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茂森:無量壽經簡講(第十四集)  


尊敬的法師,各位大德同修,大家下午好。我們繼續來學習《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請大家打開經本的第二品,因為經本的不同版本頁數不同,所以我就講第幾品。「德遵普賢第二」,我們上午講到「鹹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這句就講完了,下面是:

【具足無量行願。安住一切功德法中。】

『無量行願』,「無量」是講數是沒有辦法計算,甚至沒有辦法去思議的,不可思議,不可以用譬喻、模擬能夠得知的,這個就叫做無量。『具足』就是圓滿,具是具備,足是滿足、圓滿的意思。「行願」是你所修的、所求的就叫做行願,行是你修行,願是你希求。

我們希求什麼?修什麼?這個問題一定要搞清楚,如果沒搞清楚,你學佛學到最後都不知道學什麼。我們入佛門究竟想來做什麼的?有什麼希求?有的人可能入佛門來求升官、求發財、求做生意順利、求考試考第一名,或者是求子、求孫、求終身伴侶,什麼都求也有,這些求都是叫做雞毛蒜皮,不應該做為我們真正的希求。

真正希求是求什麼?我們看六祖惠能大師,二十四歲,他是一個沒有文化的人,一個大字都不識的,一個樵夫,就是以賣柴為生的,家裡很窮,父親早逝,他跟他母親相依為命,我們現在講他是單親家庭出來的青年人。結果有一天他賣柴,走過有人住的地方,他聽到有人在裡面讀《金剛經》,聽到之後就有悟處,就問那個人這部經是從哪裡請的?他說這部經是五祖忍和尚那裡請回來的。問在哪裡?在黃梅。那就要去黃梅求法。大家見到這個青年人這麼發心,就湊錢湊了十兩銀送給他媽媽,來護持他媽媽,使他安心去求法。

結果惠能大師去到黃梅見到五祖,五祖就考驗他。五祖當然是一個開悟的大德,什麼都知道,故意考驗他,你從哪裡來的?我從廣東來的。惠能大師廣東人,我們廣東人的驕傲。廣東,在唐朝的時候廣東是一個很偏遠的地方,叫做南蠻之地。你從南方廣東那邊(《六祖壇經》那裡講是「獦獠」,獦獠是以前罵人的話),你那裡那麼偏遠,沒有文化、沒有見識的人,獦獠,你想來這裡做什麼?惠能大師說,我想來作佛的,我學作佛的。你這個獦獠,竟然想來這裡作佛?結果惠能大師怎樣回答他?說人有南北之分,佛性何分南北?這句話答得好。雖然當時南方文化很落後,北方那邊經濟文化很發達,但是你不可以說因為人有南北之分,佛性就不平等,佛性沒有南北之分,平等,人人皆有,眾生具足。你看惠能大師人家那個志氣,他為什麼要來拜訪五祖,入佛門來做什麼?來作佛的。這個真正是我們的希求,我們要有這種希求。

別人如果問你,你入佛門做什麼?你要這樣答他,我就來學作佛的,有惠能大師的志氣。古人說,志取乎上,得乎其中,你有上上之志,可能你才得到中等,但是也不錯,我們雖然這一生未必能夠作佛,但是我們可以往生就行了,往生就必定成佛;如果你志向,志取乎中,只得其下;如果你志取其下,可能什麼都得不到。你只是為了升官發財、求子求孫這些,什麼都得不到的。所以真正你要發大願、修大行。大願就是往生成佛,就是大願,大行是什麼?念阿彌陀佛是大行,普賢菩薩行願就是大行,我們要修菩薩行。

在《觀無量壽經》裡面講,「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個是淨土法門的宗旨。第一句「是心是佛」,就是惠能大師講的佛性不分南北,也就不分男女、不分任何類形的眾生,個個具足,你的心本來就是佛,所以你想成佛,並不是難事。怎樣去成佛?是心作佛,我這個心現在要來作佛。來作佛!怎樣作佛?念阿彌陀佛就是作佛,當我念阿彌陀佛的時候,我這個心就變成佛心,我這個身就變成佛身,這就成佛了。

所以這個淨土法門就非常直截方便、快速究竟,不需要拐彎抹角,直截了當教你怎樣成佛,念阿彌陀佛就成佛,你不念就不是佛。所以看你的心是念什麼,一天二十四個小時,你的心裏面是念佛的時間多,還是不念佛的時間多?不念佛的時間多,你就不是作佛了。所以無量行願就是究竟的,我要發心成佛,這個作佛就是修持、就是行、就是希求。

我們求生極樂世界,最重要的就要有這個願。蕅益大師在《阿彌陀經要解》裡面講,他這句話可以說是最精彩的話,說「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你能不能夠往生極樂世界,關鍵看你什麼?看你是不是真的願意去。真的相信、真的願意,那你一定可以往生。它不在乎你現在修行功夫有多少,不在乎你現在境界,你的煩惱斷了多少、你的智慧開了多少,那些都不是關鍵問題,關鍵是你真正信、真正願。你功夫再高,但是你不願意去,你去不了;反過來,你沒有功夫的,煩惱一品都沒有斷,但是你真是發願要去,這個世界一切都要放下,你願意去,你就一定能去。為什麼?阿彌陀佛來接你。靠自己當然去不了,靠阿彌陀佛可以去得了。怎樣才靠得上?你真相信、真發願,你就靠得上。

所以這個法門是平等法門,人人都可以去得了。你是菩薩,或者你是人,或者甚至你是三惡道眾生,你現在雖然境界完全是不同的,不同類型的眾生,但是你只要真信切願,因是相同的,果報往生成佛也是相同的,如是因得如是果。

所以這個行願落實到淨土法門,就是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具足就是一點缺陷都沒有,圓圓滿滿。你能夠真正發願求生極樂世界,你就是行普賢道。普賢菩薩就是修這個,雖然他是等覺菩薩,甚至他是位後普賢,成了佛再倒駕慈航的,我現在是一品煩惱都沒有斷的凡夫,但是我修的因在這個方面來講、往生來講,這個因跟他一樣,所以我跟他的果是一樣,一往生極樂世界,我就可以跟他一樣,有阿彌陀佛加持我。我也好像普賢菩薩一樣,去十方無量世界幫助一切沉溺的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真是可以行普賢道。

這裡講的具足無量行願,是講無量行願都能夠圓滿了。有些同修看到這個經文,可能他會思考、他會問,說參加這個法會無量無邊的菩薩,也有等覺菩薩,也有初信位菩薩,各種菩薩的境界是不同,甚至有位後普賢是成了佛之後倒駕慈航回來作菩薩的,他是佛的境界,《華嚴經》說五十二個菩薩位次,每個人的行願都應該不同,為什麼這個經文說具足無量行願?怎能夠具足?剛才你聽明白我所講的話,你這個問題就得到解決。我講給你聽就是,你只要真是發願求生極樂世界,你就具足無量行願,無量的行願你具足。淨土法門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法門,叫做無上圓頓的法門,圓是圓滿,頓是直超,不用經過這麼多次第。《華嚴經》是講五十二個位次,是有次第,但是也講到次第不礙圓融、圓融不礙次第,這個次第其實可以圓融在一起。也就是說,你初發心跟位後普賢倒駕慈航的、成佛的境界回來作菩薩的,可以是圓融、可以是相同。所以經文裡面有句話,「初發心即成正覺」,這個正覺就是成佛。

所以講到究竟是,你只要一發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你現在就現證不退轉。這個不退轉就是在成佛的道上不退轉,也就是說,你註定要成佛,你肯定會成佛。什麼時候成佛?你不用跟我說時間,因為時間是假的。《金剛經》裡面講,「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壽者相就是時間。你看現在物理學家都已經證實了這一點,時間、空間都是假的。愛因斯坦相對論證明,時間怎樣來的?時間是由於運動物體相對速度來決定的,相對速度不同,它的時間就可以有長有短。同樣是一秒鐘,如果快速運動的物體,一秒鐘就會拉長,變成一分鐘,或者是甚至更長。在《華嚴經》上講的境界,如來能夠以一念拉長到無量劫,可以把無量劫縮成一念,所以時間不是真的。因此經上才說「初發心即成正覺」,你現在真正發心,我現在要往生極樂世界了,我告訴你,你跟六祖惠能大師一樣,你可以當下入無上正等正覺,在成佛道路上不退轉。

這個是《阿彌陀經》上講的,「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你成佛不退轉。所以這個法門叫做圓融頓超,真的叫做「超情離見」,凡夫用我們的情見是沒有辦法思議這樣的境界。

所以《普賢行願品》裡面講,「是故汝等聞此願王,莫生疑念,應當諦受。受已能讀,讀已能誦,誦已能持,乃至書寫,廣為人說。是諸人等,於一念中,所有行願,皆得成就」,「能於煩惱大苦海中,拔濟眾生,令其出離,皆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所講的,這個十大願王。十大願王最後歸到哪裡?求生極樂世界。你能夠於這個願王不生疑念,你不懷疑,沒有這麼多問題,能夠信入,能夠接受,能夠讀、能夠誦、能夠持,持就是受持,真正做,去做到,乃至書寫,書寫是什麼?流通。

古時候印刷術不發達的時候,你要靠抄寫來流通經典,所以抄一部經不容易。一部《華嚴經》這麼長,八十卷《華嚴》抄到什麼時候?從頭到尾讀一次都要兩個禮拜,你抄就更加不止,可能抄上半年,所以得到一部經典是非常不容易。所以以前的人珍惜經典、愛護經典,對經典真是有那種誠敬心,來之不易,所以他得到的成就大,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現在我們經典來得很容易,印刷術很多,《華嚴經》印多少都可以,每個人家裡都可以請一部,《無量壽經》更甚,中本《華嚴》,很簡單,個個人手一部,甚至一個人幾十部都有,但是那種尊重心可能就沒有古人那麼深厚,所以得到的利益就很微薄。當然我們現在還是要大量流通,因為什麼?佛經他能夠聽到一句、看到一句,一歷耳根、一歷眼根就成為金剛種子,永遠不壞,將來就是這個種子種下去的,他就能夠成佛,得到佛果,所以我們還是要大量流通。他即使是現在對經典不夠誠敬,但是他畢竟是種了善根,到將來他會有成就,這個就是書寫的意思,廣為流通。

不僅去流通,還要廣為人說,為人去講、勸,把這個道理講明白,「是諸人等,於一念中,所有行願,皆得成就」,就是具足無量行願。所以我們落實到這個淨土法門就是勸人求生極樂世界,你自己能夠受持《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就是中本《華嚴經》,你能夠受持、能夠讀誦、能夠廣為人說、能夠去推廣,你就是具足無量行願。

所以這個經上的方法我們要懂得去用,中秋節差不多要來了,送什麼禮物給別人好?不如送《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和光碟送給別人,祝你光壽無量,多好!這個祝福是最好的,光是什麼?光是智慧,壽是壽命,你又有智慧、又有壽命,你什麼都得到了。有智慧,你才可以有財富,《無量壽經》,這個「經」跟黃金的「金」是諧音,香港人很講諧音,《無量壽經》國語跟黃金的金字是同音的,送金給你,無量壽金。你看,有壽命、有黃金、有智慧,他就很歡喜。廣為人說,勸人求生極樂世界,去到極樂世界,黃金鋪地,多到你不肯要。現在黃金珍貴得不得了,去到金店裡面買一點點打成金項鍊,項鍊掛在脖子上,覺得很美、很漂亮。在極樂世界,這些是拿來鋪地的,好像我們的水泥一樣。所以你真的想要黃金,去極樂世界最多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樣勸導別人,別人就歡喜。

你的果報、你的德能,這裡講的「能於煩惱大苦海中,拔濟眾生」,你自己已經把自己拔濟出來了,拔是救拔,濟是救濟,你自己已經自救了,然後救度眾生,「令其出離」,離開六道的苦海,「皆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所以自度度他都是用淨土這個法門,這個是普賢菩薩做的事情,我們要學他這樣來做。《普賢行願品》也是淨土五經之一,所以《華嚴經》跟淨土關係非常密切。

在《淨土生無生論》這本書裡面,這個是明朝天台宗祖師幽溪大師所著的,他也是求生極樂世界,他說「一真法界即眾生本有心性,此之心性具無量德」,所以具足無量行願是什麼?就是你自己的心性。這個心性裡面本來就具足的,不是你修來的,不是從外面得到的,本來就具有。「眾生本有性體,即諸佛所證法身」,所以我們成佛不是向外求,因為我們的心性本來就是佛性,我們的性體就是諸佛的法身,所以現在要你成佛就很容易,為什麼?因為你本來就是,本來就是佛,現在要你作佛,當然作得到。

怎樣作佛?這下面說,「法界圓融體,作我一念心。故我念佛心,全體是法界」。整個法界、整個宇宙它是一體的,這個能生宇宙的本體,就是法界圓融體,這個本體是什麼?就是我一念心,我當下這一念的心性就是宇宙的本體。我舉一個例子來講,你晚上作夢,夢到山河大地,甚至夢到你在銀河裡面遨遊,宇宙的萬物在你的夢中,我問你,夢境裡面的一切眾生,一切有情無情的,山河大地是無情的眾生,有情眾生是動物、人、天人等等,從哪裡來的?是不是上帝製造的?不是,是你一念心現出來的,你作夢那個心才變現出那個夢境;如果你沒作夢的心,就不會有夢境。所以既然有夢境,就會有心,那個心在哪裡?你見不到,所謂了不可得,心性是空寂的,但它肯定是有,如果沒有那個心,怎麼會有夢境出來?誰去做的?夢境在哪裡?夢境就是我的心,整個夢境就是我的心,所以「法界圓融體,作我一念心」。整個法界,虛空法界一切眾生,不就是我一個心!是我的心變出來的。

你明白這個道理,你就知道,佛講的原來眾生是一體,就是這個意思,是我一心變現,沒有離開過我的心。所以我現在的心念佛,全體是法界,我把這個心轉成念佛的心,這個心所變現出來的法界就是極樂世界,全心是佛,所以你整個宇宙就變成極樂世界,所謂境由心造、境隨心轉。

而這個心性「豎貫三際」,三際是過去、未來和現在,「橫裹十虛」,十虛就是十方,「佛法生法」,生是眾生,佛法是覺悟之法,眾生是迷惑之法,不論是迷還是覺悟,「正法依法」,正法是正報,我們的心是正報,依法是境界,心所現出來的物質環境、人事環境,「因法果法」,所有的因果,「一念圓成」。這個道理很深,講的都是事實真相。講明白一點,就是整個宇宙一切的萬物是你一念當中生出來的,沒離開你的當念,包括過去、現在、未來。

你不要問,我幾時這個念才念出來的,就是當下這一念,只有這一念,沒有過去、沒有未來。現在?現在也了不可得,只是當下這一念,這一念存在時間多長?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念的時間換算,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講,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兆是一萬億,一千六百萬億分之一秒,這麼短的時間,當下一念。所以講現在是沒有什麼意思的,因為哪一念現在?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已經過去了,沒有講完這個現在,都就已經換了很多,當下這一念已經換了很多很多。所以講現在、過去、未來根本沒有意義,所以只是講一念。你這一念能夠念佛,當下整個宇宙就換成極樂世界。

你真正把這個道理參透了,你那個信心、你的願心就堅定不移,決定不會受境界的動搖。因為你知道一切境界都是你一念心生出來,由你的心來控制。所以一切萬法、一切國土,包括我們娑婆世界,包括極樂世界,統統在我一念心當中。蕅益大師講,在我介爾一念當中,介爾就是很微小,微乎其微,就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這麼短的時間的一念,具足十法界,具足此方、他方一切國土,這個就是天台宗講的一念三千界。

這個道理當然不是我們常規思惟當中的,但是你要多聽,我在講經當中會經常講到這個道理,多聽,聽熟了、聽習慣了,你就形成你自己的世界觀,形成你自己的宇宙觀,慢慢你就能夠接受,慢慢你就能夠契入這個境界。這個就是覺悟,雖然不叫做大徹大悟,起碼叫做有大悟,對事實真相你能夠明白得比較徹底,你信心就堅定了。所以理明了,信就深。信心會飄搖不定的話,你就要好好在教理上面下功夫,深入經教。

所以往生極樂世界,你一念發出來的時候,講得比較容易理解的就是,你極樂世界的蓮花已經生出來了,那蓮花上面有你的名字,你繼續念佛,蓮花就愈長愈大,光色愈來愈美,因緣到的時候,阿彌陀佛就會拿你這個蓮花來接引你往生。這是什麼?講得比較通俗明白一點。按照理來講,極樂世界都是你一念心變出來的,不僅是蓮花你變出來的,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都是你一念心變現出來的。你現在發願求生極樂世界,能夠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已經在你的心中營造出極樂世界、營造出阿彌陀佛。當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真正所謂因緣到的時候,你就見到了,它不出你一念心。雖然現在沒有見到,但是它圓融,它沒有離開你的心。

黃念祖老居士有一個比喻,他說,譬如說砍藕斷絲,或者紡織用蠶絲紡織絲綢,孟母當時為了教子,斷絲織,織到一半的絲織品就斷開了,一刀下去把絲斷開的時候,請問你是一起砍斷絲,還是一條一條割開這些絲?當然是一刀就把全部絲砍掉,全部絲都斷了,你不用一條絲一條絲這樣來切,不需要。這麼多的絲好比是什麼?各種的萬物。譬如說我們娑婆世界所有的萬物,當你一下放下的時候,全部可以放下,就叫一刀兩斷。

又一個比喻,好像我們染布,染布是整個布匹就放在染缸裡面,一染就染到一樣的顏色,就不需要我一點一點去染,整匹布放到染缸裡面,全部染成一色。這個比喻什麼?當你一念求生極樂世界的心升起來了,你不用一點一點造成極樂世界,一念心就具備整個圓融圓滿的極樂世界。

阿彌陀佛當時成就極樂世界,也是用這個心性成就的,你現在也發願求生極樂世界,也是用這個心性去成就極樂世界,你的心性跟阿彌陀佛的心性完全一樣。所以你發願求生的時候,自然就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所謂染成一色,所以你往生就是這麼簡單的事情。所以對這個心性有所體會、有所理解,你對往生極樂世界那個信心就完全不同,知道極樂世界並不是我心外,阿彌陀佛也都不是在我心外,全部在我的心性內,所以想往生它不難,求自己就行了。

在《淨土生無生論》裡面講的「行者念佛之時,此心便是圓融清淨寶覺」,意思就是說,你念佛的時候,你的心就是成佛的時候。所以對淨土法門你要有深入的理解,你才知道為什麼祖師大德說這個法門是圓頓法門,圓是圓融,一點欠缺都沒有,頓是速超、直超,直接就成佛了,念佛時候就是成佛的時候,而且是圓圓滿滿成佛的時候,圓到極處、頓到極處,比禪宗還要圓、還有頓。

禪宗它是頓,直超,所謂一步就登天,離幻即覺,但是它這個覺悟沒有圓滿,這個覺悟還有程度上面的不同,即使大徹大悟了,《華嚴經》上講還有四十二個位次,從初住菩薩到妙覺四十二個位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四十二個位次,到妙覺才是圓滿成佛。但是你現在念阿彌陀佛的時候,念的時候就是圓滿成佛的時候,這個因果太殊勝,叫做因果同時,果徹因圓,果是圓滿的,因也是圓滿的。因是你現在的念佛之心,完全是佛,因是圓滿的;果,果是圓滿的果位。所以淨土為什麼用蓮花來做表法?蓮花代表什麼?因果同時。因是花,果是蓮子,當蓮花開花的時候,蓮蓬裡面就有蓮子了,同時的,所以淨土法門也用蓮花來表這個法。

所以具足無量行願,意思非常深,但是講得很淺白也行,你現在發心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就叫做具足無量行願。剛才我講的道理很深,如果你聽不明白,不要緊,你記住這句話就行了,我現在求生極樂世界就行了,你就具足無量行願了。淺深相即,這個是《華嚴經》講的,淺跟深圓融,淺深相即。

下面『安住一切功德法中』,這句意思也很深。「一切功德法」,一切功德是什麼?無量無邊所有不可思議的功德都在其中。「安」是什麼?安住不動,不退轉,這個叫做安。「功德」,功是因,德是果。功是什麼?你做功,譬如說你行善利益眾生是功,你得到的果是你有福報。你布施財就有財富,財有兩種,內財布施是用我的勞力、我的智力、我的體力去幫助眾生,外財是我的錢財,內財、外財的布施,我就得到財富的果報,內財布施比外財布施更殊勝。果報就是德,所以功德,功是因,德是果。

這裡講的安住一切功德法,這裡講的一切功德法,不是說我布施財或者是為道場做一點服務這麼簡單,那些不叫做一切功德法,這個一切功德法是包含所有功德在內,圓融含攝,無餘、無缺、無欠。這個就很深了,講的是什麼?講的是你成佛的功德。安住一切功德法,就是安住於成佛之道。怎樣成佛?念阿彌陀佛成佛。換句話說,安住一切功德法就是你念阿彌陀佛,你安住在佛號裡面不動、不退轉。

好像我們淨空老法師經常提倡的,念佛要做到九個字,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這個就叫住安住。有懷疑心就不安,有間斷、有夾雜其它妄念,這個都不是安住。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樣念佛,你就是安住一切功德法中,所以這個就講念阿彌陀佛。能安住一念佛,你就能安住於成佛。

蕅益大師在《阿彌陀經要解》裡面講,說不需要你等到往生才成佛,也不需要等到你臨命終時你才往生,就是你當下念阿彌陀佛的這個時刻,極樂世界蓮花已經綻放。你什麼時候往生,極樂世界所有菩薩都知道,經上這樣講的,你何時得道、何時往生,阿彌陀佛、所有菩薩統統都知道。所以你就不是娑婆界內人,你不是我們娑婆世界的人了,也就是說你不是六道裡面的眾生了,你已經是蓮花世界裡面的眾生。

這個道理是很深,理不礙事,事不礙理,理事是不會障礙。念佛,我們修念佛之功,這個事上要去修,就能夠得到往生成佛之德,這個事我們決定要相信。事一定會有理,什麼理,後面的什麼道理?理是什麼?就是《觀無量壽經》講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你這個心現在作佛的時候,也就是你這個心成佛的時候。因為一切境界唯心所現,就看你用這個心來做什麼。你用這個心來做貪瞋痴,你就是是心是餓鬼、是心是地獄、是心是畜生,你將來就一定墮三惡道,你用心來做這樣東西;你是心來做五戒十善,你將來得人天。這都不如你是心作佛好,你念阿彌陀佛,將來往生成佛。所以講到佛法最究竟的是講心法。

這句經文就講到這裡。再下面看經文講的是:

【游步十方。行權方便。】

『游』是旅遊、週遊、游化的意思,『十方』就是東、南、西、北四方,加四個角東南、西南、西北、東北,那就八方,再加上下,就十方,意思是一切處。一切處你都可以去游化,這個叫做「游步十方」。從極樂世界來的菩薩,今天來參加《無量壽經》法會這些菩薩個個都是「游步十方」。

香港人很多很喜歡去旅遊,一到假期的時候,一年可能有兩個禮拜假期,很難得,去哪裡?去日本旅遊,去歐洲旅遊,去澳洲,兩個禮拜回來,很累,花不少錢。真正你想去旅遊,我勸你快點去極樂世界,去極樂世界,你不只是去日本、去澳洲,你游步十方。十方世界,不只是娑婆世界裡面這麼小的範圍,在地球真是小得不得了。你看娑婆世界有多大?有十億個銀河系。一個銀河系,一千個太陽系,我們地球只是太陽系的一個小行星。所以你說你周遊列國,如果告訴極樂世界的菩薩,人家都覺得笑話,我們不是周遊列國,我們是週遊十方世界,而且不用買機票,不用定行程,想去就去,一念就去到了,不用花錢,所以這個多自在。這些神通能力,都是阿彌陀佛加持你。

去十方世界幹什麼?不是只去玩,要做更重要的事情。『行權方便』,「權」是權宜、權變,權就叫做通權達變,不死板,不是墨守成規。規矩當然要講究,但是規矩也都有開緣。好像佛法的戒律,它也有開緣;儒家的禮節,它也都有變化,它不是一成不變。這個就叫做通權達變,這個要靠智慧。如果沒有智慧,你說戒律也可以開,你隨便開,這就不行,可能變成犯戒,不是開戒。

我舉個簡單例子來講,譬如講,孟子講男女授受不親,這個是儒家的禮,佛家講戒淫慾,要防範破梵行,這個當然是一個好事,幫助自己持戒,幫助自己去修清淨心。但是它也有開緣的時候,男女授受不親,好了,如果見到你的阿嫂掉到河裡面差不多淹死了,男女授受不親,見到都不去救,你可以伸手就把她拉上來,你說不行,授受不親,這就不是真正持戒。這個時候要懂得行權方便,你要通權達變,這個時候你就要把她拉上來,不可以墨守成規。戒律都要開緣的,出家人比丘戒裡面是禁止男女接觸,身體上的接觸,這個時候我不接觸她,救都不救了,你是持了這個戒,但是你犯了殺戒,見死不救。你一定要開緣,懂得、明白這個道理,這個就是智慧。但是開也不可以開得太過分,開得太過分又變成犯戒了,要剛剛好。譬如說你把她拉上來了,這個事情就完了,你還在那裡想,剛才那個手這麼柔軟,心成天在想這些事情,那你就犯戒了。

所以菩薩的智慧知道適中,過一分一寸都不可以,過猶不及,不及也不對,過也不對,這個叫做通權達變。原則是什麼?原則就是不起心不動念,對待眾生一片慈悲,沒有這麼多私心雜念在那裡,凡是犯戒都是自己妄念造成的。

所以行權方便就是菩薩度眾生的智慧,「方」是方法,「便」就是便宜、很適宜,就是你用最適宜的方法來幫助眾生,這個就叫做方便,所謂善巧方便,這個方便就是真正能夠解決眾生的問題。眾生問題各個人不同,不可以千篇一律,如果你千篇一律的話,你就會搞得很不自然、很假、很造作。

譬如講,禪宗裡面有一個例子,有一個禪師開了悟,開悟是入不二法門,什麼法都是一不是二。所以人家問他什麼是佛法?他就豎一個手指。結果他有個徒弟沒開悟的,看到師父整天豎個手指,他也對別人豎個手指,人家問他,他就豎個手指,這個學得很造作。結果有一天他的師父見他豎起手指,拿一把戒刀一下就把他的手指砍了,這個時候這個徒弟就開悟了。這個師父有智慧,他知道這個徒弟是到了將悟未悟的時候,他去學這個形式,沒有真正悟入。就好像禪宗說的,指月之指,你拿個手指指月亮,我指月亮給你看,是叫你看月亮,不是看我手指,你看到我的手指,你就看不到月亮,這個是什麼?著了文字相,著了相你就看不到真實相。結果禪師他就善巧方便,這個方便不可以對任何人都這樣的,拿把刀砍了他手指,他就開悟了。

所以禪宗有時候用的方法一般人很難想像,有棒喝的,拿個大棒打下去,開悟了,有的是夾手指、夾腿,種種方法使你開悟。這個是有智慧,他是過來人才做得到。一般人如果他硬要這樣學,說棒喝,拿棒去打人,打得人死了都未必開悟,這個不懂得行權方便。所以不可以硬來,那個是人家真正懂得這個道理。

又好像禪宗裡面德山禪師開悟,他怎麼開悟的?他的師父龍潭禪師,德山跟龍潭夜間談話,談得很晚,太晚了要回去睡,德山剛出房門,外面很黑,他就回來想拿點火、燈之類的想照照路。於是這個龍潭(龍潭開悟了,德山還沒有開悟),龍潭就拿一些紙灰遞給德山,德山剛想接的時候,龍潭就一吹,把灰吹掉了,結果德山就開悟了。這個動作你看到了,有沒有開悟?你為什麼沒有開悟?因為你跟德山根性不同。

眾生根性是千差萬別,一定是要有智慧的人、開悟的人,他才能看得出來用什麼方法來教導你,把你最後薄薄的一層紙捅破,這個就叫做行權方便。就是所謂善逗機宜,逗是挑逗的逗,引導他,將他的靈機引導出來,一點他就通了。這些動作一般人看了是完全不能夠理解,但是他當下的這個人就可以理解,他就可以悟入。

從極樂世界回來的菩薩就有這個本事,看哪個人差不多開悟的時候,一點他就開悟了,點中這個穴道。我們不懂得,怎麼點都點不到這個位。所以這個就是說從極樂世界來參加法會的這些聖眾他們的智慧高超。

這兩句就講到這裡,下面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入佛法藏。究竟彼岸。願於無量世界成等正覺。】

這個講的是,『入佛法藏』的「入」字就是契入,契入是首先要理解。所謂信、解、行、證這四個階段,第一個是信,你要相信佛法,然後求解,要去理解,理解要靠聽經聞法,然後你就能夠付諸你的行動,行就是修行。依據你所理解的去修行,你理解是正確的,然後你能夠修行,通過修行,你能夠證入佛的知見,就是說你成佛了,證得這個果了,證是證明,佛在經裡面講的,你真正證明出來了。怎麼證明?你確實已經入這個境界了,跟佛的知見相同,你真正認識到宇宙人生的真相,你明白了,這個叫做證。所以信解行證,這個是清涼大師在《華嚴經》裡面講的修行次第。我們一般人都停留在信解的階段,當然信解也不是很完全,信也是半信半疑,解也是一知半解,大部分人暫時都是這個境界。但是不要緊,慢慢來,首先信很重要。

學佛跟學世間法不同,學世間法你首先可以懷疑。譬如說我們做學術的研究,第一是提出懷疑,我們寫學術論文都是,第一個是提出一個假設的命題,英文叫做Hypothesis,假設命題提出來了,是不是真的?我們自己都不知道,那就研究一下,可能用數據來進行運算去驗證,可能用邏輯的推理,可能用數學的推導等等,各種的工具去證明這個命題是真還是假,是可以推翻還是可以接受,學術研究就是這樣的。我以前在大學教書經常搞這些東西,這個是世間法,世間研究學問。用這種思惟來研究佛法很難,研究不通,為什麼?因為兩個思路不同,你不可用世間法這種思路來入佛法。為什麼?因為佛法是首先講信,信解行證,不是講疑。所以經上講,「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首先有信,你才能入佛法的大海。信為一切功德母,母是母親,「信為道元功德母」,《華嚴經》上講,道的源頭,功德的母親,就是能生功德。所以知識分子學佛,這一關很難過。他不信,他先懷疑,然後他用他這種思路方式來證明,證明出來的都是他自己的理解,不是佛知佛見。

所以真正學佛,首先第一個你要謙卑下來,先把自己的思想排空,我來完全接受它,我用我的真誠心、我的恭敬心來接受,這樣你才可能契入。入佛法藏不是那麼簡單,用那種傲慢心、懷疑心來學佛,學一生只是學一個皮毛常識,得不到真正的利益。

所以這次我們學佛夏令營,對象大多數都是知識青年,我們暢公師父說,我們要度有文化的人。有文化的人最難度,不如那些沒有文化的人,沒有文化的人他信,你講給他聽,他就信。有文化的不信,很難,所以要他入佛法藏就很難入。信解行證,第一個都沒有了,解都是假的。在你信的基礎上,你的解才是真的,正知正見。

所以我自己很幸運,我也是知識分子,讀書讀了二十年,教書教了八年,然後才放得下。還好,這二十八年學世間法,沒有被世間法完全污染,我說沒有完全污染,也受了不少污染,所以我懷疑心就重,知識分子喜歡提問題。我以前跟淨空老法師,一在他身邊就提問題,不停的,不斷的問題。所以老法師身邊的護法一見到我,立刻就提起精神要防範我,這個提問題的人又來了,他一來老法師就沒得休息了。所以到現在才可以說沒有問題了。學了二十年,才學到沒有問題,不再提問題,疑才淡化下來,所以信佛真是難。

信佛首先一個,我們承認佛是聖人,佛有一切智、一切種智、究竟圓滿的智慧,他講的全部是正確的,你要信這個。雖然你現在沒有能夠證得他的境界,可能他講的你不理解,你首先要仰信。仰信不是迷信,仰信是有誠敬心,我知道,雖然我還不明白,比迷信還好一點。但是當然還在迷位,先相信,有一點像迷信,但是心情不同,我對佛那種崇拜、那種敬仰,我們相信。由這種信心,你入,你讀佛經,深入經藏,慢慢理解了,破除疑惑,加上你去認真修行、依教奉行,我們用淨土法門做為我們的行門,我們念阿彌陀佛,就能夠證得佛所講的這些真實相。

所以信了之後要解,解就是來聽經,你是解。解很重要,解能夠破除疑惑,但是解而不行又不行,信解行證四個,信解行是證的基礎,這三個一定要有。有解無行,清涼國師講「增長邪見」。譬如說你今天來聽經,明天要來念佛,念佛就是行,行你才能夠證。證是什麼?往生成佛是證。你有解無行,就很危險,增長邪見。有行無解也不行,你只是明天來念佛,今天不聽經,也不行,有行無解,清涼國師說「增長無明」,搞到最後都不知道走到哪裡。所以入佛法藏,信解行都要。

法藏的本體就是我們的心性,所以心性本來具足萬法,眾生法、佛法統統具足。你一念迷,迷而不悟,你就是眾生;一念覺悟,覺而不迷你就是佛,全在你的心裏面。所以入佛法藏不是說真有一個地方給我去入,就是我的心性本來具足,只是把我的心性的障礙把它去除就行了。所以入佛法藏,顯佛性、成佛道,無非就是去障而已。去障就是斷煩惱,怎樣斷?最好的方法用阿彌陀佛,無論你起什麼念頭,這個都是障礙,心性裡面本自清淨,沒有這些妄念,所以一有念頭,立刻念阿彌陀佛把念頭打掉,置換下來,這樣你才可能證得佛性。所以入佛法藏就是指我們真正見性了、開悟了、成佛了這個境界。

『究竟彼岸』,這個「究竟」講的就是圓滿,圓滿到達「彼岸」。彼岸是什麼?有彼岸就有此岸,此岸就是生死岸,六道、十法界都是此岸。彼岸是什麼?彼岸是涅盤,大涅盤。所以「究竟彼岸」就是能夠圓滿成就涅盤的大道。

古德有講到,生死是此岸,涅盤是彼岸,煩惱是中流。從這個岸去到那個岸,中間的河流是什麼?是煩惱,你超越煩惱,才能夠到達彼岸。所以煩惱怎樣去超越?我們淨土法門就用一句阿彌陀佛就行了。煩惱分成三種煩惱: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三種煩惱都放下了,就成佛了。我們怎樣去放下?念阿彌陀佛。大勢至菩薩就是用這個法門,「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他不用藉助其它方便。有同修問,念佛用不用加上持咒?用不用拜個懺?用不用再做其它的功德?再請個密宗上師加持一下?統統不需要。大勢至菩薩就告訴我們「不假方便」,假就是借,不需要藉助其它的方便、其它法門,統統不需要,就一個法門就行了,就是念阿彌陀佛,「自得心開」,你就能夠心開,心開就見性了,就到達彼岸了,就成佛了。

所以念佛的時候,念著念著見思煩惱脫落了,你就證得阿羅漢果。證得阿羅漢果,絕對不會有一個念頭說我現在證得阿羅漢果了,不會。《金剛經》裡面講得很清楚,如果你認為自己證得阿羅漢果,甚至證須陀洹果,初果,你有這個念頭,佛說你沒有證得,你沒有證得須陀洹,初果都沒有證得,當然你阿羅漢果都還沒有證得。所以你證得,你沒有證得的念頭,甚至你成佛道都不會有成佛的念頭,所以無上菩提歸無所得。無所得是什麼?本來具足。你有一個有所得的念頭,你的妄念沒有放下,你還有得這個念,得失還在那裡,這個念頭都沒有了,自然中道。

所以我靠念阿彌陀佛就很容易契入這個境界,我就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見思煩惱沒有了,貪瞋痴慢疑沒有了。沒有了,我也不去感覺我是不是證得阿羅漢果了,你不會有這個念頭。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繼續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塵沙煩惱也斷了,證得菩薩果位,你也都不會有我現在是菩薩了,你沒有這個念頭。繼續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直念下去,無明煩惱也斷了,成佛了,成佛有沒有念頭?沒有,還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這個是大勢至菩薩,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就是一句佛號,所有煩惱自然脫落,所謂自然就是你根本無心,所謂「暗合道妙,巧入無生」,無生法忍是大菩薩,七地以上菩薩的境界,你怎樣入?巧入,很巧妙,暗合道妙,暗是自己都不知道,不知不覺,念到最後,發現原來已經是阿彌陀佛在念阿彌陀佛,你的本來面目就現前。所以究竟彼岸,是這樣來究竟彼岸。

『願於無量世界成等正覺』,這個就是極樂世界的大菩薩他們的願是普賢行願,希望在一切世界、十方無量無數的這麼多世界裡面去示現成佛。「等正覺」,就是無上正等正覺,就是成佛。在「普門品」裡面講,「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法華經》裡面的一品,大家可能很多同修有讀過,觀世音菩薩就是這樣,在十方世界「應以佛身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就是這裡講的「願於無量世界成等正覺」。

在《華嚴經》裡面講的四十一個位次的法身大士,他們都是分證即佛,分證即佛是天台講六即佛裡面的分證佛,是真佛不是假佛,雖然沒有圓滿,但是已經是真見到了佛性,他們就有能力在他方世界示現成佛,他就可以應以佛身得度他就現佛身,跟觀世音菩薩一樣。所以四十一個位次的法身大士其實是沒有什麼差別,因為他們都不起心不動念,怎麼會有差別?《金剛經》裡面講,以無為法而有差別,「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無為法就是沒起心沒動念,但是習氣還有一點點在那裡,習氣輕重、厚薄不同才有這些差別,但是他能夠示現成佛。

所以你去到極樂世界你是什麼地位?就是現在你去極樂世界的話,你現在是凡夫,初果都沒有證得,但是去到極樂世界,你就作阿惟越致菩薩,就是七地以上的菩薩,當然你就能夠在他方世界成等正覺了,你可以示現成佛。所以你如果羨慕釋迦牟尼佛當時能夠成佛,你看這部經,一萬二千人跟著他,還有這麼多他方世界的菩薩來聽法,很好,我也想成佛,有這個心很難得,我教你,你去到極樂世界就有這個本事。你立刻就可以回來,如果這個地方眾生有緣,你可以以佛身來度化他,你就可以成佛。

下面講的就是八相成道,他們可以八相成道。釋迦牟尼佛就是八相成道,示現不同的樣子,等於來演戲,演給眾生來看,幫助眾生來開悟,所以這個是非常殊勝、不可思議的功德。只有往生極樂世界,你才能夠這一生得度。你想這一生得度,只有靠這個法門;否則,不靠這個法門,這個成為了天方夜譚,不可能得度。

今天時間就到了,我們就講到這裡,謝謝大家。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