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茂森:無量壽經簡講(第五集)  


尊敬的各位法師,各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阿彌陀佛!

今天早上我來圓明寺的路上在想,今天掛八號風球,不知道還有多少人來?我想如果今天都能夠來的人,風雨無阻,這種求法的信心、信念一定能夠往生。所以今天來到這裡,我非常的驚訝,見到跟往常一樣,好像比往常還要多,真是難得,各位菩薩求法的那種勇猛精進的心,令定弘非常感動。我們講《無量壽經》,學習這個淨土法門是為了了生脫死,為了這一生能夠往生成佛,所以任何的困難、任何的障礙我們都要克服,這樣才能夠真正發出這個真心。好像《無量壽經》上講的,要「堅勇求正覺」,堅是堅定,永不退心;勇是勇猛,不畏懼任何的挫折、困難,大家今天的這種表演非常如法,非常難得。

我們今天繼續來講《無量壽經》的經題,上一次只講了兩個字叫做「佛說」。經題裡面的意思非常的深廣,真是講之不盡,任何一個字都含有無量義,我們這裡都是簡簡單單講而已,如果詳細講,一個字講十堂課都未必講得完。我們當然不可以講得太詳盡,因為畢竟第一次講,一下子講得太詳盡了,大家聽一個字都沒有聽完,那可能未必大家覺得有這種恆心、趣味,所以我還是想要快速的講。首先把《無量壽經》完完整整講一次,簡簡單單起碼介紹完,大家有個概念。然後未來如果還有因緣,我們希望把《無量壽經》詳詳細細的講,好像淨空老法師,前年開始講《無量壽經》,講到去年一年多一點的時間,每天四個小時,講了一千二百個小時,這個是比較詳細,還不是非常詳細的講。非常詳細的講,我想可能要把整個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經說法的經典全部融會在裡面,這才能夠講得詳盡。因為這一部經確實是中本《華嚴經》,《華嚴經》是經中之王、根本法輪,所以《華嚴經》涵蓋整個《大藏經》,而這本經又涵蓋《華嚴經》,所以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說法,精華就在這部經裡面。

今天我們從經題第二小段「大乘」開始講。大乘是比喻,經題古時候立題的方式分有七種,這個是佛學常識,有興趣的同修就可以注意聽一下。七種立題方式,是分人、法、喻,人就是以人立題的,只是單獨一個人,還有以法立題的,或者是以比喻立題的,這個是各種立題不同。譬如說以人立題的,好像《阿含經》裡面有很多小經,好像《佛說玉耶女經》,是以人為立題的。法立題的,譬如說,好像《大般若經》就是以法立題。以比喻立題的,譬如說《妙法蓮華經》,大家非常熟悉的,以這個蓮花來比喻。還有是以人法合為一起的立題,譬如說,《地藏菩薩本願經》,地藏菩薩是人,本願是他的法,人法立題。還有人喻立題的,一個人、一個喻,還有法喻,法跟比喻合在一起的,還有人、法、喻合在一起的,三個都圓滿的立題也有。所以總共是七種。這一部經的經題「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總共包含了人、法、喻,非常的圓滿。這個「佛」就是講人,這個佛不僅包括我們釋迦牟尼佛本師,也包含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的本師,當然也都包含十方諸佛如來。所以人,本來講法之人就非常圓滿。「大乘」是比喻,大乘是講什麼?講車,大車小車的大車叫大乘,是比喻可以度很多人。

「無量壽」,無量壽也是人,無量壽是專門指阿彌陀佛,他是叫做無量壽佛。「莊嚴清淨平等覺」這個是講法,所以這部經題裡面有人、法、喻。這個大乘的意思,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是能乘者大,就是乘車的人,能乘車這個人是大人,這個大人的意思是心量廣大,如果心量小就叫做小人,心量大就叫做大人。這部經裡面講的大人,不是普通的大人,是指佛和菩薩,他們發的願是度儘儘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一個都不漏,所以他的心量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全部包含。我們也要發起這種大心,我們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不是只為了自己,是為了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因為我們現在沒有這個本事救他們,只有往生極樂世界之後,一見到阿彌陀佛立刻就有本事,你就叫做阿惟越致菩薩,你就有這一種神通智慧,可以在十方一切世界救度眾生,我是為了這個去的。所以一定要發大乘心,發大菩提心,這樣往生,這跟阿彌陀佛的本願就相應。

第二個意思是所乘者大,能乘的是人,所乘的是車,車是比喻這個法門,這個法門是大乘法門,可以救度一切眾生。不僅是大乘,而且是大乘當中的大乘,十方如來救度眾生都要靠這一個法門,才能夠度眾生度得圓滿。這句話不是我說的,是印光老法師講的,淨土宗第十三祖,都是大徹大悟之人。我們想想,你看《華嚴經》裡面,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他為我們做一個什麼表演?佛法裡面說示現,他示現什麼行為?是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普賢菩薩已經是菩薩修到最高最頂了,等覺菩薩,他都要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而他的大願,十大願王一定在極樂世界才能夠圓滿,所以這個為我們表法。表什麼法?是一定要往生極樂世界,度眾生這個菩提願才能夠圓滿。

佛經裡面有講過,說菩薩如果不修普賢行就不能夠圓成佛道。普賢菩薩在密宗裡面是金剛薩埵菩薩,他是密宗的初祖,又叫做普賢如來,所以他本身代表的是淨密不二。密宗,很多人修密宗,要怎樣才能夠圓滿?在極樂世界圓滿,所以密宗裡面有很多都是求生極樂世界。黃念祖老居士就是密宗的金剛上師,他勸別人做什麼?讀《無量壽經》,那些跟他修密的弟子,他教他們讀《無量壽經》,教他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是修普賢行。所以這個法門殊勝,上至等覺菩薩,下至地獄眾生,統統救度,這個是所乘者大。所以兩個方面,能乘、所乘都是大,都是圓滿,這個就是體現出淨土法門之殊勝,真是無上救度眾生的法門。

所以,我們現在要修這個淨土法門,也要向普賢菩薩學習,向阿彌陀佛學習,要發起大心。《無量壽經》大家現在有沒有讀過?讀過的請舉手,好,大部分人都讀過。沒有讀過的,最好回去也要好好讀一讀,讀不明白不要緊,先留一個印象,種一個善根。你如果不明白,來聽我們講經,慢慢就明白了。《無量壽經》第四十七品,一百七十頁,大家可以打開,第二行,我們把第二行這個經文一起讀,「唯曾於佛植眾善,救世之行方能修」,就這一句。這個淨土法門不是普通人能夠修的,什麼人能夠修?第一個你要善根深厚,你一定是在過去生中,在無量諸佛那裡種了善根,你才能夠信這個法門。你不在十方諸佛、無量諸佛那裡種過善根的話,告訴你,你也不相信,更加不會說風雨無阻你都來聽經,不可能,你沒有這個善根,你就不可能修這個法門。所以大家善根都非常深厚,風雨都阻不了的,這個就是善根深厚。

除了過去生中的善根,這一生也要發起大願,救世之行方能修,要救世。現在我們有個護世息災委員會,這個護世息災就是要救世,不僅要救地球,十方一切世界的眾生我們都要救。這個「世」是世間,世間是包括九法界眾生,有情世間統統我們都要救度。不僅地獄、餓鬼、畜生這三惡道眾生要救,菩薩他們都要我們救。你聽了這句話,你說,你的口氣怎麼這麼大連菩薩都要你救?是的,真是菩薩都要你去救。為什麼?很多菩薩沒有遇到這個法門,或者他遇到這個法門,他沒重視,不能夠深信不疑,可能就當面錯過這一生往生成佛的機會,很可惜,所以菩薩都需要我們去救助。怎樣去救助?把這個法門介紹給他,勸他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你看這部經裡面特別講到,大家看一百六十一頁最後一行,你看,「多有菩薩,欲聞此經而不能得,是故汝等,應求此法」,這個是世尊本師釋迦牟尼佛對我們的付囑、對我們的希望。很多菩薩都沒有這個機會聽聞這部經,想聽一個很快速成佛的法門都得不到,所以我們要應求此法,求這個法門不僅自度,還要度他,連菩薩都要去度他。所以大家因緣很殊勝,這個是所乘者大,這個法門真是無上大法。

經題第三部分是「無量壽」,無量壽就是阿彌陀佛,它是阿彌陀佛的別號。經文裡面講到,阿彌陀佛有十二個德號,大家可以打開經本的第五十六頁,「光明遍照第十二品」裡面,從第五十五頁開始看,五十五頁倒數第二行,「阿彌陀佛,光明善好,勝於日月之明千億萬倍。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這個不得了,釋迦牟尼佛親口講出來的,所有的佛裡面他是第一,光中極尊,佛中之王,王就是第一。其實佛是平等的,沒有說第一、第二的,但是這裡講的第一,是釋迦牟尼佛讚嘆阿彌陀佛的願王是所有諸佛裡面第一,最為殊勝。下面講的是阿彌陀佛十二個德號,他的名號,「是故無量壽佛」,就是講阿彌陀佛,「亦號無量光佛;亦號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等光佛;亦號智慧光、常照光、清淨光、歡喜光、解脫光、安隱光、超日月光、不思議光。如是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其有眾生,遇斯光者,垢滅善生,身意柔軟。若在三途極苦之處,見此光明,皆得休息,命終皆得解脫」,這個解脫就是說往生極樂世界。

無量壽佛,又叫做無量光,下面全部都是講他的光,這個光的德能之殊勝,概括起來十二種。見到這個光的人,一切眾生,只要見到這個光,立刻得到什麼效果?垢滅善生。垢就是障礙、業障,我們學佛同修都知道自己業障深重,沒有學佛還很要強,一學佛就知道自己真是不行。我就是這樣的人,以前覺得都不錯,學了佛之後,發現自己果然是業障深重,煩惱、妄想放不下。但是不要緊,遇到無量壽佛的光明,你就消除業障,善根出生。我們說怎樣叫做遇斯光?這個光遇到沒有?什麼叫光?光是光明,代表智慧。智慧在哪裡?就在這一部經裡面,當你把這部經的意思聽明白了,你就有智慧,這個時候就是佛光照耀你的時候。所以遇斯光就是遇到這部《無量壽經》,就是把《無量壽經》的意思你聽明白了,那就遇到光了。

所以你想想,我們這個講堂,雖然不是很大,一、二百人在這裡坐著,但是佛光照注我們這個道場,不僅是我們,連我們看不到的一切有緣眾生,跟著我們來聽經,他們都能夠垢滅善生,業障消除,所以你的心就會生起歡喜,你所有的煩惱業障自然就起不來。所以大家每個星期六都來聽經,其實是一種享受,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個體會,我聽經就是一種享受。即使那些外國人,好像我們淨空老法師以前在美國弘法,很多的西方人,他們不懂中文,聽不明白,但是他天天都來聽,聽得很認真、很專注,在那裡打坐閉眼,笑咪咪的在那裡聽。人家問他你聽不聽得懂?一句都聽不懂。為什麼你還在這聽?這裡很享受。真是這樣,垢滅善生,因為經典所在之處,有佛法弘揚之處,就是佛光注照之處,所以大家就能夠身意柔軟。是不是覺得很柔軟?你不會在這裡發怒,你不會在這裡發脾氣,聽經絕對不會有這種現象,因為這個是「垢滅善生,身意柔軟」,所以業障不知不覺就消除。業障消除的表現就是身意柔軟,你對別人都非常柔和,不會硬邦邦的,覺得與別人相處有對立衝突,這種業障很重。菩薩待人都是非常柔和,所以菩薩所在之處,能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絕對不會跟眾生對立,絕對不會有衝突、有矛盾。所以我們修行,從哪裡看你的功夫?就看你還會不會跟眾生起對立,還會不會發脾氣,如果還有的話,你的業障還沒有消,那怎麼辦?多來聽經。多來聽經,遇斯光者,你就身意柔軟了。

連三途極苦之處,這是講地獄,極苦之處這些眾生都見到這個光明的話,他也能夠得到休息。現在所謂附體的現象非常多,很多的同修都來找我,講身上有附體,都是那些不是很正常的。不是很正常的問題是怎麼出現的?自己的心不正,正氣不足,所以就會招這些奇奇怪怪的,或者是那些不是很正的鬼神。當然這些鬼神都是跟自己有緣的眾生,過去生中曾經傷害過他們,他們現在找到機會了,來報復。所以他來找我,我就叫他一定要聽經,你聽經的時候,你都做一個意念,請他們這些眾生一起來聽經。他們聽了經,也是一樣,垢滅善生,身意柔軟,見此光明,皆得休息,他們的苦也都解除。他們來找你,因為他很苦,他比你更苦,所以你不可以跟他對立,一定要用慈悲心來幫助他們。幫助他們最好的方法,就是一起來聽經,一起來接受佛光注照,那他們命終皆得解脫。他們來找你就是為了解脫,你幫他們找到解脫的方法。所以凡是來找我的,我都叫他,你來聽經就行了,聽經就沒問題。果然聽完經,就歡歡喜喜回去了,真是這樣,效果非常明顯。這部經裡面,佛講的句句都是真實說,絕對不會講大話,絕對不會說虛話。國語,不會忽悠你,絕對不忽悠你,不會哄你、騙你,不會,所以一定要相信佛光之威力殊勝。

無量壽佛,他的名號有這麼多種,為什麼單提無量壽做為經題?因為無量壽這個德,是一切德能的最重要、最關鍵,壽命!你想想,假如你現在家財億萬,又做大官,大富大貴,應有盡有,但是沒有壽命,那你痲煩了,你這些應有盡有就不是你自己享受。壽命是所有福報當中的第一福,所以這個經題用無量壽,一切的德能,一切的福報,用無量壽做為代表。當然,他不僅是有無量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這個德能是萬德萬能,壽命無量。你說黃金是不是無量?黃金也是無量,七寶無量、智慧無量、神通無量、光明無量、度眾生的功德無量,一切都是無量。這個無量就是代表自性的功德,因為自性功德是無量無邊。

六祖惠能大師開悟之後講了五句話,「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這個本自具足就是一切德能具足,一點都不欠缺。「何其自性本不生滅,何其自性能生萬法」,這個自性功德是圓滿的,無量壽就是代表自性,所以這一句名號阿彌陀佛,就叫無量壽佛,它就含有自性圓滿的功德。當我們念一句阿彌陀佛的時候,就將自性所有圓滿的功德全部念到了,而一念具足。天台宗智者大師跟我們說的,「一念三千」,一念當中具足三千界,這個三千界就是代表整個法界所有性相理事因果,統統全部包括在內,圓圓滿滿,一念具足。我們把這一念換成阿彌陀佛,就自性所有功德在一念當中具足,圓圓滿滿,所以這句佛號叫做萬德洪名。這個萬德不是講一千一萬有數量的這種萬,它這個萬是代表無量。

所以《文殊般若經》裡面講,念一佛功德無量無邊,與諸佛功德無二。當我看到這個經文的時候,我還以為漏了一個字,說念一佛功德無量無邊,是不是與念無量諸佛功德無二?念一個阿彌陀佛,就等於念了所有諸佛。這個我還可以信,可以理解,因為阿彌陀佛是佛中之王。阿彌陀這三個字是梵文,翻譯成中文的意思,阿是無,彌陀是量,所以阿彌陀佛就是無量佛,無量佛當然是十方諸佛都包括在內,所以念一句阿彌陀佛,就等於念十方諸佛。我當時是這麼想,結果是想錯了。當然也不是說想錯,只是有點偏差,沒有圓滿。說念一佛功德與念諸佛功德一樣的話,還不夠圓滿,現在把個「念」字去除,念一佛功德與諸佛功德一樣,這個才叫圓滿。你想想,我們凡夫,就以我們的凡夫心裏面,生起一句阿彌陀佛,就一句萬德洪名,這一句的功德就把十方諸佛所修來的無量劫的功德全部含攝在裡面,這才叫做與諸佛功德無二,無二就是一樣。這個佛號功德是不是叫做不可思議!

你看我們是凡夫,你沒有成佛,沒有成佛怎麼可能有諸佛的功德?唯有一個法門,念阿彌陀佛就行,當你念阿彌陀佛的時候,在這個當下,你就是成佛的時候,所以你才能夠跟十方諸佛功德無二。你沒有成佛怎麼可能跟諸佛功德一樣?所以你念佛的時候,就是成佛的時候,你不念佛的時候,就是不成佛的時候。你現在是成佛還是不成佛?自己選擇。果然能夠淨念相繼,一句阿彌陀佛,一句一句念著,不夾雜任何的妄念,你當下就是佛!所以這個法門叫做極圓極頓,禪宗說是圓頓大法。放下屠刀就立地成佛,放下一切妄念,好像六祖大師講的,不思善、不思惡,明上座的本來面目是誰?你自己一看,你就成佛了。講起來很玄妙,但是你證不得,你沒辦法達得到。淨土法門比禪宗方便在哪裡?你不思善、不思惡很難做到,現在叫你就思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的時候,又不思善、又不思惡,這個明上座的本來面目是誰?阿彌陀佛。念佛時就是成佛時。所以禪,無上深妙禪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這個是天台大師講的,一句阿彌陀佛,就是無上深妙禪。所以這個法門禪中之禪,密中之密,你說修密,這個是無上密法。當下念阿彌陀佛,你就身口意三密相應,即身成佛。教裡面之教,教到最圓滿,《華嚴經》、《法華經》,你看最後導歸這部經,蕅益大師講,這個淨土法門是「華嚴奧藏,法華秘髓」,《華嚴》奧妙的密藏在這裡面,《法華經》這個秘密的精髓是一句彌陀名號。所以,宗門教下、顯密全部圓融在這個法門裡面。所以我這二十年來,終於搞明白了,其它法門統統放下,這個法門成佛都有餘。又簡單、又方便、又快捷,香港人是最講究快捷的,資訊時代,成佛都要講快速。哪個法門最快速?念阿彌陀佛最快速。所以無量壽這個德,是自性功德,念這句名號的時候,名以召德,把這個名號一提起來,自性的德也召來了,叫名以召德。

這個無量壽,壽命是代表時間,無量壽是過去無始,未來無終,再加上當下、現在,過去、現在、未來叫三際。「三際一如」,是無量壽所代表,這三際當然也代表一切空間,一切時間、一切空間,也就是代表整個宇宙,全歸入一句阿彌陀佛的名號當中。這個名號就是法身,法身遍一切處,法身是講這個理體,講這個理,講這個本體。這個本體可以現各種相,整個宇宙萬物是所現出來的相,從哪裡現出來的?從本體現出來,本體就是自性,自性就是無量壽,自性就是阿彌陀。所以你能夠持一句阿彌陀佛的時候,你就抓住這個自性了,你就回歸本體。禪宗講明心見性,這個心、這個性就是一句阿彌陀佛所代表的,所以能夠念佛不需要去參禪,不需要去再搞其它法門,一句彌陀名號統統全部包含在裡面。

我所講的全部不是我自己在這裡說大話,更加不是詆毀其它宗派,不是,全部都是祖師大德開悟之後跟我們的分享。這句話是誰講的?是曇鸞大師,南北朝代淨土宗的大德,他批註《往生論》裡面講。《往生論》是淨土五經一論當中的一部,曇鸞大師在這個批註裡面講,一法句,就是一清淨句,「清淨句者,真實智慧無為法身」。這個法句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又叫清淨句,這一句是清淨句,這個清淨句,就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就是講自性,法身就是自性,所以念一句阿彌陀佛的佛號,就是念自性,就是念法身。禪宗講見性成佛,我們淨土法門就是用一句佛號,雖然可能我們不明白這麼多道理,不要緊,一直念下去,念到最後一定開悟,而且開得很巧妙,不知不覺你就開悟,只要老實念。所以叫做「巧入無生,暗合道妙」,非常巧妙,就入了無生法忍,無生法忍就是開悟的境界。暗合道妙,暗是你自己都不知道,不知不覺,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句妄念都沒有的時候,忽然間你就見性了,所以叫無上深妙禪。

當然,無量壽既代表自性,也是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的名號,阿彌陀佛他也是法身遍一切處,所以極樂世界就是自性所現出來的法性土。身土是不二,阿彌陀佛的身,跟阿彌陀佛的國土,是一不是二。所以在極樂世界,你往生到極樂世界之後,你整個就等於是入了阿彌陀佛的身,身土不二。用我們比較通俗的話來說,你就整個投入阿彌陀佛的懷抱當中,跟阿彌陀佛融為一體。好像以前有首流行歌叫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以形容這個狀態,你的裡面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裡面有你,你跟阿彌陀佛是不二的,是一不是二。極樂世界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極樂世界,那時候你不就成佛了。問你是誰?你就是阿彌陀佛,你就在阿彌陀佛裡面,阿彌陀佛在你裡面,那你不就是阿彌陀佛?所以這個法門真是叫做不可思議,怎麼想都想不明白,但是你只要老實念,你就能夠得到。所以淨土法門,蕅益大師講得好,是諸佛所行境界,非九界眾生所能信解也。諸佛的境界,諸佛境界是什麼?是平等,眾生跟佛是平等,阿彌陀佛看你就是阿彌陀佛,這才叫做平等。不是說只有阿彌陀佛是佛中之王,他成佛了,成了佛的王。那你?你不是,那就不平等了。阿彌陀佛看你就是阿彌陀佛,跟他是一不是二,所以他來接你往生極樂世界,就是回歸這個境界,要你當下認識到你本來就是佛,而且就是阿彌陀佛。法門的深妙就在這裡。你念這句阿彌陀佛,不是念他佛,就是念自佛,自己本來自性的德號,你能夠這樣去承當,那你成佛就不遠了。

所以,夏蓮居老居士有一本《淨修捷要》,這文拿來做早晚課非常好。拜三十二拜,有觀想、有禮拜,天台講的、天親菩薩講的五念門,全部在這個《淨修捷要》裡面。它裡面提到,「無量光壽,是我本覺;起心念佛,方明始覺」,開始的始,「始本不離,直趨覺路」。是什麼意思?無量光壽這個是阿彌陀佛的德號,無量光、無量壽,無量光是代表空間,無量壽代表時間,就是全包括在裡面了,整個宇宙。是什麼?是我的本覺,本來自性覺悟,就是本覺。馬鳴菩薩講,「本覺本有,不覺本無」,你自性圓滿具備了無量光壽一切德能,一切如來智慧德相。你本來就有的,不用說去爭取來,不是說用修修得來的,不需要你修證,本來就有。但是現在我們是凡夫,為什麼?就是因為妄想分別執著,這些妄念障礙了我們的本覺。現在我們怎樣恢復我們的本覺?起心念佛。起這個心,提起一句阿彌陀佛,你能不能夠提得起來?當下我就放下一切,專注一句阿彌陀佛,一起心念佛的時候,就叫做開始覺悟了,始覺。

這個始本不離,就是始覺跟本覺不分離,也就是我們念念都是阿彌陀佛,所念的佛就是我的本覺,就是我的自性。我又念念提得起來,叫始本不離,直趨覺路。這個覺路是菩提,無上佛果。直趨是不用拐彎抹角了,一直向著阿彌陀佛的無上佛果去進軍,直取佛果。所以這個法門叫做直捷了當。不用你通過其它的那種漸進式的修行,好像一般小乘要修四諦、十二因緣,菩薩修六度萬行,這些都是轉彎抹角,當下你直趨佛果的時候,你就成佛了。不用經過阿羅漢、菩薩這些果位,一步就登到佛果,叫直趨覺路。怎樣直趨覺路?你提起阿彌陀佛佛號就行了,就怕你忘記了這句佛號。所以我們平時用功就在這個心上檢點,到底我這句佛號現在在不在這裡?在不在?如果不在,不在這裡了,立刻要反省,把這個念頭拉回來念阿彌陀佛。

觀世音菩薩他是怎樣成就的?他是修耳根圓通。大家如果看過《楞嚴經》就知道,禪宗非常推崇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我們念佛就是修耳根圓通。我們怎樣念佛?口念出來,耳聽進去,就行了,這個就叫做「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你所聞的就是佛號,佛號就是自性,你就聞自性。這句佛號就幫助你,這裡講的恢復本覺,你就能夠成無上道,就成佛。觀世音菩薩是這樣修成的,所以觀世音菩薩又叫做觀自在,觀自在很多人解釋,解釋得我都聽不明白。我怎樣解釋?很簡單,觀自在,就是觀你的自性在不在?如果不在,你就是凡夫;在,你就是觀世音菩薩,你就是阿彌陀佛,你就成佛。什麼是自性?阿彌陀佛就是自性,最簡單的,觀這句阿彌陀佛在不在?你問問,你現在的心有沒有阿彌陀佛?如果說這句阿彌陀佛我忘記了,那就不在了,那就不是觀自在。觀自在,就是這個心,當下這一心裏面有阿彌陀佛,你就是觀自在。所以你自己平常用功就在這個心上檢點,不可以忘記這句佛號。忘記這句佛號,你就是凡夫,提得起這句佛號,你當下就成佛、成菩薩。

下面,第四部分經題是「莊嚴」,莊嚴講的就是萬德莊嚴,這個萬德也是代表一切的功德,一切的功德來莊嚴佛國土。是不是?我們念回向偈,「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莊嚴佛淨土,就好像我們現在想莊嚴這個房間,我們要裝修。怎樣裝修?你要鋪地磚、要糊牆紙,或者是搞好天花板,搞一些裝飾的,燈搞得很漂亮,因為這個佛堂需要我們很美麗的裝飾,這才能夠莊嚴我們的佛菩薩。所以這個莊嚴就是你要去修,你想莊嚴佛淨土也是一樣,用你的修行去莊嚴佛的國土。佛國土在哪裡?佛國土就在你的心中,《華嚴經》上講的,「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十方一切世界、一切國土都不例外,都是你的心現出來的。極樂世界是你心現出來的,娑婆世界也是你的心現出來的。我們現在看到這個世界為什麼這麼污濁?天天看報紙都是殺盜淫妄,這些媒體、電視全部都是貪瞋痴慢,鼓勵你追求物慾,是不是貪瞋痴慢?污染。所以這個娑婆世界拿什麼莊嚴?拿貪瞋痴慢來莊嚴,拿殺盜淫妄來莊嚴,變成了五濁惡世。天災人禍天天都不斷,這個也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極樂世界是拿什麼心莊嚴?拿這一句念佛心,你念一句阿彌陀佛就叫做淨念,淨念相繼,繼是連續,這句阿彌陀佛,一句一句念下去,相繼不中斷,你就是莊嚴佛淨土,這個就叫做功德。所以什麼叫功德?清淨心是功德,平等心是功德,覺悟心是功德,這個功德全部反映在我們經題上,你看,「清淨平等覺」,這個就是功德。用這個功德來莊嚴佛淨土,莊嚴自心,就是莊嚴佛淨土。當然莊嚴自心,一定要莊嚴眾行,你的行為也要莊嚴。

《無量壽經》我們看第八品,第四十五頁第三行的最後一個字,我們一起讀一讀好不好?「莊嚴眾行」開始。「莊嚴眾行,軌範具足。觀法如化,三昧常寂。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這裡講是莊嚴眾行,你想怎樣莊嚴佛淨土?你說莊嚴自心,怎樣莊嚴自心?你真的要去修行,你才能夠莊嚴自心,不只是講而已。經文上阿彌陀佛在因地修行的時候,就為我們做榜樣,我們要學習。莊嚴眾行,眾行是一切行為都要莊嚴,軌範具足,軌範就是,軌是軌道,就是循規蹈矩,學佛人要持戒,做一個好公民要守法,守法持戒這個是軌範。范是模範,做眾生的好樣子。要想到我這個行為,如果別人學我,這個社會會變成怎樣?如果我這個行為,別人學了,大家都學這個行為,這個社會又變得愈來愈好,愈來愈和諧,這個行為要做。如果我這個行為人家學了之後,這個社會會愈變愈亂,愈變愈差,那我就不可以做。所以起心動念要想到社會,想到眾生,軌範具足,具足是圓滿。這個就是菩薩的慈悲心,不是只想自己,念念想著眾生,為眾生做好榜樣。

我記得有一年,我還沒有出家的時候,在河南新鄭市參加祭黃帝的大典,他們那裡有個萬人祭黃帝的大典,我們是炎黃子孫,祭黃帝。當時國家領導人來參加,我們也一起去參加。在這個場合當中,我們就看到很多人抽菸,把菸頭扔到地下,然後踩到地上,搞得整個祭祖的大廣場很髒,有些人扔寶特瓶,甚至可口可樂的瓶,還有煙盒,反正什麼都有,垃圾很多。怎麼辦?那麼多人,人山人海,你叫又叫不了,人家也不一定聽你的,搞得有矛盾更不好。於是我跟幾個同修一起拿著一個塑膠袋,就在地上撿垃圾。他那裡丟,我這裡撿,他看到不好意思了,結果還有幾個人跟著我們一起撿,撿一片地方全部乾淨了。然後我們就參加這個祭祖大典。這件事過了之後,我自己都忘記了。大概有兩年之後,有一天,在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有一個同修來,這個同修說,我學佛學了兩年,什麼時候學的?就是因為那天他在場參加,看到你在那裡撿,他就很感動,他說學佛的人原來是這麼好,這麼有社會公德,所以他就增長學佛的信心。所以你看,我自己都不知道,原來這個行為竟然就可以度了一個人。

所以我們出去外面,就是在社會當中,都要做眾生的好樣子,你能夠做眾生好樣子,他無意中就受到感動,他學了佛你都不知道。當然你不需要知道,三輪體空,度眾生也不要著度眾生的相,你就一昧做好人,做好樣子,軌範具足就行了。「觀法如化,三昧常寂」,是你的智慧,你知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都是假的,好像作夢一樣,千萬不要當真。不當真你就不執著,不執著你就沒有煩惱。有時候做好事也做出煩惱來,像有些同修做義工,做著做著就很憋氣,情緒起來了,怎麼辦?我就勸他,你先不要做,來聽經,聽經你就能夠提起般若智慧,觀法如化,三昧常寂,你的煩惱就化解了。為什麼你會有煩惱?因為你有執著,第一個執著人我,我是對的,你是不對的,人我。有人我就有是非,我對,你不對,就是是非。有是非,就有煩惱來了,所以要放下。

下面講的是我們的身口意,第一個「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口要護得住,不要亂講話。這裡講的不譏他過,譏是批評,去毀謗,別人犯了過錯,就在那批評、指責,這個就是沒護口業。所以我們自己學佛人一定要護住這個口,俗語說「口業如山」,不知不覺講了很多傷害別人的話,自己可能都沒有感覺,這個業就造得很重。所以一定要護住口業,從哪裡做起?不講別人的是非,不批評、不指責,從這裡做起。第二個「善護身業,不失律儀」,我們的身業,就是我們的行為要有戒律、有威儀。戒律威儀簡單的講就是規矩,要有規矩,佛門的規矩叫戒律,社會上都有規矩,家有家規,國有國法,都要遵守,包括社會的公德,行為上的準則、道德,所有的這些規定,我們都應該遵守。學佛人絕對不犯國法,絕對不違反社會道德,要做眾生好榜樣。「善護意業,清淨無染」,我們的意念要清淨,保持純淨純善,不要想那些不好的東西。

有些同修,反正我見到不少,來問我問題。說,我最近心煩意亂。我說,妳想什麼?我家裡的老公對我怎麼怎麼不好,最近態度很差,所以自己很心煩。我說,妳不要想這些,妳想他好的行不行?他肯定對妳有好過。她說,怎麼想他都不好,他沒有一樣好的。心裏面很煩躁,火氣很大。我就說,他沒理由什麼都不好?如果他沒有一樣好,妳當時都肯嫁給他?妳也真有膽量。肯定有好的,妳就想想,他當時怎樣追求妳的,追求妳的時候他肯定對妳好,妳想那個不就好了?何必要想他現在,可能他在外面做事不順利,或者是遇到什麼煩惱的事情,回來發洩一下,妳包容一下不就行了。

要想那些善的,想那些好的,常念人的恩德,常念人的好處,不要念別人的過錯,清淨無染。不要拿別人的過錯來污染自己的意念,自己的心叫良心,人要有良心,良心是純淨純善,現在你拿人家的過錯堆在自己的良心裏面,污染自己的良心。拿別人的垃圾堆到自己的心裏面,把自己的心變成一個垃圾桶,你說你多可憐?你何必要這麼做!所以一定要糾正這個錯誤的心態,記別人的好事,不要記人家的不好,這就是清淨無染。你看,阿彌陀佛就是這樣做的,這樣修行,我們要學習。我們這樣學習,一定是天天快樂。所以人怎麼會有煩惱?煩惱都是自己找來的,叫做自作自受。古人講,「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自己找來受罪而已。所以,我們千萬不要做傻人,一定要聰明一點,不要自己找罪來受。所以莊嚴眾行,就是莊嚴自心。

我們能夠念阿彌陀佛,你看心地清淨,你就是善護意業,是不是?清淨無染,你只有一句阿彌陀佛,就清淨無染,沒有其它污染。一有其它的念頭立刻放下,為什麼?任何的念頭都是妄念,都是污染,污染你的清淨心。所以只要一覺悟到,我現在打妄念了,立刻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妄想就沒有了,這就叫做善護意業。你看,你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叫做善護口業,不譏他過,你不會講他人過錯了。即使人家來在你面前說,哪個人不好,哪個人不好,講是非,你都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不要聽他講,聽自己念佛。人家講了一大堆,講累了,問你,你有沒有聽到?我什麼都沒有聽到,就聽到阿彌陀佛。他下次就不跟你講,多好,善護口業,不譏他過,一句阿彌陀佛就解決了。

善護身業,這個身業怎樣護?我身禮阿彌陀佛,禮拜阿彌陀佛,我眼睛就看阿彌陀佛的佛像,對任何人我們合掌都是稱阿彌陀佛,對別人好像對阿彌陀佛一樣恭敬。不失律儀,不失律儀就是你很有禮貌,很有規矩,你對任何人都是恭敬,好像恭敬阿彌陀佛一樣,你一定是不會犯任何規矩。儒家講禮,什麼叫禮?《孝經》上講,「禮者,敬而已矣」,禮敬禮敬,表現在外面的行為是禮,內心是敬,「誠於中而形於外」,你內在心中有誠敬,外面一定符合禮,你沒學過禮,一樣可以有禮,人家就可以體會到你的禮敬。戒律也是一樣,你內心有十足的誠敬,佛所教導的你自然就能夠總持,持戒就是總持,總持就叫做陀羅尼,什麼叫陀羅尼?總持。怎樣總持?一句阿彌陀佛就是總持,就是無上陀羅尼。

經題第五部分「清淨」,清淨是講我們的心,心清淨了,環境自然就清淨。極樂世界叫做淨土,淨土是怎樣來的?心淨則佛土淨,如果我們的心不清淨,往生不了極樂世界。所以我們修行,我們的原理、我們的綱領修行綱領是什麼?修清淨心。怎樣修?念一句阿彌陀佛,你現在心裏面有阿彌陀佛就是清淨,沒有阿彌陀佛就是不清淨,所以很簡單,很容易分別。怎樣修清淨心?你就知道,一句佛號不要間斷。當然心清淨了,身口都清淨,所以身口意三業清淨。剛才我們講的善護三業,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就行了,所以這個法門最方便。

我們要念阿彌陀佛,念出清淨心,這個清淨心就是念佛三昧。我們現在還沒有達到這個標準,怎樣去修?就是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的時候,一定要專注,有妄想這個不要緊,因為有妄想是很自然,你不要害怕,也不要煩躁。有妄想來,你什麼時候能夠覺悟到,什麼時候能夠知道你有妄想,立刻就提起阿彌陀佛,把你的心專注在佛號上面,不要去想那個妄想。有些同修他就沒有得到這個法,所以他就覺得自己妄念很多,就很煩惱。有同修也來問過我,我常常念佛都有很多妄念,怎麼念妄念都念不掉,甚至好像愈念妄念愈多,是什麼回事?我就告訴他,你不要被妄念所轉,你現在圍著這個妄念轉,你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理它,有妄念這個很自然,無始劫來的習氣,你說你現在沒有妄念,就成佛了。不可能沒有妄念,一定會有,有不要緊,古人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你的念頭起來不要緊,妄念有立刻覺悟,我現在不可以打妄念,立刻回歸阿彌陀佛,只理會一句阿彌陀佛,不要理會那個妄念,你不理會它,它慢慢就沒有了。你愈理會它,你愈想降伏它,告訴你,愈多。所有煩惱都是這樣。所以,夏蓮居老居士念佛有一句心得,怎樣念?不求去妄念,也不求證念佛三昧,都不求,你求也是妄念。所以不斷妄想,你不需要斷妄想,你如果欲斷妄想,去一添兩。去一個妄想,添了兩個妄想,你自己想想是不是?我本來有個妄想是一個,我現在想要斷這個妄想是第二個,想去第一個,已經兩個出來。所以這個不是斷妄想的方法,斷妄想很簡單,不要理它,由它去,它打妄想由它打,我就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妄想自然就沒有。包括你斷煩惱、消業障都是要這樣。

前天,有個同修向我來懺悔,懺悔他以前做了很多殺盜淫妄的惡業,自己心裏面很內疚,說著說著眼淚都流下來。他說,我已經懺悔了很多次,但是覺得這些業障還沒有消除,所以今天再向你來懺悔。我跟他說,你這樣懺下去,懺一萬年都懺不完。他說為什麼會這樣?不是說要發露懺悔,向佛菩薩,我已經講過無數次,我以前做那麼多惡業,為什麼還沒有懺完?我就說,你愈懺愈多,這些罪不是愈懺愈少,是愈懺愈多。為什麼?你想想,你以前是身體造作惡業,現在心還在想這個惡業,然後不僅如此,向佛菩薩口裡面還要講這個惡業,向佛菩薩講了,還要向我講,身口意不斷重複的去造這個惡業,你這個惡業什麼時候才懺得完?這個不是叫懺悔,懺悔的意思你搞錯了。什麼叫懺悔?後不再做就叫做懺悔。以前做,過去就過去了,以後我知道這個不對就不再做,從今以後身口意都不做了,這個叫懺悔。不是說我身體做了之後,口裡面還在嘮嘮叨叨的講,心裏面還在想,以前是身做,現在口跟意一起做,愈做就愈多,怎麼可能懺得完?所以一定要從今以後我不再做了,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心上徹底把這個罪業清除,想都不想它了,把它從你的記憶刪除,好像計算機一樣,計算機刪除記憶,把這個File刪掉,從今以後再沒有了,這個就叫做懺悔。萬一以後還想的時候,立刻阿彌陀佛提起來,不讓它有下腳處,不讓它落腳,清除出去。你的心就好像這間房子一樣,只裝阿彌陀佛,其它什麼想入門,不讓它入門,這樣就成功了。所以,善護意業,清淨無染,是這樣善護。心裏面忘記阿彌陀佛了,罪業就偷偷入門。現在我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充滿了這個心,罪業就沒有它的落腳處了。所以這個是修清淨心的關鍵。

下面講的第六部分是「平等覺」,平等就是沒有差別、沒有對立。在《金剛經》裡面講,「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平等的法界就是佛法界。《華嚴經》裡面講,「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也是講這個境界。我們的心,心裏面可以成佛,可以成眾生,當我們念阿彌陀佛的時候,我們這個心就在作佛、成佛,當我們這個心不念佛的時候,念其它的念頭,所有其它念頭都是妄想分別執著,那你的心就成為眾生。所以你的心是向佛還是向眾生?看你了,三無差別。當我的心向佛的時候,一切的罪業都沒辦法障礙我成佛,這三樣東西是力量均等,你的心跟佛的力量合在一起,眾生罪業的力量,所謂業障就沒辦法來障礙。所謂願力大於業力,願力是你願成佛,你的心就向佛了,這個眾生是業力,就沒辦法障礙。如果你的心念著眾生、向著眾生,這個眾生是指自己的煩惱業障,是講自己,不是講別人,念著自己的眾生習性,你跟佛就遠離了,佛也幫不了你。所以,你想往生成佛,就是你的心心念念向著阿彌陀佛,向著極樂世界,其它一切放下,這樣無論你以前做過多重的罪業也好,都沒辦法障礙你往生,你決定往生極樂世界。就怕你起了懷疑,這個懷疑是業障,我的罪業這麼重,究竟可不可以往生?阿彌陀佛的力量夠不夠大,可不可以把我拉上去,行不行?我現在造了地獄的罪業,地獄五條根都已經扯著我,阿彌陀佛拉不拉得動?有這些懷疑的話,對不起,你的心就向著眾生了。你的心靠眾生的時候,佛就靠不上。因為三無差別。

所以懷疑是最大的障礙,連菩薩都可能被障礙,這部經上講的,第四十品、四十一品,特別提出來這個疑心傷害非常大,一定要去除這個疑心。淨土法門叫做易行難信之法,難就難在你相信很難,你不敢相信。很多同修有這個誤區,就是沒有聽經不明白道理,好像有個同修曾經跟我講,自己造了很多罪業,都不敢入佛堂,見到佛菩薩他覺得很難為情,不好意思,真是有這種心理。也很可愛,我說這種良心未滅的人,還有良心,雖然自己造了罪業,他知道自己錯,不好意思。但是這個心態不是正確的心態,正確的心態是什麼?過去雖然造罪業,這個是胡塗、迷惑顛倒做的,現在我回頭,我向佛。佛能夠包容,他慈悲一切,無論我們是多髒、多污濁、多罪惡都好,只要回心向佛,佛一樣能夠接引往生。對佛要有這種信心。

不要認為佛好像我差不多,我見到這些人我會很討厭的,佛可能也是跟我差不多。你這樣是把佛看低了,講句不好聽的話,這個叫做毀謗如來!你把佛看成什麼人,跟你一般見識?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這個是大錯特錯。佛是無量的慈悲,什麼人只要肯回頭向佛,佛就接引。所以這個平等覺,平等來接引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往生淨土,徹底覺悟成佛。這個法門也平等,無論哪個人修,得到的果是一樣,雖然我現在可能造了地獄的業,地獄眾生,我現在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佛一樣接引。普賢菩薩是等覺菩薩,他念阿彌陀佛,一樣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地獄眾生跟普賢菩薩都平等,為什麼?兩個人修的因相同,所以果相同,平等法,所成的覺悟叫做平等覺,平等覺就是如來的覺悟,這個平等覺還是阿彌陀佛的德號,阿彌陀佛又叫做平等覺。

這部經裡面第三十八品,一百三十八頁,你看經裡面講,「佛告阿難,若曹欲見無量清淨平等覺,及諸菩薩、阿羅漢等所居國土,應起西向,當日沒處,恭敬頂禮。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佛叫著阿難,說你如果想見無量壽佛,無量壽佛這裡講的無量清淨平等覺,這個就是阿彌陀佛的名號。你想見他,你向著西方,日沒的時候,你念南無阿彌陀佛,就能夠見到。阿難尊者果然這樣做,就見到,而且所有大會的信眾,參與這個無量壽會的大眾,統統見到。當然不一定說等到日沒的時候才念佛,平時就要念佛,要一天到晚這樣念佛,那你就可以念念見到阿彌陀佛了。平等覺就是阿彌陀佛,所以這個平等覺的意思包含很多。

經題最後一個字是「經」,這個經古時候的意思翻譯成契經,梵文,就是印度的梵文,叫修多羅。英文叫做sutra,sutra就是修多羅。修多羅就是貝葉,以前印度古時候沒有紙張,把經文寫在貝葉上面,貝葉好像我們講的巴蕉葉,比巴蕉葉要結實,可以寫文字。接著兩頭用線串起來,這個線就叫做修多羅。當然如果是翻譯成線就不是很好聽,中國人很有智慧,他稱聖賢的教誨叫做經,好像《孝經》、《易經》、《禮經》,這都是聖賢的教導,佛講的教導當然是經,所以他們都用經。這個經含有契經的意思,契是契合,上契理,契理就是自性之理,宇宙人生的真相能夠契合、能夠符合,這個叫經。下契一切眾生的根性,如果你只契理不契機,這個機性、根基你不契合的話,人家聽了不明白。所以我們這裡講經,又要契理,雖然是很深奧的理,但是要深入淺出,如果講得很深,全部都是名詞術語,大家聽了打瞌睡。我們要用很簡單的語言,要講跟理相應,這叫做契理契機。現在的人,一般都要講得很簡單、很平實、很明白,你講得太深奧了,別人也聽不明白。所以想學講經,一定要懂得這個道理,自己理解愈深入愈好,但是講出來愈平白愈好,所以契理契機。當然也是契合時節因緣,就是現在正是時候,講這部經最合時,這個是經。

當然這個經的意思,還有貫攝常法的意思,這個我就不展開講了。大概意思就是這個經是貫穿條理邏輯非常明白,非常有結構,不會亂的,這是一個好文章,所以邏輯結構非常完整。所以我們可以用科判來分析這部經,科判就是分析它的邏輯結構,絕對不會有任何的缺陷。第二個是攝,攝客群生,大家聽了覺得很有趣味,這個是它的味道很濃、很攝受。譬如說,大家風雨都可以無阻來,八號風球,別說八號風球,十二號風球都要來,是不是?經就是攝客群生。它跟世間書就不同,世間書你看一次二次,大概是這樣,就沒有什麼味道了。這部經我們讀三千次都讀不厭,甚至讀到你成佛都不厭,這個攝客群生。這個常,是講常理,古今都不變的,這個真理。法是遠近同遵,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印度人,中外、乃至十法界眾生都要遵守的這個叫法。所以貫攝常法,四個意思合為一個經,這部經圓圓滿滿具有這些意思。

我們今天把經題終於講完了,拖了一點時間,但是講了一個完整的經題,一部經題如果能夠真正明白,你這部經的大意全部都掌握住了。所以日本人,你看他們不讀《法華經》的經文,他們只是,南無妙法蓮華經,南無妙法蓮華經,他就讀這個經題。當然,要明白經題的意思,要對經文很理解。我們下一次就從經文正式開始學習。今天學到這裡。謝謝大家!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