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淨土法門:無量壽經科注第四回學習班(第78集)


時間:2014/9/9 作者:果林果梅

老法師:諸位同學,大家好。

學生:「澳洲戒學研習班及八關齋戒法」。慚愧弟子開吉今日恭敬報告的主題是,「澳洲戒學研習班及八關齋戒法」。

二0一四年九月,澳洲淨宗學院舉辦為期一個月的戒學研習班,慚愧弟子有幸能夠前來澳洲,參與此課程之學習。從香港飛抵澳洲布里斯本的航班,雖然航程略顯漫長,但是慚愧弟子卻早已是有備而來,事先將《來佛三聖永思集》以及《賢公和尚佛門榜樣》的有聲書準備好,以便於學習。因此,弟子在飛機上依舊持續不斷的憶念賢公、稱念佛號,以至於在抵達澳洲之時,雖然一路未曾合眼,但卻精神抖擻,沒有絲毫疲倦之感。抵達布里斯本之時,澳洲淨宗學院悟平法師、悟性法師和義工菩薩們早已在機場等候,向我們熱情的問好。他們將所有行李細緻分類,以便送往不同處所,為了接待抵達的嘉賓,他們已經超過四十八小時沒有休息了。此時的澳大利亞已經是滿天星斗,這塊土地的名稱源於拉丁語,意思是未知的南方大陸,被稱為是人間的最後一塊淨土,是世界上人均擁有國土面積最為廣闊的國家之一。呼吸著新鮮的空氣,仰望著浩瀚的星空,我們全身的細胞全都放鬆下來。也許正是這塊於人無爭、於世無求的廣闊國土,才得以成就戒學研習班的因緣。這對於我們淨宗同修而言,是殊勝無比的大事因緣,更深具三學一源的表法意義在其中。

抵達位於圖文巴的淨宗學院,已經是當地時間凌晨四點半,接待我們的法師和義工菩薩們,仍不辭勞苦的幫助大家搬運行李、安排寮房。第二天上午,悟莊法師早已在學院領著義工們布置會場,萬事開頭難,一切都是從無到有,無不親力親為,無比的辛苦。眾所周知,悟字輩的法師們為了護持師父上人宣揚淨土法門、促進多元文化各宗教的團結,曾立下過汗馬功勞。久聞這些悟字輩的前輩們各個文武雙全,武藝高強,提著農具就能下地幹活種田,紮起圍裙就能進廚房炒菜做飯,搭起祖衣就能登台升座講經,早晚課誦還能敲法器領眾念佛。百聞不如一見,八月底的一天,弟子來到齋堂門口,就見到悟全法師帶著義工菩薩們剛剛從農田回來,滿懷著豐收的喜悅,扛回了好幾筐的牛油果(酪梨)。由於回來較晚,已經錯過了吃飯的時間,悟全法師走進齋堂,在義工菩薩們的協助下,拿著鐵鏟子開始炒青菜。全師果真身手不凡,三兩下就端出了熱騰騰的炒麵條、炒青菜。這都是法師親自種植的,無農藥、無污染,味道非常鮮美。法師和義工們滿懷著感恩,品嘗著這凝聚著愛字水結晶的餐食,內心的歡喜與感激難以言喻。曾幾何時,才見到悟全法師在念佛堂領眾念佛,在教堂旁調整佇列,如今卻又在廚房裡大顯身手。

慚愧弟子感受到,清淨莊嚴的戒學課程,在我們踏入澳洲國土的那一剎那就已經開始了。悟全法師對我們說,大家要吃得飽、穿得暖、睡得好,才有足夠的精神、體力上戒學班的課程。品嘗著鮮美的炒青菜,我們的內心感到無比的溫暖。有一天吃早餐之時,悟全法師為我們介紹,今天早上大家所聽到的是笑鳥的叫聲。這種鳥在圖文巴不多見,布里斯本才有,它今天在這裡歡迎大家的到來。笑翠鳥屬,又稱柯卡布拉,是澳洲的國鳥。笑鳥的叫聲最特別,就如同人的笑聲一樣,爽朗歡快。這些快樂的小動物在澳洲四處可見,當我們數百人在開會之時,可愛的果子狸也會在房頂上蹦蹦跳跳,彷佛也在歡迎遠客的到來。

八月三十一日,恩師上淨下空老法師第一百集的《淨土大經科注》正式開始宣講了。很難想像攝影組的師兄們,如何在旅途勞頓,尚未完全適應時差以及季節氣候變化之時,配合學院的法師和義工菩薩們,以最快的速度,披星戴月將攝影棚裝備完善,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老法師在講經之時,推薦海賢老和尚為淨土宗第十四代祖師。為提醒四眾持戒念佛,見賢思齊,九月一日,數十幅上海下賢老和尚的德相已在學院各地高高懸起,並祈請賢公和尚護持此次戒學班,能夠一切圓滿順利。每日過堂用餐之時,也都播放「賢公和尚佛門榜樣」的光碟,提醒我們念念不忘效法賢公和尚之德。

學院為戒學班的四眾同修發放了精心準備的書包和精美的碗筷,書包中有一台果清律師的播戒機、精緻的筆記本、筆,以及三本戒學書籍。一、《沙彌十戒威儀錄要》,明蕅益大師依律重輯;二、《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弘一大師遺著;三、《梵網經菩薩戒本匯解》,李圓淨居士彙編。九月一日下午是戒學研習班說明會,由悟全法師和悟平法師主持,來自世界各地的四眾同修首次共聚一堂,倍感親切。通過說明會,我們了解到,學院為此次戒學班的開辦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戒學班分教堂主會場以及齋堂分會場,開課之時,教室的電視螢幕上會同步展示字幕,便於學員學習。現場設立同步翻譯,學員可以通過翻譯機,聆聽標準的國語同步傳譯;為便於越南法師、居士們聽課,還設立了越南語翻譯。教堂主會場除了館藏書目之外,還特別提供《佛學大辭典》等資料,以便於學員查詢之用。

由於戒學班報名人數眾多,原計畫一百多人,後來增至四百多人,因此住宿環境就比較擁擠。許多學員都是住在同修們的家中,鋪著墊子,枕著睡袋而臥。為求法遠道而來的同修們,不畏困難,奉行佛陀「以戒為師,以苦為師」的教誡,真是令人敬佩!每日清晨五點鐘(香港時間凌晨三點),四眾同修早早的起來上早課,教堂、念佛堂、越南法師的教室,莊嚴的佛號聲與誦經聲不絕於耳,清淨莊嚴,縱使是在零上二度的寒風之中,依然精勤不懈。

九月二日下午,澳洲淨宗學院法師,手持戒定真香,率戒學班的四眾同修,著裝整齊,列隊合掌,齊聲念佛,迎接上果下清律師一行的到來。當時天清氣朗,佛號音聲宏亮,半小時之後,小巴車緩緩駛入淨宗學院,在院長上悟下行法師的陪同下,上果下清律師緩緩步出車門。就在這一剎那,慚愧弟子熱淚盈眶,百感交集,彷佛是緣於律師數十年持戒之功,匯集成千鈞之力,又見到老人家不辭勞苦,遠赴重洋,為法忘軀,弟子淚如雨下,慚愧不已。清公率眾弟子步入萬姓先祖紀念堂,恭敬禮佛之後,方才回寮。清公雖年事已高,旅途勞頓,但仍然精神矍鑠,神采奕奕。當日晚上,更是不辭勞苦,參加戒學研習班的開學典禮,並和淨空老法師先後做了重要開示,悟行法師主持。當數百名戒學班的四眾同修,見到清公整裝搭衣,攙扶著淨空老法師走進會場,登上台階,二位長老僧僧互贊,惺惺相惜,亦師亦友的深厚情誼,令四眾弟子感動不已。

九月三日,清公和尚主持八關齋戒,並對戒相進行講解。八關戒,亦名八支戒,《大乘義章十二》曰:「防禁故名為戒,潔清故名為齋。」關,謂關閉八惡,不起諸過;齋者,齊也,謂禁止六情,不染六塵,齊斷諸惡,具修眾善。八關齋戒是在家眾修出家眾之戒,弘一法師說,出家眾亦可參加受八關齋戒法。其內容包括: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非梵行。四、不妄語。五、不飲酒。六、不非時食。七、不香花鬘莊嚴其身及歌舞戲等。八、不坐臥高廣大床。受持八關齋戒,以此功德回嚮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可使往生品位增上。清公和尚在授八關齋戒儀式中,為四眾授受三皈,而後講解了八戒之戒相,並略說每條戒的開遮持犯。

一、不殺生,不故意殺害有情眾生的生命。《梵網經》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一切眾生是我們的過去父母、未來諸佛,因此,不可故殺眾生之生命。若犯殺人重罪,於小乘則不通懺悔,於大乘則須向四位法師發露懺悔,並通過拜懺、見好相的方法除罪。若無心殺人,則有業報罪。

二、不偷盜,亦名不與取。指非禮侵損眾生的財物,物主包括三寶、人、鬼神等,以偷盜三寶財物之罪業最重。若侵損他人財物滿五錢,則犯重罪。從前的大德評定五錢約等於一件袈裟之價值;一九八八年,南傳法師評定五錢等於二十元美金(約一百二十元人民幣)。因此,一草一木,若物主不給予,則我們不可受用。此戒亦有五種開緣:與想(沒有盜心)、己有想(以為是己物)、暫用想、糞掃想(垃圾堆里的財物)、親厚想(至親好友之物,彼此互用均歡喜)。

三、不非梵行。出家人完全斷除淫慾,在家人斷除夫婦正淫。眾生流轉生死,是因淫慾的關係,發心受八關齋戒,以此斷除流轉生死之根。

四、不妄語,分大妄語、小妄語之別。大妄語是未證言證,以求恭敬供養;或言天龍、鬼神來供養於我等,犯此罪為重罪,懺悔法同於殺生重罪。小妄語則須對一位法師發露懺悔。

五、不飲酒。飲酒乃生起種種罪過之根源,雖屬輕罪,但能引發人毀犯其他條重戒。其開緣包括:外用消毒之酒精、藥酒(經醫生診斷,治病須以酒配藥,且其他藥都治不好之時可用)。

六、不非時食,即過午不食。清公和尚說,這條戒很要緊,持午是明顯的持戒之標誌。清公此行訪澳之前,已經將九月一日至十月四日之間的日中時間查好。例如:九月三日的日中是十一點四十七分二十三秒,而一個月後的九月三十日,則是十一點三十八分零二秒。因此,日中前用完餐後,須馬上漱口刷牙,以防菜屑等咽入喉嚨。過午後,可吃及不可吃之物:甲、藥品,在家可服用,出家人當日須加法成盡形壽藥後,方可放置屋內直至食用完。乙、紅糖、白糖、冰糖、蜂蜜、汽水、果汁、茶水、薑湯、鹽水等,午後可食用。丙、豆漿、牛奶、糕餅、面類,午後不可食用。清公教導我們,午後不吃形成習慣,則能保持身心清淨,有益於修行。

七、不香花鬘莊嚴其身,及歌舞戲等。不可佩戴項煉、戒指等;肥皂須用無香味者;衣著樸素;不可觀聽唱歌、跳舞、戲劇等;不可聽靡靡之音。因為這些會增長我們的放逸、淫慾之心。但可以聽梵唄。

八、不坐臥高廣大床。清公教導我們,床的尺寸不超過一尺六寸。周尺一尺等於十九點九一公分(或二十四點六公分),一尺六約三十二公分左右(或三十九公分)。用於坐的為坐床,用於臥的為臥床,均不可超過此尺寸。若是裝飾非常豪華之床,亦不可坐臥。父母、師長所坐臥之床,兒女、學生等人不可坐臥。唯出門在外作客之時可以開緣,或講經說法坐師子座可以開緣。清公和尚十分幽默的說,我們出門在外作客時,主人供養你高級的椅子,你不能拿一把尺子、鋸子,量好之後把多餘的部分鋸掉,損壞主人的財物,所以這個時候可以開緣。

慚愧弟子聆聽之後才了解到,原來戒律的開遮持犯是如此隨緣妙用,活潑自如。而八關齋戒之功德非常之殊勝,故又名八種長養功德法(詳見《佛說八種長養功德經》)。受八關齋戒之時,淨信之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在諸佛菩薩的加持下,在阿闍黎的憶持護念下,觀想發願,得納受清淨戒體,信受奉行,圓滿殊勝功德。

戒學研習班的課程才剛剛開始,我們懷著無限法喜,無盡感恩恩師上淨下空老法師、上果下清律師不辭勞苦,遠行千里,慈悲成就我等四眾弟子殊勝學戒因緣。感恩上悟下行法師、澳洲淨宗學院的法師及護法們,慈悲護持我等四眾弟子,於此安心學戒,身心安和,法喜充滿。願將學戒、持戒之殊勝功德普皆回向,「願我乘是善業故,此世不久成正覺,說法饒益於世間,解脫眾生三有苦」。以上是慚愧弟子參加戒學研習班的淺顯心得報告,誠請尊敬的師父上人、諸位大德同修慈悲指教,無盡感恩,阿彌陀佛!

老法師:我們剛才聽到開吉法師的報告,也在螢幕上看到文字。報告非常好,關鍵呢?關鍵是要做到。說到做不到,那個功德就沒有,福德有,功德沒有。為什麼?這個報告如果真正發心人聽到,他能夠依教奉行,就得利益。我們在這個時代,整個社會動亂的時代,這個地球上許許多多地方天天都有災難發生,所以學佛同修要有高度的警覺心、出離心。我們要把學佛的重點放在如何落實,要求自己,不要求別人,這比什麼都重要。如果真正要求自己,這一個月戒學班,清公上人所說的你聽懂了,你能依教奉行,你能平安度過災難;如果不捨念佛,你決定得生淨土。

我們時間有限,其他法門好,門門都好,沒有一門不好,佛在《般若經》上講過,「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任何一門都能成無上道,都能幫助你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理念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不能搞雜、不能搞亂。一定要相信,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是一法,任何一法都圓滿具足一切法。為什麼?一切法不離自性。惠能大師開悟給我們講得很清楚、很明白,我們要深深的去體會到,他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就是世出世間一切法,統是自性生的,所以平等,任何一法都能明心見性。賢公老和尚說,「這世間無難事,只怕心不專」,這話說絕了。只要心專,任何一法都含攝一切法。所以他老人家一生給我們做的榜樣,他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一生沒有讀過一部經,沒有聽過一次經。二十歲出家,民國十九年,我還沒出世,他的師父傳戒法師看中他。那傳戒法師不是普通人,得道的高僧,也就是大徹大悟,看到這種根性的人,寶!為什麼?他能成就,在佛法說是根熟的眾生。什麼是根熟?他具足三個條件就根熟,老實、聽話、真乾。這樣的人碰到了高人的話,教他一法,他一生堅持下去,他就成就。這種人,千萬人當中難得有一個。二十歲師父剃度,就教他一句話,「南無阿彌陀佛」,一直念下去。你看他真的依教奉行,不違背師父的教誨,這一句佛號念了九十二年。

他的稟性非常溫柔、非常慈悲,那我們就相信,他學習的態度也是最好的。學習的態度,第一個要深信,決定不能有絲毫懷疑,要用真誠心、恭敬心,他具足。我們看到晚年他拜佛,地下沒有拜墊,從這裡看出他的恭敬。處事待人接物全是道場,為什麼?心裡佛號不中斷。生活,佛號不中斷;工作,佛號不中斷。他的工作是耕種,從小,他生長在農家,可以說他從小就生長在農田裡面,小時候幫助拔草。我們小時候也在農村裡面,幹過這些事情,他一說我們就能知道。所以農耕的經驗非常豐富,農耕的知識是老人傳下來的,他全學會了。人年輕有體力,又勤快,所以他的工作在農田裡頭,農耕不礙念佛。你看,生活是道場,工作是道場,待人接物無一不是在道場,他的佛號從來沒有丟失過。

像這樣的人,我們在《淨土聖賢錄》、在《往生傳》裡面看到的,最初他得到的,功夫成片,什麼時候?我們回過頭來想一想,諦閒老和尚的徒弟鍋漏匠,也是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出家,諦老就教他一句阿彌陀佛,也是教他一直念下去。他念了三年,預知時至,站著往生。往生還站了三天,等老和尚替他辦後事,諦閒老和尚。什麼條件能做到?功夫成片就能做到。所以,我常常勸勉同學,念佛人往生極樂世界,就像《楞嚴經》上所說的,「大勢至圓通章」講的,「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現前是我們在世、在生的,當來是到極樂世界,我們只講現前,現前一定見到阿彌陀佛,見多少次?至少三次。

第一次,你功夫成片了,你取得往生的條件,阿彌陀佛會跟你見面,或在定中、或在夢中。會告訴你你還有多長的壽命,到你壽命終時我來接引你。等於給你授記,你往生極樂世界有把握了,你說你多歡喜,絕對不會退轉、絕對不會懈怠,老和尚講不會拐彎。就是功夫成片的時候第一次見阿彌陀佛。第二次見面,會告訴你確切的時間。我早年在新加坡,新加坡居士林老林長陳光別老居士,他往生前三個月,在一張紙上寫日期,寫了十幾個,也沒有人敢問他什麼意思。就是那天往生的,得到阿彌陀佛的通知。這應該是第二次,告訴哪一天來接你。第三次見面,是佛來接引,你還是活著的,你還沒有斷氣,你看到佛來了,接引你,跟他去。所以往生的人,至少跟佛是三次見面。

我們看遠公大師的傳記,我們淨宗初祖,他四次見到,最後一次是佛接引他往生。他雖然過去見到三次,他從來沒有告訴任何人,到最後往生的時候,才告訴大家,過去曾經見過三次,現在境界又現前了,阿彌陀佛來接引我往生。而且看到蓮社比他早往生的人,統統在阿彌陀佛身邊,一起來接引他,這不是假的。那回過頭來我們來問,海賢老和尚見佛多少次?我的估計不會少過十次,他時間長,從二十歲到一百一十二歲,九十二年,九十二年跟阿彌陀佛見十次面不算多。實際上他有沒有那麼長壽命?我不以為然,我覺得他的壽命,正常的應該是七、八十歲。會延這麼長,那是阿彌陀佛加持的,是阿彌陀佛要他表法,給他任務,一直到看到這本書《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贊僧》,他表法才圓滿。換句話說,為我們淨宗,現前淨宗來表法。

很多人懷疑會集本有問題,懷疑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有問題,懷疑我們依這個本子修行有問題。懷疑的人很多,時間很長,史無前例,所以許許多多人跟會集本學習的都退心了,都改學別的本子。阿彌陀佛清楚,讓他來表法、讓他來做證明。他拿到這部書,這部書就專門討論這個問題,宏琳法師編的。編得非常好,我看過一遍,我們感恩有這個大德護法。宏琳法師年輕,在佛教界裡頭沒有那麼高深的地位,但是他說真的,一點不假,所以海賢老和尚給他做證明。他給我們作證,我們要記住,稀有難逢的因緣,第一個告訴我們,西方真有極樂世界,一點不假;第二個給我們證明,極樂世界確實有阿彌陀佛;第三個給我們證明,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接引眾生是真的,不是假的。

他一生就一句佛號,除一句佛號什麼都沒有,這一句佛號,我們就看出佛號功德不可思議。這一句佛號是一切諸佛菩薩的總名號、通號,念這句佛號,一切諸佛菩薩的性德全包括在其中,一個沒有漏;還包括菩薩的修德,修因證果,一切眾菩薩的修德也在這個名號之中,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不可思議。我們應該怎樣?分秒必爭,分分秒秒都是阿彌陀佛,把自己心裏面的妄想、雜念統統清除掉,心裡頭只有這一句佛號,就成功了。這是好榜樣給我們看。那你要問,海賢老和尚到什麼樣功夫?我可以告訴你,他證得理一心不亂。理一心就是禪宗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他得理一心,往生極樂世界,直捷生實報莊嚴土,真正不可思議。誰有這麼大的福分?你能夠見到夏蓮老的會集本,這個本子肯定會留傳到釋迦牟尼佛末法九千年。九千年當中,遇到這個法門,遇到這個經本,沒有一個不往生的,沒有一個不成佛的。他來告訴我們這些事情,我們要細心去體會。

所以,我奉勸有福報的同學,真正有智慧、有福報的誠信不疑,每天把這個光碟、把這個《永思集》當作《無量壽經》來學習。我說那是《無量壽經》的總結,《無量壽經》所說的,無論是理、無論是事,海賢和尚在日常生活當中全做到了,他就是一部活的《無量壽經》。我們跟他學是一點都不錯,決定圓滿成就,絕對不可以疏忽。一天光碟看三遍,看一年,一年就一千遍,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會開悟;一天念一萬聲佛號,兩個小時,一年不間斷,往生極樂世界你就有把握了。最怕的是學多門,都學雜了、學亂了,你的精力、時間統統分散了。你要不喜歡這個法門,學別的法門,行,只要一門深入,沒有一個不開悟的。為什麼?一切法門都通自性。佛法的好就好在此地,它講一,是通一不是專一,不是只有我這個法門能通,不是的。《無量壽經》上「三輩往生第二十四」講得很清楚,上中下三輩是淨宗同學學的,後頭還有一段,一心三輩,那是學其他法門的,統統能成就。甚至於學其他宗教經典的,他能不能開悟、能不能明心見性?能。因為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不在乎你學什麼法門,任何法門都可以,只要你心專。專到什麼程度?專到起心動念沒有了、分別執著沒有了,這就是法身大士。

最大的障礙,我,有了我就痲煩了,我是一切法障礙的大根大本。所以佛教,頭一個破身見,真正放下五種見惑,身見、邊見、見取、戒取、邪見,就證須陀洹果。要不要學教?不要學教行,只要你肯放下,放下就是。教是什麼?教是把這個理說清楚、事說清楚,勸你放下。告訴你,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身也是虛妄的,不是真的,不是真的統統放下。什麼是真的?自性是真的,就是本性,就真心,在我們《無量壽經》經題上,就是「清淨平等覺」,那是真心,那是真的。你好好的放下,你看放下見思惑,成阿羅漢,不是說學這個法門、那個法門,那是方法、手段,重要的關鍵我們要找到,重要是放下。我一生感謝章嘉大師,我第一天見面向他請教,他老人家就教給我,看得破、放得下,看破是了解事實真相,放下是不可以執著。

自性,自性是真的,真有。自性在哪裡?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時、一切處它都在。在淨土裡稱作常寂光,那是自性。自性不是物質,非物質現象、非精神現象,也不是自然現象,所以叫空。這個空不能說無,它遇到緣它能現相。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報告講得好,前面講性體,本性是清淨的,沒有絲毫污染。這個清淨包括不起心、不動念,起心動念,染污了,不起心、不動念,完全是真心。所以修行修什麼?眼在色塵裡頭修如如不動,修不起心不動念,耳在音聲裡面修不起心不動念,真修,那是一佛乘。如果有起心動念,不起心動念難修,起心動念我們自己不知道,可是分別執著我們曉得,這個念粗。有起心動念不知道,不要理它,我們先學什麼?學不分別、不執著,這是菩薩,這大乘。如果還做不到,不分別還做不到,那學什麼?學不執著,不執著是小乘,是聲聞、是緣覺。見色不執著色相,不執著能見、不執著所見,這叫真用功,這真下功夫。

海賢就是這麼做法的,所以我估計他,他的功夫成片應該在二十五歲先後。向上再提升,從功夫成片提升到事一心不亂,應該在三十歲左右。事一心不亂就是阿羅漢、辟支佛,生方便有餘土。理一心不亂?我覺得他絕對沒有超過四十歲,三十到四十之間,他得到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一切通達了,師父警告他,他記住了。「明白了」,說話裡頭有這一句,師父講的,明白了,明白什麼意思?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明白了,「不能亂說,不能說」。為什麼?沒有人相信你,而且還想辦法來整你。惠能大師明白了,五祖給他印證,你看,還到獵人隊裡頭去隱藏十五年,這才出來。老和尚生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你說你一切都通,他真通了,人家把你當什麼?當作怪物看待。為什麼?不符合科學定律,科學是教你學,你沒有學你怎麼會知道?釋迦牟尼佛什麼都知道,古佛再來,還要裝著去學十二年,十九歲出家,學到三十歲。十九歲出家是放下煩惱障;三十歲,他學了十二年,把十二年放下,是放下所知障。這要知道,學佛學什麼?清淨平等覺,覺就是明白了、知道了。覺從哪裡來的?從清淨、平等生的,這個學不來的,學增長所知障,學佛法只求到福報,功德得不到,這我們不能不知道。

八關齋戒是最普遍、功德無比殊勝的一個戒法,我在斯里蘭卡看到。我歡喜那個地方,為什麼?一般在家的居士,斯里蘭卡學佛人多,全國學佛,每個人不但戒律他都能夠持,像三皈、五戒、十善他完全做到了、落實了。我在那裡,強帝瑪法師告訴我,民間普遍一個星期總有二、三次受八關齋戒。在我們中國,在家居士受八關齋戒多半是六齋日、十齋日。他比我們多,一個星期二、三次,常常受,所以那是個佛國。我幫助他們建大學,在學校裡面學習經教,出了學校你就看到了,人民都落實了,這不是假的。所以那個地方是個福地。

圖文巴也是個福地,這個福地跟我們佛法講的稍微有點不一樣,這個福地是什麼?宗教團結了。我們想了多少年,至少想了二十年,現在成熟了。這麼十幾個宗教,宗教領導人都來告訴我,他們都有一個願望,希望我們團結合作,把圖文巴打造成世界上第一個多元文化示範城市。我們早年在湯池做了個實驗,示範小鎮,他們要做一個示範城市,同心協力。我在這裡住了十五年,什麼造成這個力量?我們每個星期六的溫馨晚宴,我們從開幕那天一直到現在,星期六的溫馨晚宴沒中斷過。每個宗教都到我們溫馨晚宴來做過客,我們完全是公開的,有誠意跟他們往來,帶動了宗教團結。要想真正達到國家與國家、政黨與政黨、族群與族群、宗教與宗教平等對待、和睦相處,從哪裡下手?從團結宗教下手。宗教上真正做到平等對待、和睦相處,族群、政黨、國家就不難了。他們現在跟我提出來,我看他們的心是真的不是假的,確實有這分誠意,他們希望我回來。

再過幾天,我們這些宗教領導人,我們有個聚會。明天,市長、國會議員,還有個部長,明天這三位來。市長非常熱心,去年我在聯合國跟他見面,他告訴我,這個會影響全世界。我要跟他們談的,加強宗教教育,希望每個宗教都做一本《360》。這一份是王神父做的,《聖經》的《360》。每個宗教都有一部《360》,我們看起來方便,那麼大的經典太多了,沒時間看,這個好好的讀,好好認真學習。我們學習自己的,也學習別人的,我們才能跟別人和睦相處,變成兄弟姐妹,變成一家人。這個就給整個世界化解衝突,帶來永續的安定和平,這是個基礎,我們在打地基。明年春天,聯合國的大使團會到這個地方來考察、來訪問,我會在這接待他。明年的衛塞節,我們可能在聯合國辦一個大型活動,像二00六年一樣,這個向全世界宣布,我們做成功了,歡迎你們來看。我們大家有這麼共同的一個願望,共同的方向、共同的目標,我說我一定會來。

戒法要認真學習,要把它落實,持戒並不難,決定要懂得開遮持犯,就曉得戒律非常活潑。戒律的目的是達到定,就是達到清淨心,第一個;更上一層,平等心;再上一層,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所以,因戒得定,因定開悟,開智慧。清淨是二乘的定,聲聞、緣覺,平等是菩薩的定。這是目的,不能搞錯了,搞錯了,我們的路就走歪了、走偏了。好,我們再看下面一位。

學生:「沒事找事,閒話正說」,《科注》學習班心得體會之八,劉素雲老師。

一則:遵循四依法,學佛走正路。感恩阿難尊者,在世尊入般涅盤前,代眾生向世尊請法。世尊為後世修行者,留下了彌足珍貴的四依法,使我們後來者,在修學佛法的過程中有依有據,受益無窮。說起四依法,學佛同修並不陌生,可以說倒背如流吧!今天重提這個話題,也算是老生常談吧!既然是老生常談,為什麼還要說?我想藉這個學習心得交流的機會,把我自己對四依法的一些體會,和同修們一起分享。無論我說的是對是錯,有個前提,那就是我說的都是真話,願與同修們切磋共勉。

下面,我們先來重溫一下四依法的內容。世尊留給我們的四依法是: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智不依識。依法不依人,這句話重點在這個法字上,首先我們要弄明白,這個法是什麼?準確的說,這個法就是佛所說的經典。經典是法,經典所在之處,就是如來法身所在之處,千萬不要搞錯了。如果說得具體一點,我們所要依的法就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一切經典,不是有那麼一句話嗎?「離經一字是魔說」。再說得具體一點,就是淨宗同修依的法,就是淨土五經一論。就我自己而言,我選擇的是淨土念佛法門,持名念佛,我所依的法,就是一部經,《無量壽經》會集本;一部注,黃念祖老居士的《大經科注》;一句阿彌陀佛佛號。我們時時刻刻要牢記,我們依的是法,不是依哪個人,不管對任何人,都不要盲目崇拜,不要搞個人迷信。

前段時間,有同修告誡我,不要讚嘆老法師,理由是我讚嘆老法師有人反感。對此,我認真的反思自己,我對老法師是不是盲目崇拜,是不是在搞個人迷信?我的答案是否定的。七十年來,我沒有盲目崇拜過任何人,我也沒有搞過任何個人迷信,因為我的倔強是出了名的。記得文化大革命期間,成立了各式各樣的戰鬥隊,今天批這個,明天斗那個。在那個年代,我屬於另類,哪個戰鬥隊我都不參加,我自稱獨立大隊。那時,不讓給學生上文化課,高年級學生也都組織戰鬥隊,鬥爭走資派,斗黑五類。當時我教的是七年級學生,是國小的最高年級,他們本來應該六年國小畢業,因趕上文化大革命,就沒上中學,留在國小鬧革命了。我要求我的學生不去參加那些批鬥會,每天我的學生都坐在教室里聽我給他們讀小說,因為不允許上文化課,我只能給學生們讀小說。因為我的倔強,我也挨批挨斗,只是我心大膽大,沒心沒肺的,你斗你的,我乾我的,弄得人家說我,真拿她沒有辦法。

這四年多我見了八次老法師,有人批評我搞個人迷信,搞盲目崇拜,說我跟錯了人。這些我都不為所動,我堅信一個真理,心正、行正人必正,人正,你怕什麼?常言說,無私就無畏,我沒有隱私,一切都是公開的。做人要真誠、要坦蕩,正直、誠實、善良是做人之本。我為什麼親近老法師?因為我太敬佩他老人家了,不是盲目崇拜,不是個人迷信,是發自內心的一種尊重、一種敬仰。世界上竟有這麼好的人,佛門竟有這麼好的法師(請恕我孤陋寡聞)。我要把他老人家介紹給一切有緣眾生,因為,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我這樣近距離的接觸老法師、認識老法師,我要把我所認識的老法師介紹給有緣眾生,讓我們共沾法益。我對老法師有四點概括,在這裡也和同修們共同分享。一、老法師是一位愛國愛教的老人;二、老法師是一位慈悲的長者;三、老法師是當代不可多得的,千百年可遇不可求的一位聖僧;四、老法師是末法眾生成佛的導師,超越國界、超越時空、超越族群、超越宗教。我依的不是老法師這個人,而是老法師傳的釋迦牟尼佛的正法。法要人傳,人和法是不可分離的,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弄明白。

依義不依語,這個義就是佛的真實義。開經偈里有一句話,「願解如來真實義」,我們現在好多時侯是不解如來真實義、錯解如來真實義、誤解如來真實義、曲解如來真實義。為什麼會這樣?是因為我們沒開悟,沒開悟就是凡夫。以凡夫之見,去解如來之義,怎麼能解出如來的真實義?我們是怎麼解的?咬文嚼字,摳字眼、摳名詞、摳術語,愈解愈糊塗。怎麼辦?聽經,直聽下去;讀經,直讀下去;念佛,直念下去,不研究、不分析、不判斷、不猜測,不以己之見解如來之義。按師父老人家告訴我們的,「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自見就是開悟了、明心見性了,這個見是自性的流露,這個見才是真的。

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什麼是了義?佛的真實說(宇宙人生的真相),幫助根熟眾生了生死出三界。什麼是不了義?根據眾生的根性不同,佛的方便說,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淨土念佛法門的同修們的了義是什麼?《無量壽經》會集本是了義,黃念祖老居士的《大經科注》是了義,淨空老法師的演說是了義,一句阿彌陀佛佛號是了義。

依智不依識,智是智慧,識是感情,我們學佛要依智慧,不依感情。智慧的後面是佛菩薩,依智慧,你得佛力的加持;感情的後面是魔鬼,依感情,你得魔力的加持。我們有的同修學佛,講感情、講關係,譬如說我和某某關係好,和某某關係不好,有的甚至搞拉幫結夥、搞不和諧,這不是佛門弟子應該做的事情。真正的佛陀弟子,不利於和諧的話不說,不利於和諧的事不做。

二則:一句佛號、一部經,淨土法門真殊勝。近日,有同修問我這樣一個問題,一部《無量壽經》、一句阿彌陀佛佛號,現在還好不好使、還管不管用?問題來得突然,弄得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真不知道這又是刮的什麼風?今年八個月就要過去了,這八個月颳風不斷,而且是愈刮愈烈,愈來愈上檔次。好在,這個問題的答案對我來說是根深蒂固的,是永遠不會改變的。我斬釘截鐵的告訴對方,在我這裡管用,在我這裡好使,在你那裡管不管用、好不好使,我不知道,這要問你自己。

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學佛的逐步深入,我愈來愈強烈的感受到,選擇修學淨土念佛法門的人太幸運了,慧根太深厚,福報太大了,太有智慧了。為什麼這樣說?我們修淨土念佛法門,什麼都不缺了,你們看是不是這樣?要經教有經教,而且是最善本的《無量壽經》會集本,這可是淨土第一經,也是眾生一生成佛的第一經。要註解有註解,黃念祖老居士以他抱病之身,給我們留下了精彩絕倫的《大經科注》,可以稱得上是淨土第一注。要導師有導師,千百年難得一遇的一位聖僧,尊敬的上淨下空老法師,是我們淨土宗的導師,也是末法時期一切眾生成佛的導師,上哪裡去找這樣的導師?可這樣的導師就在我們身邊。

要榜樣有榜樣,先說說海賢老和尚吧!這是今年師父上人給我們推薦和介紹的學佛的好榜樣,修淨土法門的好榜樣。師父上人囑咐我們,把海賢老和尚的光碟每天看三遍,念一萬聲佛號,你看了嗎?你念了嗎?再說說師父他老人家,記得在《科注》第十五集裡,師父上人有這樣一段話,大概意思是這樣的:我進佛門六十三年,講經說法五十六年,我的老實、聽話、真乾只有百分之三十,所以,我說我往生極樂世界沒有把握。如果我有百分之六十,我就告訴大家,我有把握往生極樂世界。我八十五歲覺悟了,發心就是一部經、一句佛號,其他的統統放下,把大經大論徹底放下,不再搞了。老人家這不是在用自己的行動給我們做樣子嗎?有海賢老和尚和師父上人在給我們做榜樣,你還有什麼可懷疑的?海賢老和尚已經做出來了,事實就在那兒,是明擺著的,是無可爭議的真人真事。師父上人他老人家正在做給我們看,一句佛號、一部經,在海賢老和尚那裡好使、管用,在師父上人那裡好使、管用。

師父他老人家告訴我們,前三次講《大經解演義》和《大經科注》是求解,今年第四次講《大經科注》是求證。老人家的這句話你聽到了嗎?你聽懂了嗎?如果自己不求證,別人證了你又不相信,那你就隨業流轉吧!有這樣四句話與大家共同分享,「一經一注一佛號,快速穩當成佛道,一生堅守不拐彎,西方極樂去報到」。李炳南老師曾經說過,這一生不能往生,不免長劫輪迴,這句話值得我們深思!還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進了八寶山,大徹大悟;出了八寶山,依然如故」。可憐的人們,如果出了八寶山,仍然能大徹大悟,那該多好!寧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錯路,望君三思而後行。

三則:清貧修道好,快樂又逍遙。我這一生過的是比較清貧的日子,我覺得清貧點挺好的。記得兩年前,我曾經說過這樣四句話:「來去空空一雙手,無貪無戀亦無求,一生清貧多自在,一無所有真富有」。這幾句話,是我過去生活、現在生活、未來生活的真實寫照。我的生活非常簡單,最簡單的生活是最幸福的生活、是最快樂的生活、是最圓滿的生活。別人要的我不要,我只要阿彌陀佛,別人求的我不求,我只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樣我和任何人、事、物都沒有對立。沒有對立的生活是幸福、快樂、自在、圓滿的生活。真有智慧、真有涵養的人,他不張狂、不出聲,你不向他請教,他什麼都不說;你向他請教,他應機說法,他和眾生和光同塵,這是真正的修行人。真正的修行人,一定是少言寡語,低調做人,低調做事,永遠保持謙和卑下的好作風。不是有這樣的話嗎?「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海賢老和尚救狼的真實故事就是佐證。「邪念招魔障,正念感諸佛」,心正、念正、行正,百魔不侵。一個清貧的修道人,肯定是諸佛菩薩加持,龍天護法慈悲護佑,天地鬼神敬仰。這樣的修道人,怎能有修不成的道理?無事僧、閒道人、清涼漢就是這樣的修道人,對這樣的修道人,我敬之、仰之、學之。

曾經有同修對我說,劉老師,給你搞個網站吧!我回答:不需要。也有同修對我說,劉老師,給你出本書吧!我回答:不需要。還有同修對我說,劉老師,給你搞個基金會吧!我回答:不需要。我真的什麼都不需要,我所要的現在都有了。以前是三條,現在又加上一條,那就是,有個吃飯的地方、有個睡覺的地方、有個念佛的地方,我去香港看師父有路費,就行了。就這四條,現在都有了,足矣,足矣!看一看海賢老和尚,我們太慚愧了,老和尚吃的是苦,穿的是補,住的小廟,成就大道,顯明清白,自得心開。清貧修道好,快樂又逍遙,一心念彌陀,早日回家園。

四則:大浪淘沙,沙去金留。現在學佛的人很多,修淨土法門的人也不少,究竟有多少人今生能成就?真的很難說。蕅益大師說,淨土念佛法門是萬人修萬人去;李炳南老師說,一萬個人修淨土念佛法門,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有三、五個人;師父上人說,現在修淨土念佛法門的,一萬個人里能往生極樂世界只有一、二個人。是祖師大德們說錯了嗎?沒錯,他們說的都對,一點沒錯。為什麼差別這麼大?差在哪裡?差在一個真字上,差在誠敬二字上。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三個條件,一是真信,二是真願意去,三是真念阿彌陀佛。三個真做到了,誠敬心發出來了,一定是萬修萬人去。現在的問題是有幾個人能真正做得到?真正做到的人,他一定是修清淨平等覺,證大乘無量壽莊嚴。

大浪淘沙,這是個必然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對每個人都是一場嚴峻的考驗,就像考試過關一樣,一關過不去你就被淘汰了。有這樣四句話,「大浪淘沙淘去沙,沙去金留真不假,淘去流沙真金在,千錘百鍊佛菩薩」。這就告訴我們,流沙一定被淘去,真金一定會留下。在這個淘沙的過程中,可不管你有沒有名氣,也不管你的名氣有多大,該淘的一定被淘掉。現在我們是身處亂世,又逢亂年,各種誘惑紛沓而至,其中財、色的誘惑力最大;如果過不了財的誘惑關,過不了色的誘惑關,你必定墮落,你將一事無成。

結束語:最後說說今天心得交流的題目,「沒事找事,閒話正說」。為什麼說沒事找事?對我來說,老實念佛,求生淨土,親近阿彌陀佛,就這一件事,其他無事。今天羅羅嗦嗦說了這麼多,純屬沒事找事。再說閒話正說,所說閒話,並非真的是閒話,如果真的是閒話,就沒有必要說了。只因為是這樣,我今天說這番話,是認真的、是嚴肅的、是負責任的,所以說是正說。我想藉這個機會再說兩句,要遠離名聞利養,離得愈遠愈好;要學會降伏自己的妄心,降伏是對自己講的,不是對別人講的,這是不可思議的功德。降伏自己的貪心,降伏自己的瞋心,降伏自己的痴心,降伏自己的慢心,降伏自己的疑心。總之一句話,能夠降伏自己妄心的人堪稱丈夫。最後,用四句偈頌結束今天的心得交流,「無生亦無死,不來也不去,本來無一事,如如住常寂」。慚愧弟子劉素雲頂禮。

老法師:劉居士的心得體會,我們聽了也看到了,對我們真正修行,希望這一生往生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很有益。我們也要把它當作《無量壽經》的篇章來讀、來學習,句句話都是真話。末法時期,特別是末法時期,真正依四依法,沒有一個不成就的。四依法大家都很熟悉,但是在日常生活當中都疏忽了。她在此地再一次的提醒我們,菩提道上,障礙的,嚴重的障礙不在外頭,全在自己,總結歸就是五個字,貪瞋痴慢疑。能把這五個字克服了,菩提道上一帆風順。賢公老和尚的的確確是我們的好榜樣,我晚年我完全學他,萬緣放下,一句佛號念到底。只求往生,不求品位,像蕅益大師說的,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我就很滿足了。我接受祖師的教誨,一心一意嚮往西方,一切時、一切處不能丟失,這句佛號希望念念相續。我們很感謝劉素雲居士。後面還有一個王神父的心得報告,好。

學生:「學好《弟子規》,做好中國人」,《大經科注》學習班心得報告之二,王海波神父。慚愧弟子王神父,今天向師父恭敬匯報的主題是「學好《弟子規》,做好中國人」。

從來沒有想過,做中國人是什麼樣子的?做中國人有什麼責任和使命?做為神父,不知道自己的身分、不知道自己的使命,每天悠哉悠哉,像是喝醉了酒,迷迷糊糊,無精打采,站立不穩,坐臥不安,身心不寧。師父講經說,天天胡思亂想,造成今天社會的動盪不安,又言,幹什麼都打不起精神,沒有使命感。自己反省,太對了!這就是我。我的胡思亂想才造成社會的動盪不安,幹啥都打不起精神,沒有使命感。師父在講經里多次提到,在美國初建淨宗學會時,寫了一個緣起,就是淨宗學會的五門功課,三福、三學、六度、六和、十大願王。特別是三福,這是基礎的基礎,三世諸佛,淨業正因,多麼重要!師父極其溫和的口吻,常常提醒我們戒律的重要,特別是三福。而且這十幾年來,師父講經,無論是公開還是私下,都勸告我們要先紮根。最近師父在「傳統文化如何學習」一文中,再次提出儒釋道的三個根《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傳統文化在哪裡體現?就在這三個根。師父說,把《弟子規》和《四庫全書》放在天平上,重量是相等的。

聽師父講經已有六年,前幾年也學習三個根,但沒有什麼動力,總覺得差不多了。直到最近,我才重新認識這三個根。是什麼啟發我重新認識三個根?第一,我在小道場修學,看到老師和同學們天天在落實三個根,真乾。耳濡目染,我看到了,我體會到了,想一想,每一個置身於這樣氛圍的人都會改變,這裡磁場都不一樣。一般人只是嘴上掛著傳統文化,這裡的師生,說的、做的、想的全是傳統文化。第二,是我以前疏忽的,就是我才發現自己錯誤的心行,包括以前所犯的罪,沒有一條超出三個根的範圍。哪裡出錯了,一對照《弟子規》,全找出來了。這時我才意識到,師父老人家為什麼苦口婆心的勸我們,這三根太重要了!我也體會到孔老夫子說:「不學禮,無以立」,真是舉手投足都在錯誤中,自己不學根本就不知道。第三,《聖經》中,天主十誡是信仰的根本戒,如何學習和落實?如今有了這三個根,從三根入手,就是遵守天主十誡。

一、在台南極樂寺,師父每天上午去公園散步,有幾天,剛好有機會為師父拿登山棍。兩支,分左右,每次拿給師父都是相反的,還得師父自己調換過來,就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弟子規》沒有學好、沒有落實,事奉師長都不會,笨手笨腳。學習《弟子規》重在存心,存孝敬之心,服務大眾之心,落實在生活,就是賢公說的要學會伺候人。耶穌說:正如人子來不是為受人服事,而是服事人,並交出自己的生命,為大眾做贖價。(瑪20:26-28)

二、極樂寺中午用餐有水果,我很喜歡吃水果,有義工幫助取用。輪到我取水果時,剛好義工菩薩不在,我就自己取用,自己就多拿了五、六塊鳳梨。剛好義工菩薩回來了,看我拿得多了,就嘴裡說什麼,我聽不懂,可能是台灣地方語言。自己喜歡吃就多拿,沒想到中餐人多,為什麼有義工分派?不就是希望大家都有嗎?只有自己,沒有大家,自私自利,慾令智昏,吃完了才覺醒到這一點,真是慚愧!聖保祿宗徒說:「他們的天主是肚腹,以羞辱為光榮,只思念地上的事。」《弟子規》云:「凡取與,貴分曉;與宜多,取宜少」、「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小朋友都會背誦,我四十多歲沒做到。

三、師父給我一本《未來屬於中國》,我應該跪下來,雙手恭敬接過來,但沒有,失禮。從柜子里拿出書後,我馬上關柜子,櫃門有一個小門閂,我沒關好門,門閂湊合著穿上了。師父看到後,馬上又把小櫃門輕輕關緊,門閂穿好。我沒有及時說謝謝師父,嘴多駑!師父這麼大的年齡,講經還不夠,對我這樣的愚人,還要為我表演《弟子規》,「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

四、在高雄機場候機廳,大家排隊,馬上就登機了。師父也排隊向前走了,這時我還向師父問這問那。《弟子規》怎麼說?「人不閒,勿事攪;人不安,勿話擾」,不知道掌握進退、閒忙的分寸。禮就是教做人、處事、待物的分寸,使能恰到好處。

五、為人倒茶水時哩哩啦啦。給人倒茶水,客人正在全心神交談,沒有及時跟客人說,這是您的茶水,請小心!如果不說,客人沒有注意,因為他在交談,一揮手,可能就會弄翻茶杯。慧蓉師兄告訴我,要告訴客人一聲才好,我非常感謝慧蓉師兄及時的教導。「寬轉彎,勿觸棱;執虛器,如執盈」。

六、在協會餐廳吃完飯通常都喝茶,我有機會為大家服務,又出錯了。為人服務,手裡拿著鑰匙和餐巾紙,想想看,手裡拿東西,給人倒水方便嗎?而且也危險。手裡拿著東西還要拿起茶杯倒水,「執虛器,如執盈」,茶杯和鑰匙在一起,既不好看也沒有尊重客人。「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七、自己急躁不安,心浮氣躁,學習的心始終不能沉澱下來。《弟子規》處處要求穩重,「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余。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緩揭簾,勿有聲;寬轉彎,勿觸棱。事勿忙,忙多錯」等等。

類似這樣的錯誤不勝枚舉,這都是生活小事,從前以不拘小節為時尚,耶穌的聖言更是一邊放。疏忽生活怎麼修行?在此也特別感恩胡居士,我的行為、穿著不對時,馬上幫我矯正。從現前自己一連串的錯誤,再回想自己犯的罪,我貪污過教會的財、物,自己犯過邪淫罪。都是由於沒有孝敬父母,「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自私自利,狐疑,心量狹小,好強爭勝,貪虛榮,身為神父,教友的榜樣,信仰的領路人,耶穌的在世代表,貪財好色,衣冠禽獸,祭衣之下失人身(祭衣:神父在教堂做彌撒時穿的,莊重威儀)。對不起主、對不起父母和師長,我給眾生立下了惡表,成為地獄的領路人,本來應是主子,卻變成魔子。今遇淨土,又親近明師,真是無量劫來稀有難逢。我今懺悔,改往修來去極樂,給眾生立好榜樣,給天下的神父做好樣子。今在師父台前,在各位法師、大德和眾生面前發露懺悔,後不再造。

英國湯恩比博士說:「人類必須抉擇,他是要從貪婪中徹底回頭,或是要面對文明徹底毀滅的災難。只有當人們能夠回歸到從前佛陀與基督教聖徒那種克制欲望的生活態度,並遵守那些古老高級宗教節制自我的戒律與教誨時,人類才可以避免文明的毀滅」。我要放下一切貪慾,財色名食睡,不能一下放下,也要不斷淡化,不能再繼續墮落了。諸苦盡從貪慾起,貪慾一起就要提醒自己,難道苦還沒受夠嗎?從對生活的貪求開始,學會知足常樂,沒有的不希求,已有的不貪戀。用師父的經教控制住,經教就是我的日用糧,不能離開。教人先教己,正己化人,聖保祿宗徒說:「你這教導別人的,就不教導你自己嗎?為什麼你宣講不可偷盜,自己卻去偷?說不可行邪淫,自己卻去行邪淫?」(羅2:21-22)。從《弟子規》開始,學好《弟子規》,做好中國人,做好中國神父,效法師父上人做愛國愛教的典範。

師父說,真心是什麼樣子?戒律就是真心的樣子。就我這個樣子,還傲慢、嫉妒,沒有誠敬和謙卑,離主的教導、聖母瑪利亞的榜樣還很遙遠,這就是妄心。師父講經告訴我們,學佛從哪裡學起?六根接觸六塵處學起,落實在生活、處事待人接物,這不就是《弟子規》嗎?從根本處入手,大道至簡,愈是深奧妙理,愈是體現在生活,道在平常,不能好高騖遠。人愈有德行愈謙敬,相反,愈沒有德行愈想高高在上、愈傲慢,愈要面子卻沒有面子。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師父為我指出了病根,醫治從三個根開始,一面補三根之德,一面聽經;聽經求明理,把理落實在三根。在根塵相對中歷事煉心,實踐學佛念佛,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以聽經、念佛、拜佛為主,賢公和尚說:「好好念佛,成佛是大事,其他啥都是假的。」

以上是慚愧弟子王神父的心得報告,定有許多不妥之處,懇請師父上人及諸位大德、法師同修批評、指正,歡喜接受批評、指正,阿彌陀佛。

老法師:王神父的懺悔值得我們學習。我見過許多人,做錯事情好面子,總是替自己掩飾,不敢發露懺悔。他這篇文章,發露懺悔。最近我勸他,有時間在《聖經》裡頭節錄三百六十條,給初學的人來看。他做成功了,這是他做出來的,《聖經360》。我們希望每個宗教都有一部《360》,宗教會團結,宗教會互相學習,宗教會互相提升境界。這是化解衝突,帶給世界永續安定和諧的真正的基礎。所以我對於王神父很尊重他,他真能夠改過自新。好,今天謝謝大家。

資料恭摘:無量壽經科注第四回學習班(第七十八集)2014/9/4澳洲淨宗學院檔名:02-042-0078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