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法師:好,我們開始。
學生:「棒喝實為喚覺醒,切莫誤己又誤人」,劉素雲科注學習班心得體會之十。
二0一四年是不尋常的一年,尤其對我們學佛人來說,更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緣。遇到這樣好的機緣是一件好事,可是我們也必須清醒的看到,各種各樣的障緣也不期而至。比較突出的是今年的「風」多,這個風不是自然界刮的風,而是人為刮的風,開始時刮的小風、刮微風,接著颳大風、刮強風,再接著刮颱風、刮颶風,真是步步緊逼,咄咄逼人。這種情況,我心裡是一清二楚的。大家是否還記得我的四條原則:不爭論、不討論、不辯論、不解釋。但是面對這種現實情況,我想我總該為大家做點什麼,我總不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今天,我想向各位同修匯報一下我是怎樣做的,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匯報:
一、勸導、提醒、棒喝
為了把這件事情說得更清楚,我把所做的分成三個層面來談。第一、勸導,勸導大家今年抓好三件事。今年五月一日,我的《科注》學習班心得體會之三,題目是「抓住三件事,今年不空過」。這三件事是今年的重中之重,把這三件事抓住了,今年就不會空過,就會有收穫。第一件事,就是學習海賢老和尚,這是今年師父上人為我們推薦和介紹的佛門榜樣。師父上人告訴我們,老和尚的光碟每天看三遍,念一萬聲佛號,要把這片光碟當作《無量壽經》來學習。不知道這件事有多少人實實在在在做?我是一個很笨的人,但有一條,我聽話,師父上人說的話,只要我聽懂了,我一定會不折不扣去做的。海賢老和尚的光碟,我五月份看了一百四十六遍,六月份看了一百五十八遍,七月份看了一百六十四遍,八月份看了一百五十二遍,九月份看了一百六十二遍。五月份至九月份,五個月時間我看了七百八十二遍。看到這裡,是不是有人會說,劉居士,你是不是在炫耀自己?我用真心告訴你,沒有一點炫耀我自己的意思,我炫耀這個幹什麼?說這件事情,我只想告訴大家,做事要用真心去做,不能擺花架子,不能空喊口號。如果有人說,劉居士,你是不是在給大家做樣子?我坦誠的告訴大家,這個想法我是有的,我不能光說不做。
今年的第二件事情,就是參加《科注》學習班的學習,這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緣,快過去十個月了,這個機緣你抓住了嗎?
今年的第三件事情,就是學習習主席在國際、國內的講話。凡是一個愛國愛教的佛陀弟子,聽了、看了習主席的講話,無不受到莫大鼓舞,從內心深處涌動著驕傲和自豪。真是千呼萬喚明君問世,舉國上下歡欣鼓舞。領袖心繫人民,人民熱愛領袖,領袖與人民心心相連,攜手共建美好家園,喜看中華民族的歷史又掀新篇章。從去年年底到現在,習主席無論是在國際上的重要講話,還是在國內的重要講話,我是篇篇不落,感恩護法居士大雲都打成文字材料提供給我。
我勸導大家抓住這三件事,初衷就是希望能對大家起點引導作用,讓大家抓住重點,別把時間浪費了。現在,我覺得有點不自量力了。
第二、提醒,提醒大家不要跟風跑。五月上旬,我隱隱約約覺得有點不對勁兒,好像風力愈來愈大。五月十二日,我寫了一篇《科注》學習班心得體會之四,題目是「你亂我不亂,心定阿彌陀」。這是我的第一次提醒,提醒廣大同修不要跟風跑,一定要把心定在阿彌陀佛佛號上,萬萬不能被風吹亂了陣腳,使多年的念佛功夫功虧一簣。這篇心得發了之後,感到好像沒起多大作用,那股風反倒愈來愈強勁了。於是七月十三日,我又寫了《科注》學習班心得體會之七,題目是「寧動千江水,不動道人心」。這篇心得體會還是在提醒,這是我的第二次提醒。這個提醒有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提醒颳風者要適可而止,不要動道人心;另一層意思是提醒修道人,你的道心不要輕而易舉的就被人家轉了,那也太脆弱了,也太不堪一擊了。這篇心得發了之後,我在靜觀其變,我希望事情向好的方向發展,可是事與願違,事情不像我想像的那樣簡單。於是八月二十三日,我寫了《科注》學習班心得體會之八,題目是「沒事找事,閒話正說」。這是我的第三次提醒。在這篇心得體會裡,有的話我已經說得很重了,目的只有一個,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視,知道我在說什麼,雖然我已經說得很直白,還是有人聽不懂。
第三、棒喝,棒喝不要誤導眾生。九月二十八日,我聽了師父上人對《科注》學習班第八十四集的開示,因為我聽的是卡,只聽聲音,沒有圖像,我看不見師父上人的表情。從聲音里我覺得師父上人很傷感,我心裡好痛好痛,我畢竟是凡夫一個,沒有那麼大的定力。但我心裡知道,師父老人家這也是在給我們表法,正著說聽不懂就反著說,比如師父說,「我們這一生弘經說法失敗了」,你聽明白是什麼意思了嗎?深思啊深思,千萬不要再錯解如來真實義了。
九月三十日,我寫了《科注》學習班心得體會之九,題目是「一句佛號大總持,但念彌陀大事畢」。這篇心得體會應該是棒喝了,有幾個地方我話說得很重。這次棒喝有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棒喝造風者、推波助瀾者趕快懸崖勒馬,停止造風,懺悔業障,回頭是岸,不要害己害人,就像我大題所說,「切莫誤己又誤人」。因為你一個人把路走錯了,那是你一個人的事兒,如果你把眾生誤導了,你害了眾生的法身慧命,你的罪業可造大了,這種罪業多少生多少世多少劫才能消掉?真是太可怕了,萬萬不可掉以輕心!這是棒喝的第一層意思。棒喝的第二層意思是棒喝跟風者,一定要按四依法來修行: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智不依識,離開四依法,就會把路走錯。有大德這樣說,「寧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錯路」,警惕呀警惕!
二、棒喝不是棒殺。先說說棒喝和棒殺,這兩個詞一字之差,所表達的意思卻相去甚遠。棒喝是大叫一聲,引起對方警覺並使其回頭,是救人之舉;棒殺是一棒子把人打死,是置人於死地之舉。記得二十多年前,我看過一本書,書的名字就叫《棒喝》,我就是看過這本書後,才明白了棒喝的意思。在《科注》學習班心得體會之九中,我所要表達的意思是棒喝而絕非是棒殺。為什麼這樣說?理由有二:第一、我的棒喝是善意的。我沒有想傷害任何人,我是對事不對人,但是問題是這樣的,事和人是不能截然分開的,因為事是要通過人來辦的,這個道理大家都懂得的。我要說某個事,必定要涉及具體人,我的本意是通過說事讓當事人警醒。如果我們稍微注意一下就會發現,今年師父上人無論是講《科注》也好,還是在《科注》學習班的開示也好,重點非常突出,突出一句佛號,阿彌陀佛的無比殊勝和不可思議,妙不可言。師父上人以他六十三年入佛門,講經說法五十六年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他八十五歲覺醒了,一切都放下,學習海賢老和尚,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了。老人家告訴我們,極樂世界是真的,阿彌陀佛是真的,念佛往生是真的。
再說到戒律,我們說戒律是圓融的,大開圓解,非常自在。你學戒,本應得到自在、得到清涼,為什麼圓融的戒律,我們學得不圓融?是我們學戒者本身的堅固執著,我們把圓融的戒律學成了僵死的戒律,死在戒條里了。對戒律的堅固執著,是另一種形式的污染,所以你得不到自在、得不到清涼。記不記得師父上人多次說過這樣的話,四弘誓願在娑婆世界我只修前兩願,後兩願留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修。師父上人還說,你們的戒律很多,我的戒律就一條,阿彌陀佛,三聚淨戒全部在一句阿彌陀佛裡面。師父上人的這些教誨,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嗎?在這裡,我要強調的是,我這麼說,不是不讓大家學戒、守戒,而是要大家把圓融的戒律學得活活潑潑、守得活活潑潑。你看海賢老和尚,他哪一條戒律沒有守好?他全做到了。你看他老人家多麼自在、多麼清涼,這是我們的榜樣。老和尚的光碟不要白聽、白看!《無量壽經》裡有這樣兩句話:「受持如來甚深法藏,護佛種性常使不絕」。我們老說要把學習經教落實在日常生活中,因為佛法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佛法。就上面這兩句話,怎樣落實在生活中?我的理解是,以明心見性為受持如來甚深法藏,以聞佛名號為護佛種性常使不絕。
師父天天說什麼?勸導眾生念彌陀,一片悲心震法界,救度一個是一個。明師在眼前,說長又道短,若問為什麼?障深智慧淺。菩薩來到世間表法是度眾生的,眾生不認識菩薩,菩薩表法他看不懂,菩薩講法他聽不懂,菩薩怎麼辦?不管眾生怎樣對待他,菩薩仍然大慈大悲,對任何一個眾生都會不離不棄,等待眾生機緣成熟,轉迷為悟,離苦得樂。菩薩會生氣嗎?會瞋恨嗎?不會的。如果菩薩還會生氣,還會生瞋恨心,那他不是菩薩,他是地道的六道凡夫。
上面我說的這一段話,是我說我的棒喝絕非是棒殺的第一點理由。下面說第二點理由。第二、我不會棒殺任何一個眾生,原因很簡單,我和眾生是一體,棒殺眾生就是棒殺我自己。我曾經多次說過,我愛虛空法界一切苦難眾生,這是真心話,沒有一點虛情假意在裡頭,這不是空話、不是套話,是我真心實意的表達。如果說,過去我所說的愛是小愛、是中愛、是有分別的愛,現在已經上升到沒有分別的平等大愛。南無阿彌陀佛!
如果說我的第九篇心得報告是棒喝,那麼這一篇心得報告也可以說是上一篇棒喝的續篇。不管是哪一篇,目的只有一個:棒喝實為喚覺醒,不要誤己又誤人,誤導眾生走錯路,因果不爽要自負。另外,在這裡想勸誡同修們幾句話:要學垂柳低俯首,切莫高高昂著頭,戒驕戒躁守本分,真修實幹向前走。「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其他什麼都沒有」,這句話是師父上人今年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幾乎是天天都在說,為什麼?重要!根本!記住!
今天,羅羅嗦嗦說了這麼多,也不知說明白了沒有,也不知有幾個人聽懂了,哪怕只有一個人聽懂了,我也沒白說。古德接引眾生非棒即喝,哪裡有這麼多羅嗦!慚愧弟子劉素雲頂禮,二0一四年十月十五日。
老法師:我們在這一篇報告裡看到,劉素雲居士的苦口婆心。我們所講的,甚至於我們所想的,她能體會到,這是早年,我第一次跟她見面的時候就感觸到。為什麼她能體會到?她老實,她聽話,她心地清淨,妄念少,雜念少,就能體會到。還有一個,她發菩提心了。什麼叫菩提心?大公無私,眾生跟我是一體,這叫菩提心。難得的,發菩提心的人有,但是不能落實,落實的人太少太少了,她能落實,這就是她為什麼會有成就,學佛十年就有相當可觀的成就。我們的十年、十年都空過了,人有幾個十年?這是我們應當向她學習的。你看她學習海賢老和尚,我勸大家把海賢老和尚的光碟一天看三遍,她不止,她超出很多。為什麼?她真看懂了,她真看進去了。真看進去的人慾罷不能,遍遍都有悟處,這還得了!你要問為什麼?遍遍有悟處就是遍遍是新篇,不是舊的。因為老和尚一生的行持,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全是從自性裡面流出來的,這就是阿彌陀佛要他表法。為什麼不叫我們表法?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是從阿賴耶識裡頭流出來,不是從自性,他是從自性流出來的。所以你要從這個地方細心去觀察,你就看到門道、看到訣竅,這真修行,這真正叫看破。看破之後對自己有大利益,為什麼?自己徹底放下了。這兩個放下,一個是煩惱障,一個是所知障,二障天天薄,好境界!在明顯的感觸當中就是煩惱天天輕,智慧天天開,人生活在法喜充滿之中,這個學佛叫真正得受用。這個受用,我們說一般人希望得到的,身心健康。
江本勝博士的水實驗給我們證明了,證明意念(就是念頭)主宰一切,念頭創造宇宙萬法。惠能大師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自性就是念頭。從自性流出的念頭純淨純善,他生的是什麼法界?一真法界,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在哪裡?就在現前。我們迷失了自性,眼沒有見到,耳沒有聽到,身沒有接觸到。為什麼?迷失了自性,擺在眼前的全是煩惱,無明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佛法裡面無上微妙法,能令眾生在一生當中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這個微妙法門就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佛在經上說清楚了,沒有聽懂;祖師大德也給我們說清楚了,也沒有聽懂。為什麼?佛號常常丟失,這是沒懂。真正懂得的時候不會丟失,就會跟海賢老和尚一樣,清醒的時候沒有丟失,睡覺的時候也沒有丟失,這個功夫深,他能不往生嗎?沒這個道理!
我們再回來看劉素雲居士,她是個念佛人,她逐漸逐漸向不丟失的這條路上走。能得到嗎?我相信她一定會得到,因為她看得很清楚,很清楚是看破,唯有看破才能真正放下。為什麼不能放下?沒看破,沒聽懂。這就是古大德為什麼教我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道理就在此地。一部經,一句名號,長時間薰修,功夫才能得力,功夫才不會丟失。功夫常常會忘掉,都是自己有疑惑,信心不堅固,願心不堅固,甚至於還常常懷疑,真有極樂世界嗎?真有阿彌陀佛嗎?我念佛阿彌陀佛會來接引我嗎?念佛人起這個念頭的人很多很多,不是少數。為什麼海賢老和尚沒有這個念頭,我們天天學經教的人,天天深入經藏的人,還會有這種念頭疑問?那就是什麼?對經教沒懂,看經沒看懂,聽經沒聽懂,學習拖泥帶水,以渾濁的心、疑惑的心,怎麼會有成就?能懂得很難,這個不能怪你,經上都常說,這個法門難信之法。難信,你怎麼會相信?所以我們學了幾十年還有懷疑,還不能完全放下,這不能責怪,要鼓勵他,契入的程度不夠深,再深入、再深入、再深入,你功夫就得力了,不丟失就是得力。一定要相信,「信為道元功德母」,不能有絲毫懷疑。聽經聞法就生信心的人,是他過去生中善根福德深厚。每一個眾生有過去、有現在、有未來,過去世善根深厚,這一生容易成就、容易相信;過去生中善根不甚深厚就非常困難,那怎麼樣?經教上下功夫。經教要有學經教的條件。
劉素雲講今年刮的這個風確實非常嚴重,這個風是什麼?對淨宗的批判,對淨宗的批評,能讓念佛念個二、三十年的人,聽了之後都會生懷疑,都會想改修其他法門,那就上了大當!你無量劫來遇到這個法門太稀有、太難得了,外面輕輕刮一點風你就受不了,你就動搖了,這一生機會錯過,下一次再遇到,不知道是哪一生哪一劫,時間之長你無法想像,你說多麼可怕。劉素雲居士是個善根非常深厚的人,過去累積的善根福德因緣,她一聽就相信,不但相信,她真乾,關起門來在家裡真乾,與外面環境隔絕了。前面十幾年她是這樣下來的,沒人認識她。所以外面有風,不是沒有風,她沒遇到,她沒有接觸。這些客觀環境我們都要知道。她本性本善,性情柔和、正直,從她一生不妄語,我們就能夠體會到。不妄語就是不說假話,很難得!心地清淨、真誠、慈悲。她有很多長處,這些長處總的一句來說全是性德。從哪裡來的?從倫常道德裡頭來的,自自然然她就相應。她的話可以相信,她所體會、理解的,是正確的。在這個時候,為我們提出這個報告,這是慈悲,幫助我們堅定信心,堅定願心。好,我們再看下面第二位。
學生:尊者師父上人慈悲,諸位善知識慈悲,阿彌陀佛!不肖弟子自了冒昧報告的題目是「日暮途遠」。古人有個成語,日暮途遠。古時候沒有車,出門都靠步行,要去一個地方,走了一天,眼看太陽下山,天色已晚,而離目的地還很遠,心裡著急。印光大師常常引用這個成語,比喻老年人時日無多,而往生還沒把握。印光大師對老年人有一篇專題開示,「示周余志蓮女居士法語」。這篇法語表面是給周老居士的開示,實際上普遍適合我們每一個人。雖然是對老年人的開示,但同樣適合年輕人,因為「黃泉路上無老少,孤墳多是少年人」,無常說來就來,沒有哪一位年輕人有把握保證自己一定能夠活到老。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日暮途遠,時間不多了,但是生死大事沒有辦妥。
下面一起聽聽印祖開示的原文:「汝已七十多歲,不久就要死了。現在就要把一切事,通安頓好。心裡頭除過念佛外,別無一件事掛牽,則臨終時,方可無罣無礙。若現在還是樣樣放不下、看不開,則臨命終時,所有貪戀衣服、首飾、房屋、子孫之心通通現前,如何能夠往生西方?既不能生西方,則汝一生守節念佛,及所作種種有益之事,完全成了福報。汝現在尚無智慧,雖常精勤念佛,心中尚不決定求生西方。到了來生享福的時候,決定被福所迷,便要造諸惡業,既造惡業,必定就要墮於地獄、餓鬼、畜生中受苦了。此種大苦,皆是現世念佛,不知決定求生西方之所感召的。光憐憫汝,恐汝後來或成此種景況,故預為汝設法。汝若肯依我所說,就不會因福得禍。現在雖很強健,就要做就要死了想。凡現在要穿的衣服,留到穿。凡綢緞、皮襖等貴重衣服,均分與孫媳等。首飾、臂釧、耳墜及金銀、翡翠等,通通救濟災民,以此功德,回嚮往生。若心中見識小,捨不得賑災,亦須分與女兒、孫媳、孫女等。自己身邊,決不可留此種令人起貪戀的東西。所有存款,為防養老者,亦須交與孫子。即田地契志等,亦須交代的乾乾淨淨。汝心裡除念佛外,不使有一點別的念頭。連汝這個身子,也不預計死後作只麼樣安頓。連孫子、重孫等,都要當作素不相識之人,不管他們長長短短。只管念我的佛,一心盼著佛來接引我往生西方。汝能照我所說的做,一切事通通放下,到了臨命終時,自然感佛親垂接引,往生西方。若是仍舊貪戀一切好東西,及銀錢、地畝、房屋、首飾、衣服,及女兒、孫、曾等,則萬萬也不會生西方了。西方既不生,則下世決有痴福可享。因享福而造業,定規一氣不來,墮落三途。由惡業障蔽故,心識不明,縱有活佛來救汝,也救不得了,豈不可憐可憫乎哉。願汝信我所說,則實為莫大之幸」。
前些天有位女居士告訴我,古代的婦女到了四十五歲就要做壽衣,準備後事,她說她快四十五歲了,也準備做一套壽衣。世間人會覺得不吉祥,但這對修行人是很好的方式,提醒自己無常迅速,生死事大。《淨土聖賢錄》有這麼一個人,吳秉信,他特地做了一個棺木,每天晚上睡在棺木中,以這種方式提醒自己時時作臨終想。南宋高宗紹興年間,吳秉信在朝廷任官,因為與秦檜意見相違,被貶斥為平民,於是回到故鄉,在州城的南邊建築一間小屋,日夜寂然的靜坐修行。叫人做一個棺木,夜裡則在棺木中睡覺。每到天亮時,就叫童子敲叩棺木並唱曰:「吳信叟,歸去來,三界無安不可住,西方淨土有蓮胎,歸去來!」吳秉信一聽到童子唱歌,即起來習禪課誦。經過很長一段時間後,秦檜死去,因此又被朝廷召為禮部侍郎,不久後又出任常州的知府。紹興二十六年,被召回京城,經過蕭山驛站的旅舍時,吳秉信靜坐休息,才過一會兒,即叫他的家人仔細靜聽,大家都聽到天樂之聲。吳秉信即說:「在清淨法界的本性中,因為失念而來到此世間,金台既然已經到了,我也該走了!」說完之後,即安然往生。
我們老年同修們,該好好考慮自己的生死大事!時間過得很快,說不定這幾年就有無常到來。到了死時有沒有下落?是該好好想一想。如果平常沒有靠定阿彌陀佛,沒有訓練,死的時候一無主張,這樣還是要再輪迴。如果惡業發動,墮了三惡趣,那更是千萬劫在惡道受苦!看看自己所在的城市,這一天一夜裡死掉多少人,不要說生西方,就連生天,百千人當中沒有一個。再說修行人里不求生西方的話,又有多少人了生脫死?現在你已經有把握了嗎?準備在臨終怎麼來通過?人生大部分的時間已經空過了,是該好好算一筆帳了。在這一生,修行有多大的進步,煩惱減了多少,業障又消了多少。以五年來計算,以前的五年有多少進步,往後就只剩下一個五年或者兩個五年,而且精力愈來愈衰弱,老年的苦會愈來愈多、愈來愈重。如果不抓緊這段時間,盡全力積好往生資糧,這一錯恐怕就成千錯萬錯。好好想想,到臨死的一刻,自己有沒有生死自在的境界。再想想,現在生一場大病,能不能心裡不亂?生大病時,心裡都做不了主,慌亂、迷惑,何況死亡?臨終四大分解,就好像活牛剝皮,不是大修行人,哪裡能輕鬆度過?再想一想,這一生敢保證只有善業,沒有惡業嗎?就看平日裡,心裡想的、口裡說的、身上做的,造了多少業,臨終如果惡業發動,就會把心拉向三惡趣。這一投下去,那是千生萬劫也難以解脫。墮在惡趣受苦報時還會引噁心,舊的業沒有報完,又加上新的業,這樣就是無窮無盡的輪轉,怎麼得了!經上講,「七佛以來,猶是蟻子;八萬劫來,未脫鴿身。」就是墮落成螞蟻之後,一直到七尊佛出世以來,都一直是螞蟻;還有投了鴿子的身體,八萬劫都超脫不了。一想到這些,身上汗毛都會豎起來,怎麼還不著急!
在臨死的時候,親父親母救不得你,兒女代替不得你,你眼睛看看周圍,有誰可以做依靠?能靠得上誰?只有阿彌陀佛能救度你、能攝受你、能保護你、能成就你。這不是很明白嗎?生死大事誰都依靠不上,只有靠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這一點抉擇清楚了,就要一心一意的念佛求生淨土。對我們來說,再沒有第二條路了,再沒有第二個可依靠處了。切切要趁著現在眼睛還看得見,腳還能夠走,還有精力,身體還健康的時候,身心依靠阿彌陀佛,向佛求哀乞憐,從早到晚,向佛誠懇祈禱,不可以片刻放舍。如果對這個法門不珍重,靠不定、靠不穩,那就不免糊裡糊塗錯過去了。從早到晚,隨隨便便,無所事事,晃晃悠悠,幾年一晃就過去了,到後面疾病纏身,臥床不起,口裡想念也念不出,心裡想緣也緣不了,這個時候再後悔已經晚了,機會錯過去了。常常要想我剩下來的時間不多了,就像風中的殘燭,隨時都會熄滅;又好像草上的露水,太陽一出就會蒸發掉;又像水上的泡沫,風一吹就破滅;又像石火電光,一閃而過。這樣一個虛假的身體,到了垂暮之年,隨時都會滅掉,不是在早上,就是在晚上,不可不著急!
人生最多只有百年,現在已經到了晚年,就應當放開心量、看破世間,就像一場戲劇,哪裡有真實?演戲的時候,台上有各種表演,這裡面哪一點是真的?全都是假的。我們在人生之中就是演一場戲,夫妻的戲,母子的戲,各種家庭事業的戲,已經到了晚年,應該知道這人生的種種都是演戲,沒有真實,所以不要執著。晚年的時間不多,也就只有三、五年了,這三、五年怎麼度過?就以一聲阿彌陀佛來消遣光陰,以極樂世界做為我的故鄉。我現在念佛,日後就往生到西方,這是何等的幸運,何等的幸福!這麼一想,要常常生歡喜心,不要生煩惱。如果遇到不如意的事,心裡起煩惱時,要立即把心轉在一聲佛號上,快快的提起來、念起來,再迴光返照這麼想:我是阿彌陀佛世界裡的人,怎麼能跟世間人一般見識?這樣就回瞋作喜,還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高高興興的念。世間事不要多理會,不要爭個你長我短,像這樣就是智慧中人,這是自己得安樂,自己得自在。
現在兒女不孝順的多。如果在家裡有兒女對你不好,有時受媳婦的罵,或者住的房子很差,要乾很多家務,這些都不要太在意。要一心念阿彌陀佛,其他不要去想它,你想得很多,只會愈想愈生氣、愈想愈委屈。要想心裡不苦,就要一心想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這樣想、這樣念,就會愈念愈歡喜。知道這個道理之後,心就要一直靠著這句佛號不離開。只要你心裡有佛,一切就都會變好。在小屋子裡念佛,這個屋子念得香光莊嚴,就成了極好的屋子;做家務時邊做邊念,做事也變得非常安樂。所以只要一心念佛,其他不想,人生的小苦就會脫掉。不但這點小苦脫掉,連生死的大苦也能脫掉,到了臨終,阿彌陀佛接你去極樂世界,那有多好!所以真能放開,一心念佛,不要等往生之後,現在就能時時享受安樂。
民國浙江慈谿有個老婦女,家裡窮苦,兒子又不孝順。有一天她被兒子罵了,心裡難受,就找附近的出家師父訴苦。師父說:「你知道自己身上有苦,為什麼不把苦賣掉?」她問:「怎麼能賣掉?」師父說:「你專心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臨終佛接你到西方,就斷了一切苦,以後只受安樂,這就是把苦賣掉了。」老人說:「我們母子倆住同一間房子,裡面既有床又有灶,床下還有豬圈,這麼邋遢,怎麼能念佛?」師父說:「這都沒關係,你只管常念不斷,有空就到廟裡來拜佛。」這以後老人就依教奉行,一心求脫苦,念佛從不間斷。三年過了,在她臨終前幾個月,她對兒子說:幾月幾號我要生西方,你不要外出,給我料理後事,也算盡兒子的孝道。她兒子根本不信。過了一段時間,再次提起時,兒子還是不信。到了臨終前幾天,她兒子忽然聞到奇異的香氣,到處找也不知道從哪裡傳來,這才相信母親說的是實語。到這一天,他在家守候,只見母親沐浴更衣,端坐著念佛往生了。像這位老人家裡窮苦,兒子忤逆不孝,照一般,晚年是很苦的。但她因為自己苦,而一心想脫苦,就一心靠阿彌陀佛,結果這一切苦都解脫掉了。老人家們,只要一心一意的念這句佛,什麼時候都不忘掉佛,那就算在家裡做一些事,也不會覺得苦。我們在念佛的時候心裡歡喜了,幹什麼都是歡喜的,見什麼人都是歡喜的,日日夜夜,有哪一樣不歡喜!所以晚年要想安樂,就不能離開這句佛;一離開佛,心裡起無明煩惱,就又落到苦裡去了。如果能這樣專一,能這樣堅持念,也用不了太長時間,就可以做到邊做事邊念佛不斷。做到了之後,心裡的苦就會愈來愈小,一定會愈來愈安樂。所以要好好想一想,是不是一句佛號安度晚年?
現在我們講,老年問題怎麼解決?在一句阿彌陀佛里解決。現在的老人普遍孤獨,如果能把心思放在阿彌陀佛上,自己的心和佛心相應,就能去苦、消愁。兒女不如意,怎麼能做到不苦惱?就是念阿彌陀佛,佛念得熟了,世間事不會想它,心裡就不苦。不念阿彌陀佛,沒有一個寄託,心總是緣在這上面,那就會很苦。所以要把心換過來,不斷的念佛,這樣念得好,有佛的加持進入心裡,心情會很好,心裡會有寄託。很多長年念佛的老人耳聰目明,思惟清晰,而且人生有希望,不會對死絕望。所以這是大安樂法門!一想到臨終有阿彌陀佛接引,一想到由自己的勤修一定能往生,這個時候會信心充滿,歡喜充滿!人的晚年心裡沒有了憂苦,身上雖然難免有一些病苦,但有這句佛號在心,就好得多了。能念阿彌陀佛,就有前途、有希望;沒有念佛,各方面的苦都難以避免,尤其是老年孤苦寂寞、絕望恐懼,怎麼面對?怎麼解決?現在這個社會跟過去不一樣,過去還有幾代同堂,這個時代老人愈來愈孤獨,子女不孝順的多,和老人共處交流的都很少。但是我們有一句佛號就不怕,因為我們念念在佛,這些就都不是問題。老人的孤獨是因為自己想不開,沒有寄託,又看到兒女不孝順、不交流,自己的心沒地方放。但能把心思放在佛上,一心一意的依靠佛,佛不會嫌棄我們,自己的心會放得開、會開朗、會歡喜。這個歡喜不必要外在的條件,佛號常常持在心裡,這就是歡喜靈丹。有人晚年念佛得到了幾十年得不到的安樂,這不是孝子所能給予的,不是吃好東西能得到的,也不是穿好衣服、住好房子能得到的,世間的一切樂都比不上的。所以要做有智慧的老人,把心放在阿彌陀佛上,就一切問題都能解決。
還有,老年人可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慢性病,老年痴呆、腦中風,提前怎麼預防?還是一心一意的念阿彌陀佛,祈禱阿彌陀佛,求佛保佑你、加被你,一心投靠的話,自己的晚年順利得多。阿彌陀佛慈悲,臨終都能讓你正念分明,當然臨終之前也能幫你避免這些問題,但你自己要肯這樣來做。所以年老了就不要再管世間閒事。印祖開示說:「凡家中家計,並兒孫之事,皆當置之度外。譬如我於六十後就死了,那兒孫還不是一樣做人?我今只管念佛了生死,他們既不能替我了生死,我豈可因他們誤我的大事?能如此構想,自然就會一心念佛了。」唐朝白居易有幾句詩這樣說:「餘年七十一,不復事吟喔。看經費眼力,作福畏奔波」。我已經七十一歲了,不再作詩,眼睛不好,看經很吃力,作福德也害怕來回奔波,這個衰弱的身體折騰不起了。「何以度心眼,一聲阿彌陀」。這老年的心怎麼來度過?把心寄托在什麼上?就是一句阿彌陀佛。「行也阿彌陀,坐也阿彌陀。縱饒忙似箭,不廢阿彌陀」。走也是阿彌陀佛,坐也是阿彌陀佛,就算非常忙,也不丟掉這句阿彌陀佛。「日暮而途遠,吾生已蹉跎。旦夕清淨心,但念阿彌陀」。已經快天黑了,解脫的路還很長遠,而我這一生已經錯過了,我現在從早到晚,就是以清淨心只念阿彌陀佛。
這個佛號是不可思議的如意寶,一切世間和出世間的利益都可以成辦,它能解世間的厄難,能解毒、能治病,還能解生死苦,把人從生死輪迴中救拔出來,轉凡成聖。所以一切的事情,都能用這句佛號來解決,關鍵我們要有真實的信心。為什麼要講這些?因為老年人容易遇到病苦,遇到一些意外,這時候的第一個反應應當是提起佛號。比如遇到危難怎麼辦?就是放下萬緣,一心一意念阿彌陀佛,求佛慈悲接引自己往生。這一點,平時就要訓練純熟。一般人對於名號的功德認識不深,往往會迷信外在的藥物、醫療等科學技術,他不知道佛號有極其不可思議的力量。在一切不可思議中,以阿彌陀佛的力量最不可思議,而佛號就是佛果地的境界,所以應該對阿彌陀佛的名號生起極大的信心,用歡喜心和虔誠心來持念。信心圓滿的話,得到的加持也圓滿,而且極其不可思議。像現在人知道有錢可以買車買房,可以過好日子,就對錢非常有信心,拚命的賺錢。我們不要相信錢,要相信佛號不可思議的作用,真正有信心的話,決定會全心的投入、全心的依靠、全力的持念,這樣決定得到真實不虛的利益,即生解脫的利益。這是最簡單、最容易、最方便了,不需要任何外在條件,誰只要肯持就會得到不可思議的利益。這麼不可思議的佛號,這是方便到極點,是阿彌陀佛用來救度一切眾生的無上妙寶。關鍵是能不能對這句名號生決定的信心,能不能持之以恆的持念,如果能,那就一切都變得順利,再加上有往生的決定誓願,就決定能往生西方。
我們老人家們已經這麼大年紀,沒有很多時間了,這僅有的一點時間一定要用好。如果自己心裡相信阿彌陀佛,一心想去極樂世界,又能從早到晚把時間用在念佛上,那就一定能往生。如果這段時間不用好,只是東奔西跑,什麼都搞一搞,這樣心不專一,沒有固定的方向,到了臨終,心裡慌亂無主,那就危險了。所以不管怎樣,年紀大了,最好以西方為歸宿。在人間就只剩下幾年了,一定要分清主次,要把往生淨土做為修行的重點,而且要讓這個重點突出再突出。這樣一心投入在念佛上,讓念佛的念力一再的加強,最後就是一門心思,唯一念阿彌陀佛,唯一趣向極樂世界,這樣就一定得佛接引,往生西方。海賢老和尚告訴我們,「世上無難事,只怕心不專」;佛說「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印光大師更直截的告訴我們,「一心念佛,無事不辦」。
今天就報告至此,報告過程恐有錯誤,懇請師父上人及諸位善知識批評指正,不吝賜教。阿彌陀佛。不肖弟子釋自了叩呈,二零一四年十月十七日。
老法師:自了師這篇報告,要把它單獨印出來流通,翻成外國文,普遍的這些老人院、醫院裡邊,我們都多多的要送一些,是真的,不是假的。我昨天收到一封老朋友的信,我這個朋友大我一歲,今年八十九了,身體不很好。告訴我,前一段時期住在老人院,晚上起來跌倒了就爬不起來,一直到第二天,還算不錯,身上受傷了,頭腦很清楚,到第二天早晨,整理房間的人進來才發現了他。所以老人真苦!要碰到兒女不孝更傷心,心情怎麼會好?所以這種開示對他們來說,非常迫切的需要。真能夠相信有佛,相信有極樂世界,相信有阿彌陀佛,一直念下去,他身心就平和。我們知道境隨心轉,一切法從心想生,只要念頭一正,對他身體健康大有幫助。我們在此地,醫院跟我們的關係很好,此地有個安寧中心,這中心跟我們也是有十幾年的關係。我們幫助他,在財力上幫助他,精神上也幫助他,類似這些開示,無論是今人、古人,我們把它蒐集起來,印成小冊子,我相信能提醒很多念佛人,老年人會讓他安心。好,我們再看下面的。
學生:《無量壽經》學習班報告之五。尊敬的師父上人,諸位法師,同修大德,大家好!慚愧弟子黃柏霖報告題目:「性水澄清,由分別而昏動;識波奔涌,因佛號而停凝」。
《太上感應篇彙編》第二十三句,「昆蟲草木,猶不可傷」。「昔有一僧,道眼未明,以虛受淨德父子供養。命終之後,乃於淨德園中生為草菌,日充其家蔬食,他人慾取,不可復得。菌之為物甚小,而有此殊特因緣,即此而觀,草木一類可傷乎?」這一段的文章也跟前面蛤聽法生天一樣,很短,但是含意很深。大家有時候會起懷疑說,怎麼一個出家人到後來,往生以後變成草菌?可能讀到這一段,大家又起懷疑了,我們再來一一為各位說明。《感應篇彙編》裡面所記載的這些故事都是真實的,不用懷疑。我們來看這個字句解說,這個道眼,什麼叫道眼?我們講說五眼圓明,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佛他是五眼圓明。我們現在只有肉眼,我們的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全部都失去那個德能。雖然失去,但只是隱而不顯而已,還是在我們這個真如佛性裡面。
道眼就是能見正道之眼,那就是佛眼,開道眼就是佛眼。至少你要像阿羅漢一樣開慧眼,天人就有天眼,菩薩就有法眼,佛有佛眼,五眼圓明。道眼就是觀道之眼。釋迦牟尼佛拈花,迦葉微笑,這就是傳法,所傳之法,它是離開語言文字的。佛陀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眾皆默然,大家都不能夠契入那個境界,只有迦葉尊者破顏微笑。為什麼迦葉尊者他會破顏微笑?因為迦葉尊者他契入了,他悟了諸法實相,所以他能夠契入佛陀那個法界。當時佛陀就傳法給迦葉尊者,佛陀說:「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這就是佛陀傳法給大迦葉的傳法的法語。吾有正法眼藏,每一個人都有正法眼藏,這個正法眼是什麼?正法眼就是道眼。涅盤妙心就是我們這個清淨的佛性,實相無相它是微妙法門。為什麼不立文字?因為《大乘起信論》裡面講的,「是故一切法,從本以來,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畢竟平等,無有變異,不可破壞,唯是一心,故名真如」。這是道眼的意思。
接下來草菌,草菌是一種菌類。這一段的白話解釋比較簡單,我們把它解釋一下。以前有一位僧人智慧未開,煩惱未斷,因為福德不足,虛受清淨有德的父子供養。淨德父子就是父子本身德行很好,所以叫清淨有德。「虛受淨德父子供養」,這位僧人命終以後,「乃於淨德園中」,就在淨德父子的花園裡面,「生為草菌」,他就變成可食用的草菌,轉生當可食用的草菌,每天充當他家中的蔬菜。你看他前一世是受淨德父子的供養,因為沒有悟道,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他就必須要來報這個恩德。那怎麼辦?投生到他的淨德菜園裡面生為草菌,「日充其家蔬食」,做為淨德父子每天他們家吃的蔬菜、食物。其他人想要摘取,「不可復得」,別人還摘不到,為什麼?沒有那個因果。各位看到這一段,一定感到很有趣,對不對?草菌這種生物是非常微小的,也有如此特殊的因緣。從這個公案來看,草木這一類的東西可以隨便傷害嗎?
這一段我們特別要來研討一下,為什麼這位出家人他接受淨德父子供養,命終以後投生到這個草菌?我們可以從這個地方看到輪迴的可怕。在《印光大師文鈔》卷二,「淨土決疑論」裡面,印光大師特別開示,印光大師說:「倘念佛偏執唯心,而無信願」。我們知道,念佛法門就要信願行,你有念佛的心,可是你信願不堅固,倘念佛偏執唯心,說我有念佛的心,我每天都佛號不斷,我也一天都念一萬聲、二萬聲,我有聽經聞法,我也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偏執唯心,但是沒有信願。「或有信願,而不真切」。他雖然有信願,他只是口發這個願,他說我是,我要信願,可是他不夠真切。「悠悠泛泛,敷衍故事」。平常一樣有參加共修,但是共修完以後,還是一樣過世間人的生活,這叫悠悠泛泛;還是喜歡世間人這些五欲六塵的東西,這叫悠悠泛泛。生死心不夠切,還是攀緣名聞利養,對世間的這些名聞利養非常的在意,而且非常的計較,得失心非常的重,一有侵損到他的利益,他惶惶不可終日。雖然他嘴巴也念佛,他也在聽經聞法,他也在學佛,可是對於世間的東西,他是真的很捨不得。看到別人做大官,看到別人賺很多錢,他就心嚮往之,很羨慕。或者每天一樣,就是悠悠的過日子,生死心不夠切,認為臨命終的時候,那還很久遠,還很久很久,它不會那麼早來,這叫悠悠泛泛。印光大師說:「敷衍故事」。什麼叫敷衍?就是馬馬虎虎。持戒也不夠精嚴,道心也不夠堅固,有時候參加共修,今天有事我就不去了,沒事我再去,這個叫做什麼?這個叫做敷衍故事。「或行雖精進,心戀塵境」。或者是說,他看起來好像很精進用功,但是我剛才講,對世間的名聞利養念念不捨,還是很在意,這叫心戀塵境。「或求來生生富貴家」,或者是在學佛過程裡面,他只希望他將來生到富貴家,可能他在學佛的過程裡面看到別人富貴,他非常的羨慕,他說希望我下一世也投胎到富貴家去好了。「或求來生生富貴家,享五欲樂。或求生天,受天福樂。或求來生,出家為僧,一聞千悟,得大總持,宏揚法道,普利眾生者」,印祖說有以上這些心態的,「皆不得名為有淨土矣」,統統不能叫淨土。大家心裡就有數了,你是屬於哪一類的?
就有人問印祖說,出家做法師有什麼不好?「出家為僧,宏法利生」,有何過錯?「又有何過,而亦簡除」,為什麼也要給他排除?說連出家做出家師父也不行嗎?印祖答覆說:「若是已斷見思,已了生死,乘大願輪,示生濁世,上宏下化,度脫眾生者,則可」。印祖的意思是說可以,你可以到這個世間來示現出家人,但是先決條件,你必須要斷見思惑。見惑要斷,身見要破,那麼思惑(貪瞋痴慢疑)也要斷,見思惑要斷。你見思惑斷了以後,你已經了生死,像阿羅漢就了生死,那可以,你可以乘大願輪,你可以示生在五濁惡世,上宏下化,上成佛道,下化眾生,這樣是可以。接下來印祖又說:「若或雖有智願,未斷見思,縱能不迷於受生之初,亦復難保於畢生多世。以雖能宏法,未證無生,情種尚在,遇境逢緣,難免迷惑。倘一隨境迷,則能速覺悟者,萬無一二」。他說如果你沒有斷見思惑,你就算示現成出家人,雖然你有這個智願,就是你有這個智慧的悲願,但是因為你沒有斷見思惑,你縱使不會迷惑在受生的時候。亦復難保於畢生多世,後來雖然你能夠弘法,但是因為你沒有證得無生,你那個情種還在,情執的種子還在。遇境逢緣,你碰到任何境界,遇到順境,遇到逆境,遇到五欲的塵境,你難免會迷惑。倘一隨境迷,則能夠馬上覺悟的,一萬個人找不到一個到二個。
所以,這個地方印祖講得非常的清楚,為什麼要求生淨土,裡面印祖開示得非常的精闢入微。印祖說,如果你沒有斷見思惑,「從迷入迷,不能自拔,永劫沉淪者,實繁有徒矣」,實在是太多了。「如來為此義故,令人往生淨土,見佛聞法,證無生忍,然後乘佛慈力,及己願輪,回入娑婆,度脫眾生。」如果你能夠聽印祖這樣說,聽佛陀這樣說,你先求生淨土,你見佛聞法以後,證得無生忍了,你再乘佛慈力,然後還有自己的發願(己願輪),回入娑婆,度脫眾生。這樣的話,印祖說「有進無退,有得無失矣。未斷見思,住此宏法,他宗莫不如是」,他宗就是其他宗派的,都是這樣,「淨宗斷斷不許也」,淨土法門斷斷不允許這樣的。
我特別引用印祖這段開示,就是讓我們去見到說,這位僧人他因為道眼未開,虛受淨德父子的供養,卻轉生當草菌來報恩,這是非常可怕的一個事情。所以念佛法門,「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若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如果你有禪無淨土?「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印祖說,假如他這個人,「其人雖徹悟禪宗,明心見性,而見思煩惱,不易斷除」,必須要「直須歷緣鍛鍊,令其淨盡無餘,則分段生死,方可出離。一毫未斷者,姑勿論。即斷至一毫未能淨盡,六道輪迴依舊難逃」。也就是說見思惑沒有斷的話,有一毫未斷的話,就如台灣承天禪寺高僧廣欽老和尚講的,「你貪得人間一根草,輪迴有你的分」,就是一毫未能斷盡,六道輪迴依舊難逃。所以,印祖說「生死海深,菩提路遠」。我們一般講前面有蓮花,後面有刀山,「前有蓮台,刀山在後」,沒有退路,所以生死海深,菩提路遠。「尚未歸家,即便命終」,你還沒有到極樂世界就往生了,即便命終。他說「大悟之人,十人之中,九人如是」,他還是有悟,大悟之人,十人之中九人如是,「故曰十人九蹉路」。他說「蹉者,蹉跎,即俗所謂擔閣也」,就是我們一般世間人所講的耽擱。「陰境者,中陰身境,即臨命終時,現生及歷劫,善惡業力所現之境」。這箇中陰身境,所謂中陰身,是這一世結束了,下一世還沒有去受生以前,這個過程叫中陰身。中陰身裡面的境界就很多了,臨命終的時候,現生以及歷劫,我們這一世(現生)以及歷劫裡面,善惡業力統統會現出來。所以他說,「此境一現,眨眼之間,隨其最猛烈之善惡業力,便去受生於善惡道中,一毫不能自作主宰」。就像病人或是往生者一樣,臨命終的時候自己不能做主宰。
有一次我去台北榮民總醫院幫一個孫姓的醫師,他是一個中醫師,他媳婦有學佛,她找我去關懷。當時那個生命跡象,血壓就開始慢慢下降,快接近三十,他兒子說要把呼吸器拔掉。我說你不要拔,讓他自然斷氣,自然舍報。現在很多強調安寧療護,有提到這一段。有些人他臨命終會交代說,我往生的時候你不要給我電擊,不要給我插管。不要電擊,因為電擊很痛,也不要插管,他願意自然這樣舍報。這個是有業障在,還不能夠這樣馬上舍掉。像我們那一天助念的何金寶老菩薩,平時在家聽老法師講經、念佛,他就是五福臨門,他到最後能夠善終,在家裡吃完中飯,還會跟家人講幾句話,然後就上床去午睡、午休,睡著就往生了,這是最殊勝的善終。後來末學去給他助念說法的時候,他本來嘴巴張開,眼睛還有一點沒有合眼,後來給他說法助念以後,最後要回向的時候,他嘴巴就合起來了,全身柔軟,他這個有佛力加持。
所以印祖就說「顯蔭之死」,顯蔭法師我們上次有提過,他是民國二十幾年代,那時候一位出家的修行人。他到日本高野山去學東密,他的師父是諦閒老法師,諦閒老法師教他專心在一個地方修道,他不要。所以印祖後來看到這位顯蔭法師往生,他說「顯蔭之死,不如愚夫愚婦」。為什麼?因為愚夫愚婦就可以像剛才講的這個何金寶老菩薩一樣,可以善終,可是顯蔭死的時候是昏迷,人家還幫他助念。所以印祖說,人在臨命終的時候,在中陰身現前的時候,這個時候業力在做主,你這一世還有累世裡面,所有這些善惡業力都會在你中陰身的時候現前,然後強者先牽。印祖說,就像一個人欠人家債,欠最多的先拉走,「如人負債,強者先牽」,你欠我最多,那就把你拉走了。「心緒多端,重處偏墮」,心緒多端就是很多東西把他綁住了,這邊也拉一條線,那邊也拉一條線。心緒多端,妄想很多,重處偏墮,哪個地方拉得比較重,他就拉下去了。印祖講的這幾句話非常的好,「如人負債,強者先牽,心緒多端,重處偏墮」。
他說,「五祖戒再為東坡,草堂清復作魯公,此猶其上焉者」。五祖戒禪師,他在投生到第二世的時候變成蘇東坡,草堂清這位和尚再作魯公。他說魯公跟蘇東坡還算不錯,為什麼?至少當官的,「此猶其上焉者」,還是有一點福報。剛才提到說,印光大師「覆黃智海居士書」,對於「試觀顯蔭之死」,他說遠不如愚夫愚婦,「而顯蔭之所知」,而顯蔭所知道的一些佛學知見,那又不是愚夫愚婦所能夠趕得上的,也許顯蔭說得出來,但是愚夫愚婦說不出來;「而愚夫愚婦之所得」,但是愚夫愚婦所得到的功夫,又不是顯蔭法師所能到達的一個功夫,「又非顯蔭所能企及」。印祖說,為什麼會變成這樣,顯蔭法師比不上一個愚夫愚婦?印光大師說,「正光所謂,性水澄清」,我們自性本來清淨,叫性水,就像水那麼清澈。但是因為「由分別而昏動」,就好像一池水,你把它攪動以後,它下面的那些塵沙就浮上來,因分別而昏動。然後接下來,整池的水就「識波奔涌」,那些無明風就好像風浪一樣,把這一池水就搞得波濤洶湧,叫識波奔涌。但是因為我們念佛,就好像把那個風平息了,「因佛號以停凝」,因為你念佛,那個無明風就慢慢平靜下來,到後來風平浪靜,水又變成平靜了,然後再恢復本來清淨的性水澄清,水清照月。所以印祖說,「故致上智不如下愚,弄巧翻成大拙」。
以上這一段,我們特別引用印祖的開示來解釋說,為什麼一個出家眾他道眼未開,卻轉生到草菌這個地步之原因。老法師說,一個出家人,道眼未開,接受一個齋主(父子)常常供養他,這個齋主是吃長素的,叫淨德父子,可是這個出家人死了以後他還要還債,他就在他們家菜園示現草菇身,那個草菇就是他,每天這個草菇供養他們父子,別人還拔不到,日充其食。老法師說,這說明什麼?說明植物有靈性,這個父子每天到菜園去摘草菇,沒有想到是以前供養的那個法師他所示現的草菇身。老法師說,佛法裡面常講「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那還是變畜生,這裡是變植物,要還債。老法師說,世出世間法,我們很清楚、很明白,決定沒有占便宜的。老法師說,三世因果,你從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因果來看,沒有誰占得了便宜,也沒有誰吃得了虧。他說,三世因果這樣一看,就很公平了。他說,沒有占便宜的事,誰能占誰的便宜?你現在欺負他,你殺他的命要還命債,你現在倒他的債,下一世要還錢,他討不到,投胎到你家當你的兒女子孫,還是一樣繼承你的家產,誰占得了誰的便宜?所以,也決定沒有吃虧的事情,誰吃虧?俗話講,吃虧就是占便宜,等到下一世他就還你了,還要再加利息。因果通三世,這一生人家占我們便宜,我們吃了虧,沒有想到來生還有人還帳的、報償的。他說,要懂這個道理,當然我們也不需要人家來還債,為什麼?因為冤冤相報,糾纏不清,沒完沒了。所以人家欠我們的不用還了,你就把它布施出去,跟他結個善緣、結個好緣。
所以為什麼我們每一次做完善事,都要怎麼樣?「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華為父母,華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印光大師說這個叫「小淨土文」,你要念這個回向文,全部都回向到西方極樂世界那就對了,不求來生福報,不求人天果報。剛才印祖有講,不求來生做大和尚,得大總持,一聞千悟,這個也不能求。他說除非你破見思惑,你才可以乘本願輪,回入娑婆度有情,否則一定要往生極樂,見佛聞法,乘佛慈力,及己願輪,然後再回入娑婆度有情。他說這個比較保險,這個就是什麼?有進無退,有得無失。我們要聽印祖的話,統統回向到西方極樂世界,不求人天果報,不求世間大富貴人家的果報,享五欲之樂。你這些統統不求了,富貴家也不求,人天果報也不求,出家得大總持、大和尚也不求,你如果能這樣的心往生極樂世界,萬修萬人去,萬修萬人去!所以老法師說,如果人家欠你的不用還了,為什麼?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不是好玩的事情。為什麼?這一世他欠你,下一世他還給你,你又欠他,你又要還給他,善惡是會循環的。所以為什麼一定要離開善惡對待。六祖大師說,「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哪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那就對了,入絕待法界。因為極樂世界它是絕待的法界,它是一真法界,相對待的世界是娑婆世界。什麼叫相對待?有得有失、有善有惡、有好有壞、有對有錯、有高有低,這些都是善惡對待。所以老法師說,開悟要緊,證果要緊,往生要緊。
我們剛才特別提印祖的開示,再來看看老法師這樣開示,佛佛道同。老法師說,這才是究竟了脫,然後回過頭來幫助這些有緣眾生。佛法說得很好,「佛不度無緣之人」。哪些人與我們有緣?過去生中生生世世冤親債主跟我們有緣。你要聽懂,跟你結惡緣的也是跟你有緣,今天會來說你壞話的跟你有緣,感情背叛你的跟你有緣,愛你愛得不得了的跟你有緣,都是跟你過去生有結過緣的。老法師這個地方講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的冤親債主有緣,佛度有緣人,那我們怎麼辦?我們要度他,有時候忍氣吞聲也是度他。結的有恩是緣分,結的有怨也是緣分,這個地方要聽懂。我們欠別人的是緣分,人家欠我們的也是緣分,所謂的緣分還是報恩、報怨、討債、還債這麼一套。我們結的緣很多,趕緊要成就,要還,歡喜受報,受報完就沒有了。再回過頭來幫助這些冤親債主統統得度,同生極樂國,願「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老法師說,所以自己一定要著重解行並重,定慧等學。尤其在現前這個社會狀況,不認真努力必定墮落,而且快速的墮落。時時刻刻要提高警覺性,放下經本,佛號就提起來,就念佛;放下佛號,就展開經卷。每天我們能夠研教八小時(聽經八小時)、念佛八小時,我們的妄想自然就少了。我們有時間去打妄想,那是錯的,你這樣精進用功,就沒有時間去打妄想。希望我們同學認真努力,不要辜負稀有難逢的機緣。
《太上感應篇彙編》上說,一個是蛤蟆聽佛法生忉利天主,一個是出家人報齋主功德變草菇。也許各位聽了會起懷疑心,所以我們不厭其詳的講這麼多的故事、公案,祖師的開示、老法師的開示、虛雲老和尚的故事,一一都是要破你的什麼?破你的情執跟見惑。學學佛陀的超情離見,你就能夠領悟到「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各各隨類解」這個妙義,你就能夠契會,那你就可以得到大利益,你就不會起懷疑。懷疑是不對的,貪瞋痴慢疑,它是見思惑裡面的一個大痲煩。
慚愧弟子黃柏霖報告至此,祈請師父上人教誨,請各位法師、同修大德批評指教。阿彌陀佛!
老法師:今天時間到了,後面還有一位王玉霞同學的,我們留在下一次。黃柏霖居士他是高級警官,深信因果。他告訴我,他們警察破刑事案件,幾乎是百分之八十五都是靠靈媒,那就是被害死的這個人,他或是來託夢,或者怎樣引導你,把屍首找到,把案件破了。他們遇到困難的,沒辦法破案,就是燒香,去做禱告,希望靈媒幫助,真有效。所以你說有沒有鬼神?他們是最相信有鬼神,親身經歷,這個事件太多了,不是一樁、二樁。
日本江本博士昨天往生,這跟我是老朋友。他做的水實驗證明了人起心動念水知道,我們念頭善,你看水結晶的反應非常之美;我們起個惡念,結晶就非常難看。這個概念比什麼都重要,真正完全了解,不敢起惡念,起惡念對自己傷害太大了。惡念都不敢起,自然就沒有惡的言語,沒有惡的行為,人能行在正道上。跟佛經上所講的是一致的,佛經上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一切法是整個宇宙,就是六祖惠能的話,「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從哪裡來?從心想生的,所以境隨心轉。境界,我們身體,最貼近的物質境界,外面是山河大地,芸芸眾生。我們起心動念太重要了,如果念念都是純淨純善,這個世界就是極樂世界;念念都是貪瞋痴慢,都是七情五欲,這個世界就變成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這個世界,災禍不間斷,而且愈演愈嚴重。不是自然災害,是我們不善念頭引發的災害,感應所變現出來的。
因果教育,中國自古以來對它的重視超過了倫理道德教育。倫理道德修得不錯,遇到外面的境界,財色名利,有時候還把握不住,明知故犯。但是深信因果的人不敢,為什麼?怕來生的報應。中國人老實,不敢做壞事情,怎麼造成的?因果教育造成的。好!不是壞事,不是因果在騙人,真正幫助你斷惡修善,積功累德。所以《太上感應篇》是中國人基本的因果教育,在古時候讀書人從小就念這本書,從小就接受城隍廟的教誨,看到地獄變相圖還敢起惡念嗎?還敢行不善嗎?印光大師說得好,因果教育確確實實能救人心,能救社會,能化解災難,要非常認真努力來學習。這裡講的出家人的故事是真的,「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出家人這碗飯不好吃,得來的很容易,一定要幫助你真正修行,他才能得福;你要不真修行,你墮落了,生生世世要報他的恩,要還他的債。好,今天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資料恭摘:無量壽經科注第四回學習班(第九十四集)2014/10/18澳洲淨宗學院檔名:02-04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