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法師:諸位同學,大家好。
學生:慚愧後學丁嘉麗受同修們的委託,現將大家修學上海下賢老和尚光碟,及劉素雲老師的姐夫郭永發老菩薩往生事跡之後的感想、體會整理出來,懇請恩師上人及眾位仁者斧正、指教。特叩呈內容如下:
我們十幾位學習印光大師十念法的同修們,近段時間一直在認真念佛,學習上海下賢老和尚的光碟,中午吃飯的時候播放《來佛二聖永思集》的有聲書。大家的感覺是一遍一遍看不夠,一遍一遍聽不夠,一遍一遍看得津津有味,一遍一遍聽得絲絲感觸。我們的最大體會是,上海下賢老和尚不僅僅將《無量壽經》的點點滴滴都做出來了,也把印光大師的開示全面完整的做了出來。
印光大師開示:「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閒談不論人非。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就要教它消滅。常生慚愧之心及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功夫很淺,不自矜誇。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果能依我所說修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對照印光大師的開示,尊敬的上海下賢老和尚圓滿的做到了敬、和、忍、念佛不斷、不自矜誇、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往生極樂。
首先是敬,他老人家對自己的老母親從小囑咐的話一直牢記在心,「為人要和善、寬厚,可別作惡、造罪」。能聽母親的話,並能銘刻心頭,時時觀照自己的言行舉止,這是為人子對生身父母的無上恭敬。對比之下,我們各自慚愧無地自容。我們從小就沒把父母的話聽進去,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正是因為從小沒真正恭敬過父母,長大之後自然沒有做到真正的恭敬老師、領導、長輩,學佛之後也沒有真心恭敬過師父上人,沒有真正恭敬過本師釋迦牟尼佛和西方慈父阿彌陀佛。追其根源在於我們從小就不知敬意,不知敬就膽大妄為,自以為是。
我們反思從小至今,我們不知道恭敬父母、師長、眾生的另一個體現,就是常常固執己見,遇到父母或他人的不同意見時,不能隨順;換句話說,總認為自己主張對,或是更好、更合理。常常就是這樣子,在日常生活中一件件的小事、大事之中違背父母之意。比如小至穿什麼樣的衣服,吃什麼飯菜,比如大至考大學、交朋友、結婚、買房子等等,當父母的意見與我們自己相左時,我們輕而易舉就選擇了聽自己的,把父母的話拋到九霄雲外。而上海下賢老和尚恰恰相反,他聽話,真聽話。在他親種的大冬瓜被堂弟摘了,嬸娘找到他後,他聽嬸娘的話不再咒堂弟,反而念叨快讓堂弟好起來。在老母親八十六那年執意從廟裡回家時,上海下賢老和尚久勸無效之後,不再執持自己的主意,而是陪母親回家,這是敬中有順,不違母心。同時老和尚真聽聖賢佛菩薩的話,聽戒律的話,他老人家還拎了一隻鍋回去。這個舉動既是他對母親從小吃素這個習慣的恭敬,也是對自己出家持戒修行的恭敬。另外老和尚堅持不用拜墊拜佛,這是對佛菩薩的至誠恭敬,也是對自己法身慧命的恭敬。所以他老人家說,「拜佛心要誠,拜佛要拜出自性,拜出清淨心」。
老和尚不僅對父母、恩師生前恭敬,對他們身後依然恭敬如初,他一直念著對不起母親的無邊深恩,在老母親過世八年之後,發心為母親遷墳;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他捨命保師父的骨灰,並重新立塔安放;他每年清明或是農曆十月初一要回老家上墳祭祖,到桐柏山寺院祭拜師父。正是這恭敬之心,他老人家對偷玉米的村民也不惱怒,他對寺院內外的貓狗一視同仁,除了分給這些小動物食物外,老人家還囑咐弟子們不要打,不要傷著它們,他說,「這都是眾生,跟咱們人一個樣子,都有靈性」。老和尚這是平等的恭敬、無差別的恭敬,這是自性的恭敬,老和尚做到了圓滿的敬。這正是印光大師開示中常提到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上海下賢老和尚是萬分的誠敬,無上的恭敬。師父上人常在講經中說,「誠敬通自性」,所以他老人家成佛了。我們通過學習上海下賢老和尚的行持,才弄懂了師父上人講這句話的含義。
我們萬分慚愧!我們在人生起點上,對父母就沒敬過,對師長就沒敬過,對眾生、萬物就沒敬過,情何以堪。過去已去不可究,把握當下,我們真心的體會是,現在真聽師父上人的話要緊,真聽上海下賢老和尚的話要緊,真聽劉素雲老師、胡小林老師、諸位大德仁者的提醒要緊!師父上人反覆提醒我們放下假的,放下執著、分別,一心念佛,一句真誠的佛號中,圓滿無上的功德、福德。上海下賢老和尚提醒我們,「搬柴運水無非是道,粗茶淡飯皆是修行。好好念佛,成佛是大事,其他啥都是假的」。劉素雲老師一次又一次的告誡我們,「非常時期,非常方法,要秒秒秒秒的念佛」。胡小林老師曾開示,當天氣冷了,我們還知道添冬衣、備柴火準備過冬,生死大事卻是不知道去料理、準備,你們信這個、那個,就是不信阿彌陀佛,就是不信印光大師攝耳諦聽,老實念佛。
我們萬分慚愧!我們在修行了生死的路上,沒有珍惜這麼好的善根、福報、因緣,我們沒有老老實實的念佛,老老實實的改過、感恩,沒有生的變熟、熟的變生,說到底,我們沒有換心,我們還是用六道輪迴的心做輪迴的事,我們沒有把成佛這件大事當真。痛哭流淚,捶胸頓足,我們無知、愚蠢,傻到家了。感恩這麼多佛菩薩的示現表法,才讓我們開了眼界警悟起來。同修們認為,不間斷的觀看學習上海下賢老和尚光碟的好處就是如沐春風、如潤法雨,一點一滴的生髮起感恩、改過之心和念佛的信心。
再來看老和尚的和。老和尚為人忠厚善良,待人一團和氣,大家都願意親近他,親切的稱呼他文齋公。他常對弟子們說,在他眼裡一切都好,沒有啥不好的,見啥都說好,見啥都高興,心裡才能經常充滿法喜,心裡才能清淨,才無煩惱,才不生氣恨人。沒有這好、那壞之分,也沒有這好吃、那不好吃的,一切都隨緣,心裡就安心踏實了。正是這和為貴,他待人處事接物慈悲寬容,無論在家出家都願與他交往,連野狼也知道他身上的柔和氣場、悲憫情懷,在母狼難產危難之機攔住老和尚,請他解救全家老小身家性命。一個和字天地安,一個和字通法界。我們萬分慚愧!對比之下我們不能和夫妻、孩子、家人,不能和同事、朋友,更別提和天地萬物、虛空法界。我們常常是在跟一切人、事、物對立衝突,正像師父上人講經中常說的,連自己都不能與自己和諧相處,毛病、習氣一大堆,卻不肯改過、放下,情何以堪。
第三,通過學習我們發現,其實老和尚的敬、和之中,包容著忍、不自矜誇、看一切人都是菩薩。所以他在師兄弟指點他清白時,他是真的不怨恨、不著急、不上火、不對立、不爭辯、不吭氣,心平氣和,在事後連半句埋怨、指責說他瞎話的人都沒有。所以在電工無理打他老人家耳光的時候,他說:「忍忍算了,能忍就心裡安生,他打了算是給我抓癢,唾沫吐到臉上當是洗臉,跟人不要爭高論低,就沒煩惱,忍者自安」。所以當那位阻撓他蓋房的幹部,當著眾人面用手指著他的臉羞辱他時,他一言不發,也不生氣,也不爭辯,只是默默的把房子建起來,等等等等。
我們體會老和尚的這敬和之中是真正的謙卑自牧、韜光養晦,也是真正的念佛不斷,因為他是真正的做到了看一切人都是菩薩。打他耳光的電工、羞辱他的幹部、指責他清白的同修等等,他真的是把他們看成佛菩薩一樣的敬與和。所以他的剃度恩師、傳戒師稱他是在實際生活中修佛,這最難得。所以老和尚每每提及與他結廬共修的海墨法師、體光法師時,總是自卑尊人,無不極力稱讚二位法師的修持功夫,老和尚這是真正在表不自矜誇的法。所以他在自己的師弟海慶師坐缸六年後,發心為他荼毗入塔,並在一百零四歲高齡遠赴廣州,辦理慶師裝飾金身之事。正是因為他老人家在生活修行中真正做到以上所說,所以在他歸西百日大會上,河南佛教協會領導稱讚他是河南省佛教界的壽星,佛門僧寶,人間奇蹟,此語的確真實不虛。
我們愈學習上海下賢老和尚的事跡,愈覺得佛菩薩的慈悲,機緣的良好、榜樣的力量,真的是伸手可摸、睜眼即見,同修們生起對念佛求往生的信念和決心,對我們修持印光大師十念法信心倍增,動力十足。上海下賢老和尚的一生就是印光大師開示所說,「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老實念佛,求生淨土」。我們慚愧的同時也深感慶幸,因為這真是有據可依,有人可學,有法可用。
而且就在這時傳來劉素雲老師姐夫,郭永發老菩薩往生的訊息,眾生皆可成佛,放下便是,更是為我們鞏固堅定了信心。對此,同修們的普遍感觸是劉素雲老師姐夫郭永發老菩薩就是一面鏡子,反射的是我們同修們的樣子,他身有污點,我們也劣跡斑斑。他與家人有矛盾,我們也不能做到很好的與家人和睦相處,怨恨惱怒煩五毒俱全。他放下了,念佛往生極樂。這麼新鮮、真實的例子,擺在我們面前,讓我們突然間發現,佛菩薩就在我們面前、我們身邊,他們讓我們不再覺得佛法高不可測,佛菩薩不是高不可攀,極樂世界不是遠在十萬八千里之外。修行,其實只要放下,只要真信、切願,老實、聽話、真乾。這句佛號的功德、磁場、能量真正不可思議,我們感覺觸摸到了阿彌陀佛極樂老家的清淨莊嚴,我們發自內心的感到自己有成佛的分。成佛不再是別人的天方夜譚,它實實在在成了我們的真實目標。至誠感恩上海下賢老和尚、上海下慶法師、郭永發老菩薩,以及師父上人講經中提到的十三歲的小女孩,種種慈悲的表法、示現。我們一致認識到,如果不能從上海下賢老和尚、上海下慶法師和劉素雲老師的姐姐、姐夫往生等一連串的真實表法中覺悟,枉為人,枉聽聞淨土法門,枉再去六道輪迴!上等上的、方便不能再方便的法門,已送到我們身邊,就差行動了,就差換心了,就差放下了。
上海下賢老和尚日日月月年年,一句阿彌陀佛佛號不離口、不拐彎,九十二年成佛去,師父上人講他這一生中至少見過阿彌陀佛十次以上。對此同修們非常認同,但多多少少在對比之下還會生起一點自卑、自挫之心,我們承認老和尚表的法太好了,但是他太完美、標準太高了,我們有心追仿,無力承擔。其實我們自己心裡知道,這還是在給自己找藉口,還是無始劫無明、懶惰等的習氣在作怪,還是我們愚痴的反映。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劉素雲老師姐夫郭永發老菩薩往生了,他念了五年佛號,臨終放下怨恨,去西方極樂世界作佛去了。我們太受刺激,太震撼了,我們是真有共鳴!他就是我們,我們就是他,太多普通相似之處了。光明遍照,以此因緣,同修們決心承擔起作佛之大事業,一方面堅定不移的修持印光大師十念法,念念處處佛號力爭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念得清楚,聽得清楚,記得清楚,攝耳諦聽,隨緣念佛;另一方面切實認識到上海下賢老和尚所講的,「學道當知心是佛,修行應以戒為師」,要學會換心,用佛菩薩的心置換凡夫心、六道心,學習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怨恨惱怒煩五毒,心中只裝阿彌陀佛,用一念代萬念,堅實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不退成佛度眾生。
同修們的第四個體會是,要把「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贊僧」,在日常工作、生活、學習、修行中真正運用起來。上海下賢老和尚最後表的就是「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贊僧」,師父上人也一直在表這樣的法。同修們學習之後,覺得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學會僧贊僧,即除了佛門中的相互稱讚之外,在家庭生活、工作、學習、修行中也一樣要會用僧贊僧,是廣義的僧贊僧。運用到夫妻之間、父母子女之間、上下級之間、同事朋友之間、同修之間等等的相互稱讚,就是時時處處能把對方的優點、好處提起來。不看他人過,就是《弟子規》所說,「道人善,即是善;揚人惡,即是惡」,隱惡揚善是正能量,也是念力的秘密。而我們在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之中做得不好,沒做到真心稱讚對方,心裡成了裝著對方缺點與不足的垃圾桶,現在明白了,一定要力行改正。
我們在學習上海下賢老和尚的光碟時,曾留心到有這樣兩副對聯,在來佛寺的門口並排貼著,「諸惡莫作名為戒,眾善奉行名為慧;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有佛自性慧」,拍案叫絕!它把戒、慧的含義表達得淋漓盡致。它提醒著我們,在點滴日常生活行持之中,斷惡修善的同時,切密的關注每個佛弟子心地的清淨無染,平等無差別,勇敢承認自性佛之種性。我們沒有時間再徘徊猶豫,時不我待,我們成佛是必然,如果別人還在觀望、退縮,我們來擔當。我們的方法就是改過、感恩、換心,乘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之願力和加持力,與本人的老實念佛、真信切願之自力,求生西方,因為我們堅信這樣的時節因緣點到了,而且到了我們自己的眼前。
記得胡小林老師三年前,在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講印光大師十念法時就曾說過,印光老和尚說,念淨土法門的這些人,老實念佛的人,佛菩薩對我們的關照深不可測,根本就不是我們所能揣摩到的。印光大師說,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字洪名是我們的本命元辰,本命元辰說白話就是命根子。三年之前,我們耳朵聽過就過了,根本沒有命根子的感覺;三年之後,結合來佛二聖的事跡,和郭永發老菩薩往生的事跡,我們再來重溫胡小林老師所講的十念法,再來聆聽印祖的開示,真是無限感慨,淚如雨下。
在《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第三百一十九頁,復周智茂居士書中印祖提到,「且常隨動隨靜,將一句彌陀當做本命元辰,其居心行事,須要與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之宗旨合」,這為我們修行指明了具體操作方法。無獨有偶,在《來佛二聖永思集》有聲書中,上海下賢老和尚也講到了這點,他說:「我沒有上過一天學,不認得一個字,上山剃度後,師父就叫俺光念阿彌陀佛,叫俺明白了不要亂說,不能說,不要指手畫腳。我現在一百多歲了,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老佛爺(阿彌陀佛)是我老和尚的根」。真是佛佛道同。
雖然三年時光飛逝,我們悠悠然、泛泛然了,但現在我們終於明白了,把握當下,只要覺悟都不遲,同修們了生死的心非常堅定,心情也從急躁冒進中漸漸沉澱下來,大家現在覺得信心滿滿,對佛號的功德力不再懷疑。聖賢榜樣在前,我們願緊隨其後,自淨其意、孝親尊師、誠敬祥和、老實念佛。言語無法表達我們對尊敬的師父上人慈悲教學的感恩,言語無法表達我們對諸佛菩薩人間示範、表法的感恩,唯有畢生堅持唯佛是念,唯有敦倫盡分,閑邪存誠,唯有不驚不怖,老實念佛,求生淨土。南無阿彌陀佛。
這是同修們的真實體會,請尊敬的師父上人過目,批評教誨。恭祝尊敬的師父上人法體安康,長久住世,法輪常轉。
老法師:諸位同學,我們聽了丁嘉麗居士的學習報告,她代表她們影藝界諸多同仁。我非常受感動,這麼多年來終於醒過來了,終於回頭來了。回頭就得救,回頭是岸。
首先我跟大家提倡的,要把老和尚的光碟每天看三遍,一年不要中斷,你們會得到殊勝的利益。這提倡才三、四個月,就有這麼好的效果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何以能知道?不是神通,不是感應,我自己得到這個光碟,我就看了三十多遍。我每天都看,大概至少也是三遍以上。什麼時候看?坐車在路上,我隨身帶著隨身聽,我把隨身聽打開,同坐在車上的人都聽見。利用這個時間,分分秒秒都不空過。
老和尚確確實實,這個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他是個普通人,普通人當中的普通人,不認識字,出身家境清寒,沒有機會讀書。我從小也生長在農村,這個情形我看到的,親眼看到的,但是我那個時候還沒有真正下田工作,年歲太小了。我十歲離開農村,搬到城市裡居住。農村的小孩從小就在農田裡面玩耍,也跟著大人一塊工作,所以從小對農耕這些知識他就學會了。真正一生好學,如果頭腦清楚,有體力,個個都是農耕的專家。他沒有上過農業大學,但是他的經驗太豐富了,活學活用。海賢老和尚一生沒有離開農耕,沒有離開田地,他雖然學佛了,修行,修行在哪裡修行?生活當中修行,工作當中修行。我們從這個地方要體會到,任何一個行業都是你修行的道場,務農的,農田是修行道場;做工的,工廠就是他的修行道場。他修的什麼行?他這一生處事待人接物,他的存心、他的態度表現在外面,這就是修行。自己得利益,也能感化人。
修行是修正我們錯誤的觀念、錯誤的言語、錯誤的行為,叫做修行。修行的標準,在中國傳統教育裡頭就是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在佛法裡面就是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行願,很簡單。起心動念要與這個相應,不相應就錯了,言語造作也要與這個相應,這是我們的標準。大乘釋迦牟尼佛為我們制定的標準,這個標準不是他想來的,是他自己的作為,他自己給我們做成榜樣,記錄下來就是戒律。我們中國古聖先賢,我相信也是從生活當中覺悟到的、體會到的,沒有人教。不是哪一個創造、哪個人發明、哪個人制定,不是的。這叫道,大自然的規律,大自然的法則,唯有聖賢他能夠看到、覺察到。聖賢是什麼?在大乘裡面講的聖賢的條件,就是眼見色、耳聞聲,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真正能夠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就叫做佛,佛是大聖;他還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叫賢人,比聖人次一等,叫賢人,也是社會大眾的好榜樣,社會大眾的導師。再下一等的君子,君子的條件是什麼?他有起心動念、有分別,他沒有執著。沒有執著是什麼?他用真誠心待人接物,他用恭敬心處事,他沒有對立,他不跟人競爭,他處事待人接物能做到忍讓,能做到謙敬,這在儒家稱為君子。社會上君子多,天下太平。為什麼?他給人做榜樣,佛法講表法,聖、賢、君子都給人表法,這樣的人在社會上多,這個社會安定和諧,人民有福。現在聖賢教育沒有了。
昨天斯里蘭卡國師強帝瑪法師來看我,給我做了一個簡報,斯里蘭卡龍喜大學施工的進度,告訴我比預算增加了很多。我告訴他,這些錢點點滴滴都是善心居士的供養,這個大學如果不如法,對不起大家,那就是罪業。花這麼多錢建這個大學,目的是什麼?在這個裡面培養佛、菩薩、阿羅漢,也就是中國古人所講的是培養聖賢、君子的學校,不是普通學校。普通學校學的是知識,畢業之後還是個普通人,還是個凡人。我們這個學校畢業出來的不是凡人,決定是聲聞、緣覺、菩薩,我們把目標定在這裡。佛法能復興,佛法對全世界會做出最大的貢獻。
招生不是隨便招,不是立志學佛、持戒吃苦,就不能進這個學校。所以我提出戒定慧三學是佛法的大根大本,沒有戒律就沒有佛法,沒有禮樂就沒有中國傳統文化。首先我們聘請老師,老師要持戒修行,老師沒有持戒修行,他教不出學生出來。這不是普通老師,不是說我懂得,這經我會講,我能講清楚,這個不算,要做到。所以我們今天非常困難,丟失的時間太長,找不到老師,要真正找發心的人,真的要直下承當,要續佛慧命,要有使命感,我們把如來正法繼承下來,發揚光大,再傳給後世。戒學非常重要,我們現在不是從頭學,我們上補習班,所以用補習班的方法,小乘戒學一年,大乘戒學一年,前面兩年完全學戒。戒律不能通過就淘汰掉了,就不能繼續向上提升。小乘戒一次淘汰,不能持的就淘汰掉,第二年大乘戒又一次的淘汰,才能進入正科班,正科班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
我們上課,真正的上課不是老師講給學生聽,那叫講課,真正上課是學生講給老師聽。早年,李老師晚年最後辦了一個內典研究班,招的學生是大學畢業,那個時候有慈光大專佛學講座,學生是在講座裡面選拔出來的,真正發心學佛。女生進去要發願這一生不結婚,不出家沒有關係,一生不結婚,只有兩個,男生有六個,來承擔如來家業。這個研究班裡頭沒有戒律,戒律是老師自己指定的,學生自己去學,指定《五種遺規》,老師讓我們自己學。有六個老師,開的六門課,我也是其中之一,我在那裡開的課就是《金剛經》。那些老師,包括李老師自己也是講經的時候授課,老師講。我在那裡開這門課,我沒有上台講經,學《金剛經》的兩個同學,所以我就教兩個學生。上課的時候大家一起都要到,八個同學都要到,這兩個同學我教的,我指定課程,課本我們採取江味農居士《金剛經講義》。講義太長,我做了一個節本,節要,《金剛經講義節要》,那時印出來了,就學節要。參考資料就是江味農的《金剛經講義》原本,再參考周止庵的《心經詮注》,就可以了,再不必複雜了。讓他們自己去參考,自己去準備,上課的時候得一個小時,上課按照我指定的這個進度,兩個同學上台講給我聽,我在最後,講給我聽,最後十分鐘就像現在的樣子,我給他做講評。這兩個同學非常歡喜,真得受用。為什麼?他要上台講,他要準備找參考資料。講經有講經的方法,這都教給他們,規矩都教給他們。他上我這堂課,他告訴我要足足做兩天的準備功課,就是他備課的時間要兩天,很辛苦,但他非常有受用。這叫教學,教學是我教你怎麼學,不是我講給你聽,這要搞清楚,你講給我聽。所以這一堂課,這兩個學得非常好,我也是在這個地方做實驗,用這些方法。
現在既然要辦大學,我就跟強帝瑪法師說,戒律在我們這一代,也就是這個開始我們得補習,我們真的要請老師來教,小乘戒斯里蘭卡有老師,沒問題,大乘戒台灣果清法師可以來授這個課。希望五年之後,頂多十年之後,龍喜大學的戒律要學五年,小乘要學三年,大乘要學兩年,這個戒才有根。中國在古代,無論在家出家學佛的是五年學戒,現在沒有了。戒不要就是行沒有了,你看教、理、行、果,我們只有教、只有理,行沒有了,所以後頭果就沒有了,果是成就。為什麼現在佛法衰到這個程度?佛法名存實亡,沒有了。我們要乾,要把佛教救起來,要幹這個事情,這個才真正有意思。所以我們的老師要有使命感,我們是幫助佛法在這個時代起死回生,不持戒是決定不可以,不吃苦也決定不可以,一定要做好榜樣給人看,讓人家真正感動。有沒有學生?有,我相信像丁嘉麗這幫人,他們醒過來之後都願意學。所以要搞真的,不能搞假的。
大學在斯里蘭卡建,人家國家有他們的標準,我絕不干涉。如果我自己來承當來建,我只求道場整齊,堅固實用,不用富麗堂皇。這個在費用上就大大的節省了,堅固耐用。這個建築建起來之後能夠用一千年,省事,不必要經常修理;簡單,結構簡單,不要那麼複雜,不要那麼華麗。我們不是給人觀光旅遊的,我們是在那裡修行的,修行人住山洞、住茅蓬,是在這裡真乾的,這是修學的道場。大學分內院、外院,內院就是結界,普通人不能進去;外院是活動場所,可以。外面的人來聽經,我們用閉路方式的方法,大電視大家坐在這兒聽,講經的法師不露面,不跟大家見面,心是定的。我們也不求人供養,道場裡頭沒有收錢的地方,你要供養,銀行裡面我們有帳戶,你寄到銀行,現場裡頭完全不接受,道場不接受供養。道場吃飯完全是自助餐的方式,出家人吃飯一個菜、一個湯,我們講大鍋菜。大鍋菜做得好,真好,吃不厭。過去香港有個寺廟,這家寺廟的大鍋菜是很有名的,多少外面的人到香港來都想到那裡去吃一餐。專家,味調得好,真讓你吃不厭。菜就是一個菜,一個人一碗菜,吃完之後你再吃,自己去添,沒有限制,那個時候我來我至少吃三碗,飯就不吃了。這麼多年來老和尚都不在了,可能都沒有了。所以要做一個如法的道場。
把中國傳統文化復興起來,也要建個大學。這個大學是什麼?實際就是書院,中國古代的那種書院。書院的精神,外面招牌是大學,跟現在一般大學也不一樣,一般大學是培養各種人才,社會方方面面各種需要的人才,這個大學是培養聖賢君子,是培養人的榜樣,做人的榜樣,用意在此地。佛教跟宗教大學也是培養人的榜樣,也就是現在國家所提倡出來,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這個學校培養出來,是一個有道德的人。這個很重要,這是社會安定和諧的根本。這樣的榜樣多了,那就不一樣。
做人的榜樣如何能發揮、能影響到社會?這個我們就用電視教學。現在沒有倫理的課程、沒有道德的課程、沒有因果的課程,我們這一幫人就負起這些社會教育。這個教育人人都要學的,不管你哪一行、哪一業,你統統都要學,你得學會做人。現在學校教的學生會做事,不會做人,跟父母處不好、兄弟處不好,在社會上跟領導處不好,在公司跟老闆處不好、跟同事處不好,才發生問題。傳統文化、宗教大學要補足社會這個缺陷,讓社會大眾既然有技術,懂得技術,也會做人,這才完美,不能偏在一方。所以我們學習這一份學習報告,我們很受感動,這份報告很有價值。
在現前的社會,各行各業的專家學者,這些企業家們,這些老總、老闆們,他們也是天天在想用什麼方法來教導員工。這份報告很好的啟示,一定要教,人可以回頭,人是能教得好的,回頭之後他是個完美的人。就像丁居士所說的,《無量壽經》所講的理論、方法、教訓,賢公老人做到了;印光大師所說的,《文鈔》裡面所講的,賢公老人也做到了。你要再仔細觀察,大乘佛教八個宗派,每個宗派經典裡面所說的理論跟方法、境界,老和尚也做到了。這就是說明聖賢教育、宗教教育跟現在世間教育完全不同,因為世間教育是科學技術,你學一樣,這一樣會,另外一樣不會,你沒有學過不會。聖賢叫通的,你這一樣學會了,就全部都會了。一經通一切經通,一門通門門通,為什麼?它是教你見性的,性是共同的,一切法都是從自性變現的。惠能大師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指什麼?指整個宇宙,全宇宙裡面所有一切法都是自性變的,只要見性,什麼障礙都沒有。你要問這些人,讓他們來學科學技術行不行?行,他很快就學會了,不離自性。研究科學技術這些的,他不是求見性的,他是求技術,技術隔行如隔山,他當然不懂。
何況世出世間一切法的根本就是兩個字,一個孝、一個敬,這是根本。學聖賢教育、學宗教教育,只要有這兩個根本就一點都不難。孝是一體的概念,肯定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敬是孝的用,孝是敬之體,只要有敬,這個世界永遠和諧,決定不出問題。今天為什麼有這麼多的痲煩事情出來?都是不敬,不知道敬,不懂得敬,不肯去學敬,敬人、敬事、敬物。你看中國《禮記》頭一句話,「曲禮曰,毋不敬」;在佛教很多這些懺儀,你這一打開,「一切恭敬」,第一句話就說這個,這就把所有問題都解決了。五年學戒是學什麼?就學這兩個字。兩個字為什麼要學五年?五年之後,你才一生不會違背。慢慢的來恢復,把中國傳統教學再恢復過來,真正恢復過來總得要十年、二十年,大家就明白了,體會到了。
做母親的真正要教子女,紮根決定是母親的事情,別人不能代替。紮根的教育決定是三歲之前,從小孩出生到三歲這個一千天,母親要做最好的榜樣。也就是今天我們說,所有一切負面的東西、不善的東西,在嬰兒決定不能讓他看到、聽到、接觸到。這個一千天當中他所看到、聽到、接觸到的都是正面的,都是孝悌忠信,要教他看這個,禮義廉恥、仁愛和平,扎這個根。這三年紮下去,一生不會改變,那是聖賢的基礎,沒有這個根不行。
今天我們想像的這種學校,聖賢君子的學校,佛菩薩的學校,誰到這來?誰來教?誰來學?一句話,再來人。不是再來人他教不了,他也學不會。那就是什麼?要勞累佛菩薩來示現、來表法,不是這樣子搞不成功的。這些佛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來給我們做示現。湯池的實驗,是一個為時很短促,是讓我們生起信心,祖宗之德、三寶加持成就的,沒有祖宗、沒有三寶是決定做不出來的。如果繼續做下去,十年、八年,我們就曉得,那都是再來人,不是再來人搞不出來,就培養出來了。那個根,離開祖宗、離開佛菩薩是不可能做成的事情。佛力的加持有短時間的,有長時間的,有一輩子的,完全看我們自己肯不肯接受。
她這個裡頭分成四個段落,每一段都說得好,都非常好。「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贊僧」,這比什麼都重要!這兩句話可以救全世界,要把它推廣,在家庭、在學校、在團體、在社會,在一切時、一切處我們學會讚嘆別人,看別人的長處。這個人沒長處。怎麼會沒長處?他本來是佛,這就是他的長處。這是釋迦牟尼佛說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他怎麼沒長處!所以看性德。你看佛門,普賢菩薩禮敬諸佛,這就是看一切人的自性。他本來是佛,現在做錯事情是迷惑顛倒的佛。他本來是佛,好像這個人是好人,喝酒喝醉了發酒瘋,發過完了之後他就正常了,所以決定不能責怪他。要養我們自己的度量,要能夠包容,特別是毀謗我們的人、羞辱我們的人,都能接受。怪不怪他?不怪他,不但不怪他,還感謝他。感謝他什麼?他來考我,看我能不能忍,看我能不能包容。我果然能忍,我能包容,我確實沒有怨恨心生起來。他來考試,讓我提升,天天考試,天天提升,那進度太快了,從君子升到賢人,從賢人升級到聖人,不就這麼提升的嗎?沒有人來考試,提升就很難。所以不管處順境逆境、善緣惡緣,統統幫助我們提升,成就我們的智慧、德行,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
這個要學,我能忍辱是在念國中三年級的時候跟我一個同學學的,這個同學離開之後再也不知下落了。他姓白,黑白的白,白振寰,跟我同班,我就是欺負他,就是羞辱他,他能忍。我常常拿他來開玩笑,不但沒有怨恨,他對我很佩服,所以很多同學都告訴我,在我背後他對我讚嘆。我一年,你想想看劣根性多重,一年的時間才真正覺悟,向他道歉,他對我影響太大了。這能忍辱就從那學來的,所以我學會別人罵我我不會還口,別人打我我不會還手。碰到過這些事情,外面人看到,這徐某人有修養。你看說我有修養,那個讚嘆的聲音、鼓勵的話馬上就來了,馬上就兌現。所以真正有好人給我做榜樣,我要不是碰到我這個同學,我小時候很傲慢,欺負人,瞧不起人,他用一年的時間把我徹底搞明白、搞清楚,覺悟了。讓我們在這一生當中,也碰到過許多挫折,我們也很容易就覺察到。覺察到之後,以後這跡象現前,我們就警覺到了,我們就能把這避開。這個裡頭最重要的,我們自己沒有名聞利養,沒有自己就很容易化解問題。世間人為什麼不行?知道不對還是要做,名利心太切,他放不下,這個就是明知故犯,原因在此地。
我們學佛,尤其信仰淨土之後,人生的方向、目標確定了,我們這一生要幹些什麼?要往生極樂世界。往生極樂世界,這個世界要徹底放下,有一絲毫沒有放下,就可能在臨命終時障礙往生,所以這個世間一切人事物不能沾。幫助一切人是應該的,障礙一切人是決定錯誤的。我們用自己的能力,用自己的緣分成就一切眾生,絕不障礙一切眾生。
我們看到就要做。早年年輕在台灣,那個時候就怕戰爭動亂,我們最擔心的是什麼?台灣有一套《四庫全書》,有一套《四庫薈要》,《薈要》是孤本,在全世界只剩這一套,《全書》只有好像全世界三套半,我們最擔心的是這個東西。千萬年前老祖宗的心血就在這裡頭,老祖宗的智慧、理念、方法,從個人修身到治國、平天下全在這裡頭,這個東西要一失傳了,等於說是人類走向永遠黑暗時代。台灣那些讀書人,那個時候還有一些老教授對這個事情非常關心,所以商務印書館到最後出版這個書了,我們歡喜。我跟他們總經理說,我問他,你印多少套?三百套。為什麼?多了賣不掉,成本太高。《薈要》,世界書局印兩百套。你們就想一想,他印兩百套,我跟他買了七十多套。商務印書館是印三百套,我買了一套,最後一套,日本人訂去,沒有錢付,讓給我。讓給我還要我,好像要了我十二萬台幣,等於說他那個權利讓給我,我也得給他,不給他他不肯讓,這部書我就買不到了。
第二次,民國成立一百周年紀念,政府希望這兩家書店能夠再版。我一聽說再版,我歡喜。這個老闆很聰明,頭一個找我,告訴我這個信息。我就跟他講,老價錢,不能漲價,老價錢我要一百套。所以第二次印我買了一百套,老價錢是五萬美金一套《四庫全書》,一百套就是五百萬美金;《薈要》也再版,我就跟他定了兩百套,分送給世界上這些大的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去收藏。目的是什麼?這個書不會失傳了,縱然有災難,不會全部沒有,總會有幾套留下來,我們的目的在此地。
現在想到的是書保留了,誰去讀?要沒有人讀還不等於零,才想出搞漢學院的方式,搞宗教大學的方式,要有人讀。現在這個世界時節因緣逼迫著我們,《群書治要》出現,《國學治要》出現,這祖宗之德、三寶加持,為什麼?這是鑰匙。這書從哪裡讀起?這麼大的分量,你不知道從哪讀起,那這兩部《治要》告訴你從哪裡讀起。這是整個人類的福報,這個東西出現,關係整個人類在地球上的生存,這個不是小事,我們盡心盡力在引導。如果國家重視,哪一個國家重視,哪一個國家救全世界,不管大國、小國。現在科學技術發達,利用媒體來傳播,一個地方講學,全世界人能看到,能收聽到。
人不要多,多是不可能的。所以學校名字要大,我們是大學,救全世界的。學生有個幾十個人都可以,不需要多少萬、多少千,不需要。所以我在馬來西亞漢學院,我的理想當中頂多二百人,要讓每個同學都要有使命感,都知道自己在幹什麼事情。我們網路上的同學如果真正發心,這個心是無上菩提心,希望來幹這個事情。這個事情千載難逢,不止千載,千載是一千年,稀有難逢。遇到了,搞清楚了,這一生到這個世間是多麼有價值,是多麼有意義,沒有白來。名聞利養什麼都不要,就是一部經搞清楚、搞明白。一經通一切經通,一切經通還是教這一部經。所以將來這個裡面出來的人,學出來的人個個都第一。學《論語》的《論語》第一,學《易經》的《易經》第一,個個都第一,沒有第二。所以大家沒有嫉妒、障礙,個個都第一,沒有第二。
學東西,佛說的這個方法我們要記住,教、理、行、果。教是文字,文字當然要搞清楚,文以載道,這裡頭的道是什麼你要能體會到。道明白之後就要落實,像海賢老和尚一樣,落實在日常生活點點滴滴,融成一體,所學真的用上了,不是所學非所用,真用上了。所以下就是行,工作用上了,全用上了,生活用上了,處事待人接物統統用上了。用上了之後就是果,這就證果了。現在學校的老師他懂得教,他也明白這個理,他沒有行,他沒有果,這樣能不能教出學生?不能,教出學生也是教理,沒有行果。老師要帶頭做,做出來給學生看就知道了,這叫實學,真實的學問,真管用。凡是不能用的,你學它幹什麼,那叫浪費時間、浪費精神。真正把道搞清楚,落實在生活上,個人來講,這一生幸福美滿。這個幸福美滿與地位、與財富毫無關係,這個要知道。孔子學生裡頭最快樂的,法喜充滿的,顏回。顏回是物質生活條件最差的,可見與這個不相干,樂的是道。孔顏之樂,這是過去讀書人所稱道的。沒有入這個境界他不知道,他樂在哪裡?孔子的樂顏回知道,顏回的樂孔子知道,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為什麼?他到那個階層。釋迦牟尼佛天天出去托缽,佛之樂沒有人曉得,佛佛道同,佛知道,諸佛如來知道,你沒有入他的境界你怎麼知道?
不行不知道,海賢的成就是在行,知道一點就行一點,知道兩點就行兩點,天天有體會,天天在提升。這個事情與念不念書沒關係,與認不認識字也沒關係,他有智慧,他什麼都知道,他透出這句話來。什麼都知道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才真正什麼都知道。沒有徹悟,知道是有局限的,不能說什麼都知道。所以我相信,他跟阿彌陀佛見面不會少過十次,肯定他證得理一心不亂,這念佛,理一心就是禪宗裡頭的大徹大悟。應該在什麼時候得到的?我的看法應該在四十左右他得到。活到那麼長的時間是為表法,他有這個能力,有智慧、有能力,做得非常好,名聞利養邊都不沾,老老實實在乾,到這個時節因緣的時候他來表法。在這個時候,社會之混亂,地球是災變,在地球上歷史從來沒有過的,沒有像現前這個社會。多少學者專家、國家領導人都在想如何讓社會能夠安定,衝突能夠化解,災難能夠平息。沒有人不在想,想不出方法,最後對這個都灰心失望了,這才可怕。老和尚來表這個法,這有救了,能把人的信心提起來,這個功德太大了,這是難能可貴。
丁嘉麗同學這份報告,代表的是演藝人員,演藝人員習氣很重,很難回頭。很難回頭的人回頭了,給那些學者專家、各階層的領導人增加了信心,所以我們非常歡喜。
後面還有不少是嗎?還有三份,哪幾位?
主持人:釋莊霖法師,還有澳洲淨宗學院的劉露老師,還有吳凱莉和吳凱蒂。
老法師:他們的題目是什麼?主題。
主持人:莊霖法師是關於《無量壽經科注》第四回學習班的心得報告,主要是講到具德如實安住具足莊嚴,就是關於她學習經教的體會。然後劉露老師也是關於《無量壽經》學習班的心得報告,然後是講到關於《華嚴經》說當願力大過業力的時候,業報身能夠轉成願力身就當生成就,她對這個進行了一個講述。凱莉、凱蒂是談了她在學習六個月《無量壽經》之後,她有什麼樣的心得體會,覺得在諸位法師、大德的心得分享中,還有懺悔的過失,其實都指出了她們兩個人的毛病,所以她們非常警覺。
老法師:這個業力跟願力非常重要。這個地方提到是郭永發老居士往生的例子,這是在最後他才真正放下了怨恨。他最大的障礙,對他兒媳的怨恨,兩方面都非常堅持,真是在最後一念。這是劉素雲居士莫大的功德,終於把他勸醒了,勸覺悟了,也給我們大家做了很好的表法,那麼樣深重的怨力,只要一放下就能往生。他那要不放下的話到哪裡去?地獄去了。這一個轉變,從地獄轉到極樂世界,說明人決定不能有怨恨。
人與人宿世的緣分,親愛的緣分是多生多劫,怨恨也是多生多劫,情跟愛、怨跟恨統統都要放下,全都是障道的。從障道方面來說都不是好東西,都要放下。放下是不是絕情絕義?不是的,有情有義它有理在裡頭,不是感情。所以佛家用慈悲,不用恩愛。恩愛,情執很深。慈悲是什麼?慈悲是智慧的愛,不是情執的愛,智慧的愛。智慧的愛是真愛,情愛是假愛,那個愛會變成仇,它會變,慈悲這個愛是永恆不變的。所以佛法特別用慈悲,代替這個情跟愛。這些地方都值得我們去學習,學不怨恨人,不但不怨恨,學感恩,為什麼?你一個關口通過了,這都是他的恩德。你像這個郭老先生,他這一放下,他到極樂世界去了,去作佛去了。他要不放下,生生世世還要報復,來生要報復,報來報去叫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一定到哪一生哪一劫,真的遇到了善友勸你,覺悟了,這才能了掉,否則的話叫沒完沒了,那個苦不堪言,這個事情決定不能幹。
我們常說到、提到,這也是一生體驗,這個怨恨對別人的傷害三分,對自己的傷害七分,得不償失。利益也是如此,我們利益別人,再大的利益也是三分,自利七分。自利是什麼?自利是成佛、成菩薩。這個道理明了之後自利利他,做而不會放在心上,就變成真實的功德、純淨的功德,這裡頭沒有染污、沒有占有、沒有控制,這就清淨了。佛菩薩作而無作,無作而作,應化在十法界,他得大自在,什麼都知道,什麼都放下,心裏面只有一尊阿彌陀佛。他將來成佛無論在哪裡,什麼時節因緣,什麼處所成佛,智慧、功德都跟阿彌陀佛一樣。尤其是學習阿彌陀佛法門而成佛的,當然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凡是念阿彌陀佛的都是一家人,都是一體,更應當要明了,你才會真正做到僧贊僧。你不曉得這個事實真相,僧贊僧還不能、不容易做到,真正明了了,做到了。那個毀謗學這個法門,毀謗這個法門的,最終一念回頭,還是能往生。第十八願末後,「唯除五逆」,善導大師講得非常好,這是佛知道這個罪是所有一切罪里最嚴重的,勸你不要犯。真正犯?真正犯了,真懺悔,後不再造,可以往生,不是不能往生,這叫究竟圓滿的慈悲,究竟圓滿的德用。好,我們今天就學到此地。
資料恭摘:無量壽經科注第四回學習班(第五十一集)2014/6/18檔名:02-04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