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師:《佛說阿彌陀經》講記 第七講  


各位大德比丘!各位居士同修!請掀開經本,請看經文【複次舍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舍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三惡道。舍利弗,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好,請看這段經。

我們討論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實在是很不容易的一樁事情。這種不容易,你看我們在十法界當中是人法界,處在中間。卻竟然要超越聲聞法界、緣覺法界、菩薩法界、去討論佛法界的事情。啊!所以我想這兩天來本人講得好像,也很木訥,大家聽著可能也一頭霧水,實在是太難講了。就好像我們,比如跟我們隔一道的畜生法界。比如地下有一隻螞蟻,你要向這個螞蟻去傳達我們人的法界的事情,喔這裡有個講堂、有擴音器、有佛像、有地毯、有多麼高的人、你要想讓螞蟻相信,要讓螞蟻聽明白,要讓螞蟻對人法界有個概念,你說難不難?很難啊!在螞蟻的世界,它的法界沒有人的法界的概念啊!那麼我們現在在人的法界要討論佛法界的事情,那這種超越得太遠,所以真的是很難的一樁事情。所以淨土法門為什麼稱為似淺而深,看過去好像很淺,但你一說太深了,似近而遠,好像看起來很近,但一討論起來非常遙遠。似易而難,看過去很容易實際上太難,它所超越的法界太多了。如果我們生活在四維時空態,用現在的超弦理論說有十一維的時空,你要去討論十一維時空的情況,那很不容易。所以佛為什麼說,講這個經是難中之難,無過此難,佛這麼再三的慨嘆!

現在我通過講《阿彌陀經》,真的感覺到真是太難,太難了這個。很難討論,這離開我們,我們太生疏了。本人講的也很難栩栩如生,因為我也沒有到過,對那裡很不熟悉。你如果讓我介紹東林寺的情況,我會介紹得很栩栩如生。極樂世界我沒有去過,也只有按圖索驥去講。但是儘管如此,佛這麼慈悲的把西方極樂世界的境界用我們人的語言,人所能夠接受的方式來說出來,哪怕我們能領會其中的一二,這也是很不得了的事情。就好像讓那個螞蟻相信我們有擴音器一樣,它能夠相信這一點,它也有個超越感,人的法界很好。原來多生多劫都執著我這個螞蟻是真實的,我螞蟻的生活是唯一合理的,我螞蟻的世界是很莊嚴的,實際上的人的世界遠遠超過它。它如果有一念厭離螞蟻的心,就好辦了,所以它,我們通過這些討論這個佛法界的事情,讓我們了解我們的生存狀態的不美好,對西方極樂世界產生種神往之心。這就是要讓我們產生信解,哪怕有一點信解,我們來討論它都功不唐捐。大家在這裡聽,似乎聽得很索然乏味。但一聽,能夠聽進一句半句,能夠有那麼一點觸動,也是不會浪費時間的。

那下面討論是鳥音宣法,這個西方極樂世界前面講,它的勝妙的五塵都能讓往生者得到殊勝的覺受,而且讓我們在那裡很快樂地修行。那麼下面這一段呢,主要是針對娑婆世界眾生的一個特點,就是耳根最利。耳根最利,就特別介紹講經說法的情況。實際上西方極樂世界的五塵都能做佛事,都能引導眾生開悟,破無明。但根據我們這個世間耳根最利的特點來宣說下面的法音問題。佛又這樣的告訴舍利弗,極樂世界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這個常有就是恆常具有的;種種表示它的數量非常多;這個種種呢就是這些種種的鳥而且非常奇特,非常微妙,它的顏色是種種的雜色,就是非常好看。那在這個種種的奇妙雜色之鳥裡面,就舉出了六種鳥,這六種鳥都是我們這個世間眾生熟悉的。第一是白鶴,白鶴大家都知道這個腳長得很高,嘴巴也很長,它有種種顏色,但白鶴是最高貴的。孔雀,大家也喜歡孔雀,特別是那個雄孔雀一展屏的時候,非常好看。鸚鵡,鸚鵡評審會還能學人的語言,也很可愛。舍利,舍利就是那個鶖鷺又叫春鶯,這個羽毛顏色也很好看,聲音也很動聽,這是我們在中國都能知道的。迦陵頻伽就是在雪山天竺國有的,迦陵頻伽就是這種鳥它還沒有出殼的時候音聲就特別好,蓋過天人的美好的音聲,用於那個樂神緊那羅的音聲都沒有它美妙。除佛音之外,佛的音聲比它的美妙,他能蓋過迦陵頻伽。共命之鳥,共命之鳥就是有兩個頭,兩種不同的識共一個身體。

我們看一些淨土變相圖一,會把共命之鳥畫成像一個身子,兩個人首,人一樣的首。倒也不是這樣,共命之鳥主要就是兩個頭共一個身體。曾經有一個公案說釋迦牟尼佛跟提婆達多,曾經有一世就成了共命鳥,反正這兩個冤家對頭常常碰面。共命鳥共一個房子,在那裡住。兩個人共一個房子,意思就是共一個身體,如果和平相處,緣份比較好,倒也是不相妨礙。緣份不好,這就鬧得不亦樂乎。我們東林寺這個閉關房,我們是要求一個人一間房,比較好,比較清淨一點。忽然前幾個月一次來的人很多,非要兩個人一間。我們以為兩個人一間試試看,哎呀誰知兩個人一間搞得不亦樂乎,兩個人在房間吵架。所以我們最後一個下定決心再怎麼緊張,也只能一個人一間房。因為你看他在念佛念得很清淨的時候,各種煩惱現前的時候,這兩個人呆在一起,那還得了啊!所以這個共命之鳥也是這樣,兩個人呆在一個身體裡面。這個提婆達多跟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曆來都比較善良。他倆共命之鳥一個在睡,另外一個就醒著狀態,要怕有意外啊!這個那次正當著釋迦醒的時候,它就看著一隻香果,它就吃了,吃得很香。等到提婆達多的這時候它醒過來,它聞著香味,聞到香味,它就生起一種很猛烈的瞋恨心。說你這個傢伙趁我睡覺的時候,你吃好東西也不告訴我。說我要等你睡覺的時候,我吃一個毒果害死你,它生了這一念的心。等到釋迦睡覺的時候,它就真的找了一個有毒的果子吃下去。他實際上他是想害對方,誰知它是同體的,一害兩個都死了,所以這也反映共命之鳥是同體的。

那麼這些鳥,它晝夜六時,夜三時,晝三時,都發出和雅的聲音。和就是非常和諧,好聽;雅是高雅。這些音聲不僅僅是好聽,而且它是在演說佛法。這些眾鳥演暢的是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用演暢,它演說出來而且非常暢達,不經過思惟,稱性說出來的。那麼這個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就是代表三十七道品。前面講的七科道品,在聲聞教裡面三十七道品是涵蓋所有的法。實際上三十七道品它也貫穿藏通別圓,藏教的三十七道品,叫生滅的三十七道品;通教的三十七道品,叫無生的三十七道品;別教的三十七道品,是無量的三十七道品;圓教的三十七道品,叫無作的三十七道品;它有淺深的程度的差異。

三十七道品這裡面選出了四科,特別談到四科,其實前面有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通過這樣的一個修這個十二種道品,就能夠打好一個基礎,馬上就和生了一種根,一種生長的功能。那麼是有前提的,有這前提才能生這五根五力。這五根五力,這是佛教的一些常識。在這裡呢,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就簡略地說一下。大家可以這方面聲聞教,大乘教都有很詳細的展開。【五根】就是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這個信心要扎在心地裡面,它扎進去非常深,抓住了地面,扎得很深它就有生長的功能,有保持的功能。那麼把信放在這裡,就是在淨土法門當中信心是最重要的,信自、信他。如果你信心不能確立,那這個淨土法門的修法就大打折扣,甚至可以說不得其門而入。你沒有信心就是有懷疑,你一有懷疑,你這個想得這個阿彌陀佛的願力加持,那就是不可能的了。所以建立信根之後,他才有一個目標感,他相信了某個東西,他就能精進地去做去修行。

比如我們相信了這個念佛一法是至簡單至圓頓,是成佛的快速法門。如果我們建立這樣的信根,我們就會精進地去念佛,精進念佛呢就能產生精進根。而你一精進就會有念根,念就是明記不忘,念茲在茲,這個念是非常重要的。實際上我們眾生就是由這個念頭所決定的,山河大地,我們三千大千世界也是建立在我們念頭情況下的。如果我們達到從念到無念,無念的話,就是沒有這樣的山河大地,就沒有這個三千大千世界。那這個念在中國的儒家它都是非常重視的,在《尚書》裡面它有一句話,叫做【惟聖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聖】,就是聖和狂,聖人和狂人實際上它的差別就在念頭。如果一個聖人他,罔念,就是放縱他的念頭,把握不住他的念頭,他就會變成狂夫。但一個狂人如果克念,能夠控制自己的念頭,能夠制心一處,能夠惟精惟一,能夠允執厥中,他也會成為聖人。所以這個念頭為什麼我們佛法就更重視它,【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制心一處,就是制這個念頭在一個點上。【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它也是談念頭問題,你把所有放逸的六根都集中在這樣一個佛號上。以佛號作為我們念頭的所緣之境,這就產生一個念根。

所以我們修行就是把握這念頭,怎麼把握這念頭?就是把握阿彌陀佛名號,念念都在這句名號當中,就會紮下根。當有這個念根,明記不忘,它就有定根。定就是信心,繫心一處,心穩定下來,這句名號就是我們的本命元辰,我念念都落在這句名號上,它就有定。那有這定根就會有慧根,你這個慧是從定裡面來的,那有定就開發智慧。尤其這句彌陀名號,每一聲聲念都有元量光,阿彌陀佛遍知法界的智慧在就在每一聲佛號當中生髮出來。那有這五根,它紮下去之後,通過我們的修行,它就破土而出,就會產生力量。那有信力,信心的力量你就再也不會被懷疑所淹沒了。如果你信根,你信力上不來,他就會容易懷疑。或者修其它法門的,哎呀!我有其它法門比你更殊勝啊!他就會動搖,因為他信心的力量沒有。所以信力上來能夠破懷疑,能夠破煩惱。精進力上來能夠破懈怠,放逸。念力上來,就能夠覺照不至於心往外跑。這個定力上來,心就不會散亂;慧力上來就有揀擇是非邪正的能力。

那麼由五根五力馬上它就會展開七覺分,七覺分就是七菩提分。七菩提分首先是擇法覺分,我們修行要踏上修行的道路,首先要抉擇法門。哪個法是真的、哪個法是假的、哪個法是正直的、哪個法是迂曲的、哪個法是圓頓的、哪個法是偏小的、你得要有擇法覺分的智慧。也許比如說我們通過對通途和淨土的了解,我們知道這個淨土一法是了義中、無上了義、圓頓中至極圓頓、方便中第一方便、這是成佛最好的法。尤其是末法眾生離開念佛往生一法就一籌莫展,我們擇法把它看清楚。看清楚了我們就一往情深啦!就精進覺分就上來我就開始念啦!就要按照淨土法門的修法去修啊!他的正行,就信願持名,他的助行還有淨業三福。包括讀誦禮拜啊!供養啊!這些我們就開始精進覺分去做。精進覺地做呢,他就會生起法喜,喜覺分。這個喜,當這個喜上來的時候,你得要揀別它,是由於修的正法產生的喜,還是由於其它不正的事情產生的喜。對不正的那種喜要放舍它,保持一種正確的法喜,喜覺分。

除覺分,這就是你這個在除煩惱的時候,見惑、思惑這些煩惱習氣的時候,要注意不要把那些好的東西,也給它掃掉了。就好像我們拔那個田裡的稗草,稗草除掉了你把禾苗也拔掉這也不行,要注意揀別,除覺分。舍覺分,就是我們內心生起的禪定啊!喜悅等等,不要被那些禪定狀態所誤導,一定要舍。如果在淨土法門當中,你只要念這句阿彌陀佛,一切都放下,叫萬緣放下,一念單提,它就成就了舍覺分。那麼定覺分,你在禪定狀態當中,要知道什麼是世間的禪,什麼是出世間的禪,不被這個禪定的那種境界,那種極樂所滯留。最後是念覺分,念覺分就是要保持定慧等持,當你修行的時候,覺著心是往下昏沉。昏沉的時候,昏沉往往是定多於慧產生的情況。在昏沉的時候你要注意,為了平衡它,你得要用擇法覺分、精進覺分、喜覺分、這個比較昂的,陽剛,昂的東西來平衡我們向下沉的這個心,使它平衡。如果我們這個一下子,通過精進覺分,喜覺分,這些用心上來的時候就會產生掉舉,妄想紛飛,哎這時候你要用除覺分、舍覺分、定覺分來把心,把它放平,做到止觀定慧等持的狀態,這就是念覺分所解決的問題。那麼這些應該是藏通別圓,對這個都有各種不同的層面的詮釋,這個大家可以看看就是。

這個【如是等法】,如是就是前面講的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這些等。這等就是等前面的四念住,四正勤、四如意。還包括等什麼,等菩薩法、這樣四攝法、六度法、十力無畏、無量法門、都在這個等裡面。這個就說明什麼?這些百鳥能宣說所有的佛法,無量的法門這些奇妙雜色之鳥都能夠宣說,是這個意思。好,那麼往生到極樂世界的眾生,聽聞到這些百鳥的法音之後,他就善根上來了。【皆悉】,就是所有的人都能夠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好,那對這個念佛法僧,這有種種不同的解釋啦!我們一般講三寶,有化相三寶、有住持三寶、有理體三寶、也有一體三寶。那麼怎麼去理解這些,那麼從事相上來說這些往生者到了西方極樂世界,聞到這些講經說法,也見到阿彌陀佛了。所以他親眼見到,親耳感受到阿彌陀佛的大慈悲心和威神的力量,他自然就生起念佛之心,念阿彌陀佛的心。然後聽到這些法,這些法能夠,他聽得非常受用、非常對機、然後就法喜充滿、法味充足、他就生起念法之心。然後他聽這些法的時候跟諸上善人聚會一處,跟這些諸上善人聲聞菩薩都是同參道友,共同拜阿彌陀佛為老師,所以都是師兄弟。雖然是等覺菩薩,是跟觀音、勢至把手同行,他是師兄弟的關係。

所以共同聞佛說法,共同按照這個法來修行,共同圓證三不退,共同快速地成就佛果,他就是念僧。這個僧就是聲聞菩薩僧啦!這是事相上念三寶,但更多的他能夠回歸自性。這些眾鳥的講經說法讓他,因為佛法是心法,是要他迴光返照的。他通過迴光返照而能夠了知自性具有能覺的智慧佛,自性佛就是能覺之智。這就達成了自皈依佛,回到自性裡面的覺性,他念自性佛。那麼能覺之智,覺什麼?所覺之理,所覺的理具足恆河沙的性德,這就是法。這個法是眾生本具的,包括前面在講的三十七道品,菩薩無量的法,都是我們眾生本具的。我們當下一念性具,性具什麼?世間和出世間一切善法,他就迴光返照,念法。那這個能覺之智和所覺之理的和合,就有清淨的意思、就有和合的意思、就有統理大眾的意思、他就會念僧。僧就是清淨和合,統理大眾的能力。所以這就一般講覺正淨,是我們眾生本具的。如果回到我們自性的一體三寶,他當下他就會生起無上的快樂。快樂法喜在什麼?念僧寶的時候,我們的正因佛性就發起來了。念法寶的時候,我們的了因佛性起來了。念僧寶的時候,我們的自性的緣因佛性起來了。就是三因佛性當下起來,三因佛性一起來就能斷見惑、思惑、塵沙惑、無明惑、馬上就能證到三種不退。那這個妙用就無窮囉!所以你看到西方極樂世界跟我們這個世界一相比,那就是太不一樣了。我們在這個娑婆世界看到的,看到的這個五塵都能讓我們生起念五欲的心,怎麼得到財色名食睡?怎麼去爭取?怎麼去競爭?我們都是這個心。到西方極樂世界見色聞聲,都是生起念三寶的心。這個完全不一樣,我們的念頭都是墮落的、都是黑暗的。極樂世界每個念頭它都是升華的、都是超越的、都是光明的、都是回到我們自性的如來藏的。

那麼,具有這樣的德能,這種讓這個往生者生起念三寶的心,他也具足著這種四悉檀的利益在裡面。四悉檀是什麼利益呢?這裡面我們看看這個佛講經說法的善巧,這些鳥是阿彌陀佛變化出來的。後面會講為什麼會變化這些鳥來講經說法,首先是我們凡夫是喜好這些鳥,比如在這個世間有很多人喜歡養鳥,養鳥就會養比較高檔一點喜歡的鳥。他本身就很喜愛,一到極樂世界一看,哎!極樂世界也有,他就挺高興啊!挺高興,順著他的好樂來變化了一些高檔,高層次的鳥,他就生起歡喜之心,這就叫世界悉檀,恆順眾生。你構想我們在這個世間不喜歡烏鴉,一到極樂世界到處都是烏鴉,那他就不高興了。你烏鴉再說什麼,他都趕緊把耳朵捂起來了。那這個世間喜歡白鶴,丹鶴都是國寶,都是珍貴的鳥,都是受國家保護的。這些人一看到處都是,比這裡好,這裡都還看不到,歡喜。然後呢,這個鳥都能講經說法,讓他聞到生起善根,這就是為人悉檀。鳥能講經說法,會讓他生起稀有難遭之心,他能夠相信啊!你構想,如果現在不是大安在這裡講,是一隻孔雀在這裡講,你看你是不是聽的聽一句點下頭,聽一下鼓一下掌,這個不一樣啊!他感覺你人在講他會想人都是有利益關係的。你大安在這裡講是不是也為名利啊!再說你的智慧什麼樣呀!他會有種種懷疑。如果是一隻鳥在這裡講,鳥不會騙我,它不一樣的。

今年有個從薊門來的居士,在吃飯的時候忽然他說從湖北薊門來的,我還沒有反應過來我想湖北薊門呢在2001年,我曾經帶了12個人,到薊門的一個寺院去百萬佛號閉關。百萬佛號閉關,在那次就出現一個什麼情況呢?跟鳥有關係,那個寺院剛剛建成,只有大雄寶殿的,後面都有一個小院落。寺院對我們還很支持,那時候我還沒有出家,就在那個時候,就在那次百萬佛號當中出家的事情才決定。哎等我們出關的時候,我出完關作完回向就有個居士到我這裡「撲通」一下給我頂禮,還要給我休養。我那時候還沒有出家,我說你不要給我供養,我也不能接受你的供養。他為什麼這麼恭敬,說他一進寺院門,他也並不知道這裡有閉關室。是大雄寶殿有一隻鳥,在那裡說要出關、要出關、要出關、他聽了也很奇怪。他就到客堂問這裡還有閉關的嗎?客堂說,是有啊!今天出關嗎?今天出關。這個說明念佛連鳥都能感應上,那個鳥說「要出關、要出關」,鳥告訴他,他的信心,他生起了大的信心。所以我想阿彌陀佛變化鳥來講經說法,他是有讓聽者生起信心,產生善根的這個功能作用。通過我們世間的小例子,你看,我們就能體會到佛教化眾生的善巧方便多麼細緻,這叫為人悉檀。

然後有對治悉檀,因為人帶業往生的凡夫他總有高下之心,覺得人的生命是比較高級的,而鳥也是畜生,也是低級的。但是鳥都能講經說法,你都講不出來,鳥都能講得出來,你就不敢輕慢它。不敢輕慢它,就是對治了我們的分別心。對治分別心就有平等心,這就是對治悉檀。那麼進一步,你看這個鳥它能夠順著我們的心裡的狀態,它能夠講經說法。而且你動什麼念頭它都知道,講得那麼善巧。你馬上感覺這個鳥不是一般的鳥,這個鳥就是阿彌陀佛,就能讓他悟證到法身平等。實際上這個鳥就是阿彌陀佛從光明裡面變現出來的,它就是阿彌陀佛,具足阿彌陀佛的三身四智。所以他就悟證法身平等,得第一義諦的利益,這就四悉檀。那麼這樣的念三寶,就能夠馬上讓他發起大菩提心。當他悟證到覺正淨的理體三寶的時候,他這種慈悲心,這種無我的空慧的智慧它就會發起來。這個菩提心發起來就引導他修行,就能伏住煩惱,就能滅掉煩惱。你看這種功德,延伸下去它就能夠令我們快速地成佛。

好,那麼,下面呢,佛又很鄭重其事的告訴舍利弗【汝勿謂】,就是你千萬不要以為這些鳥是罪報所生。我們說世間的這些鳥都是它自身不好的業力,才感召到畜生道里去了。如果前面講的這些白鶴、孔雀、鸚鵡、舍利、如果不講後面這句話,別人就會生起懷疑,西方極樂世界不是淨土嗎?怎麼還有三惡道啊!阿彌陀佛發的第一願,就是國中無三惡道願啊!那怎麼還有這些飛禽啊!那這裡就得要交代這個事情,這些鳥不是由於罪惡的業報所生。為什麼呢?因為極樂世界沒有三惡道。這是自始至終的,口徑一致的,沒有三惡道的,這是阿彌陀佛的願力所成就的,阿彌陀佛的第一願就發了沒有三惡道。那麼,沒有三惡道,那又是怎麼來的呢?舍利弗,極樂世界,連三惡道的名字都沒有,更何況有事實呢?那麼,這些鳥都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是阿彌陀佛為了使往生者,都能聽到微妙的佛法,宣流到整個的極樂世界的全景,由光明當中變化出來的。所以《觀經》講如意珠王湧出無量光明,無量光明變化成百鳥,從如意珠王中裡面出來的。如意珠王實際上代表的是心王,是代表阿彌陀佛的心王放光,光中化出的鳥,目的是法音宣流。這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往生者也是帶業往生的凡夫,他有他的習氣。他是可以聽阿彌陀佛講經說法的,在七寶講堂聽,面對阿彌陀佛的時候,他去聽他肯定是道貌岸然了,一本正經了,不敢有絲毫的放逸。所以他可能這個姿態太久了,他覺得想換換姿態。換換姿態,如果他到一個七寶林裡面,水池旁邊,或者姿態比較輕鬆的聽樹上的鳥講經說法,他可能覺得自在一點,不受約束,所以這些它都是欲令法音宣流變所作。眾生聞這個法,他的那種好樂是不一樣的,表現形態是不一樣的,所以不能光是聽佛說法。所以佛都很了解眾生的心理,變化鳥去說法,變化的鳥說的和阿彌陀佛一樣。但是它會採取一種輕鬆自如的這種方式來宣說,這就是鳥音說法。

好,請看下面經文【舍利弗,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舍利弗,其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好,這是依報莊嚴的最後風樹演法。我們注意看,前面的鳥還屬於有情,有情的眾生髮出的聲音。那麼現在這個風吹著寶樹寶網的聲音,這就是無情之物。這個無情之物也是阿彌陀佛的稱性功德流現出來的,或者換句話說也是變化出來的。首先,我們來看,微風吹動諸寶行樹,極樂世界顯現的是微風,有時候表現為八種清風。這個風是從哪裡來的,也是從光明裡面顯現出來的。光和風是有它的同構對應的,光是瀰漫的,是流動的,風也有這個特點,所以為什麼叫風光放在一起去說。那西方極樂世界的風不暴不急,非常柔軟,非常舒服,吹到人身上,這個風就能做佛事。你看這個風吹到往生者身上,他所得到的快樂,就像比丘得滅盡定。滅盡定是什麼?就是得九次第定的那種覺受。換句話說,就是風吹過來就能讓我們得九次第定,破見思惑。

那麼這個風就微微地吹動諸寶行樹,上面講西方極樂世界有無量的寶樹,七重又七重遍布極樂剎土。這些寶樹有枝葉華果,這些都是珍寶合成的。上面還有寶網,寶網還有各種鈴鐸。那麼,這個風就吹過來了,吹過來,你看這個並沒有去演奏什麼樂器。但是風一過來,就發出微妙的音聲。為什麼叫微妙音聲?這個音聲就像我們上面講的,它就在講經說法,它也能講三十七道品,微妙聲音,這種微妙聲音就像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西方極樂世界的音聲它真的像海潮音,宮商角徵羽,這個音律配合得非常地和諧,非常地宏大,高雅。所以講,極樂世界的音聲,這個轉輪聖王的音聲之美,不如忉利天王的音聲百千萬分之一;忉利天王百千萬種音聲,不如夜摩天人的一種音聲之美;次第的到他化自在天的所有的音聲不如極樂世界一種音聲之美。所有最美好的音聲的特點,都在極樂世界匯集。

這種音聲有八種特點,清、暢、哀、亮、微、妙、和、雅。這八個字不僅是極樂世界音聲的特點,實際上它是傳達一種什麼信息呢?就是實相在音聲上的表達形式,就是這八個特點。清,就是清淨,離開一切見惑思惑塵沙惑的一切垢染,它清淨。暢,暢達,直心是道場,它這個沒有彎彎的,心有千千結的,這些彎曲都沒有,所以它的音聲是暢達的,貫通上下。哀,這種實相的音聲它有哀感的,就是有悲的色調,大悲心。亮,它有亮色,你這悲不能過了,過於的它一定是哀而不傷,怎麼不傷呢?它有亮色。微,它很微細,能夠穿透我們自性的最底層的珍寶,法寶、功德聖財、微。妙,這種音聲非常的奇妙,它能夠有巨大的轉化的能力。比如說使我們躁妄的心,聽到這種聲音,當下就非常平靜,如入禪定,使我們具有欲望的心當下就能夠平和。使我們不正確的知見,都能轉為佛的知見,它很妙。和,就是和諧,它跟我們的內心,跟整個外部都是高度和諧的。最後它就是雅,高雅,因為這種音聲就是實相的一種表達,它是超越了九法界。

那麼我們常常講我們念佛號,這個佛號怎麼念?具有什麼樣的特點?實際上一定要趨向這八種音聲,才能夠跟西方極樂世界的音聲產生一種同構對應。我們說如果我們的音聲的特點和極樂世界的音聲產生了一種對應的話,馬上我們娑婆世界念佛的聲音就可以通到極樂世界去,就能跟極樂世界百千種樂的音聲融成一種大的海潮音。我們的音聲也就是那其中的一個音符,但如果你不和諧,那你是進不去的,所以要了解這種音聲的特點。「是時俱作」,同時俱作是同時態,作不是有人去演奏,它是無作妙有,無為而不為的。所以這樣的音聲讓往生者聽聞之後,他自然而然的,自然就是這種無作的妙用的音聲,也把往生者無作的這種性德給激活了。他自然的生命就趨向於念覺正淨,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剛剛講念這個四悉檀,這個念三寶也有他四悉檀的利益。因為這種音聲,你看無論是鳥還是樹風吹樹網的聲音,發出了這樣的一種微妙的法音之後,這個我們往生者都是帶業往生的天人,聞所未聞,第一次聽到。我們這個世間也有風,風吹樹葉的聲音嘩嘩嘩的,只是這個聲音。誰知道這個風吹樹葉的聲音還在講經說法,我們一聽可能是聞所未聞,就生起大的那種喜悅,這是歡喜。聽聞之後,我們迴光返照,原來我自性,就有這種自性的三寶。與外面的阿彌陀佛,與外面的住持三寶,相接來感通。與我們內心的自性三寶來感通,這就有三寶的氣氛,佛法僧的氣氛就從我們身心當中浮現出來。這樣就必然由這種三寶的力量的顯現加持發菩提心,發菩提心生起了我們的善根的利益,這就是為人悉檀。

由於發菩提心進一步的進修道品,三十七道品,菩薩的六度萬行,就能伏煩惱,就能滅煩惱,這就破惡義,由這個發菩提心修行就能證悟到我們自性覺正淨的三寶。證悟到一體三寶,就是成就無上正等正覺,這就是入理加第一義諦悉檀。所以這個為什麼要通過一種音聲讓往生者去念三寶,念三寶是直接讓我們成就佛果的捷徑。由是我們就來了解在華嚴經裡面為什麼從初地菩薩到十地菩薩,每一地都不離念佛念法念僧,它都是相通的。那麼我們是帶業往生的凡夫,我們要念三寶給我們加持。念佛,如果從加持的方面來看,佛,阿彌陀佛就是大醫王。我們還是有病的,因為我們還煩惱業障還沒有清除,我們是病人,所以要念佛就是念大醫王。念法就是大醫王給我們開的藥方,給我們說的種種的道理。念僧,僧就是護理人員,護士。我們念僧,希望觀音、勢至、普賢、文殊來給我們做護士。來幫我們什麼不能做,什麼忌諱,什麼都能夠跟我們講清楚,引導我們,那我們成佛可不就很快了。所以這個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是非常重要的,它能讓我們實現阿彌陀佛因地一個發願,就是要讓所有的眾生快速地往生極樂世界。往生之後要讓所有的眾生快速地圓成無上正等正覺,就通過念佛念法念僧的這個途徑達到。

那麼「舍利弗,其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這就是第三重的讚嘆!前面所說的這種百鳥講說法,現在講的微風吹動寶樹寶網的講經說法,這種微妙的法音都是阿彌陀佛的因地發願。阿彌陀佛在四十八大願,曾經發願就是往生者都能夠聽聞種佛法,隨意而聽嘛!他都得要用的善巧方便兌現他這個願,是阿彌陀佛的大願大行來成就的。同時它也表達一種奧妙,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有情和無情都能夠講經說法。實際上在娑婆世界這一點也是體現的,只是我們的業障很重,煩惱很多。如果我們煩惱輕,相似地做到無念的狀態,我們也能了解到這個世間的情與無情,實際上也在講經說法。只是我們聽不到像聾子,看不到像瞎子,業障重。

那麼從禪宗的公案看它有時候會透現這些信息,比如說,鶯啼,春鶯啼,他就可以開悟。說有一個禪師,他看法華經,看【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看這兩句,他怎麼也不能理解,生起了很大的懷疑。什麼叫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他就有疑,有疑就得參。後來有一年的春天,聞到黃鶯在柳樹上在啼叫的時候,他就恍然大悟了。恍然大悟,他就做了個偈子「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春到百花香,黃鶯啼枊上」。就是黃鶯在啼叫馬上開悟,原來春天沒有來,這個百花也沒有香,黃鶯也沒有。後來忽然春天到了,這個來了。來了以後,它是從哪裡來的呢?原來是沒有的,寂滅相,這是有情的鳥讓他開悟。

無情的叫做擊竹開悟,它也有一個公案,香嚴禪師,他住在百丈山,在百丈禪師那裡參學。百丈禪師就讓他到溈山靈佑禪師那裡去,這個香嚴禪師他是很有慧根的,稱為叫做一聞千悟、問一答十、問十答百、這樣子的一個機智。到了溈山禪師那裡,他就說,聽說你是問一答十、問十答百的、是不是?香嚴禪師他說,是啊!他說我也不要你回答什麼了,問一句,你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答一句,是什麼。他一聽,答不上來,答不上來。這個溈山禪師一下就把他問倒了,他就請溈山禪師說出答案,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到底是什麼?溈山禪師說,我不給你回答,我回答你了以後你會來罵我的,去、去、叫他離開。這個香嚴禪師就發了誓,寧可拌死一生做一個粥飯僧,也要把這句話給它參透。父母未生前的面目到底是什麼?

他就在寺院裡做清眾,做很簡單的事,種菜。他有一天種菜的時候刨那個地,是有一塊小石塊,小石塊,他要撿出來拋掉。他把小石塊一拋,拋到一個竹子上,「咵」的聲音,一下子讓他開悟了。他有個偈子叫【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這個偈子的大意是,一擊這個聲音,忘所知。他原來問一答十、問十答百、這些實際上都是他的所知障。現在在這個這種聲音當中,這些所知障,這些東西都融化了,沒有了,消弭了,才了解到不假修持的自性。這樣動容揚古路就可以把內心的性德可以起妙用了,也不墮那種寂靜的樂,不墮悄然機,這種從體起用他悟到了。悟到之後,就到溈山祖師那邊頂禮,說幸虧和尚沒有給我說破呀!如果說破了我哪有今天這樣的好事啊!你看,無情的竹子,聲音讓他開悟;有情的黃鶯也能讓人開悟。

實際上我們世間也有相似的這個,只不過是很少而已。但西方極樂世界這種情與無情,這種講經說法都能讓所遙往生者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難能可貴地破煩惱,證佛性。所以我們在這個世界每起心動念都是念五欲,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念三寶,真是天壤之別。我們要趕快去,這是阿彌陀佛大願大行給我們的恩賜。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