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在印度出世的時候的,印度的當時是一個文化非常發展的國家,以佛教說法來說,當時是有九十六種外道,其實就是九十六種哲學家。這些哲學家都試圖來解釋我們生命的相貌,所謂的生從何來?死將何去?都是想要解釋這個生命的道理。在整個印度的思想當中我們歸納成有兩種的思想,第一個我們叫做邪因緣論,邪因緣論認為說,生命是有軌則的,但是這個軌則以佛教的角度來說是錯誤的軌則。
那麼是什麼軌則呢?就是說他們認為生命是有一個強大能力的主宰者,比方說大梵天或者是種種的天地鬼神,那麼這些尊神他們是能夠獨立自主的去決定我們生命的吉凶禍福,那麼換句話說,在邪因緣的思想當中,它認為我們生命的快樂跟痛苦我們自己是不能決定的,你造善造惡跟你的生命的快樂痛苦沒有關係,那麼我們想要離苦得樂,怎麼辦呢?我們唯有向這個尊神來皈依,來祈禱,那麼當然這個因緣的說法是錯誤的,叫邪因緣論,在我們佛教來說叫做心外求法,就是你的心以外有一個真實的東西,它能夠主導你的生命的吉凶禍福,這個就是一個完全是他生的思想。
那麼第二種思想是無因緣論,這種思想比前面思想更可怕,因為邪因緣論,至少它創立了一個宇宙的天神,那麼我們會知道害怕,那麼無因緣論是認為人生是沒有理由的,生命只是一個偶然,就像樹上風一吹,它掉下一個樹葉,這個樹葉往東邊飄,往西邊飄,完全沒有理由。也就是說你會得到快樂你會得到痛苦,完全是你個人的運氣。那麼當然無因緣論就造成一個很嚴重的思想就是人死如燈滅,我們沒有來生的觀念,就是一個人死亡就像燈消失掉了。沒有來生的觀念這個事就很嚴重了,因為你造善造惡就沒有意義了。
佛教的造善造惡的思想是建立在來生是安樂的這個角度,如果我們對來生無所期待,那你怎麼激勵一個人斷惡修善呢?那麼人就及時行樂就好了,所以這無因緣論它的這種斷滅見是最為可怕的。
佛陀出世以後,把這個邪因緣論跟無因緣論都否定了。佛陀對人生的解釋他提出了一個正因緣論。那么正因緣論世界說,生命是有一定的章法的,它遵循了一定的軌則,這個軌則不是佛陀創立的,是佛陀發現的。我們在三界當中不斷的流轉,這個是有一定的章法,有一定的軌道的,有軌道可循的,所以這個修行才有意義。這個因緣法在佛教的思想當中,我們由淺入深,我們可以歸納成三層的差別:
第一個當我們在觀察諸法因緣生的時候,第一個看到的因緣就是業力的因緣就是業果的思想。這是第一個因緣法,業果,就是善惡的業果。這個業果我們叫做安樂道,這個道理你能夠掌握,你掌握這個軌則,會讓我們生命產生快樂離開痛苦,這是第一個,就是業果的安樂道。
第二個就是我們要講的三法印,就是無常無我的思想。這個業果的思想,它主要的是在調伏我們的罪業,安住業果的道法,調伏罪業。但是三法印它是從無常無我的道法當中,去調伏我們的自我意識,這個就更深入了。因為你有自我意識就會對人生產生一種對立,有我就有我所,有這個對立就會產生愛憎取捨,對我們自己的果報會產生愛憎取捨,就創造生死輪迴的力量。所以第二個就是從無常無我的道法當中去調伏自我意識,這是第二個。
那麼當然這兩個都偏一邊,業果偏重在有相,無常無我偏重在無相,偏重在無為這一塊,那麼到了大乘的實相它是安住現前一念心性。它把前面兩個思想把它貫穿了,從一念心性的角度來發明因果,從一念心性的角度來發明我空法空的真理,就是天台宗的觀照現前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的道理,這個是最圓滿。當然我們在建立這箇中道實相之前,我們是一步一步往前走,就是因緣所生法,它有三層。
佛法修學概要——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