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無量壽經講記(十一)
甲二、正宗分
上面世尊入大寂定,透徹地現見了極樂淨土的事理因果,然後應阿難的請問,以下就正式開演這部《無量壽經》。
佛告阿難:乃往過去久遠無量不可思議無央數劫,錠光如來,興出於世,教化度脫無量眾生,皆令得道,乃取滅度。
佛告訴阿難說:這要追溯到久遠不可思議無數劫之前(就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用心思維的無量無數大劫之前),當時有一位錠光如來出現世間,教化度脫了無量眾生,使他們都得到道果,最後錠光如來示現入於涅槃。
接下來,再從錠光如來往過去的方向追溯,還要往回翻過53佛的時期,那就是無量劫又無量劫了,這才翻到了阿彌陀佛發願最初的因地。從這裡就知道阿彌陀佛從因地初發心到最終圓滿成就大願王,中間經歷了無量無數的大劫,為了成就功德極其殊勝的淨土,以普度盡虛空界的眾生,付出了無數劫的努力。
從這裡能體會到彌陀願海的成就來之不易、極樂淨土的成就來之不易、阿彌陀佛光明和名號的成就來之不易,今天我們能受用到佛無量劫來無數大願大行的果實,能依仗彌陀願海的無上方便一生就往生到淨土、頓超生死、登不退地、從此速疾成佛,所有這一切都是阿彌陀佛的大恩大德所致。按照這樣思維,就會對阿彌陀佛生感恩的心,會竭儘自己的誠心投入佛的大願海。其次,會生起慶幸之心,今生能遇到彌陀願海的大法,確實是無量劫中稀有難逢的一刻,所以一定要把握好這個機會,今生就生到阿彌陀佛的淨土,來迅速地完成成佛度眾生的普賢行願。由於有這些大的必要,就要具體地講明阿彌陀佛因地發願、修行、成道的經過。
次有如來,名曰光遠,次名月光、次名栴檀香、次名善山王、次名須彌天冠、次名須彌等曜、次名月色、次名正念、次名離垢、次名無著、次名龍天、次名夜光、次名安明頂、次名不動地、次名琉璃妙華、次名琉璃金色、次名金藏、次名炎光、次名炎根、次名地種、次名月像、次名日音、次名解脫華、次名莊嚴光明、次名海覺神通、次名水光、次名大香、次名離塵垢、次名舍厭意、次名寶炎、次名妙頂、次名勇立、次名功德持慧、次名蔽日月光、次名日月琉璃光、次名無上琉璃光、次名最上首、次名菩提華、次名月明、次名日光、次名華色王、次名水月光、次名除痴冥、次名度蓋行、次名淨信、次名善宿、次名威神、次名法慧、次名鸞音、次名師子音、次名龍音、次名處世。如此諸佛,皆悉已過。
這是讓時間倒流,不斷地往過去的方向追溯,追溯了一尊又一尊佛。一直經過了五十三尊佛。
爾時,次有佛,名世自在王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時有國王,聞佛說法,心懷悅豫,尋發無上正真道意。棄國捐王,行作沙門,號曰法藏。高才勇哲,與世超異。
那時有一尊佛,叫做「世自在王如來」。佛的教法期有一位國王,叫做世饒王。聽佛說法,心開意解,非常歡喜。隨即發起了無上真實的菩提心。當時就捨棄了國土和王位,離世出家,成為沙門。
這裡,「道意」就是菩提心(「道」是菩提,「意」是心)。發菩提心後的表現非常明顯。就是世饒王一旦發起了求無上道普度眾生的心,就把世間的王位、國家全部拋棄,這就是發菩提心真實的表現。所以,沒有出離心還說有菩提心,那要大打一個問號!世間人最執著的就是名利聲色,就是這些東西把人纏在世間法的網裡,不能奮發。真正的菩提心是無上的志願。世饒王聞法後觸動了他的善根,他要勇求菩提,普度眾生,這已經成為他心裡最大的志願,他決心把生命完全投入在菩提大業中。
當時發了無上心,毅然捨棄了國家、王位。要做到這一點非常不容易。在世間做到國王的位置,有最高的權力、最好的享受,一般人很難放下。而世饒王為了求無上道普度眾生,毅然放棄了國家和王位,可見他發心的勇猛。
世饒王出家後的名字叫做「法藏比丘」。他有「高才勇哲」的品德。就是才能很高,志願很大,又明白心地,和世間人迥然不同。關於法藏比丘當時的身份,有說是登地菩薩的身份。
這裡,「高才勇哲,與世超異」和以後的成就息息相關。最終他能建立第一淨土,成就度生的無上方便,都是由這個種性決定的。由於他的大勇,才能立願成就超勝無量諸佛的剎土,這是大丈夫沖天的志氣,不但要成就佛剎,而且要成就超勝無量諸佛的第一佛剎;而且,他要攝受從五逆到十地之間一切種類的眾生,未得度者使他得度,已得度者扶持他成佛。這是極其廣大的志願,也因此有後來成就的普遍攝受一切眾生的淨土法門,成就了彌陀願海、六字洪名的無上方便。當初的大願心就是這樣的。
其次,「哲」就是明——明自本心、見自本性,這樣才能安住真實智慧、莊嚴淨土,非常關鍵,這是根本。
「高才」,指極高的才能。由於才能極高,極其善巧,也就有後來方便至極的成就,無論是成就的光明、名號,淨土遍滿功德;水、鳥、香、光,皆作佛事;乃至淨土超勝十方,絕無僅有,都是極巧妙的才能所致。這時,法藏菩薩已經完全超出世間的境界,叫做「與世超異」。
詣世自在王如來所,稽首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合掌,以頌讚曰:
當時,法藏比丘來到世自在王如來前,向佛匯報自己的發願。他先頂禮佛的雙足,之後繞佛三匝,表示敬愛(以最尊貴的頭部頂禮佛卑下的雙足,表示恭敬;以身體繞佛三次,表示對佛的愛戴不捨)。之後長跪合掌,以偈頌首先讚嘆世自在王佛身、語、意無上的功德。之後表明願心:我要修到與佛同等的果位,要成就無比殊勝的淨土,攝受全法界無量無邊的眾生,使他們全部成佛。
以下法藏比丘在世自在王佛前所說的偈頌,分成三段來講:一、贊佛功德;二、求佛所證;三、請佛證知。
一、贊佛功德分二:(一)分別讚嘆佛身、語、意的功德;(二)總結讚嘆
(一)分別讚嘆佛身、語、意的功德
首先讚嘆身功德:
光顏巍巍,威神無極,如是炎明,無與等者。
日月摩尼,珠光焰耀,皆悉隱蔽,猶如聚墨。
如來顏容,超世無倫。
前兩頌讚嘆佛色身光明的威德,後半頌讚嘆佛色身相好的威德。
「光顏巍巍,威神無極」:佛的光明容顏極其高顯,光明有大威神力,能夠普遍照耀十方無量無數世界。「威神」指佛色身光明的體性。「無極」是指光明的量,也就是沒有任何邊際和局限的量。由於光明的威神沒有局限、邊際,因此光明無限普照。
「無與等者」,指佛色身的光明普照十方世界,沒有能與之相等的光明。日、月、摩尼珠的光明,被極其明朗的佛光所映蔽,完全顯不出來,看起來就像一團墨一樣。(比如白天在太陽底下點一支蠟燭,蠟燭的光看起來只是一個黑圈,根本顯不出。世間最亮的莫過於太陽、月亮和摩尼珠,但是放在佛光里,完全隱蔽不現,只是一個黑圈。)
「如來顏容,超世無倫」,指佛色身的相好極其莊嚴,美妙絕倫,超出世間一切的莊嚴相。意思是說,世間沒有事物能有這樣美妙的相。
接著讚嘆佛的語功德:
正覺大音,響流十方。
如來無上正覺的梵音,普遍地宣流於十方世界。
佛的梵音有不遠不近的德相,能傳到十方無量世界,即使離佛無限遙遠,聽起來仍像在耳邊宣說一樣。由於這是從遍一切處的佛心所流出,因此音聲遍一切處。
唐譯說:「世尊能演一音聲,有情各各隨類解。」這是讚嘆如來的圓音功德。由於本性中圓具一切法,佛的音聲就是以本性為體而流出,所以一個圓音里具足無量音聲海,世尊演說一個音聲能使無量有情都聽到合乎他意樂的語言,而且都得到理解,這是極奇妙的語功德。《普賢行願品》說:「一切如來語清淨,一言具眾音聲海,隨諸眾生意樂音,一一流佛辯才海。」
接著讚嘆佛的意功德:
戒聞精進,三昧智慧,威德無侶,殊勝希有。
深諦善念,諸佛法海,窮深盡奧,究其涯底。
無明欲怒,世尊永無。
這裡前兩頌讚嘆佛證德圓滿,後半頌讚嘆佛斷德圓滿。在讚嘆證德圓滿中,「戒聞」等一頌讚嘆佛功德殊勝,「深諦」等一頌讚嘆佛功德甚深。下面就按次第來解釋:
1、讚嘆佛功德殊勝
法藏比丘讚嘆說:世尊!您的持戒、多聞、精進、三昧和智慧,都成就了無與倫比的大威德。一切種類的功德都登峰造極。
比如「持戒」,從最初凡夫持戒到證入二地菩薩圓滿戒波羅蜜多,再上進到佛位得到最清淨的戒、無量無邊的戒德莊嚴。像這樣,其它無量無數的功德都修到了究竟圓滿,無人能比。
2、讚嘆佛功德甚深
「深諦善念,諸佛法海」,指趣證的方便。「深諦」,就是深思諦觀。心中明記諸佛法海,由此才能證得本性。這是從趣證的方便上說。過去因地是這樣的修行,所以在圓滿成就佛果時就有「窮深盡奧,究其涯底」的功德。
「諸佛法海」,就是指如來藏性。實際上說到底,一切都是這個如來藏。如來藏性到底是什麼樣的狀況?這是唯證方知!所以這是極其深奧難測的。對此,登地菩薩還只是少分證得,一直要到成佛,才徹證無餘。這就是「窮深盡奧,究其涯底」的意思。好比一個遼闊、深邃的大海,直透到海的底部,窮到海的邊涯。就是指極深極廣的如來藏全體顯現,這時就叫「徹證」。在眾生份上這是絲毫沒見到過的,就像太陽完全被烏雲遮住了,絲毫不顯現;到見本性的時候,就是從烏雲里開出光來了,然後才知道烏雲里有太陽;等到烏雲一部分一部分地消失,現出來的太陽就越來越多,越來越明顯;到最後,烏雲全部散盡,太陽整個全顯出來了,這好比是「徹證」。
這樣讚嘆完佛證德圓滿之後,法藏比丘又讚嘆佛斷德圓滿:
「無明欲怒,世尊永無」,就是說:世尊您已經永遠斷盡了無明、貪慾、嗔怒等所有的煩惱障和所知障,達到了斷德究竟圓滿。
(二)總結讚嘆
人雄師子,神德無量。功勳廣大,智慧深妙,
光明威相,震動大千。
法藏比丘這樣讚嘆:人中的獅子王大雄世尊!您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功德。
您功勳廣大,也就是從您無上正覺中所發出的法音,普遍宣流十方世界,利益無量無邊的眾生(這是讚嘆佛的語功德,「功勳廣大」就是指佛教化眾生的事業極其廣大)。
您智慧深妙,透徹了萬法的最甚深之處,徹底見到了法界一切現相(這是讚嘆佛的意功德。雖然智慧、大悲、陀羅尼、三摩地等都是意功德,但是以智慧為主,所以這裡讚嘆佛的智慧甚深微妙)。
您的光明威德,震動三千大千世界(這是讚嘆佛的身功德。唐譯里說:「佛有殊勝大威光,普照十方無量剎。」就是指佛色身大威神的光明,普遍照耀十方無量無數的剎土)。
二、求佛所證
在這樣讚嘆完世自在王佛的身語意功德之後,法藏菩薩發願自己要證到跟佛同等的功德,這時是發了無上心。志願極其勇猛,不是只求人天小果或阿羅漢果,而是求無上佛果。
以下發願的內容分成兩段來講:(一)發願圓成佛果;(二)發願成就淨土。
(一)發願圓成佛果
願我作佛,齊聖法王。過度生死,靡不解脫。
布施調意,戒忍精進,如是三昧,智慧為上。
吾誓得佛,普行此願。一切恐懼,為作大安。
這裡,前一頌是發願求佛果,後一頌是發願求佛因。在發願求佛果中又有兩個內容:1、求福慧圓滿成就佛果;2、求利他圓滿普度眾生。
「願我作佛,齊聖法王」:就像上面所讚嘆的無上身語意的功德那樣,願我圓滿福慧資糧,得到跟法王一樣的成就(「法王」就是「於一切法自在」的意思)。這是法藏菩薩發誓成就佛果。
「過度生死,靡不解脫」,這是發願:願我具有無上的利他威力,能救度世間生老病死一切苦惱,使無數眾生都脫離生死苦海。這裡的「生死」包括粗的分段生死和細的變易生死。兩種生死都超過去了,就是「無不解脫」。(分段生死指惑業所成的有漏五蘊身的生死。分段,是指五蘊身的果報有分分段段的差異,比如壽命有一世一世的分段,形體有頭、頸、手、足等肢體的分段。這樣的身體是業力所感,業力盡了就會死亡;死了又投一個身體,又出現一期生死,這叫做「分段生死」。修到聖者地位,已經沒有了分段生死,但還有以無漏業依所知障助緣所感的細的變易生死。)
以上一頌是發願求無上佛果,無論自利利他的成就都究竟圓滿。接下來一頌是發願求成佛的因。也就是為了成就佛果,就必須行持成佛的正因。因此發願對於一切成佛正因都修到究竟為止。
偈頌從「布施」到「智慧」之間指所修的成佛正因——六種波羅蜜多。「上」就是波羅蜜多,就是到彼岸。等於俗話說的「到家了」。「為上」,就是六度都修到究竟為止。
所謂的求證菩提,不光是心裡發發願,而且要實際行到菩提果地。這裡包括願、行兩種菩提心。願菩提心是建立求菩提果的誓願,行菩提心是為了現證菩提,修持一切能到達菩提果地的大行。
無量的菩薩行總的歸納為布施、持戒、安忍、精進、禪定、般若這六種波羅蜜多大行。這是很好的歸納法,把無量的菩薩行不多不少地歸納在六個項目里。六度的排列有從粗到細、從淺到深、前劣後勝等的次第關係。修持六度,能夠圓滿福、慧二資糧,證得如來色身和法身等,所以是菩薩萬行的一個圓滿歸納。
這是法藏比丘進一步發誓實行成佛的正因,對於六度萬行都修到最徹底的地步,這就是「為上」的意思。
「吾誓得佛,普行此願。一切恐懼,為作大安」,這是當時在佛前發願:我從現在開始,發誓履行成佛度眾生的大願。發誓之後,我會實行一切波羅蜜多的修行,為一切眾生謀求最究竟的利益和安樂。
「一切恐懼,為作大安」,意思是:我發誓讓一切處在二種生死恐懼中的眾生都得到大安樂。參照宋譯:「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意思是:我發誓讓一切沒得到度脫的有情都得到度脫,讓一切已得到度脫的有情都快速成佛,這就是大圓普度的一乘悲願。最終法藏成佛,成就了功德極殊勝的淨土,能攝受六道凡夫往生而頓超生死,這就實現了「未度有情令得度」的大願。「已得度者」就指已經開悟見性或者已經登地、證果的成就者和聖者。以彌陀本願神力能接引這些成就者和聖者直接生入實報土,而速成佛果,這就是「已得度者使成佛」。
假令有佛,百千億萬,無量大聖,數如恆沙。
供養一切,斯等諸佛,不如求道,堅正不卻。
這是法藏比丘以比較功德來顯示菩提誓願堅固的重要性,以此堅定自己的願心。他說:假使對百千億萬如恆河沙數那麼多的無量諸佛,一一都奉上財供養,這樣的功德不如求菩提的志願堅勇不退。
這是再次肯定大願是佛道的核心,它的意義超過無數次財供養。財供養只是菩提道的一分修行,而求菩提的志願是出生一切菩薩道、果的根本,所以成道的關鍵是發起求無上道、利益眾生的大願,而且在發願後堅勇不退。
如果能得到這個根本,就成為無上的法供養。就像《普賢行願品》所說「一切供養中,法供養最」。之後列舉了「如說修行供養」、「代眾生苦供養」等等,講到財供養跟它相比,無量分不及其一。法藏菩薩知道最關鍵的就是菩提志願堅勇不退。由菩提志願堅勇不退,才能出生佛道;由菩提志願堅勇不退,才能普度眾生;也才是真正隨順如來的心、對如來做真實的法供養,所以縱然對無數諸佛供養財物,與它相比,也是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羅他分、算分、數分、喻分、優婆尼沙陀分亦不及一,(「優婆尼沙陀分」,就是把整個大地碎成微塵的數量。這樣看來,就是無數分不及其一了)。
正因為法藏菩薩在無量劫中堅守菩提志願,始終不退,才最終圓滿了無量福慧資糧而成就佛果,建立了具足無量功德莊嚴的極樂淨土,實現了「一切恐懼,為作大安」。
這樣從無上的成就推到根源,就會明白:一切都是源於求道堅勇不退。這就是佛道的根本。《菩提心義》說:「菩提之心,成佛之本。大事因緣,莫過於是。」
(二)發願成就淨土
以上是發誓求證福慧圓滿的佛果,來普度眾生。這一大願如何落實呢?怎麼做到「一切恐懼,為作大安」呢?法藏菩薩進一步的發願有兩個重點,第一個重點是誓願成就功德極其殊勝的淨土;第二個重點是誓願以無上的方便普遍攝受一切聖凡有情,使他們僅以信願力就能往生到自己的淨土中,頓超生死、迅速成佛。
譬如恆沙,諸佛世界,復不可計,無數剎土,
光明悉照,遍此諸國。如是精進,威神難量。
令我作佛,國土第一。其眾奇妙,道場超絕。
國如泥洹,而無等雙。我當愍哀,度脫一切。
十方來生,心悅清淨,已至我國,快樂安隱。
這五頌實際是四十八願的核心,具體展開有各方面的施設,有無量願的支分。《普賢行願品》說:「菩薩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菩提。是故菩提屬於眾生。」配在法藏菩薩身上來說,這是為了能成就普度眾生的無上方便,而發大願攝取淨土。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攝客群生,都是由眾生的因緣而發各種願,都是為了實際利益眾生而莊嚴國土,一切都離不開眾生。眾生有各種問題要解決,才設法給他做增上緣,幫他解決;眾生要得到種種安樂,才想辦法儘可能地賜給他安樂。這一切就是淨土興起的因緣。
對這五頌,分成三段來解釋:1、誓願成就光明遍照;2、誓願成就第一淨土;3、誓願哀愍度脫一切。
1、誓願成就光明遍照
譬如恆沙,諸佛世界,復不可計,無數剎土,
光明悉照,遍此諸國。
這裡要抓住:法藏菩薩把「成就光明遍照」放在發願的首位,這也是無量光佛的由來。他是這樣發願的:就像恆河裡有多少沙子,就有那麼多的佛國,對這恆河沙數再乘以不可計數倍,就是這麼廣大無數剎土的範圍,我的光明都能普遍照到。
「復不可計」,在漢譯里是:「復倍不可計。」恆河是印度最大的河,恆河的沙子特別細,恆河裡有多少粒沙子呢?那太多了!無法計數!對這恆河沙數再乘以不可計數倍,就是「復倍不可計」,而法藏菩薩發誓成就色身的光明,普照到十方無數剎土。
這是實現攝受十方眾生的一個根本方便,所以放在發願的首位。為了真正做到攝受十方眾生,就需要成就光明大威神力,能普照到十方世界。這樣才能受十方任何一處的眾生。無論是哪個世界哪個地區的眾生,只要他以至誠的心祈禱佛、念佛的名號,就當即被佛光明所攝受,這才能達到盡虛空遍法界普度的目的。
2、誓願成就第一淨土
如是精進,威神難量。令我作佛,國土第一。
其眾奇妙,道場超絕。國如泥洹,而無等雙。
這是法藏菩薩誓願成就第一國土。也就是如果成就了色身的光明遍照,能攝受十方世界中的眾生,生到自己的國土。之後,要給眾生準備什麼樣的國土呢?這樣法藏菩薩進一步的發心是以自己無窮的殊勝精進的力量,以本性難以測量的威神力,就從這大智慧中流現最殊勝的國土。這樣,把一切有信心、有求生淨土願望的眾生都攝持在這個第一國土裡,使他們都非常順利、非常歡喜地成佛。
那麼,所願的國土第一的狀況如何呢?「其眾奇妙,道場超絕。國如泥洹,而無等雙」,「其眾奇妙」,是指國土聖眾第一。凡是往生的人都具足三不退(位不退不墮生死,行不退不墮小乘,念不退心心流入一切智海),而且國中一生補處的菩薩極多。國土純一是大乘善根界,「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這就是聖眾純一清淨的功德。
真正說起來,極樂國土一一都不可思議。國土「聖眾奇妙」所成就的功德莊嚴是:凡是往生的人全部是蓮花化生,全部具足三十二種莊嚴妙相,都是紫磨真金色身,都是清虛之身、無極之體、壽命無量,都有金剛那羅延力,都能顯發極廣大的智慧、辯才、神通、陀羅尼、三摩地等功德,都是受用法樂、諸根寂靜、遠離分別、都能入於大涅槃。這就是「奇妙」的涵義。
「道場超絕」,是指處所第一。一生到了殊勝微妙的佛國道場,就會感受到心靈受加持、感化的極大作用。依報器界流現的色、聲、香、味、觸等無量莊嚴,都能攝持和感化人心。這是極勝妙的道場,一入到裡面就能成就大義,也因此稱為「入大義門」。
極樂國土的道場就是一個化染為淨、轉凡成聖、轉識成智的成佛加工廠,只要眾生被安置在這個超勝絕倫的道場中,就不會再起任何染污念頭,不會再造任何染污的業,原因就是這個大道場有極奇特的淨化功能和加持功能。所以,嘉祥大師一語中的地說:「修道疾速成佛,故云超絕」,這就說出了極樂國的殊勝超絕在於能使人疾速成佛。凡夫一往生到裡面,就根本不會退了,而且以菩提善根念念增益的緣故,能速疾成佛。
比如:淨土中的人喝了八功德水,就能增益種種殊勝善根;聽到佛國里自然發出的無量妙音,諸惡煩惱就得以消滅,無量善法漸次增長,速證無上菩提。見到虛空中飄下美妙天花,身心舒適悅意,不僅不生貪著,還增長無量無數不可思議的殊勝功德(《稱讚淨土佛攝受經》)。諸如此類,證明道場有加持眾生速疾成佛的殊勝功能。
「國如泥洹,而無等雙」,這是發願成就如同涅槃的第一國土。本經講到:「彌陀國中眾生受樂,而入泥洹。」一入了這個國土,就諸根寂靜、遠離分別,合於涅槃的理體而入大寂滅,因此說「微妙涅槃國」。在佛國沒有任何因緣滋生輪迴的業、果,連起一個執著我的念頭都不會,更不可能起貪嗔痴,造各種雜染的業。所以,這樣的國土是涅槃國、無為國、安樂國,在十方世界裡沒有第二個。
3、誓願哀愍度脫一切
我當愍哀,度脫一切。十方來生,心悅清淨,
已至我國,快樂安隱。
「我當愍哀,度脫一切」:將來我成就了佛道,我會憐愍一切眾生,讓他們都得到解脫。
「十方來生,心悅清淨,已至我國,快樂安隱」,我發願成就的國土是一個真正的安樂國土、清淨國土,十方來的人都心裡喜悅、清淨,到了我的國土後,個個都快樂安穩。
從「十方來生」這一句看到生的人很多,就像一所國際大學,不是只有某個地區的人來,而是世界各地的人都來。來的有十方無數世界裡的聖者和凡夫。
這個大願成就的情況,在《稱讚淨土佛攝受經》裡面講:佛給淨土中的人說甚深微妙的法,使他們得到殊勝利益安樂。這部經又說:「無有一切身心憂苦,唯有無量清淨喜樂。是故名為極樂世界。」所以,十方來生的人生到佛國之後,都得到真正的快樂、安穩。
三、請佛證知
幸佛明信,是我真證。發願於彼,力精所欲。
十方世尊,智慧無礙,常令此尊,知我心行。
假使身止,諸苦毒中,我行精進,忍終不悔。
這裡前半頌是請世自在王佛給自己作證,接著半頌是在佛前表明願心,再一頌是請十方佛作證,最後一頌是再表願心。
首先:願佛相信我的所願絕不落空,證實我未來決定能實現我的願望,所以請佛給我作證。
所謂「幸佛信明」,「幸」,就是請;「信明」,就是佛來證實我現在的發願是真實的,將來的結果也一定真實。「是我真證」,就是佛的智慧遍照十方三世,任何現在、未來的事都已經見到,所以是我真正的證明。
這樣請佛作證之後,進一步在佛前表明願心。「發願於彼,力精所欲」,就是我發誓努力精勤地積功累德,來成滿我的所願。無論是成就佛身或成就淨土,我都以自己勇猛精進的修行來實證。
這樣承諾之後,再請十方佛證明。「十方世尊,智慧無礙,常令此尊,知我心行。」十方諸佛,你們都以無礙的慧眼見到了我現在是怎麼發心、怎麼立願,對於佛道和眾生我發的是什麼心,在成就淨土上我發的又是什麼心,這一切,佛都悉知悉見。所以,我要讓十方諸佛恆時知道我的心行,知道我上求菩提普度眾生的志願。
最後表明自己堅貞的志願:「假使身止,諸苦毒中,我行精進,忍終不悔。」即使我的身體墮在無間地獄裡受極大痛苦,我也永不放棄自己的志願。為了實現所願,無論我遭遇多大的困難,我都安忍不動搖,不生任何反悔之心。
從此,法藏菩薩在無數劫里堅守自己的菩提志願,日夜都在為成就大願不懈地努力。由於無量劫中的勇猛精進,才成就了極樂淨土無量功德莊嚴。
今天,我們能極其幸運地投入彌陀願海,受用到佛無量劫來無數大願大行的果實,極其方便地得到佛所賜予的真實利益,我們要感戴佛的大恩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