪迴,那就是最後身,最後一次了,以後永遠不再輪迴了,這叫根熟眾生。所以根熟,諸位要記住,百分之百地如說修行,一點都不打折扣的,自己要有充分的信心。你看從前蓮池大師在世的時候,他老人家一生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他別的都不會,佛寺裡頭這些儀規、唱念,他都不會,他就念一句阿彌陀佛。 我們彌陀經疏鈔演義前面有個小傳,你就能看得出來,小傳上有記載,有一年旱災,很久沒有下雨,老百姓那時候向龍王求雨,求了也沒效,沒用,所以最後就找到他,他是一個很有修行的人,很難得的一個好法師,就請他來求雨。他也沒有法子,他也不懂求雨這些儀規,也不懂,那怎麼辦呢?跟我去念佛啦!他拿著引磬,一些附近的老百姓跟到他,就到外面田邊上去念佛。很奇怪,他念到那裡,雨就下到那裡,真的雨求下來了。誠則靈,他不要什麼儀規的,誠心誠意,至誠感通,它真的就會下雨,就被他求到了。所以講根熟就是完全肯定,依教奉行。 那麼曾經有人問他,你老人家自己念佛怎麼個念法?他念四個字阿彌陀佛。你教別人呢?教別人念六個字,南無阿彌陀佛。奇怪了,為什麼教別人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是客氣話,是皈依的意思,是恭敬的意思,就是皈依阿彌陀佛,恭敬阿彌陀佛。為什麼教人念六個字呢?因為他現在還不想去,他沒念頭去,所以跟阿彌陀佛要客氣一點,結個法緣。我嘛!這一生決定要去,所以一切客套統統免了。他老人家念四個字,他有信心,他這一生當中決定去,來生決定不入輪迴,所以念四個字,一切客氣話免說。如果你們現在還不想離開娑婆世界,還有所留戀;西方世界也嚮往,這個地方又捨不得,那你就念南無阿彌陀佛。可見得古人自信心之強,專精於一門,這是值得我們效法的。 我們自己要想這一生決定去,我們這一生在這個娑婆世界最後身,你是穩穩噹噹往生,往生不往生在我自己啊!所以佛法講什麼叫根熟,堅定的信心就是根熟了。半信半疑這個就是沒成熟。所以根熟的眾生要幫助他成就,他這一生決定成就;那個沒有熟的,要幫助他成熟;那個沒有善根的人,要幫助他種善根,這都是利益眾生與攝客群生。如果講到攝受,必須要以種種方便。攝取也就是接引的意思,把佛法介紹給他,有的人樂意,你介紹給他,他很歡喜;可是有的人根本排斥,那還是要介紹給他,那怎麼辦呢?這必須要有技巧。譬如說你們在學校里,你們如果要會了,你們是菩薩學生,菩薩示現學生的身分,就能夠攝受許許多多的同學。 這是講到不信的,如何攝受法呢?你們在學校手裡拿一串念珠,念珠不要太小,小了看不見,找條大的念珠,套在手上,你們同學一看到你,哎呀,阿彌陀佛!你看,你沒有勸他念佛,他自動念了一聲阿彌陀佛,這一聲阿彌陀佛不簡單喔!阿賴耶識就落了種子,將來他就會成佛,這給他種種子嘛!沒有種種子的幫助他種種子。種種子,很巧妙的方法,你要是故意叫他念,他才不念;他一看到這個,自然就會念了,你每一天就不曉得度多少人,這個無量功德啊!你會的,你會做;不會的,你也不會做。你們念的書,教科書上一般人都習慣寫個名字,那麼你不要寫名字,你寫個阿彌陀佛;人家一看,這是阿彌陀佛的書,你看又念了一句了。所以你要懂方法嘛!你要有善巧嘛!這都是攝客群生。所以我們要有智慧,要有善巧,不曉得做多少好事,這種功德真是無量無邊。 所以有許多學佛的人,他不懂得,你看很多學佛的,有錢的,開大商場的,他電視上做廣告,新聞廣播,報紙上也廣告,都是他那些生意。其實,他那個廣告裡頭加上一個南無阿彌陀佛,又不增加廣告費,恐怕他的生意還特別興隆,有三寶加持,你看看他不會,可惜,實在可惜!所以學佛的人,不但自己要念佛,處處要想方法勸別人念佛,勸別人自動地見到你就念佛,他最高明的,這是攝客群生。這是沒有種善根的,替他種善根,為他種善根。那麼已經有善根的了,所謂已經有善根,他對佛法有興趣,這是有善根;他對這個沒有興趣,這是沒有善根的人。有興趣的人,要幫助他,或者介紹他聽經,介紹他讀經,幫助他解決疑難,這個是應當要做的。 同時菩薩所在之處,前面跟諸位說過,一定要發心講經,講經不一定在大會講台上,你自己在家裡面,你在學校裡面,邀集好的同學,尤其是現在你們學校都有學佛社的組織;學佛社裡頭一定要開一個講經班,聯絡對於佛經有興趣,能夠深入研究的同學,組成這麼一個小班,大家輪流講,一個星期講一次,輪流講,把風氣養成。這是幫助那些已經有善根的,幫助他善根增長;真正有深厚善根的人,幫助他成熟,這叫攝客群生供養;一定要發心去做,要帶頭去做,你能夠帶頭去做,這個功德很大。福德也大。 講座,現在你看台中李老師不辦講座了,大專講座是從他那裡開始的,現在他不辦了。為什麼不辦呢?現在學生太亂了,辦,收不到效果,這是他不辦的原因。最初辦因為大專講座只有他一家,到那裡去參加的學生都非常單純,過去雖然接觸過佛法,也不過是幾個月而已,縱然有些染污,染污的程度還不嚴重,所以辦的時候收到相當的效果。台中大專講座從五十一年開始,第一次是民國五十一年開辦的,辦了不少年,我自己參加的時候,曾經參加過十一次,從第十二屆以後,我沒有參加了,所以早期那些同學我都認識。 那麼現在講座難在那裡呢?難在請很多老師來教,而且這些老師個人學個人的,個人修個人的,所以同學聽很難得利益。這個老師他修淨土的,極力讚嘆淨土,念佛好。下一堂課,那個老師學禪的,淨不行,還是參禪才能得利益。又下一堂,老師學密的,他們兩個都不行,還是我這個三密相印,即身成佛,搞得你最後莫名其妙,不曉得那個好,無所適從,有這個困難。每個人的路不一樣,所以你要跟一個人學容易,跟多人學困難,不知道那個好,使你自己沒法子選擇,你反而搞得很迷惑,難在這個地方。那麼台中講座有六門課,六門課當然有六個老師,可是他六個老師是一家人,除了李老師之外,其餘都是他的學生。所以不管他開多少課,多少個老師,他是一個方向、一條路,好處就在此地。 所以在過去有許多學生想參加講座問我,我都介紹他到台中去,原因就是一家之言,你走一條路,容易走,容易建立信心,道理在此地。所以介紹人聽經,介紹人看經,也要負責任,也不能夠很輕率,要負起攝客群生的使命。攝客群生就是供養佛,就是利益一切眾生;此地所講的供養,全部都是供養十方一切諸佛,我們這樣做就是供養佛,你肯修行,肯利益眾生,肯攝客群生。那麼第四是代眾生苦供養,實際上眾生的苦是沒法子代受的,各人有各人的業報,怎麼能代受呢?經上也常常用比喻,父子登山,各自努力,沒有法子能夠代受的。 楞嚴經上我們更看到一個顯明的例子,阿難是釋迦牟尼佛的堂弟,他們堂兄弟一共八個人,釋迦牟尼佛是老大,阿難最小,他自己總認為,是我大哥,你們要努力好好地修行啊!你們不修行不行啊!我可以馬虎一點沒有關係,到時候我大哥會幫助我。所以說他們要修禪定,我不要修禪定,到時候我大哥一定把禪定就給我了。到遭摩登伽女難之後才曉得沒有用處,原來他那個定沒有辦法給人的,禪定、智慧是沒法子給人的;福報可以給人,我有福報,我有財富,我可以分一點給你享受,我的定功、我的智慧,沒有辦法分給你,這個是沒有法子的。那麼所謂代眾生苦,就是指我們現在修行,我們現在修行要吃很多苦頭,我們為什麼修行呢?為了將來要幫助眾生,要幫助眾生先要成就自己,修行不是為自利,是為了利益眾生,那麼我們今天所吃的苦頭都是為眾生吃的,這個就是代眾生苦。 所以四弘誓願里,其實四弘誓願只有一願,眾生無邊誓願度,只有這一願,十方一切諸佛的本願就是這一個願,要度一切眾生。度眾生得要有度眾生的本事,要有度眾生的能力,如果你自己煩惱不斷,你度不了眾生,所以先要斷煩惱,斷煩惱成就自己的品德。有良好的品德,你要沒有學問,沒有能力,你還是不能辦事,你的修養道德再好,你沒有智慧,你沒有能力,那也是沒有用處的,所以必須要學法門。我們自己成就,剛才跟諸位說了,一門就行了,我學一門,我自己成就了,我為什麼要廣學多聞呢?學那麼多法門呢?為眾生學的,不是為自己學的,所以這一點諸位要是明白了,你就可以多學一點法門就沒有關係了,是為別人學的。 為什麼呢?有些人他想學佛,但是他不肯學我這個方法,不肯學我這個法門,他想學別的,那你要懂,你才能幫助他,你不懂你就不能幫助他。如果自己懂,那盡心盡力幫助他;自己不懂,介紹懂得的人去幫助他,應該是如此。可是介紹也要負責任,你介紹那個善知識,是不是真正的善知識?他到那個地方會不會有成就?如果你介紹到那邊去,他到那邊還是沒有成就,那麼你介紹人有過失,雖沒有罪,有過失,為什麼呢?耽誤了他的時間,浪費了他的精力,我們這個介紹人,實在講也對不起人,所以這一點也是相當不容易的,代眾生苦是從這些地方說的。 那麼看到眾生受苦受難,我們自己要加倍精勤努力來修學,希望自己學成之後,能夠為大眾解決這些苦難。下面一句是勤修善根供養,我們先要講善根,然後再講勤修。什麼叫善根呢?在佛法裡面講世間善根與出世間善根,也就是講凡夫的善根與菩薩的善根;而且凡夫裡面有內凡有外凡,內凡是指六道凡夫,外凡是指小乘聲聞、緣覺,為什麼?他沒有見性,沒有見性都叫凡夫,乃至於權教菩薩,都是沒見性的。沒有見性的是以六識為主,就是第六意識主宰,這是凡夫,他的善根有三種,無貪、無嗔、無痴,這叫三善根,一切善法都從三善根出生的。三善根的反面叫三毒,那就是無量無邊的煩惱、罪業,都是從三毒生出來的,這個三毒就是貪嗔痴。 所以我們學佛首先要修三善根,於一切法不貪,一切的順境不起貪心,這個非常非常地重要。一切逆境裡面,不順的境界裡面,不生嗔恚心;一切境界不迷惑,樣樣清楚,這就不愚痴,不貪、不嗔、不痴,這是三善根,這個要認真地修學,這個在修行人來講,這叫根本法。三毒的果報是三惡道,嗔恚是地獄道的業因,人不嗔了就決定不墮地獄;貪愛是惡鬼道的業因,不貪了,決定不墮惡鬼道;愚痴是畜生道的業因,就以佛法來說,現在佛法有真的、有假的,這裡頭有邪有正,有是有非,你要是不能夠辨別,這是愚痴。你要是能在佛法裡頭,那是正法,那是邪法,是非善惡邪正,清清楚楚,不被迷惑,這是有智慧,這個不愚痴。 先要修這個,要修三善根,要勤修,勤是要精進,要努力,要認真地去修學,這個對你自己是決定有好處,各位必須要記住,人的壽命很短,不要以為喔!壽命很長的,那你就錯了。壽命很短,幾十年真是一彈指就過去了,我是二十二、三歲到台灣的,想想當時的情景就跟昨天一樣,時間過的太快太快了,那麼往後還有沒有這麼長的時間呢?沒有了。人生苦短啊!不要貪戀啊!眼前要是貪戀這個,得不償失。為什麼呢?你將來這個果報在三惡道,這個事情就太痲煩了,眼前對於這些五欲六塵,你能夠捨棄,順境不貪,逆境不嗔,樣樣明了,將來得大好處啊!能夠得真實的理,這是我們自己一定要明了的。那麼我舉一個小的例子,給諸位說。年輕人喜歡玩樂,我年輕的時候也喜歡玩樂,可是什麼呢?我就看得比較遠一點,我看到許多老人,很苦、很可憐,想到什麼呢?自己將來要老啊!不老就短命啊!簡單得很嘛!那不想短命一定要老,這總是免不了的事情,所以愈想愈不對勁。我在沒有學佛之前,我還學了幾個月的算命,所以我那個時候也會排八字,不過時間很短,學了幾個月就學佛法了,學了佛法,那個東西就丟掉了,所以我知道一個人在一生當中,他的運會轉的,有五年最好的運,有五年最壞的運,那麼一般人是要受命運的支配,但是如果你自己信心要具足,你就能轉命運。 所以我在我學佛三十多年過程當中,我所體驗的,轉變命運沒有訣竅,就是信心,你自己信心堅強,你的命就轉掉了。所以那個時候我想年輕的時候要吃點苦頭,要多多地努力,把好玩的時候,應當放在晚年,那多自在呀!年輕的時候吃點苦,算不了什麼,有體力、有精神,能扛得過去,所以我年輕的時候就學佛、讀書,那些遊樂的場所決定找不到我,一年難得看一次電影。我年輕的時候,而且我很吝嗇,要我去買一張票看電影,我捨不得,因為那個錢花得浪費,沒有意思,所以看電影要有人請客我才去,我自己不花這個冤枉錢,也有很多朋友知道我這個脾氣。而且我條件很苛刻,我絕對不排隊買票,因為那個受罪,排隊買票很受罪,我看了場電影要排一兩個鐘點隊,我不乾,決定不乾。如果位子坐得不理想,邊邊,我也不乾,所以要票買好,位子很適當,要擺在當中,看得很舒服,那這個可以,我才同意,否則的話,請我看一場電影都不容易,我都不乾的。 所以那個時候,我們在班上,我們同事都叫我書呆子,這個人念書念呆了,呆頭呆腦的,好像很消極的樣子。現在碰到我了,都說哎呀!你的路子走對了。他們都退休了,退休拿了一點退休金,有很多跟人家合夥作生意,沒作幾個月都被人騙走了,苦不堪言,我那些老朋友苦不堪言。他看到我現在好消遙自在,哎呀!你這個路走對了。我說當時我們在一塊,三、四十年前,我就告訴你了,我們玩的時間調換了,你是年輕玩,我是老來玩,我現在全世界到處走,走到那裡,人家什麼都給我預備好,帶我去遊覽去觀光,這個多自在!我們把時間調換了一下,就得這個自在,你自己要能夠決定呀!不能被命運支配呀! 一生最好的五年,五年放在最後,不要在年輕的時候把那個五年用掉了,那太可惜了,那到老的時候要受罪了;要放到最後,愈老愈自在,愈老愈快樂,你們想想這樣好不好?如果晚年苦是真苦,年輕的苦不覺得苦,晚年的苦是真苦,希望晚年能夠得大自在,這個要你自己去做決斷,現在決定不能夠貪圖歡樂,要努力,要奮發,要向上,要勤修三善根,佛在經典裡面給我們說得很詳細,而且佛所說的每一句話決定是真實的,他不會欺騙人的。 世間人最難捨的財,難捨。財從那裡來的呢?財是你前世修財布施所得到的,換一句話說,你命裡面有的,命里有的來了,來了我不要。不要,永遠存在那個地方,沒動用嘛!現在來了,現在來了你不接受,那麼你永遠存在,永遠用不盡。來了的時候,好,你統統照收了,而且在享受的時候又不肯再修布施,你這個財就用盡了,用得盡的,你們去愈用愈少了。所以有財,除了自己衣食夠了之外,而且還要節儉,最好是要能節儉,不趕時髦,這個是聰明人,我把我多餘的財富布施,布施什麼?布施就是真正的儲蓄。儲蓄在銀行里,銀行會倒閉,靠不住啊!布施是什麼?是存在法界裡面,法界不會倒閉,你的財用永遠不會缺乏,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明白這個道理你才放心大膽這樣去做。 而且你真正很節儉,給諸位說,你身心愉快,所以財一定要舍,不捨的時候,不但有煩惱,而且還有疾病,為什麼呢?你要去看醫生,要花一筆醫藥費,為什麼?因為你有錢嘛!你要沒有錢了,就不害病了,沒有錢怎麼?沒有錢害不起病。病魔來找你是因為看到你有錢,你這個錢又不肯花,他就來找你,非讓你花掉不可,還要吃好多苦頭,你為什麼不把它舍掉呢?舍掉就不生病了。所以你看我一年到頭, 到台灣三、四十年了,沒有害過病,所有醫院沒有我的病歷,為什麼呢?沒錢,害不起,病魔他知道,他不找我,害不起病。這一定要曉得這個道理。 我從前勸過別人,有些人是出家人,好朋友,常常吃藥,我就勸他布施掉,他不敢,我說你不敢,你的病就不會好,天天要吃藥,天天要花那麼多錢;你要統統布施掉了,就沒事了,病就好了,也不要看醫生,也不必吃藥,布施掉就好了,舍嘛!病也可以捨得掉,也可以布施掉,不肯布施那就沒法子了。所以財富要攢在法性里,不要存銀行,攢在法性裡面,那就多做慈善的事業。而好事裡面最殊勝的我們在此地講法供養為最,你就做這個,修法供養。那麼法供養第一個就是印經,選擇好的經書,好的註解,我們印了送給別人,這是法供養,也是財供養,財供養跟法供養聯合在一起,那財就變成了法供養,這個供養最為殊勝。 那麼另外一個方法,就是請法師講經,這個也要花錢,不一定在寺院,我們租一個講堂,租一個地方或者租一個星期,或者租一個月,看我們有多少錢,自己做一個功德主,出錢出力租一個地方,請法師來講經,這好事,這是好事情。所以我在國外講經的時候多半都是華僑一些同學,大多數都是我們從前大專講座的同學,在國外留學,定居下來,都有成就的,他們每年找我去講經。我們都是租借地方,在洛杉磯我們每一年都是借他們的市議會,美國人從前蠻可愛,他議會不開會的時候空在那裡,他很樂意借給我們使用,只有一個條件要保持整潔,所以我們聽眾有兩、三百人。可是去年去講的時候不行了,他大概看到我們每年人那麼多,要求我們要收費,一次要五百塊,很可觀,五百塊美金一次,所以去年我們就沒有借他的議會了,價錢太高了。 我們借了一個旅館,旅館裡面一個會議廳,也很大,那個旅館很好,是我們台灣同修他開的,他免費借給我們,借了幾天,這個是最好的財法供養。當然像這種情形,先要做宣傳工作,報紙、雜誌、廣播,都要花一點宣傳的費用。請法師講經,印送經書,分送給大眾,你要想把財儲蓄下來,這個方法最好不過了。而且這個財決定用不盡的,真正有利息,我自己學佛三十多年來,親身體驗的。我是人家供養,我也統統馬上就散掉了,可是這散掉沒有幾天又來了,每來一次比前一次要多一點,都有利息,我很明了很清楚,永遠用不盡,越來越多,多了怎麼?多了大家有福,大家享受。 如果我這些財要自己享受,那可痲煩大了,一定要吃藥、打針、看醫生,什麼毛病都來了。所以讓大家去享受,修無貪、無嗔、無痴,修三善根。那麼菩薩呢?那沒有話說了,菩薩決定是具足三善根,他沒有三善根,他怎麼能成得了菩薩呢?那麼成了菩薩之後,他還要不要修善根呢?還有一個,唯一的一個善根,他能成佛,菩薩要成佛,他要修善根,什麼叫善根呢?精進,菩薩的善根只有一條,精進,決定沒有懈怠,那麼這是把善根說出來了。『勤修』,注子裡頭有說,『不捨勤修一切善法,善法若不勤修,便不能利樂眾生,即與佛心相違,故以勤修善根是法供養也。』 供養一切諸佛,那麼這是和世出世間一共就是四善根,無貪、無嗔、無痴、精進;精進是天天干,要找機會,要鍛鍊自己。前面也曾經跟諸位介紹過,佛法裡面精進最好的方法就是上台來講經,為什麼呢?叫許多聽眾逼著你不得不精進,逼著你要上台,你要沒有充分的準備,你就下不了台,就很難為情了。這個比應付考試還要認真,這個方法很好很好。那麼要製造上講台的機會,有這個機會決定不放棄,沒有這個機會要想辦法製造機會,為什麼呢?磨鍊自己,要磨鍊自己,使自己常常有機會來練習,而且叫這些機會不要中斷,自己才能夠成就。 那麼在講台上好處很多,前面跟諸位說了,教學相長,天天勸別人行善,也就是勸自己;自己許許多多的毛病,天天在講,天天在講,自自然然就改了,不改怎麼辦?心裡難過,天天勸別人,自己都沒做到,總是難為情,說出來那個口氣都不肯定,模稜兩可的,為什麼模稜兩可呢?自己心裡有愧呀!自己要做到了,那語氣都不一樣了,所以天天勸別人,天天勸自己,這個好,逐漸逐漸確實能夠收到很大效果,有異想不到的利益功德。那麼第六句講不捨菩薩業供養,業就是事業,菩薩的事業就是教化眾生,弘法利生是菩薩的事業。菩薩沒有別的事情,是一個職業的老師,菩薩是天人師範,像釋迦牟尼佛一樣,一生從事於教學,孔老夫子也是如此。但是孔老夫子他曾經一度想從政,沒人用他,他沒有法子只好去教學。 如果當時要有人肯用他,他做官去了,他就不教學了;因為周遊列國沒有人敢用他,認為孔老夫子智慧太高了,學生裡頭能幹的人太多,恐怕用他,他一發起個政變,政權馬上就被他搶去了,所以沒人敢用他,這是真的,一點不假。但是孔老夫子是個很講道德的人,絕對不會搞政變,不過在當時一些人對他不放心,因為他確實有這個能力,他有這些幹部,那麼這一生從事於教學。菩薩決定沒有政治野心,純粹是從事於教化眾生的工作,所以教學就是菩薩事業。那麼寺院講到這個地方我要告訴諸位,這個寺現在我們佛教道場稱之為寺,寺就是教育機構,寺不是廟,今天把寺跟廟連起來稱,寺就是廟,廟就是寺,真正糟糕了,把佛法糟蹋盡了。 這個名稱的起源是佛教到中國來,是中國的漢朝,漢明帝,等於是派特使在西域迎請過來的。那麼到中國來由政府招待他,接待這些外國的法師,那個時候負責接待的是鴻臚寺,鴻臚寺相當於現在的外交部,專門管外交的。所以中國過去政治制度,君權跟相權也相當地清楚;宰相他不管外交,他只管內政,所以宰相底下一級單位機構的名稱叫部,在漢朝時候六部,部長稱尚書,次長稱侍郎,侍郎等於現在的政務次長,部長是尚書,帝王的皇室君權,皇帝底下也有一級辦事的機構,它的名稱稱寺,所以皇帝底下有九寺,寺的長官叫卿,公卿。所以當時辦外交的是直屬於皇帝的,就是皇帝底下專門管外交的叫鴻臚寺,鴻臚寺卿就是現在的外交部長。但是它不歸相,現在歸行政院、歸宰相,那個時候不歸首相,是歸皇帝,所以是由國家來接待。 到最後看到佛法太好了,我們也捨不得讓他走,希望他長住下來,長住下來總不能說把鴻臚霸占了,這個不可以的,外交部賓館暫時招待客人,不能永久招待。於是這不得已怎麼辦呢?在皇帝下面再設一個寺,本來是九個寺,就變成十個寺,那麼那個寺叫什麼名字呢?白馬寺,那個時候首都在洛陽,洛陽白馬寺是第一個寺,是直屬於皇帝底下,跟九個寺平等排列的,是皇帝底下一級辦事的機構。辦什麼事情呢?辦教育。所以宰相底下有一個教育部,禮部,是辦教育的,那是辦國家傳統的教育;那麼皇帝底下這一個寺專門辦佛陀教育,現在也可以說辦社會教育。於是乎中國就有兩個教育部,一個直屬於皇帝的,一個直屬於宰相的,你要懂得這個性質。當時白馬寺的事業是翻經講經,指導人修行,純粹是做教育工作。 與超度死人念經,絕對沒有這個東西,這個東西不曉得什麼時候起來的,而且起來得很晚,因為在唐朝中葉以前,我們在歷史上都看不到,都沒有這個東西存在。所以這是變質了,現在是愈變愈不像樣了,真正是喧賓奪主,佛教的本來面目我們完全看不到了,但是這個名稱一直延留到現在。現在總統府底下一級單位稱局,它不叫寺了,但是佛教這個寺的名稱一直保存到現在,你要知道它的根源,曉得它從前辦的什麼事業,是菩薩事業,是社會教育,這個一定要曉得,所以佛教是教育,決定不是宗教。好,我們下課。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