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淨界法師:學過《楞嚴經》之後,差別在哪裡?


時間:2013/4/23 作者:明華居士

但是佛陀講到後文的三卷半,(從第三卷半到第七卷)的修行篇,佛陀口氣就不同了!前面三卷半是以對比的方式,分析真妄是不同的,有真就不準有妄,有妄就不能有真;但是佛陀講到二十五圓通的時候,佛陀就把真、妄的思想,以一種圓融的方式來開顯——真妄不二。五陰的妄相併沒有錯,當你安住真如的時候,你必須從空出假,重新面對你生命的假名、假相、假用。所以:大乘佛法觀一切法空,但不壞因緣的假名、假相、假用。為什麼呢?因為菩薩要積功累德,你不把握當下的因緣,那你去哪裡修呢?你不可能回到過去的五陰,你也不可能到未來的五陰,你當然是把握當下的身心世界嘛!所以當我們真實安住以後,以不生滅心又重新面對你五陰的假相,還是要借假修真。佛陀告訴我們:真實的功德,你還得從五陰中求,菩薩就是要從五陰中布施、從五陰中持戒、從五陰中修忍辱,乃至於禪定、智慧。所以到了修行篇,佛陀叫我們安住不生滅心之後,以真實的心,又重新面對五陰,當然這時候心態不同─青山雖然依舊在,但是今天的夕陽,可不是昨天的夕陽,心態不同!我們開始以一種歷練的心情,假借外在的假相,來修學內心的功德。我們常說:如是一心中,方便勤莊嚴,在一念心性當中發起菩提心,假借外在的五陰假相,來斷惡、修善、度眾生積功累德,成就福德、智慧兩種莊嚴。所以我們研讀《楞嚴經》,你會發覺:佛陀前面講的,是用對比的方式來呈現,讓我們產生安住;到了修行篇,佛陀就把真、妄結合一起,開始調伏,以真實心來面對五陰。當你面對你的五陰身心世界,《楞嚴經》的心態是什麼心態?學過《楞嚴經》之後,差別在哪裡?你還是面對你的家人、你還是面對你的子女,但是你是站在一念心性的角度,站在你本來沒有這個兒子,那是因緣而有的;所以是站在一種本來無一物的角度,來面對生命──我本沒有煩惱,但是我還是面對我的煩惱假相;我本來沒有生命,但是我還是珍惜我當下的因緣。大乘佛法觀一切因緣法,它是即空、即假、即中,先修空觀,破除我們的執取,從本來無一物當中,建立你的人生觀。所以《楞嚴經》的特點就是稱性起修!你站在五陰的角度來面對五陰,那你就糟糕了;你認為生命是真實有的,那你就被它牽著走,你的人生變成非常被動,你完全被過去的業力牽著走。所以:我們不能住在五陰來面對五陰,要站在一念心性的角度來面對五陰。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