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去年,二0一二年六月二日開始,我們在圓明寺應上暢下懷老法師的邀請,開講《無量壽經》,每個禮拜六一次。到了上個禮拜六,十二月二十九日,剛好是彌陀誕,我們就發心將對外講經的活動停了下來,今後我們的講經都改在攝影棚裡面。有兩個原因,一個,自己沒成就,就要遠離名聞利養的誘惑,也是為大家做一個表法;第二個,也是表在末法時期弘法,最好的方式還是在攝影棚里,對著攝影機講,底下沒有信眾,就不會招來忌妒障礙。所以今後我們所有的講經都會在攝影棚里講,講完之後這個視頻放在網上,有緣的同修他就自然會去聽,如果沒緣也不需要去攀緣。我們上一次剛好將第六品講圓滿,第六品是本經最重要的一品,講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其它的經文都是四十八願的延伸。我們學了四十八願之後,去結合阿彌陀佛的大願來看其它經文,體會就不一樣。四十八大願,就是顯示阿彌陀佛大慈悲、大智慧、大願力的菩提心,有這樣的菩提心才能夠成佛。
「發大誓願」是因,下面這一品第七品,「必成正覺」是果。有大誓願的勝因,就必能感得成就無上正覺的妙果。我們現在來看第七品:
【必成正覺第七】
這一品是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壽會上為我們介紹的。講完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的願文之後,就對當機的阿難尊者說,當時法藏比丘在世間自在王如來之前說完大願之後,就用偈頌來表達自己的心愿。我們來看經文:
【佛告阿難。爾時法藏比丘說此願已。以偈頌曰。】
這是世尊告訴阿難尊者,法藏比丘說完四十八大願,下面又用偈頌重複來表達自己的菩提心。
下面就是偈頌,我們分開小段來解釋。這個偈頌裡面第一小段,就是第一首偈,在科題里叫做「超世願滿」。我們看經文:
【我建超世志。必至無上道。斯願不滿足。誓不成等覺。】
這一小段,四句,是法藏大士大願的核心和全體。這個大意是說,阿彌陀佛自己說,我已經建立超越一切世間的志願,就決定能成就無上的至道,這個至道就是成佛,如果這個願不能夠滿足,我就決定不成佛。這就說明四十八大願一定會成就,因為阿彌陀佛已經成佛十劫。四十八大願我們看到,其實就是四弘誓願的具體落實,阿彌陀佛是從他建立極樂世界的角度來落實四弘誓願。四十八願,願願都是為度盡一切眾生,我與眾生同成佛道,這個就是四十八大願的核心。
所以第一句經文說『我建超世志』,「超世」就是超越一切世間,這個世間不僅包括聲聞、緣覺、菩薩,而且是超過一切諸佛。這是法藏菩薩自己發的願,他希望他成佛的時候,他度眾生的方便超過所有一切諸佛如來,所建立的極樂世界是超越十方一切世界。這是法藏比丘超世之志願,他真正做到了,他成就了。人有這種志願,能夠至心求道,最後必定能夠成就。所以學佛最重要的就是立這個大志願,願愈大成就就愈高,如果我們的願很小很微,成就就很微小。法藏大士發了願真乾,經文說他住真實慧,住在真實的智慧當中,一向專志莊嚴妙土,這就是他超世志的建立,他付諸行動。所以極樂世界種種的莊嚴,都是阿彌陀佛自心真實智慧的流露。
『無上道』就是說他成佛,自性圓滿的開顯,這個作用就是極樂世界的出現。在《往生論》裡有講到三種莊嚴,就是佛莊嚴、菩薩莊嚴、國土莊嚴,入一法句,一法句即是清淨句,清淨句就是這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即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所以整個極樂世界三種莊嚴都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無為法身就是我們的自性,是我們自性流露出來的,所以極樂世界完全是顯出我們的自性。我們去極樂世界為了什麼?就是為了彰顯自己的自性,恢復自己的自性,恢復自性就是成佛。在這個世界成佛難,這個世界的種種環境、人事,都是我們的妄心顯現出來,妄想、分別、執著顯現出來的。而極樂世界不是妄想分別執著出來的,是我們的自性、是我們的真心顯現出來的。
所以夏蓮居老居士有一篇《淨修捷要》,這一篇文專門教我們禮佛、念佛、觀想,是淨宗學人修持的一個非常好的依據。它裡面有一句話說,「托彼依正,顯我自心」,托就是假借,借著、靠著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依報是國土,樹、蓮池、花、光、色、香等等,這些是依報,講環境;正報是佛菩薩,靠這個極樂世界的依報、正報來顯現自己的本心,顯現自己的自性。這些都是自性本來具有,極樂世界不是阿彌陀佛自己整出來的,完全是自性流露。自性是每個人本來都有,阿彌陀佛的自性與我們的自性是一不是二,既然是自性流現的,所以自性所有的功德極樂世界都有,所謂一毛一塵皆是一真法界,皆是圓明具德。就像樹林會說法,小鳥也會說法,有情、無情一切眾生,皆能夠說微妙音,講微妙法。哪怕是一色一香都能夠增長我們的道心,使我們開悟,凡夫聞到香味、見到光色,都能夠證得三不退,這個就是理事無礙的境界。還有事事無礙境界,就是萬物皆以無量寶香合成。舉一個例子來講,就是一切入一,一即一切,每一樣東西裡面有無量寶香,一切的香在裡面,一切的香入到一物,而這個寶香又能夠普熏一切世界,這個講的就是事事無礙的境界。所以,阿彌陀佛建立的這個極樂世界完全是一真法界,這是他的超世志。
他『必至無上道』,無上道就是無上正等正覺。成就無上道,不僅是自己,是希望一切眾生都能夠同成無上道,所以「必至無上道」這一句,可以說是貫徹全部大願的主題,是綱領。發大誓願是因,必至無上道是果。眾生只要依這四十八大願,相信、發願求生淨土,也一定可以往生,必至無上道。這一條願如果不滿足,這四十八願有一條願不滿足的話,阿彌陀佛說『誓不成等覺』。「等覺」這是講無上正等正覺,就是說成佛。現在阿彌陀佛確實已經成佛,而且成佛十劫了,因此四十八大願條條願都圓滿了。我們要相信,我們不可以有懷疑。
下面再看六句經文,說「普令成佛」:
【復為大施主。普濟諸窮苦。令彼諸群生。長夜無憂惱。出生眾善根。成就菩提果。】
先看這六句。『大施主』,是阿彌陀佛他自己希望為一切眾生做大布施,給予眾生真實之利,布施裡面包括財布施、法布施和無畏布施。首先財布施就是說物質上的布施,凡夫還離不開物質的生活,還有物質上的需求,所以阿彌陀佛建立的極樂世界,裡面的物質是最好的、最豐富的,一點欠缺都沒有。所以眾生在這裡面無有諸苦,但受諸樂,只有快樂,什麼都有滿足。這是『普濟諸窮苦』,在物質上窮苦的眾生來到極樂世界,就什麼都不缺了。
第二個就是法布施。財布施只能夠幫助人暫時解決問題,急需,財布施可以辦得到。但是要徹底解決問題,那要靠法布施。如果一個人他餓,你給他一餐飯吃,冷,他得到你的衣服布施,只能夠解決暫時的溫飽。但是他的業力未改,他是窮苦的命,他的命運沒有得到改造,這樣你對他的布施就不圓滿。所以一定要用法布施,就是使他覺悟,他能夠覺悟,自然就能夠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就會得到殊勝的果報,這是幫他徹底的解決問題。法藏比丘,在經文上我們看到,他既有財布施,亦有法布施。財布施是手中常出無量珍寶,救助別人。法布施是他「恆以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度之行,教化安立眾生,住於無上真正之道」,這裡可以看出來他教化眾生,教化眾生就是法布施,讓眾生能夠安住真正之道,這就是菩提道。所以財布施、法布施都有,當然還有無畏布施。
後面經文裡說,『令彼諸群生,長夜無憂惱』,這就是無畏布施。使眾生離開「憂惱」,憂是憂慮,惱是煩惱,「長夜」是講黑暗,比喻無明。無明是黑暗,眾生由於最初一念妄動,迷失自性,墮入無明,因此造業受報,開始了永劫的輪迴,常處在生死的長夜當中。這是在漫漫長夜裡,所以很苦。佛菩薩幫助他們能夠從長夜無明煩惱里超脫出來,最究竟圓滿的方式就是使他覺悟,人一覺悟,無明就破了,黑暗就沒了。這是佛菩薩之所以出興於世間的唯一的目的,就是「令一切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佛的知見是我們本來自性具有的智慧,現在被無明蓋覆住,佛菩薩就是教化我們、點醒我們,將我們的無明去除,覺醒過來,憂惱立刻就沒有了。
下面經文說,『出生眾善根,成就菩提果』,煩惱去除了,無明去除了,善根就出生。這個善根是自性本有,用「根」來比喻善法。好像一棵樹,它有根,這棵樹才是活的,它才能開花結果;如果沒有根,這棵樹就是死的,它不會再開花結果。所以「成就菩提果」,這個是果,根就很重要。什麼叫善根?世間善根是無貪、無瞋、無痴,將貪瞋痴去除,善根就出來了,能夠出生一切的善法;換句話來講,所有的惡行都是由於貪瞋痴造成。而貪瞋痴是從哪裡出來的?從「我」出來的,因為有「我」就有自私自利,有自私自利當然會有貪瞋痴。一定要將自私放下,別再想自己,起心動念為一切眾生著想,這樣你的善根就出生了。將貪瞋痴放下了,你就作菩薩。菩薩只有一個願望就是成佛,成就菩提,所以菩薩唯一的善根就是精進。精是專精,進是進步,專精才能夠進步,這是說一門深入,長時熏修。如果是學的門很多,跟的善知識太多,自己頭腦就開始胡塗了。學得太多,反而把自己搞亂,你就沒辦法精進。想精進,就只能一門深入。
我自己很幸運,跟淨空老法師學佛二十年。這二十年里沒換過老師,只跟一個老師學。而且學的經典不多,師父講過的幾部經典我們就反覆聽,聽得最多的就是《無量壽經》,一部經。現在要弘法,學講也是講這一部經,一門深入,長時間熏修,覺得自己的心比較定了。其它法門,自己知道,我不是這個根性,學不來,唯有靠淨土法門。法門一確立,你就知道該怎樣修行,一個方向求生淨土。這種認知完全得力於跟一個老師,多年的學習才有小小的根基,如果沒有二十年的這種根紮下去,自己還是像浮萍一樣。如果跟的老師太多,今年跟他學,明年跟那位老師學,雖然可能每一位老師都好,但是自己學不成,太雜了,學到頭腦是亂的,沒智慧。所以古人講學道一定要有師承,師承重要,師承就是跟一個老師學,學成了才可以出山,出山就是畢業了。畢業了,你才可以去參訪其它善知識。沒到出山的資格,你不可以換老師,這樣你才能夠保證精進。
這是古人祖祖相傳的秘訣,凡是有大成就的,你仔細看看,都是一門深入,都是有師承。在老師座下,老師嚴格要求,十年就能夠學成功。成功是以什麼標準?開智慧,開悟了,這是成功。沒開悟之前,就不可以出山,不可以接觸其它善知識,保護自己的清淨心。我自己這二十年都堅持這個原則,覺得真是太好了。現在能夠這樣做的人確實是很稀有,在當今現代的社會所謂民主開放,只能聽一個人講,一般,特別是年輕人他不可能接受。為什麼一定要只聽你講?現在信息這麼發達,我可以多聽,想聽誰的都可以,在網上都有這些很容易得到的信息。所以能夠堅持師承的方式現在非常少有,因此學佛的人多,成佛的人少。為什麼?善根被障礙了,善根不能夠出生,菩提果就成就不了。這就是現代人可憐之處。
我們再看下面一首偈,說「聞名俱生」:
【我若成正覺。立名無量壽。眾生聞此號。俱來我剎中。】
這四句是為我們顯示出四十八大願的主體,就是無量壽。無量光、無量壽是講四十八大願的主體,古德曾經說過,「一一大願歸光壽」,光是代表空間,壽代表時間,用一個時間和一個空間來代表整個宇宙,一切萬物都是無量,所以這四句偈是說無量壽之德。下面「願我智慧光,普照十方剎」,這偈文是說無量光之德。這幾段的經文就是說無量光壽。而無量壽是一切無量里最重要的,為什麼?假設你什麼都是無量,你的財富無量,你的智慧無量,但是壽命如果有量,那無量都有限,不是真的,壽命無量你才能享用到。阿彌陀佛是無量壽,極樂世界它的壽命也是無量劫,有這麼長的壽命,眾生才能夠永遠依靠阿彌陀佛,漫漫長夜輪迴中的眾生他才有歸宿。如果佛不在了,眾生就變成像失去了母親的孤兒,佛能夠長住,眾生才有歸依處,所以阿彌陀佛無量壽。
《阿彌陀經》裡說「今現在說法」,他壽命無量,時時刻刻都在說法。從現在,從十劫之前,一直到未來,無量無盡的未來,時時刻刻都是今現在說法。這個「現在」,是什麼時候講都是現在,無量劫之後他還是今現在說法,所以阿彌陀佛教化眾生是無有休止的。壽命無量,再加上光明無量,這個教化就圓滿了。光明是普照十方虛空法界,使一切眾生都能夠得到利益,這個光明就代表智慧。尤其是說這句佛號,有佛號的地方就有佛光注照,所以我們一念佛的時候,就得到佛光的加持;我們一聞到《無量壽經》,學到這部《無量壽經》,就得到佛光加持。所以眾生聞名發心,發起菩提心,發起信願求生淨土的心,憶念阿彌陀佛,都能夠往生極樂世界。往生就成為一生補處的菩薩,就是這一生一定成佛,也都個個成就無量光壽,無量光壽就是我們自性本有的德。這就是淨宗的妙處,最快速成就無量光、無量壽。
開頭這四句偈裡面說的,『我若成正覺,立名無量壽』。阿彌陀佛自己說,我將來成佛的時候,這是他在因地里做法藏比丘的時候說的,我將來成佛,我的佛號就叫做「無量壽」。所以「阿彌陀佛」的意思就是無量壽佛,阿是無,彌陀是量,壽是一切無量當中的代表,無量壽是一切無量中的第一德。
『眾生聞此號,俱來我剎中』,這兩句可以說是全經的教眼,最重要的兩句。十方世界一切諸佛如來接引眾生、度化眾生靠什麼?靠這句名號,整個四十八大願就是這兩句的展開。「眾生聞此號」,這個號就是阿彌陀佛這句聖號。你聞到這句名號,就必定能夠發心求生極樂世界,就「俱來我剎中」,我剎就是極樂世界。所以阿彌陀佛他在因地里發願,立這個名號,「立名無量壽」,這個名號就具有一切的功德。阿彌陀佛無量劫修行,所有功德就凝聚在這一句名號里,因此只要聞到名號,就得到阿彌陀佛大誓願海的加持。願力加持不可思議,所以聞名就能夠發心,聞名就能夠至心信樂,願生彼國,就能夠稱念阿彌陀佛名號,十念必生。你說還有什麼方法比這個方法更簡單?十念,沒有說不能往生的。所以阿彌陀佛大誓願海核心就是這兩句,也是第十八願的重複講述。
十八願是說,「十方眾生,聞我名號,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回向,願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這兩句可以說是濃縮了第十八願,關鍵是說「聞名得信願」,所以能夠信、能夠願、能夠持名,前提就是聞名。阿彌陀佛希望眾生都聞此號,所以第十七願里特別講到「諸佛稱嘆願」,他成佛的時候,所有十方諸佛如來都來宣說《無量壽經》,都能介紹阿彌陀佛,讚嘆極樂世界,使眾生能夠聞到名號,所以都能往生極樂世界。這是諸佛如來度眾生的第一方便,我們如果真正能夠體會這兩句,對名號功德一定就能夠深信不疑,你聞名就一定往生。
為什麼我們往生不了,原因在哪裡?聞名聞得不夠。聞名包括兩個意思,一個是聞這句「阿彌陀佛」的名號,第二個就是聞《無量壽經》。聞《無量壽經》是能夠幫你建立信願,明白道理就相信、就發願;聞這句名號是持名念佛,我們念這句佛號,最重要是用我們的耳根來聽,阿、彌、陀、佛,字字句句非常分明,聽得很清楚。不一定貪快、貪多,一定要注重質量。一句佛號,一句佛號,念得一定要清清楚楚,不可以含糊,不可以馬虎。口裡念得清清楚楚,耳朵里聽得清清清楚楚,聽得入心,心裡計數,計十句,十念法,計得清清楚楚。你念十句再來十句,永遠就是十句,十念必生。我不斷的重複這十句,到最後肯定有一次十句往生。所以這個聞名要從現在開始,不間斷的聞名,不是聽《無量壽經》、讀《無量壽經》,就是念阿彌陀佛。而且這個「聞」包括真正明白,聽明白了信願就堅固,信願堅固一定往生,所以俱來我剎中。
方法已經講得很清楚了,就看我們肯不肯真乾。如果你果然想這一生往生極樂世界,其它統統放下,剩下來還有壽命幹什麼?就是做這個聞名的工作。一部經,一句佛號,用我們的耳根去聞,聞到什麼時候能淨念相繼,你就必定往生。下面經文:
【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圓滿。】
這是法藏大士發願,這些眾生聞到名號往生極樂世界,都能夠與佛一樣具有金色之身,三十二種大丈夫相,種種妙相莊嚴,皆能夠圓滿。所以我們只要往生極樂世界,立刻就與阿彌陀佛的相貌一模一樣,你就是佛身。你說多麼殊勝!所以一往生就成佛,這句話可以說得過去。來到極樂世界,你就具有佛的金身、佛的妙相、佛的神通,甚至佛的智慧,都是阿彌陀佛願力加持你,這是成佛的捷徑。真的,密宗里說「即身成佛」,淨土宗才是真正即身成佛。因為往生不是死了才走,活著,這口氣還沒斷,見到阿彌陀佛來了,你就跟他走了,這個身體丟下不要了。這樣是活著走的,不是死了走的,真是一生成佛。
我們看到劉素雲老師的姐姐,她往生就是給我們表這個法,是活著去的。她姐姐預知時至,是劉素青老居士。一生念這句佛號,聽《無量壽經》、讀《無量壽經》,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聽淨空老法師講經,學黃念祖的《無量壽經解》,最後預知時至。她透露信息,說自己是二0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一號中午十二點走,到那個時候真是分秒不差,十二點走了,往生。而且與她的妹妹劉素雲老居士約好,說自己如果上了蓮花之後,一定會做個手勢告訴她。真的按照約定做了手勢,上了蓮花,上上品往生!一往生極樂世界你就知道,『如佛金色身』,將這個臭皮囊丟下了。她一生很苦,得了癌症,骨癌,所以一條腿截肢,殘廢,癌細胞擴散,很辛苦。但是她念佛一點痛苦都沒有,這個世界真是一切放下,所以將這種臭皮囊丟掉後,去到極樂世界換成諸佛如來的金色身。就是一個多月之前發生的事情,人家是真念佛人,一切都放下。
她能做得到,我們個個都做得到,對這個世界一切都不要掛戀,什麼都是假的。一般人最難放下的就是情執,對自己的家人這種愛惜,難分難捨,這種情執是往生的大障礙。應該將這種親情化為往生的願力,我希望幫助親人,一定要先往生極樂世界,乘願再來,我就可以幫助。現在我自己都救不了自己,怎麼可能救得了別人?所以用理智,不動感情,這才是對親人的真愛、真慈悲。下面經文又說:
【亦以大悲心。利益諸群品。離欲深正念。淨慧修梵行。】
往生極樂世界的人,不僅身體、形狀、相貌跟佛一樣,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心念都在學佛。『大悲心』,佛就是以大悲心為體,往生極樂世界個個都有大悲心。大悲心就是幫助一切眾生,『利益諸群品』。「群品」這個品是品類,就是一切種類的眾生,我都要去利益他,不為自己,只為眾生。這種慈悲心發出來了,你就與阿彌陀佛相應,用這種慈悲心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所以去極樂世界,不是為了自己享樂去的,如果你只是為了享樂,很討厭這個世間,不想留在這個世間了,想去極樂世界那裡享受清福,你這樣想去不了,去不了極樂世界。《往生論》裡說,「二乘種不生」,二乘是說小乘、中乘,只為自己得度,他不去度眾生,發不起這種大菩提心,這種人往生不了。為什麼?與阿彌陀佛的心不相應。
所以我們去極樂世界不是為自己去,是要為一切眾生去。我們在這裡救度眾生,沒有這個能力,沒有這個智慧,叫做有心無力。唯有是先去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了,阿彌陀佛加持我們,我們才有能力去幫助眾生。這種心要發得真,從現在開始就要發起這種永恆幫助、利益眾生的心,這樣你去極樂世界就很容易,真是十念必生。念佛不需要念很多,你念一念的佛號,那個功德,比那些沒發心的人念佛的功德要大一萬倍,心不一樣!所以這個心最重要,學經教就是學阿彌陀佛他怎麼樣存心,我們也要這樣去存心,心同佛心,願同佛願,你怎麼可能不去極樂世界?你一定會去,唯有極樂世界才是你的果報,其它地方沒有你去的地方。
所以下面說『離欲深正念,淨慧修梵行』,這個是說自度度他,我們要利益眾生就要覺他,使他人覺悟。你想要他人覺悟,首先你要自己覺悟,自覺才能夠覺他,自己都沒覺悟,你想別人覺悟,這個很難。蕅益大師打了個比喻說,就像你自己都在河裡漂流,你還想去救岸上的人,哪有可能!你自己都自身難保。所以真正想幫別人,必須要自己先覺悟,自度才能夠度他。未自度,看到別人有危險了,不知道自己比別人更危險。這個要提高警惕,千萬別不自量力,不是度眾生,反而是害了自己,也害了眾生。因為你未自度、未自覺,你所有的知見都不正,你怎麼可以教人?你教人不就等於是害人。所以一切古大德都是這樣勸告我們,想要幫助眾生,你有這個菩提心非常好,從哪裡下手?從自己先得度、先證悟這裡下手。你沒有這種菩提心,你可能會懶散、懈怠,但是有這個菩提心之後,你的入手處先要自己開悟。
怎樣才開悟?這裡說,「離欲深正念,淨慧修梵行」,首先要離欲,欲是貪慾,離欲才能夠得到清淨,得到正念。如果不能離欲,這是非常危險的事情。欲望一般來說包括五種,財、色、名、食、睡。財是財富,你追求金錢、富貴,這個是貪慾。貪慾使我們墮落,道心就全沒了,所以學佛人別追求富貴。古人都懂這個道理,「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由天來安排,自己不需要有這個念頭。你是富貴的命,自然就會有這些福報,不需要自己去處心積慮的想,我怎樣能夠得富貴。古人說積財喪道,你念念想著積財,你的道心就喪失了。這個是財欲要放下。第二個色慾要放下。這是說男女之欲,這是修道人一個大障礙,是殺害我們慧命的利刃。這個不放下,我們三界很難出得去,這是煩惱生死的根本。所以財欲、色慾,這些等等的種種欲望都要離開,離開你才能夠得到正念,你的念頭就正了。
正念是有智慧,以智慧憶念正道,離開種種邪見,種種煩惱的知見,這個叫正念。因此,有貪瞋痴夾雜的念頭就不正。儒家說誠意正心,心不正,原因就是有貪瞋痴慢疑這些念頭夾雜。所以離欲自然就能夠得正念,而且是深正念,是很深的正念。這種正念是說大乘的正念,是說般若智慧,《心經》裡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這個就是說深正念。般若波羅密多智慧很深,照見五蘊皆空。五蘊,是說物質的、精神的所有現象,色受想行識這個叫五蘊。皆空,都是空的、不真實的,猶如夢幻泡影,所以執著自然就放下,甚至連妄想都放下了。離一切相,你就見到諸法實相,諸法實相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你就得到正念。
淨慧修梵行,「淨」是清淨,無欲之行,身心清淨。用般若的智慧觀照一切世間,全都是夢幻泡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不會有一點點的妄念,所以自然就能夠修梵行。「梵行」就是清淨的行,菩薩行,行六度,直至涅盤,這些都叫做梵行。這是法藏菩薩發願之後真實的修行。發願不是說發了就算,如果沒有行動跟上,這個願是落空的。一定自己先要離欲,入甚深的正念,並以清淨的智慧來照破一切的欲望、污染。勤修種種梵行,梵行就是能夠幫你證入涅盤的、成佛的種種清淨行。這個是法藏菩薩為我們做榜樣,他要幫助眾生,首先要自己得度,自己修行。再下面經文:
【願我智慧光。普照十方剎。】
這是說無量光。前面說無量壽,這裡說無量光,都是阿彌陀佛的名號。阿彌陀佛有十二光的名號,『智慧光』就是十二光之一,這種「智慧光」是普照十方一切的佛剎,當然包括我們娑婆世界。那你問,為什麼我看不到佛光?它有沒有照到我這裡?我不知道。我們為什麼看不到佛光?不是佛光沒照我們,是普照十方,每個角落都照到,我們之所以看不到是因為我們自己有障礙。好像外面太陽光普照,我們出去外面打把傘,遮住太陽光,不可以說太陽光不照我們,是我們不肯接受,我們自己障礙。這把傘就代表我們的煩惱、習氣,煩惱、習氣沒去除,你看不到這個光。佛光是永遠無時無刻不在照我們,只不過是我們自己沒有感覺。有佛光注照的地方,眾生就能夠消業障,就能夠開顯智慧。這個光明是我們自性本來具有,無量壽、無量光都是說自性之德。無量壽是代表法身的常住,這是說本體;無量光是本體所顯出來的妙用、妙相。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消除三垢冥。明濟眾厄難。悉舍三途苦。滅諸煩惱暗。】
這裡還是講阿彌陀佛的智慧光,智慧光能夠破除眾生的根本煩惱,無明的黑暗。智慧就是光明,光明就是智慧,這種光明,阿彌陀佛的光明,是普照一切諸佛剎土。為什麼要這樣照?就是為了一切眾生都有機會得到佛光加持。所以這個光不是只照極樂世界,是十方一切世界,佛光是平等加持一切眾生,能夠消除眾生三垢。三垢是貪瞋痴,垢是比喻污垢,三毒煩惱。冥就是講無明。貪瞋痴三垢是見思煩惱,冥是無明煩惱,佛光可以幫我們去除貪瞋痴,去除我們的無明,所以叫做『消除三垢冥』。
『明濟眾厄難』,「明濟」意思就是廣度,廣度眾生,度一切的厄難,像《心經》裡說的「度一切苦厄」。「厄」就是苦厄的意思,苦難;「難」是災難。眾生由於無知、無明,所以會造業,造業就會受報。像世人犯了罪,就要接受刑法的處罰,造惡很重甚至會有死刑。在世間死刑是叫極刑,極刑也就是一下子斷命,殺人犯被槍斃,一槍就結束他的生命。人道這種刑罰就算輕的,地獄裡面那種刑罰才重,不是你死一次就算了,死了之後,陰風一吹又活過來,然後再接受刑罰,這種刑罰比世間刑罰要重千萬倍!然後又死,死了然後再陰風一吹又活過來,死了又活,活了又死,一夜之中萬生萬死,這些痛苦真的叫無量無邊,這個真是叫做極度的苦厄災難。眾生唯有依賴佛的智慧光才能夠得到救濟,所以阿彌陀佛第十四願里說到,「若有眾生,見我光明,照觸其身,莫不安樂,慈心作善,來生我國」。眾生見到佛的光明,照到自己身上就能夠得安樂,而且能夠發起慈心(慈悲心),行善、念佛,求生極樂世界。所以一見到佛光就有這種功德。
在本經「光明遍照品」里又講到,「遇斯光者,垢滅善生,身意柔軟。若在三途極苦之處,見此光明,皆得休息,命終皆得解脫」。這裡是說眾生只要見到阿彌陀佛的光明,後面第三十八品里有說到,參加無量壽會的所有聽經的大眾,總共兩萬人,全都看見阿彌陀佛,見到阿彌陀佛發光,立刻就垢滅善生。垢滅就是煩惱都滅盡,善心自然出生,出生眾善根,是因為佛光的加持,身意都柔軟,煩惱輕,智慧長,表現是柔軟的。很能柔順,不會與任何人起衝突、起對立,也不會與事起對立,能夠恆順眾生,這就是煩惱輕、智慧長的表現。煩惱重的人是什麼樣?個性剛強,與人合不來,很硬,不能夠柔軟,這種就是煩惱重、業障深。
若在三途極苦之處,譬如說地獄,地獄的眾生見到光明,見到阿彌陀佛的智慧光都能得到休息,痛苦立刻就停止,命終就能夠解脫。這個解脫不僅包括脫離惡道,還包括他能夠這一生有機會往生成佛,這個是真正的大解脫。這些都是解釋這兩句經文,「消除三垢冥,明濟眾厄難」,都是說阿彌陀佛佛光的功德。這句阿彌陀佛佛號就是光明,當我們念佛的時候,心地就是光明放光的時候,也是接受阿彌陀佛光明加持的時候。所以我們念佛的時候,可以做這個觀想:我念佛在哪裡念?是在阿彌陀佛智慧光明注照下念,全身都在佛光籠罩之下,生歡喜心。因為佛光又叫做智慧光、又叫做清淨光、又叫做歡喜光、又叫做解脫光、又叫做安穩光,你得到佛光加持,自然你的心就清淨、就有智慧,解脫煩惱,得到安穩。所以念佛的時候不妨可以做一個念頭,尤其是開始念的時候,你這樣觀想一下,然後開始念佛,效果會很好。即是你現在在聽經的時候,你能作這種意念,觀想我們自己就在佛光注照之中,一樣有這種功德,而且確確實實佛光正在照你。你肉眼雖然看不到,但是它確實已經照在我們的身上。因為這種光明,就是名號,我們講這部經、講這個光明,你聞到了,就可以得到這種光明的加持。所以這部經確確實實不可思議,是幫我們最快速消業障、斷煩惱的經典。
所以這裡講『悉舍三途苦,滅諸煩惱暗』。「三途」是貪瞋痴感召的,貪就感來餓鬼道,瞋就感來地獄道,痴就感來畜生道。我們能夠念佛,能夠聽《無量壽經》,貪瞋痴自自然然就去除。真正念佛的人都會有這種體驗,當自己一有煩惱的時候,立刻提起佛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幾句煩惱就自然減輕,你的心愈誠,效果愈明顯。這就是「悉舍三途苦」,三途是果報,要把業因捨去,你才能舍三途苦。怎樣去舍?用這句佛號,這句佛號就是智慧光,它能「滅諸煩惱暗」。好像太陽出來了,黑暗自然就沒了,智慧光一現前,煩惱、無明自然就沒了。為什麼?煩惱、無明都是妄心出來的,這句佛號是真心,是覺悟的心,所以真心一顯露,妄心自然就沒了,滅了。這種消業障的方法是最快速的,直截了當,無論我們過去有多少煩惱、多少罪業,當下你提起這句佛號的時候,黑暗全部都消除了,心地就光明。因為我們的自性本心本來就是光明的,我們念這句佛號就是將光明顯現出來而已,這就是佛號的功德,將我們心裏面的光明智慧顯露。下面經文:
【開彼智慧眼。獲得光明身。閉塞諸惡道。通達善趣門。】
開,就是《法華經》裡說的「開示悟入佛之知見」這個開。佛為什麼會來這個世間?《法華經》裡說,為一大事因緣出興於世。什麼是大事因緣?就是開示眾生,使眾生悟入佛之知見。眾生有了佛的知見,就成佛了,就是這裡說的『開彼智慧眼』。智慧眼,就代表我們眾生自性當中本來具有的如來智慧德相,佛幫我們開出來。這個開不是說真的給我們什麼,只是為我們解開纏縛,將我們蒙蔽自性的障礙打開。
用的方法是開示,開示不一定就是講法。講經說法當然是一種方法,所謂以音聲做佛事,而且是很主要的一種方法。但是佛對我們眾生開示,隨著我們眾生的根性不同,用種種方法來開示。對耳根最利的眾生就用音聲,一聽他就明白了。有的眾生根性不同,譬如說有眾香國,這個國土的眾生他們的鼻子最敏銳,所以佛怎麼開示?用香氣,一聞到這些香氣他就明白了。所以極樂世界無量寶香合成,其香普熏十方世界,也都是開示,有一類眾生要聞這個香他就能覺悟。有的眾生他眼根很利,佛就用光明,所以這裡說「開彼智慧眼」,就是以光明做佛事,眾生見到這種光自然就開佛知見,入佛知見。這個眼當然不是指肉眼,這個眼是代表他的見。在密宗里講修持,是以見修行果為他的綱領,第一個講見,首先要有正見,正知正見,這樣你才能夠有正修,才有正行,才能夠證得正果。如果沒有正見,那就叫做盲修瞎練,盲目的自己在那裡修,修到最後不成功,所以見比什麼都重要。這就是善知識幫助他,佛開彼智慧眼,首先教導他有了正知正見,然後他就知道自己如何修行。
『獲得光明身』,「光明身」就是智慧身,光明和智慧都是通用的,講光明就是講智慧,講智慧也就是講光明。開了智慧眼,就成就了光明身。所以你看阿彌陀佛他的希望,是一切眾生一往生到極樂世界,就具有佛的這種智慧,得到佛的身,也就是說成佛了。前面說「如佛金色身」,得到佛身,這裡說「開彼智慧眼,獲得光明身」,就是說跟佛的心一樣,身心都跟佛一樣,那就是成佛,往生就等於成佛。所以阿彌陀佛這種願,真是為一切眾生得到最究竟、最圓滿的真實之利,這個利益是最圓滿的,這完全是阿彌陀佛大慈悲心的顯現。為什麼阿彌陀佛發這種願?就是因為大慈大悲。
『閉塞諸惡道』,就是將一切通往惡道的路塞住,不讓眾生墮入惡道。這個「惡道」,狹義上來講是指三惡道,其實,當然它包括六道。只要你還在輪迴當中,你就沒離開惡道,所以阿彌陀佛是幫助六道里的眾生都能夠離開惡道。『通達善趣門』,「善趣」就是說善道。這個善不是說你證得聲聞、緣覺,在十法界裡這個不叫做善,因為煩惱還沒有斷盡,所以善還是不圓滿。因此只有極樂世界才叫做善趣門,因為眾生在極樂世界就作菩薩,而且一生成佛,不僅是出六道輪迴,而且出了十法界,一真法界才是真正的善趣。我們再看下面一句:
【為眾開法藏。廣施功德寶。】
這兩句經文,是講阿彌陀佛要為一切眾生開顯法藏。這個『法藏』又叫佛法藏,它是說法性的本體,也就是說我們人人本有的如來藏性。為什麼叫藏?藏是含藏的意思,就是它藏在裡面。我們本來都是佛,都有佛性,但是現在佛性顯露不出來,我們得不到受用。所以佛性雖然有,就像沒有一樣,它是藏在裡面,埋藏在我們的煩惱、妄想裡面,出不來。但是雖然它出不來,無量自性的功德一點都沒有缺少,一點都沒失去。眾生本來就有如來的智慧德相,不會說因為現在有煩惱、有習氣、有妄想,就失去了如來的智慧型德相,不會的,它只是藏在裡面而已。所以諸佛如來幫助眾生,無非就是為他開顯如來藏性,這個就叫做「開法藏」。將法藏這個如來藏性開出來了,眾生才是真正離開惡趣門,通達善趣門。所以淨土這個法門,就是為眾生開法藏的,這個才叫做真實之利。眾生如果他的自性不能夠開顯,還在迷,有迷他就有苦。幫眾生真正永遠離開痛苦,唯有使他覺悟,我們現在在娑婆世界覺悟不了,可以往生極樂世界,在極樂世界覺悟就容易。
下面『廣施功德寶』。什麼叫「功德」?利益他人叫做功,消歸自己、消歸自性這是德,所以功德一定是要消歸自性,也就是說它可以幫助你明心見性。諸佛如來「為眾開法藏」,目的就是為了廣泛的施與眾生無上功德之寶。這個「寶」,所謂寶物,很寶貴,其實都是我們自己自性本有,這個寶藏人人都有,不是說佛給我們的。譬如說,念佛三昧這個是功德寶;我們能夠發起菩提心,得到涅盤,這些都是功德寶,這些寶是我們自性中本有。
在《觀佛三昧經》裡有個比喻說,有個王子出遊,帶著個寶瓶,瓶里有王的寶印。結果有個窮人就用騙術將這個寶瓶偷走了,然後跑掉。大家就追他,很多毒蛇又從四面八方要來咬這個偷瓶的人,最後這個人爬上樹,有六隻黑象用鼻子將樹拉倒,這個人就掉下來,摔死了,身體都散壞。雖然身體散壞,但是這個人從樹上掉下來之前,他就先將這個寶瓶連著印一起吞進了肚裡,所以身體雖然散壞,但是寶瓶和這個印在他身體裡放光,毒蛇都嚇跑了。佛用這個比喻來說,「住於念佛者,心印不壞,亦復如是」。換句話來說,你能念佛,這句佛號就是如來的無上的寶印,所謂心印,心印不壞,即使我們可能作惡多端,我們好像例子裡說的窮人,這個身是污濁的,但是我們能夠念佛,心印是不壞的。這就是寶,功德寶。莫過於念佛,你念佛的時候,你的心就在放光,即使我們的身體已經死去了,我們的心印不壞。所以這句佛號,經上說是無上深妙禪,也是佛所傳的心印。禪宗說傳佛心印,淨土這一句佛號,即是諸佛如來的心印,能夠信,能夠接受,能夠依教奉行,我們就得到了,我們就能開智慧眼,得光明身。
現在時間到了,我們經文就講到這裡,下個禮拜再與大家來分享。有講得不妥當的地方,請大家多多批評指正。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