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淨土法門:妄念紛飛、心浮氣躁是心沒地方安住


時間:2012/11/3 作者:佛前明燈

淨空法師:妄念紛飛、心浮氣躁是心沒地方安住

佛教導我們終極的目標沒有別的,把妄想放下。妄想是假的,對你有害沒有利;分別放下,執著放下,這三樣都放下了,恭喜你!你成佛了。凡夫跟佛的差別就在此地。三樣都放下了,是佛;三樣都放不下,是凡夫。

菩薩比佛差一點,三樣放下兩樣,還有一樣沒放下,菩薩妄想沒放下,分別、執著放下了,這人是菩薩。

阿羅漢又差一等,阿羅漢三樣只放下一樣,不執著;他有分別,他有妄想。

於是我們就明了,佛法的修行自始至終「放下而已」啊,千經萬論都是教我們放下。為什麼放不下呢?你對真相不了解,所以你放不下。千經萬論說的什麼?說的事實真相。事實真想完全通達明了了,你自然放下了。這個自然放下在此地就是「善巧安心」。你把你的心安住在一個地方,不至於心浮氣躁,不至於妄念紛飛。妄念紛飛、心浮氣躁是心沒地方安住。心要住在一處,好了,住在一處心就安了。住在一處那叫禪定,定在一個地方。住在一處,縱然沒有開悟,你還是凡夫,你的能量比別人高,你的智慧比別人大,你的福報就比別人強。只要把心安住在一個地方,這也是宇宙的奧秘,信息不可思議。

菩薩六波羅密里有忍辱、禪定。辦大事有大耐心,辦小事有小的耐心。人要沒有耐心,什麼事都辦不成。一天叫你拜三百拜佛,你沒有耐心;拜了三十拜就累了,就不想再拜了。真有這事情,沒有耐心啊!中國古人講,沒有恆心;佛法講,沒有耐心。沒有耐心的人,什麼事都做不成。越是大的事業,越有大的忍耐。耐心再升級,就是定,心定在一處。佛在大小乘經論都說:制心一處,無事不辦。《遺教經》上、大乘經論上佛也常說。或者說「止心一處」,「止觀」的「止」,跟「定心一處」是一個意思。你把心止在一個地方,無事不辦。我們的心散亂了,胡思亂想,想現在,想過去,想未來,想自己,想別人,亂想;想佛菩薩,也想妖魔鬼怪,什麼都想,統統散掉了,像一盞燈一樣,他的「光」是四面八方照。

我們把這個光比作心,那我們把它收集起來,像一條線一樣,這個光厲害啊!現在的光,隔一張紙它都照不過去;如果把它集中在一處了,這就叫雷射。雷射我們曉得,鋼板都能穿過。從這個比喻上你去體會,我們把心念頭集中一處,那還得了嗎?念頭集中一處,就是我剛才所說的,它產生的能量出現了,智慧出現了,還有福德出現了,都在光明之中,這心裡頭本有的。《華嚴經》上佛說的好,「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我們為什麼不能證得?但以煩惱而不能證得。我們能把心集中一處就證得了,講的很有道理。佛為什麼能講得出來?因為他自己把心集中在一處了,所以他什麼都能辦,神通廣大,智慧無量。我們今天缺的就是這一點。他有心,他的心跟我們的心沒有兩樣,他能夠集中,我們沒法子集中,這個散亂的。

所以有同學,很少!有這麼一個、兩個,他能夠把妄念、雜念放下,把心收在一處,收在《無量壽經》上,天天讀誦《無量壽經》;把心收在這一句佛號上,每天念阿彌陀佛,他辦了大事了,為什麼?他見到阿彌陀佛了。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菩薩透這個信息給我們,我們真想見佛,你就記住「憶佛念佛」。「憶」是心裡想佛。心裡頭有阿彌陀佛,這叫憶佛;口裡頭念阿彌陀佛,這叫念佛。心想口念,時間久了,佛就現身了,佛為什麼現身呢?我們的憶念把佛的形象變現在我們面前。我們這憶念是什麼?感啊!佛就有應,這是感應,現的佛是真佛不是假佛。

我們在《淨土聖賢錄》裡面看到宋朝的瑩珂法師,這個人雖然出家,不守清規,破戒的比丘,做了很多惡事;但是他有一個長處,他怕死,為什麼?他知道他死了以後一定墮地獄。想到地獄,恐怖、害怕了,這怎麼得了啊!造的地獄業。向同參道友請教:有沒有什麼方法讓我不墮地獄?就有一個同學給他一本《往生傳》,念佛往生的《往生傳》給他看。他看了之後痛哭流涕,很受感動;於是他把自己關在寮房裡頭,一心念佛求生淨土。念了三天三夜,不吃飯,不喝水,一口氣念三天三夜,怕墮地獄啊!這三天三夜真的把阿彌陀佛念來了。你看,制心一處,可以把阿彌陀佛念來,真厲害啊!阿彌陀佛告訴他:你好好修行懺悔、改過自新,你的壽命還有十年,到你臨命終的時候我來接你。這等於受記了。他很聰明,他說:我的劣根性很重,我經不起誘惑;人家一誘惑我又會幹壞事,那這十年不知道乾多少壞事,我還能往生嗎?求阿彌陀佛,你現在就帶我去好了,十年壽命我不要了。懇求啊,阿彌陀佛慈悲答應了:好吧!三天之後我來接你。

三天之後,阿彌陀佛為什麼不當天帶他走呢?當時帶他走不產生影響,三天之後會產生很大影響,為什麼?大家都知道了,他三天就往生,看他三天往不往生!三天真往生了,是真的不是假的,這是什麼?度了好多好多人呢!宋朝到我們現在差不多一千年的樣子,我們都受影響,看到這個記載都深受感動。如果當時阿彌陀佛把他帶走了,沒人知道,房門一打開,你看,瑩珂死在那裡了;哪裡知道他念佛往生,沒人知道。所以,佛在這個時候用這個機會表表法,自利利他,他這個功德就大了,說明什麼?破戒、造作惡業的人真正下決心,承認錯誤,痛改前非,一心念佛,佛還是接引他,還是攝受他。瑩珂法師往生的品位,我們相信不是低,很高的品味,為什麼?他度了多少人,讓多數人看到了增長信心、增長願心,改過自新,這個功德還得了嗎!因為看到他這個樣子、聽到他這個信息,而改過發心往生的都是受他的影響,都是他的功德。所以我們看問題從多方面看,每個角度上你都看清楚,你才知道這不可思議。

所以修行要先修「止」,就是要把心定下來,心不能浮動、不能浮躁。心動、心浮躁,我們所學的是佛學常識,是佛教的知識,不是智慧。一定要記住,智慧、相好、德能都是在定中生的;在淨宗叫一心不亂。一心,能生智慧、生功德、生福報,那是自性里統統具足的,不向外求啊!記住佛說的這最重要的話了:心外無法,法外無心。那麼,心就是法,法就是心,是一不是二。掌握到一,全部都掌握到了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